新書推薦: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編輯推薦: |
一部堪比契诃夫、加缪大家手记的思想笔记,赵柏田在《我们居住的年代》中探讨了市场化年代的阅读、写作和生活,并藉由写作这条通道来抵达存在之真。写作是他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只有叙述过的才能永久存在,是这个手艺匠人般勤勉的写作者的基本立场。开篇所宣示的我是万物的情人,既是作者的情感源头,也让全书贯穿着诗的热力与激情,使之成为一部名符其实的诗与真。
当代随笔写作经典。《南华录》《枪炮与货币》作者三十年写作生涯的源头之作,诗性与智性融合的启示录式文本。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札记体的随笔集,在20年前旧版基础上作了增删修订。全书包括阅读的舞蹈一页纸及其他如影随灯我们时代的生活世界的碎片与梦境斗争到底父性之书大停地游走八部分,记录下了作者在阅读、写作、生活中的思想片断。全书以诗性和智性的语言探讨市场化年代的阅读、写作和生活,并借由写作这条通道来抵达存在之真。写作是他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只有叙述过的才能永久存在,是这个手艺匠人般勤勉的写作者的基本立场。开篇所宣示的我是万物的情人,既是作者的情感源头,也让全书贯穿着诗的热力与激情,使之成为一部名符其实的诗与真。
|
關於作者: |
赵柏田,小说家,诗人,人文学者。非虚构写作代表作家。多年致力于思想史及现代性转型主题研究。出版著作20余种,主要作品有长篇非虚构中国往事三部曲,长篇小说《赫德的情人》《买办的女儿》,文集《南华录》《万镜楼》《岩中花树》等。曾获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2015年腾讯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大奖。
|
目錄:
|
前面的话
阅读的舞蹈
开篇:暗示
树林
圆
通道
一粒沙
真正的书
没有空白的书
图书馆
折痕
小说不能教会我们生活
午夜零点走出仿制
唤醒记忆
阅读的舞蹈
行走的风景
南方莎士比亚的记忆
劳伦斯时代的爱情
盲点
一页纸及其他
学死
真实
表像
信念
两种时间
说话
梯子
舟楫
留痕
包裹
放逐
镶嵌
叙事的奇迹
开始与终止
纹身苦役
另一种写作
写断手指
文字作坊
作为时尚的愤怒
功利的背面
温情
尚未问世的书
制造黑夜
删削
一页纸
常识的泥沼
想像的旅行
秋天的书
我为什么写作
如影随灯
知识分子与生活
审视
如影随灯
即此即彼
悲悯情怀之类
个体生活
游心于物
多么简单
接近无限透明
抒情的涵义
美是无所不能的吗
内与外
火焰
幻像
我们时代的生活
咖啡馆一瞥
酒吧
丽人行
开进商场的书店
快餐店方式
电视人
悬空
今昔
什么样的人是自由的
站在窗前的男人
冬天的树
空的房间
成熟的男子
新瓦尔登湖
一次迷路经历
教堂顶楼的雨燕
乡村生活图景
梅墟:现实一种
穿城而过的河流
大地风景无语
夏天的采石场
雨打在脸上
迷途者
帽子:一个寓言
夏天的采石场
这里的风景
聒噪者言
蝉声穿石
世界的碎片
雪
桥
天鹅
玫瑰
瞬间
阳光
春天
石头
栅栏
信天翁
父性之书
乌纳穆诺
帕斯卡尔
蒙田
克尔恺郭尔
加缪
朋霍费尔
福克纳
契诃夫
普里什文
川端康成
布罗茨基
帕斯
籍里科
比亚兹莱
不停地游走
我和我的村庄
幽灵们
乡村电影
看得见风景的阁楼
在黑暗中奔跑
县城的地名
1976夏夜的游戏
一场与昆虫的战争
说吧,记忆
出生于六十年代
后记
重版后记
|
內容試閱:
|
前面的话
一个写作者,应该对从事的工作有充分的自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这种工作的内部各环节叙事态度、语言方式、结构和节奏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它在个体生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如何对生活发生影响等等。精神世界的沉迷者容易走到一个极端,把虚幻的理念当作灵魂的栖居之地,而常人忽略的是:冥思和梦想也可以带来心灵的幸福。这本书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本着写作者的责任给这些问题一个清醒修正:真实的生活,应该是即此即彼的,是世俗和神性的和谐。
当我寻找到这种断裂的札记形式开始写作时,我进入了一个写作者无法回避的下列问题的讨论:书籍、语言、阅读、写作和承载这一切的生活。按我最初的理解,读和写,这是写作者的安魂之所,但随着写作的推进,我发现了我必须说出的东西,用阿诺德汤因比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神秘的事实人既是外部公共世界的居民,同时还是一个非物质的、不可忽视的精神领域的居民,人是一种两栖动物。人能同时全心全意侍奉两个主人吗?如果不能,两者之间择谁而事?汤因比说,大约从人类意识的启蒙时期起,这个问题就一直隐含地争论着。我想这种争论的实质就是要说出什么样的生活是真实的生活。传统和习惯强加给人非此即彼的选择模式,这种定势思维已经导致了人的行动的狭隘,并在很大程度上败坏了生活的质量。我还没有不自量力到要给这争论一个明确答案的地步,我能做的只是,首先是站在人的立场上,然后才是一个写作者的立场上说话。人和事就这样进入我的笔下,打开了叙事的空间。
试图用传统的文体给这些文字归类是困难的,作为一种对上述问题的个人化叙事,一份私人档案,它们更多的是我精神历险的记录和见证。写作中,我时时警惕自己避免过分投入带来的偏执,然而我也不能放弃我的立场。如果你是一个寻找真实的生活而又在遮蔽中四处突围的人,阅读它或许能带来自我呈现的快乐。因为一个人能够思想、能够把思想到的传述,在任何一个年代里,都是人之为人骄傲的理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