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HK$
12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0.9
《
真需求
》
售價:HK$
110.9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HK$
50.4
|
編輯推薦: |
介绍近现代上海中医名家的著书手稿、处方药笺、题署序跋、诗画文墨等,图文并茂,并联系社会文化背景,稍加释读,使读者感受当时医家的笔墨文化。
|
內容簡介: |
本书选录上海晚清民国时期中医名家的笔墨遗迹,有诊病时所开的处方药笺,有诊暇时述录心得的医学论著,有珍藏书斋的手抄医书,有介绍刊行医书的手书序文,有为书刊封面所作的题署,有祝贺医籍杂志出版的题词,还有生平挥毫而就的书画作品等。这些遗墨映射着医家们的生活轨迹与生平志趣,让今天的读者能从中感受近代医家的优秀品格,以及那个时代的传统笔墨文化。
|
關於作者: |
黄瑛,副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医史学术流派研究室主任,硕导
|
目錄:
|
临诊方笺 1
何鸿舫方笺 3
陈莲舫方笺 6
赖元福方笺 7
张骧云方笺 10
丁甘仁方笺 12
丁济万方笺 14
张山雷方笺 15
陈筱宝方笺 16
恽铁樵方笺 17
陆士谔方笺 19
谢利恒方笺 21
殷受田方笺 22
王仲奇方笺 23
陈无咎方笺 24
祝味菊方笺 25
徐小圃方笺 28
顾筱岩方笺 29
葛养民方笺 30
陆渊雷方笺 31
严苍山方笺 33
秦伯未方笺 34
程门雪方笺 35
章次公方笺 37
陈存仁方笺 38
手书序文 39
诸医家序《中国外科学大纲》 41
曹颖甫序《经方实验录》 45
章太炎序《脉学指南》《中国药学大辞典》 49
谢利恒序《针灸经穴图考》 53
韩凤九序《松江余天成堂丸散膏丹全集》 55
秦伯未序《现代医经题释》 58
手稿与抄本 59
张骧云《膏方底》 61
章太炎手写古医方 63
朱少坡《皭庐医案》 66
叶劲秋《〈神农本草经〉之主治分析》 67
秦伯未《谦斋膏方案》《谦斋医案》 68
巢念修诸书 70
题署与题词 77
曹颖甫 79
薛文元 81
夏应堂 82
朱南山 83
恽铁樵 84
谢利恒 87
王仲奇 92
陈无咎 95
郭柏良 100
顾渭川 101
丁仲英 104
徐小圃 107
方公溥 108
单养和 110
费子彬 111
陆渊雷 112
时逸人 116
许半龙 118
吴克潜 121
严苍山 122
蒋文芳 123
章巨膺 125
秦伯未 126
程门雪 130
何时希 131
《中国药物学集成》 132
《金针秘传》 134
《京药集成》 137
《国医导报》 145
书法与画作 149
书法 152
画作 161
|
內容試閱:
|
医疗卫生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事业,其发展不仅有赖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水平,更可映射出这一时期的社会文明程度,而传统中医更是与中国社会及人文精神密切相关。
上海自开埠以来,迅速成为近代中国的商业、工业、金融中心。在经济、文化繁荣兴旺的同时,也带来了医疗卫生事业的昌盛。这一时期的上海,吸引了周边乃至全国各地的中医名家长期驻足,成为中医药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地区。但近代西风东渐的社会环境下,中医始终面临着生存危机,在得不到国家政策、财力等支持的情况下,上海中医界在积极抗争救亡的同时,吸取西方医学的科学思想,通过兴办中医学校、创办中医社团、发行医学报刊、编写学校教材来培养中医人才,并借鉴西方医学先进的科学理念,积极开办医院、建造药厂、创办中医书局来促进当时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因此,尽管近代中医药发展在政策上受到了压制,但是在当时的上海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还是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成为近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中心。
近代的上海,由于地域、经济、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始终引领着中医药学术和文化发展方向,而上海中医界善于兼容并蓄,具有勇于扬弃、开拓创新的汇通新思想,逐渐形成了具有多元文化背景、海纳百川的海上中医现象,即后人所称的海派中医。
海上医事近代上海中医文化丛书通过对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上海医政医事、医家传略、名家医案、医家传薪讲稿、民国医刊、医家遗墨、医林闻趣、药肆与药厂等方面的重温和描述,试图从多个角度向读者展示近代上海中医药学术和文化特色,使读者在阅读后既能了解近代上海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又能领略多姿多彩的海派中医文化现象。
本套丛书分为十册,分别为:《医政医事》《名医传芳》《名家方案》《讲稿选萃》《医刊辑录》《医家遗墨》《医林闻趣》《药肆文化》《医事广告》《医学交流》。每册书中适当配以图像资料,以增加内容阅读的生动性和有趣性,使阅读群体不仅仅局限于中医专业人士,更有广泛的受众。
丛书编撰过程中,在收集具有代表性的近代中医政策、中医事件、中医代表人物生平事迹时,尽量将一些目前正在研究但尚未报道或报道较少、鲜为人知的中医人、中医事及医家遗作遗墨等收录丛书,以充分展示近代上海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脉络及中医药人文特色。
编 者
2018年4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