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戴维佩珀对有关自然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前现代观念、启蒙时代科学中的进展以及1920世纪各种运动中激进环境主义的起源进行了通盘考虑。这种理解对其他人有很大影响,包括马尔萨斯、达尔文与海克尔、空想社会主义、浪漫主义,以及持机体论与整体论的思想家们。
对于环境主义和环境论战,以及建立期望中的生态社会的不同路径,作者提供了一种高屋建瓴的理解。此书可以说是作者对于社会环境关系问题诸多著述的诠释与总结。
|
內容簡介: |
《现代环境主义导论》全面介绍了西方世界在自然与环境问题上的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如何与现代环境主义的意识相关联。本书通过对社会与历史境遇中核心环境观念的检讨,精辟概括出激进环境主义者在尊重自然、经济问题、第三世界发展、技术解决之道、生态女性主义以及社会变革等问题上的进路。
|
關於作者: |
戴维佩珀(David Pepper),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地理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学、环境政治与哲学、欧盟发展与环境、核战争、军事战略、地理教育等。
|
目錄:
|
第一章 环境主义的界定
绿色主义者的赞成与反对
深生态学、社会生态学与新纪元潮流
归类
第二章 激进环境主义中的某些基本问题
生物中心主义与内在价值
公地悲剧
绿色经济学背后的某些基本问题
技术与生态社会
全球维度
生态女性主义
社会变革
第三章 自然与科学的前现代与现代观念:技术中心论的根源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活的存在
科学革命与作为自然的机械
基督教与自然:暴政还是看守者?
物质变革的重要性
第四章 生态中心主义的现代根源
生态学的早期发展
马尔萨斯与生态中心技术中心论论争的根源
达尔文与海克尔:生命之网与机体论
浪漫主义、自然与生态学
空想社会主义
深入20世纪
生态经济学与系统观
第五章 后现代科学与生态中心主义:主观性、意识形态以及对古典科学的批判
生态中心主义者对于科学的暧昧态度
绿色批判的20世纪先驱
20世纪的科学
科学与社会:问题意识被左右
科学与社会:答案寻求被左右
科学与社会:社会团体与政治理念的合法化
正眼看科学
第六章 路在前方
激进唯心主义
极端唯物主义:改变经济基础
生态乌托邦畅想
生态乌托邦还是反面乌托邦?一己之见
术语列表
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历史与意识形态何以举足轻重
透过现象看本质
必须承认,对于任何潜在的真相,我一无所知。就个人来说,我满足于表面的一切事实上,唯有它们才对我弥足珍贵。譬如,把一个小孩子的手握在自己的手中,一枚苹果散发的清香,一次与友人抑或情人的相拥,一位少女绸缎般丝滑的双腿,阳光照在岩石与树叶上,一棵老树的疤痕,花岗岩与沙子的揉擦,清冽之水涌入一弯池塘,风在轻吻还能有什么呢?还能欲求些什么呢?
这些诗句是现代绿色浪漫主义的领军人物爱德华阿比(Edward Abbey),在其小说《孤独的沙漠》(Desert Solitaire)中写下的。在素有生态政治学之声的主流绿色杂志《真世界》(Real World,1994:8)中,这些文句的引用中流露出显而易见的赞成。它们所描绘的,可能是一种始终不渝的绿色情感:一种对于如下论断的难以忍受之情,即根本的社会变革这一绿色号召若望有成功的可能,必须对社会表象之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过程有所理解并加以正视。也就是说,存在着一场环境危机,贪婪与傲慢正促使人们前所未有地超越增长的物理极限,且自然世界随之而来的破坏也不再可能。难道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科学证据当然表明了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倘若有足够的人群能够注意到这一迹象,他们必将且愿意在行为上做出转变。很多绿色主义者greens现在承认,并非如上所言地那么简单,因为即便有足够的民众认识到后果的严重性,环境恶化还是在持续下去,而真相在于,更为简单化与更为躁动的曲调仍将以其节奏挑动人们的心弦。
对大多数绿色主义者来说,唯表面的行动模式后果之一就是:
即便是对那些坚定的积极参与者来说,绿色运动也并非由来已久。有关环境破坏的担忧似乎是很现代的事情绿色激进分子、他们的反对者以及总是警戒不懈的新闻媒体表明,生态观是一种新鲜事物。(Wall,1994:12)
但这却是一种幻化出的新奇,因为,
尽管公众对于全球环境恶化的关注还是件新鲜事,对于环境的焦虑不安却是由来已久;正相反的是,就当代西方对于环境保持的关注与努力尝试而言,其起源与早期历史早已存在。(Grove,1990:11)
但是,由于未能将其热望置于历史的视域之下,现代环境主义者常常无法使自身免除那些费力的重复智力劳动。这就是德里克沃尔(Derek Wall,1994:3),一个极富实践经验的绿色组织活动家的观点,他认为绿色组织有其历史(而且)人们将会从中获益良多。这是因为,通过追溯观念的起源及其社会背景,就更为容易地理解其现实意义与重要性。
对于社会与自然之关系的绿色观念进行的历史研究也表明,这些观念是,而且始终已是更深层次的意识形态论争的一部分。意识形态是构成个人或群体世界观之基础的一整套观念:对于世界是什么样子以及理应是什么样子的某种特定视野。意识形态的背后通常隐藏着某些可能不成问题的假设它们像是显而易见的常识,因而没有争辩的必要。但这些假设并非真的无可非议,它们通常沦为利用这些假设的个人或团体合理化并证明其实际社会地位的手段它们是政治斗争中的武器。
约翰肖特(John Short,1991)业已描述过某些意识形态,它们立足于有关自然、乡村以及荒野的迷思(myth)之上。他认为,乡村是,或者曾是一处和谐、和睦、宁静之地,且就此而论,尤其是民族特性栖身的地方。与这些联想相关的乡村浪漫图景,在劝说那些平民百姓走向战场捍卫某些与他们事实上并无利害关系的事物比如说,一幅理想化的英格兰乡村风景的过程中,也曾成为强有力的工具。乡村的观念在此就明显被用于政治理念的目的。反过来说,乡村也曾被描绘为一处艰苦劳作、粗俗、白痴之所:一种保守与落后的象征。在向那些在乡村保有其权力基础的贵族阶级展开的意识形态论战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就建立起此种联系。正如肖特(Short,1991::6)所表明的那样:
很讽刺的是,典型的英国乡村地区,那幅仍能够激起某种社群的意识不变的价值观念与民族情感的英国环境思想的强有力图像,实际上不过是一场以利润为基的运动之伤痕而已,这一运动摧毁了英国农民,并以商业资本的金钱关系取代了传统的权利与义务之道义经济。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乡村画像试图将这一事实揭露出来,战时的官方与大众传媒则试图对此加以掩盖。
同样,人们如何来表现荒野,就具有了政治意识的重要性。比如说,在马萨诸塞州中部的夸宾(Quabbin)地区,猎鹿支持者们描绘了一幅精悍、狂野、混乱且竞争残酷的野性大自然图景。相反,反捕猎的游说者们认定,荒野是一处充满平衡、和谐与秩序的所在Dizard,19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