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创造力之魂:工程师的创新思维

書城自編碼: 345757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計算機/網絡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作者: [美]斯图尔特·G.瓦利什 [Stuart G.,Wales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631132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87.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真谛全集(共6册)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HK$ 54.9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內容簡介:
本书第1章定义了创造力和创新,第2章分析了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第3章讲解了“全脑工具”,第4章举例说明了11种全脑方法,第5章介绍了创造和创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第6章描述了创造力和创新领袖的7个特征,第7章讲解了更先进的全脑方法,第8章补充了一些案例,第9章囊括了将创意付诸实践的战略和战术。
本书第1章定义了创造力和创新,第2章分析了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第3章讲解了“全脑工具”,第4章举例说明了11种全脑方法,第5章介绍了创造和创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第6章描述了创造力和创新领袖的7个特征,第7章讲解了更先进的全脑方法,第8章补充了一些案例,第9章囊括了将创意付诸实践的战略和战术。
目錄
推荐序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关于作者
第1章 为什么要学习更多关于创造力和创新的知识1
1.1 本书主旨1
1.2 实现你渴望的成功和意义2
1.3 创造和创新的定义与说明3
1.3.1 定义3
1.3.2 例子4
1.4 为什么工程师现在就应该研究创造力与创新6
1.4.1 工程领域的重大挑战6
1.4.2 知识时代之后:概念时代吗7
1.4.3 知识时代之后:机会时代吗9
1.4.4 知识时代之后:恶劣问题时代吗10
1.4.5 管理工程师的抱负与天分11
1.4.6 创作的满足感11
1.4.7 关于学习创造力和创新的结束语12
1.5 工程和创造力:历史渊源和语义联系13
1.5.1 工程与创造创新之间的历史渊源13
1.5.2 工程与创造力之间的语义联系14
1.6 创造力和创新案例介绍15
参考文献16
练习18
第2章 大脑入门23
2.1 了解你的大脑23
2.2 理性工程师的一些思考 25
2.3 大脑的特征27
2.3.1 概述 27
2.3.2 三位一体脑模型28
2.3.3 神经元 29
2.4 大脑功能30
2.4.1 概述30
2.4.2 视觉主导 31
2.5 大脑和意识 32
2.6 半球和对称33
2.7 不对称的能力:一种特殊的例外34
2.7.1 左半球和右半球的能力34
2.7.2 半球知识的实际应用37
2.8 神经可塑性:肌肉(而非机器)38
2.8.1 进化的大脑38
2.8.2 意义40
2.9 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考40
2.9.1 皮层和皮层下40
2.9.2 意识和潜意识的运作概述41
2.9.3 比较意识与潜意识43
2.10 习惯46
2.10.1 习惯在我们生活中的主导地位46
2.10.2 好的和坏的习惯47
2.10.3 提示–执行–结果47
2.10.4 改变习惯带来的机会48
2.10.5 改变习惯的方法48
2.10.6 必要的循环次数50
2.10.7 一定有更容易的方法50
2.10.8 愿景51
2.11 多任务处理51
2.11.1 多任务处理的成本51
2.11.2 多任务处理的价值52
2.11.3 中断的基本原理52
2.11.4 拒绝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好处53
2.11.5 远离多任务处理53
2.12 消极偏见54
2.12.1 起源54
2.12.2 我们继承的不幸54
2.12.3 消极偏见的消极影响55
2.12.4 抵消消极偏见56
2.13 左撇子和右撇子57
2.13.1 用手习惯如何影响行为57
2.13.2 左撇子的优势57
2.13.3 右撇子的优势58
2.13.4 用手习惯总结58
2.14 性别与大脑58
2.14.1 注意事项59
2.14.2 大脑结构60
2.14.3 脑化学:神经递质和激素61
2.14.4 病理61
2.14.5 先天与后天61
2.14.6 例子:女性和男性大脑的差异如何影响行为62
2.14.7 性别与大脑知识的应用64
2.15 我们是如何得知这些的64
2.15.1 裂脑研究65
2.15.2 长期以来对大量相似人群的研究65
2.15.3 脑成像技术66
2.16 保养你的大脑67
2.16.1 锻炼68
2.16.2 饮食69
2.16.3 精神刺激70
2.16.4 大脑保养要点73
2.17 尾声73
2.18 全脑方法展望74
参考文献75
练习79
第3章 全脑方法前奏82
3.1 想法越多越好82
3.2 认知工具箱84
3.2.1 多种方法84
3.2.2 关注工具本身86
3.2.3 突破障碍86
3.2.4 保持谦卑86
3.2.5 使用多种方法87
3.3 全脑方法概述88
3.4 避免思维定式陷阱89
3.5 如何确定方法是否有效90
3.6 期待偶然的错误和意外91
3.6.1 心脏起搏器91
3.6.2 橡胶硫化92
3.6.3 光合作用93
3.6.4 微波炉93
3.6.5 青霉素93
3.6.6 错误和事故:学习的机会93
3.7 注意事项94
3.8 引导95
3.8.1 引导是什么95
3.8.2 谁是引导者97
3.8.3 引导者如何准备97
3.8.4 引导者在会议期间需要做什么98
3.8.5 讨论结束后引导者需要做什么99
3.9 全脑方法的表达格式100
3.10 总结100
参考文献101
练习102
第4章 基本的全脑方法104
4.1 概述104
4.2 问–问–问105
4.2.1 不愿问问题的三个原因105
4.2.2 五种力量106
4.2.3 四个提问技巧107
4.2.4 来自专业服务营销的例子109
4.2.5 关于提问的其他想法110
4.2.6 神经科学基础112
4.2.7 优势与劣势112
4.3 借鉴智慧112
4.3.1 六个步骤113
4.3.2 借鉴智慧的例子113
4.3.3 十个支持原则115
4.3.4 “偶然”创意的例子117
4.3.5 假设的例子119
4.3.6 神经科学基础121
4.3.7 优势与劣势122
4.4 头脑风暴122
4.4.1 七个步骤122
4.4.2 多重投票124
4.4.3 电子版头脑风暴124
4.4.4 神经科学基础125
4.4.5 优势与劣势125
4.5 鱼骨图126
4.5.1 描述和例子126
4.5.2 神经科学基础128
4.5.3 优势与劣势128
4.6 美第奇效应128
4.6.1 回到文艺复兴时期128
4.6.2 多样性的类型129
4.6.3 个性档案130
4.6.4 新手效应131
4.6.5 团队建设的四个步骤131
4.6.6 避免克隆134
4.6.7 例子135
4.6.8 神经科学基础136
4.6.9 优势与劣势136
4.7 思维导图137
4.7.1 团队思维导图137
4.7.2 个人思维导图139
4.7.3 更多的例子140
4.7.4 思维导图为什么有效141
4.7.5 使用完整的思维导图141
4.7.6 神经科学基础142
4.7.7 优势与劣势142
4.8 大野耐一圈142
4.8.1 描述143
4.8.2 例子144
4.8.3 神经科学基础145
4.8.4 优势与劣势145
4.9 意识流写作145
4.9.1
內容試閱
在撰写本书时,我假设面向那些正在接受技术和科学基础教育的工科学生,他们希望主动获得与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相关的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和态度(Attitude)—这里不妨简写作KSA。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这些KSA能够使人们以更聪明的方法工作,在个人和组织级别获得更大的成功,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本书的帮助下,读者能够为结构、设施、系统、产品或流程的开发和创新做好进一步的准备。本书主要作为教科书,但同时也包含适合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思维,它提供了一系列原则和工具,可帮助你和其他人在这个快速迭代的世界中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作为教师,可以将本书用作大学一年级探索性工科课程的教科书或课外读物;除了关键的创造力创新知识和技能外,本书还涉及工程和科学方向的许多领域。它也可以作为创造力和创新课程的参考资料,同时适用于本科高年级课程和研究生工程课程。
在专业实践领域,本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创造力和创新。它也可以用作企业、公益组织的内部培训资料。
作为专业服务人员,想要在有效完成工作的同时,在个人和组织层面进行自我实现,会越来越离不开技术和非技术方面的创造力与创新意识。你会发现,本书中的许多材料都能够立即为你带来价值。在学习工程学的过程中,你可以应用书中所提供的部分信息和技术,然后在进入专业实践时参考书中的其他资源。
除了工程研习和实践之外,本书提供的原则、想法、知识和工具可被广泛应用于工作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你不妨试着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社区活动和家庭关系中。例如,无论你学的是哪个专业,从事的是哪种工作,第2章中介绍的“双耳之间的神奇乐器”都会为你带来一些启发。基于这些关于大脑的基础知识,第4章和第7章提供了许多可以让你更聪明地工作的方法,使你不管面对何种问题,都可以提出更具创造性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全脑工程
作为工程师,我们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使用许多工具(例如仿真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CADD)、材料测试设备、建筑信息建模(BIM)、社交媒体等),这些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雇主、客户乃至千家万户。然而,你最强大的工具是双耳之间那个神奇的3磅重的家伙:你的大脑。我们在本科之前的正式教育更强调左脑思维,所以我们中的许多人也更依赖于自己的左脑功能,包括言语、分析、逻辑、文字、时序和符号。这种左脑偏好通常会延续到我们的工程教育、工作和其他活动中。
左脑功能很有价值—请读者不要误解,在本书中并不打算质疑左脑思维的能力和价值。典型工程师所拥有的批判性思维知识和技能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但它往往不能被充分认可和欣赏。然而,如果学生在校内与校外都能够经常参与左右脑思维的训练,那么他们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右脑思维是非语言的、融合的、直觉的、情感的、非时序的和真实的。半脑思维固然很好,但全脑思维将会带来更大的好处。
根据对大脑的基本理解(更具体来说,包括:大脑的结构、左右半球的不同功能、神经可塑性、意识和潜意识、习惯、消极偏见、左撇子和右撇子、性别差异、大脑关怀以及大脑在创造力和创新中的作用等),并且通过一套有效提升思维能力的方法,本书能够使团队或个人更有把握应对挑战并取得成功。结合脑科学基础知识和工具,我们能够使学生更有效地定义和解决问题、执行计划和设计、创造和追求机会,或识别和定位重点。他们能够以更聪明的方式来工作,部分原因是他们更具创造性和创新性。这种全脑思维的结果几乎总是比常见的手忙脚乱、撞大运、临场反应、次优选择等左脑主导的方法产生的结果好。宝贵的左脑功能可以支撑同样宝贵的右脑功能,更集中的有意识思考可以激发额外的潜意识思考。
大步前进
实际上,所有人都拥有创造力和创新力。我们生来如此,尽管系统化的教育经历可能会让我们失去一部分创新的天分,但是,借助于知识、工具和实践,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更好地创造与创新。严格来说,基本上所有的工程师都拥有一定的创造力和创新性,因为我们设计、构建、制造或以其他方式生产的产品在这个世界上从未存在过。至少从某种特定的方式或实现细节上来说,我们所得到的每一个结果都是独一无二的 。然而,创造和创新的频率与程度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本书认为,更多的工程师,从本科一年级的工程学学生生涯开始,借助于此后一系列正规教育和职业发展,能够主动、系统地在技术和非技术方面达到中等到高等水平的创造力和创新。
诚然,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可以“意外”地进行创造和创新工作,收获那些美好而稀少的意外之喜。但是,为什么不能有意地开展创造和创新以获得这些意外的价值呢?本书将会告诉你如何做到这一点。
内容结构
第1章中,我们定义了创造力和创新,描述了增强工程师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展示了工程和创造力之间的历史渊源与语义联系。在第2章中,我们借助于近年来神经科学的新发现,分析了人类大脑(这一驱动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核心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内容包括如何保养和更有效地使用我们的大脑。
基于第2章对大脑工作原理的介绍,我们在第3章讲解了全脑方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