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大家小书 俞平伯说昆曲(精)

書城自編碼: 345752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作者: 俞平伯
國際書號(ISBN): 9787200150384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67.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订——基于组织战略,做”对的”培训!
《 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订——基于组织战略,做”对的”培训! 》

售價:HK$ 82.8
这就是心理咨询:全球心理咨询师都在用的45项技术(第3版)
《 这就是心理咨询:全球心理咨询师都在用的45项技术(第3版) 》

售價:HK$ 153.6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

售價:HK$ 105.6
黑海史:从历史涟漪到时代巨浪
《 黑海史:从历史涟漪到时代巨浪 》

售價:HK$ 115.2
楼边人似玉
《 楼边人似玉 》

售價:HK$ 56.2
我,毕加索
《 我,毕加索 》

售價:HK$ 60.0
投资真相
《 投资真相 》

售價:HK$ 81.6
非洲大陆简史(萤火虫书系)
《 非洲大陆简史(萤火虫书系) 》

售價:HK$ 93.6

 

編輯推薦:
俞平伯先生的另一幅肖像一位具有象征意义的昆曲家。
內容簡介:
作者为著名的作家、红学家。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权威,同时更是昆曲的痴迷者与传承人,为北京昆曲研习社的创办人。本书内容丰富,收录作者对昆曲经典曲目的研究和作者生前所写关于昆曲的散文,是昆曲爱好者和古典文学艺术研究者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
關於作者:
俞平伯(1900年-1990年),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毕业于北京大学,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著有《红楼梦辨》、《读词偶得》、《清真词释》。同时爱好昆曲,是昆曲的痴迷者与呵护人,为昆曲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目錄
目 录
第一辑 曲 事
论研究保存昆曲之不易
为何经海募款启
谷音社社约引言
《秋兴散套依纳书楹谱》跋
许闲若藏同人手钞《临川四梦谱》跋
忆清华园谷音社旧事
吴梅村萧史青门曲读本叙言
《松梅风雨》观后记
《新编彝陵梦》序
祝北方昆曲剧院建院之喜
看了北方昆剧的感想
关于昆曲的几首旧诗词
《红霞》演得很成功
谈弋阳腔《还魂记》剧本
谈华传浩新著《我演昆丑》《振飞曲谱》序
《华粹深剧作选》小序
致赵景深四札
致叶圣陶
关于北京昆曲研习社的材料
关于上海昆曲研习社及其主持者赵景深
第二辑曲 学
《玉簪记》寄弄首曲华字今谱不误说
词曲同异浅说
论作曲
与友人论宫调书
再与友人书
与汪健君书论正声变调
再与汪健君书
谈《西厢记哭宴》
续谈《西厢记哭宴》
谈《琵琶记》
我看《琵琶记》
校订《西游记胖姑》折书后第三辑《牡丹亭》
《牡丹亭》赞
杂谈《牡丹亭惊梦》
说借字古今音读与《牡丹亭惊梦》
《牡丹亭》丹字的用法
內容試閱
俞平伯与昆曲陈 均在二十世纪文化史上,除人们所熟知的红学家、古典文学
学者、新诗人等称谓与专业之外,俞平伯还有另外一幅肖
像,这幅肖像原本比较私人化,随着时间推移,这
幅肖像并未黯淡色彩,反而愈加清晰。也即,俞氏还是一
位具有象征意义的昆曲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有南赵
北俞之说,便是指上海北京两地曲界的中心人物,创建上海
昆曲研习社的赵景深与创建北京昆曲研习社的俞平伯。俞平伯
与赵景深的经历颇有些相似之处,都是少年时为新文学作家,
得大名。后在大学任教,以古典文学研究为业,尤倾心昆曲。
但二人又有不同之处。俞平伯在北大读书时受吴梅亲炙,后与
许宝驯结为良缘,曲学更乃是家学。而赵景深则是在大学执教
后,因教授古典文学与戏曲而开始习曲,其夫人李希同亦好昆
曲,有赵家班同台演出之轶事。关于俞平伯的昆曲生涯,张允和、王湜华、朱復等俞平伯
的友人及研究者已有所叙述。大抵而言,俞平伯之于昆曲,渊
源应是来自吴梅的北大课堂。我曾查寻《北京大学日刊》,见
及吴梅的学生即有俞平伯之名。但专注习曲,则是在许宝驯的
熏染之下,妇唱夫随。许家为书香门第,先世兄弟八人,倒有
五位翰林,全家皆擅昆曲。俞平伯伉俪居于清华园秋荔亭(俞
氏《遥夜闺思引》序云过槐屋之空阶,如聆风竹;想秋荔之
秋雨,定湿寒花),延师习曲,创立谷音曲社,与三五同
好,发豪情于宫徵、飞逸兴于管弦,一时陶陶之乐。
俞平伯于1956年创建北京昆曲研习社,担任主委。其后的
一桩大事便是排演节本《牡丹亭》,由华粹深整理改编,延请
四位传字辈艺人入京传授,整台戏全由业余曲友敷演。排演过
程由1957年至1959年,经过多次试演,最终在1959年10月正式
公演两场,作为建国十周年的庆祝。此事在当代昆曲史上最
是值得一书,因业余曲友串演全部《牡丹亭》,此或是头一
回也。1982年后,由于许宝驯去世,又因文革时受曲社之事连
累,遂不再参加曲社活动。虽则如此,从现今所见的一些资料
来看如与叶圣陶的通信,后以《暮年上娱》为名出版,谈
曲仍是一大宗主题。可见俞平伯也并不能如太上之忘情也。
此次编选《俞平伯说昆曲》,我细细阅读了俞氏关于昆曲的撰述。俞氏谈论昆曲的篇什并不多,在其文字著述里所占比
重较少,大约俞氏视昆曲为业余爱好吧。其特点在于,这些文
章,他更多是作为一位昆曲家而非研究戏曲的学者来写就,其
兴趣、其立场、其专攻大多是在度曲,也即在其研习昆曲过程
中的人与事以及心得。也正因为如此,为这些文章分类也
成为头疼之事,因曲人、曲事、曲文都是混杂在一起,很难截
然分开。因此,我将之勉强分为三类,即书中的三辑:第一辑
以曲事为主,如谷音社、北京昆曲研习社、应邀写剧评序论
等,虽然关涉曲学,但多是因事而发,故以为一辑。第二辑为
曲学,以谈论度曲的文章为主,如探讨昆曲的音韵、唱法、改
编等。第三辑为《牡丹亭》,俞平伯曾撰《牡丹亭赞》一文,
此文篇幅较长,而且以一位痴迷昆曲的新文学作家的视点写
出,实乃一篇奇文。我曾撰文证之为新文学作家探讨绝丽文
章之作,与其师友周作人废名等人的探求相呼应,惜少有人
知也。故以《牡丹亭赞》为主,附上俞氏探讨《牡丹亭》数
文,专为一辑。
俞氏对昆曲界的影响最深远之事,至少有二:一是民国时
期创立谷音社、共和国初期创立北京昆曲研习社,谷音社犹是
彼时曲社之一叶,然北京昆曲研习社为京中曲社之集合,可
谓彼时曲界之大事。1996年,北京昆曲研习社庆祝成立四十周年,将整理印制的曲谱命名为《谷音曲谱》。另一是为《振飞
曲谱》作序,文中以吴下红木作打磨家具释水磨,成
为今人对昆曲之水磨的常识。从俞氏与叶圣陶之通信
可知,此常识却是出自叶氏。
在俞氏最早写作的昆文里,有昆曲将亡之语甚是触目
惊心,我最初在《盛京时报》上读及,再读《燕郊集》,发现
此文已易名。如今重读,仍能感觉俞氏对昆曲衰落之激愤与痛
心也。俞氏又谓昆戏当先昆曲而亡,又云昆班曲社皆零
落,确乎能感受俞氏为中国文化为昆曲放一悲声也。
以往最少人注意但又最能说明俞氏之曲学的,乃是俞氏辨
析字音的几篇文章,如对《琴挑》的华与花、《游园
惊梦》的借与惜等,俞氏之倾向在于并不专信古书或
曲谱,而注重口传心授之经验,如在校正《胖姑学舌》之时,
他便言及自身之体会:前辈艺人,口耳相传,并不专靠书
本,固然有些地方不免默守陈规,而先正典型亦得以传留。所
以工师的传钞本,字迹即使讹错满目,而字音大致不远,不以
形求而以音求,往往十得八九。这些文章,读来感觉俞氏将
词曲之学与度曲之道相互印证,每有精彩之处也。
作为一位身处于昆曲衰微时代的曲人曲家,其亲历昆曲的
几起几落,然后一切似乎都在走向末途,从少年时代的昆曲将亡,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但昆曲之命运并无好转,是非成
败皆会成空。犹记昔年在定福庄习曲时,朱復先生常语及俞
氏,亦是有二:一是纪念俞氏诞辰110周年,说虽然北大及社
科院不纪念俞先生,但昆曲研习社办曲会纪念。另一是彼时教
曲,必然会拍俞平伯1963年所撰《临江仙》,此处录之:
惆怅西堂人远,仙家白玉楼成。可怜残墨意纵横。茜
纱销粉泪,绿树问啼莺。
多少金迷纸醉,真堪石破天惊。休言谁创与谁承。传
心先后觉,说梦古今情。
此词虽是俞氏为《红楼梦》而作。但经陈宏亮谱曲,朱先
生以苍迈之音唱来,堂中众生合咏,尤其是唱至休言谁创与
谁承。传心先后觉,说梦古今情。便觉古今悠悠,心热情
至,而昆曲之运命仿佛系于一身。此景距今又已十余年了。至
今思之,不觉惘然也。
己亥四月廿一日于未名湖畔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