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深度学习详解
》
售價:HK$
114.8
《
李白传(20世纪文史学家李长之经典传记)
》
售價:HK$
45.8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編輯推薦: |
本书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法治发展进程进行了研究,从法律法规、会议文献、学术事件等角度作出宏观和微观的考察,从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节点和重要历史资料梳理中得出中国走向法治的必然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法治发展进行回顾与展望,科学体系地记述我国法治的发展历程,对法治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予以全面归纳总结,有利于对我国法治体系的完善,进一步提高我国法治理论的科学化程度,同时也能够点出既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明未来研究中的方向,开启研究的新起点。
|
關於作者: |
蒋传光,法学博士后,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律史研究会理事,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领军人才。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为法理学、法社会学、法治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出版《中国法律十二讲》《邓小平法制思想概论》《中国特色法治路径的理论探索》《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等著作21部,在《政法论坛》《法学家》《法制与社会发展》《环球法律评论》《法律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30多篇。承担教育部哲社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项目2项,承担教育部等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蒋传光,法学博士后,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律史研究会理事,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领军人才。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为法理学、法社会学、法治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出版《中国法律十二讲》《邓小平法制思想概论》《中国特色法治路径的理论探索》《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等著作21部,在《政法论坛》《法学家》《法制与社会发展》《环球法律评论》《法律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30多篇。承担教育部哲社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项目2项,承担教育部等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文化、我国社会控制模式选择、中国古代法律和宗教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一些学术研究成果,曾获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和论文三等奖,中纪委纪念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暨反腐倡廉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上海市社联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分别获第二届、第三届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著作类二等奖,上海第十四届社科成果著作一等奖等。
|
目錄:
|
第一章废除《六法全书》与新中国法律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中国传统法律的近代转型
第二节中华民国的法律制度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法律制度新中国法治的萌芽
第四节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与新中国法律体系的构建
第二章法律虚无主义与当代中国法治进程的中断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初期法治的创建
第二节法治建设的发展与偏离
第三章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法治建设的新开端
第一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当代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起点
第二节当代中国选择法治道路的历史背景
第三节新中国法治之路开启的标志
第四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第四章依法治国与治国方略的转变
第一节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在实践中的确立
第二节法制和法治的含义与建设法治国家应遵循的原则
第三节建设法治国家标准
第五章市场经济体制与法治国家建设的内驱力
第一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二节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关系
第三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关系
第四节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法治经济
第六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与作用的加强
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健全完善
第三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的加强
第四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中国特色
第七章立法工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体现中国特色之路的立法进程
第二节渐趋成熟的中国立法体制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第四节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及其中国经验
第八章宪法的逐步完善与宪制理论实践的发展
第一节新中国社会主义宪制理论与实践的曲折历程
第二节社会主义宪制实践的不断深化和宪制理论的日益成熟
第三节现行宪法实施以来宪制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第四节社会主义宪制理论与实践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九章依法行政与公共权力约束机制的探索
第一节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依法行政理念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十章司法制度建设与司法改革的探索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以来司法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第二节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司法改革
第十一章法学研究的曲折与发展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学研究概述
第二节改革开放40年来法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及其对法治建设的促进
第三节深化法学理论研究,进一步推动法制建设
第十二章法律词语的变迁与法治理念的演变
第一节法治、法治理念与法律词语
第二节从法律词语的蕴意看法治理念的初步探索
第三节核心词语相继问世:法治理念基本形成
第四节法治理念演进的基本特征
第十三章新中国70年法制建设经验的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法治建设要走中华民族自主创新之路
第二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
第三节法治与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
第四节法治兴则国兴
第五节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夯实依法治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后 记
|
內容試閱: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法治建设也是如此。尤其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法治文明源远流长,并形成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的法律传统,在世界法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法律文化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涌入中国。在民族危机加深,各种社会力量在探索自强救国的过程中,提出了各种改革法律的方案。迫于形势,清朝政府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行变法修律活动,开始了中国传统法制向近代法制的转型。这一转型始自清末的预备立宪、法制改革,完成于南京国民政府六法体系的确立。
自清末变法修律以后到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期间,虽然摈弃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诸法合体的封建法律制度模式,以日本为媒介,效法西法,完成了中国传统法律的转型,建立了以《六法全书》为基础的法律体系。但由于社会动荡不定,战乱频仍,法治理念和法治秩序始终未能得以有效确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治建设经历了摧毁与建立(1949年一1957年)、发展与偏离(1957年-1966年)、停滞与毁灭(1966年-1976年)、恢复与发展(1978年-1997年)和法治建设新时期(1997年至今)五个阶段。70年来,既有为创立、开拓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而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也有一系列失误和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破坏;随着时代的演进,经过不断探索和艰苦努力,法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因此,回顾新中国70年来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吸取历史教训,正确总结经验,无疑会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
新中国法治建设70年,是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的70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彻底废除国民党政权《六法全书》以后,以马列主义的国家观和法律观为指导,结合中国国情与实际,借鉴苏联模式,与政治、经济制度建设相一致,我国的法治建设在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就。
在一边倒学习苏联的过程中,在法治建设领域,也存在脱离中国实际的教条主义倾向;在批判资产阶级旧法的同时,也以完全否定的态度对待一切法律及其文化传统,从而对新中国的法治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始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法律虚无主义倾向,到文化大革命时期达到了顶峰。
鉴于历史的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对民主法治建设的认识产生了历史性的飞跃,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提出来,从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重建和迅速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成为我国建立法治国家的历史转折点和起点。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40余年,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的40余年。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论述是中国法治建设遵循的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40余年来,立足中国的国情,面对中国的问题,对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回顾40余年来法治建设的历程,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阶段可用两个十六字方针来概括:第一个十六字方针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二个十六字方针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