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6.2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一部顺应中国制造2025智能装备新要求、技术先进、数据可靠的现代化机械设计工具书,从新时代机械设计人员的实际需求出发,追求现代感,兼顾实用性、通用性,准确性,涵盖了各种常规和通用的机械设计技术资料,贯彻了新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推荐了国内外先进、智能、节能、通用的产品。
|
目錄:
|
第20篇 液压传动与控制设计
第1章常用基础标准、图形符号和常用术语
1.1基础标准20-3
1.1.1液压气压系统及元件的公称压力系列20-3
1.1.2液压泵及液压马达的公称排量系列20-3
1.1.3液压元件的油口螺纹连接尺寸20-4
1.1.4液压系统硬管外径系列和软管内径系列20-4
1.1.5液压缸、气缸内径及活塞杆外径系列20-4
1.1.6液压缸、气缸活塞行程系列20-4
1.1.7液压元件清洁度指标20-5
1.1.8液压阀油口、底板、控制装置和电磁铁的标识20-7
1.1.9液压泵站油箱公称容量系列20-7
1.2液压图形符号20-7
1.2.1图形符号20-7
1.2.2液压图形符号绘制规则20-16
1.3常用液压术语20-19
1.3.1基本术语20-19
1.3.2液压泵的术语20-20
1.3.3液压执行元件的术语20-20
1.3.4液压阀的术语20-21
1.3.5液压辅件及其他专业术语20-23
第2章液压流体力学常用计算公式及资料
2.1流体力学基本公式20-25
2.2流体静力学公式20-25
2.3流体动力学公式20-26
2.4阻力计算20-27
2.4.1沿程阻力损失计算20-27
2.4.2局部阻力损失计算20-28
2.5孔口及管嘴出流、缝隙流动、液压冲击20-30
2.5.1孔口及管嘴出流计算20-30
2.5.2缝隙流动计算20-31
2.6液压冲击计算20-32
第3章液压系统设计
3.1设计计算的内容和步骤20-33
3.2明确技术要求20-33
3.3确定液压系统主要参数20-33
3.3.1初选系统压力20-33
3.3.2计算液压缸尺寸或液压马达排量20-34
3.3.3作出液压缸或液压马达工况图20-35
3.4拟订液压系统原理图20-35
3.5液压元件的选择20-35
3.5.1液压执行元件的选择20-35
3.5.2液压泵的选择20-36
3.5.3液压控制阀的选择20-37
3.5.4蓄能器的选择20-37
3.5.5管路的选择20-37
3.5.6确定油箱容量20-38
3.5.7过滤器的选择20-38
3.5.8液压油的选择20-38
3.6液压系统性能验算20-38
3.6.1系统压力损失计算20-39
3.6.2系统效率计算20-39
3.6.3系统发热计算20-39
3.6.4热交换器的选择20-40
3.7液压装置结构设计20-41
3.8液压泵站设计20-45
3.8.1液压泵站的组成及分类20-45
3.8.2油箱及其设计20-46
3.8.3液压泵组的结构设计20-47
3.8.4蓄能器装置的设计20-50
3.9液压集成块设计20-51
3.10全面审核及编写技术文件20-55
3.11液压系统设计计算实例20-56
3.11.1机床液压系统设计实例20-56
3.11.2油压机液压系统设计实例20-58
3.11.3注塑机液压系统设计实例20-59
第4章液压基本回路
4.1概述20-61
4.2液压源回路20-61
4.3压力控制回路20-63
4.3.1调压回路20-64
4.3.2减压回路20-65
4.3.3增压回路20-66
4.3.4保压回路20-67
4.3.5卸荷回路20-70
4.3.6平衡回路20-73
4.3.7缓冲回路20-74
4.3.8卸压回路20-78
4.3.9制动回路20-81
4.4速度控制回路20-82
4.4.1调速回路20-82
4.4.2增速回路20-86
4.4.3减速回路20-88
4.4.4二次进给回路、比例阀连续调速回路20-89
4.5同步控制回路20-90
4.6方向控制回路20-94
4.6.1换向回路20-94
4.6.2锁紧回路20-96
4.6.3连续往复运动回路20-97
4.7液压马达回路20-99
4.8其他液压回路20-101
4.8.1顺序动作回路20-101
4.8.2插装阀控制回路20-104
4.9二次调节静液传动回路20-105
第5章液压工作介质
5.1液压介质的分类20-106
5.1.1分组20-106
5.1.2命名20-106
5.1.3代号20-106
5.1.4H组液压系统常用工作介质的牌号及主要应用20-106
5.1.5常用工作介质与材料的适应性20-108
5.2工作介质的选择20-109
5.2.1根据工作环境选择20-109
5.2.2根据液压系统工作温度选择20-109
5.2.2.1液压系统的工作温度20-109
5.2.2.2工作介质的工作温度范围20-109
5.2.3根据工作压力选择20-110
5.2.4根据液压泵类型选择20-110
5.2.5工作介质黏度的选择20-110
5.2.6工作介质污染度等级的确定20-110
5.2.7其他要求20-111
5.3工作介质的使用20-111
5.3.1污染控制20-111
5.3.2过滤20-112
5.3.3补充工作介质20-112
5.3.4更换工作介质20-112
5.3.5工作介质的维护20-112
5.3.6工作介质的检测20-112
5.3.6.1工作介质理化性能检测20-112
5.3.6.2工作介质污染度检测20-113
5.3.7安全与环保20-113
5.4工作介质的贮存20-113
5.5工作介质废弃处理20-113
第6章液压泵
6.1液压泵的分类20-114
6.2液压泵的主要技术参数及计算公式20-114
6.2.1液压泵的主要技术参数20-114
6.2.2液压泵的常用计算公式20-115
6.3液压泵的技术性能和参数选择20-115
6.4齿轮泵20-116
6.4.1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20-116
6.4.2齿轮泵拆装方法、使用注意事项20-117
6.4.3齿轮泵产品20-118
6.4.3.1齿轮泵产品技术参数总览20-118
6.4.3.2CB型齿轮泵20-118
6.4.3.3CB-B型齿轮泵20-120
6.4.3.4CBF-E型齿轮泵20-122
6.4.3.5CBF-F型齿轮泵20-124
6.4.3.6CBG型齿轮泵20-125
6.4.3.7P系列齿轮泵20-129
6.4.3.8NB型内啮合齿轮泵20-131
6.4.3.9三联齿轮泵20-135
6.4.3.10恒流齿轮泵20-137
6.4.3.11复合齿轮泵20-137
6.4.3.12GPY系列齿轮泵20-139
6.5叶片泵产品20-139
6.5.1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20-139
6.5.2叶片泵产品20-141
6.5.2.1叶片泵产品技术参数概览20-141
6.5.2.2YB型、YB1型叶片泵20-141
6.5.2.3YB-※车辆用叶片泵20-144
6.5.2.4PV2R型叶片泵20-144
6.5.2.5PFE型柱销式叶片泵20-149
6.5.2.6YBX型限压式变量叶片泵20-154
6.5.2.7V4型变量叶片泵20-158
6.6柱塞泵产品20-160
6.6.1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20-160
6.6.2柱塞泵的拆装方法和注意事项20-162
6.6.3柱塞泵产品20-162
6.6.3.1柱塞泵产品技术参数概览20-162
6.6.3.2CY14-1B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20-163
6.6.3.3A2F型柱塞泵20-166
6.6.3.4ZB型斜轴式轴向柱塞泵20-171
6.6.3.5JB型径向柱塞泵20-172
6.6.3.6A10V型轴向柱塞泵20-174
6.6.3.7RK型超高压径向柱塞泵20-178
6.6.3.8SB型手动泵20-179
第7章液压马达
7.1液压马达的分类20-180
7.2液压马达的主要参数及计算公式20-180
7.2.1主要参数20-180
7.2.2计算公式20-181
7.2.3液压马达主要技术参数概览20-181
7.3液压马达的结构特点20-182
7.4齿轮马达20-183
7.4.1外啮合齿轮马达20-184
7.4.1.1GM5型齿轮马达20-184
7.4.1.2CM-C型齿轮马达20-186
7.4.1.3CM-G4型齿轮马达20-187
7.4.1.4CM-D型齿轮马达20-188
7.4.1.5CMZ型齿轮马达20-189
7.4.1.6CMW型齿轮马达20-189
7.4.1.7CMK型齿轮马达20-190
7.4.1.8CM-F型齿轮马达20-191
7.4.1.9CB-E型齿轮马达20-192
7.4.2摆线液压马达20-193
7.4.2.1BYM型齿轮马达20-193
7.4.2.2BM-CDEF型摆线液压马达20-194
7.5叶片马达20-197
7.5.1YM型液压马达20-197
7.5.1.1YM型中压液压马达20-197
7.5.1.2YM型中高压液压马达20-199
7.5.1.3YM※型低速大扭矩叶片马达20-200
7.5.2BMS、BMD型叶片摆动马达20-202
7.6柱塞马达20-203
7.6.1斜盘式轴向柱塞式马达20-203
7.6.1.1ZM、XM型柱塞马达20-204
7.6.1.2HTM(SXM)型双斜盘轴向柱塞马达20-205
7.6.1.3PMFBQA型轻型轴向柱塞马达20-209
7.6.2斜轴式轴向柱塞马达20-212
7.6.2.1A2F型斜轴式轴向柱塞马达20-212
7.6.2.2A6V型斜轴式变量马达20-213
7.6.3径向柱塞马达20-214
7.6.3.1NJM型柱塞马达20-214
7.6.3.21JMD型柱塞马达20-218
7.6.3.3JM※系列径向柱塞马达20-219
7.6.4球塞式液压马达20-227
7.6.4.1QJM型径向球塞马达20-227
7.6.4.2QJM型带制动器液压马达20-231
7.6.4.3QKM型液压马达20-237
7.7曲轴连杆式径向柱塞马达20-240
7.8液压马达的选用20-240
7.9摆动液压马达20-241
7.9.1摆动液压马达的分类20-241
7.9.2摆动液压马达产品20-242
7.9.2.1YMD型单叶片摆动马达20-242
7.9.2.2YMS型双叶片马达20-243
7.9.3摆动液压马达的选择原则20-245
第8章液压缸
8.1液压缸的类型20-246
8.2液压缸的基本参数20-247
8.3液压缸的安装方式20-250
8.4液压缸的主要结构、材料及技术要求20-256
8.4.1缸体和缸盖的材料及技术要求20-256
8.4.2缸体端部连接形式20-257
8.4.3活塞20-262
8.4.3.1活塞材料及尺寸和公差20-262
8.4.3.2常用的活塞结构形式20-262
8.4.3.3活塞的密封20-262
8.4.4活塞杆20-266
8.4.5活塞杆的导向、密封和防尘20-269
8.4.5.1导向套的材料和技术要求20-269
8.4.5.2活塞杆的密封20-270
8.4.5.3活塞杆的防尘圈20-272
8.4.6液压缸的缓冲装置20-273
8.4.7液压缸的排气装置20-273
8.5液压缸的设计计算20-274
8.5.1液压缸的设计计算20-274
8.5.2液压缸性能参数的计算20-275
8.5.3液压缸主要几何参数的计算20-277
8.5.4液压缸结构参数的计算20-279
8.5.5液压缸的连接计算20-282
8.5.6活塞杆稳定性验算20-285
8.6液压缸标准系列20-285
8.6.1工程液压缸系列20-285
8.6.2冶金设备用标准液压缸系列20-294
8.6.2.1YHG1型冶金设备标准液压缸20-294
8.6.2.2ZQ型重型冶金设备液压缸20-302
8.6.2.3JB系列冶金设备液压缸20-307
8.6.2.4YG型液压缸20-311
8.6.2.5UY型液压缸20-318
8.6.3车辆用液压缸系列20-324
8.6.3.1DG型车辆液压缸20-324
8.6.3.2G※型液压缸20-327
8.6.4重载液压缸20-329
8.6.4.1CDCG型液压缸20-329
8.6.4.2CG250、CG350等速重载液压缸尺寸20-343
8.6.5轻载拉杆式液压缸20-346
8.6.6带接近开关的拉杆式液压缸20-354
8.6.7伸缩式套筒液压缸20-355
8.6.8传感器内置式液压缸20-357
8.7液压缸的加工工艺与拆装方法、注意事项20-358
8.8液压缸的选择指南20-362
第9章液压控制阀
9.1液压控制阀的分类20-366
9.1.1按照液压阀的功能和用途进行分类20-366
9.1.2按照液压阀的控制方式进行分类20-366
9.1.3按照液压阀控制信号的形式进行分类20-366
9.1.4按照液压阀的结构形式进行分类20-367
9.1.5按照液压阀的连接方式进行分类20-367
9.2液压控制元件的性能参数20-368
9.3压力控制阀20-368
9.3.1溢流阀20-368
9.3.1.1普通溢流阀20-368
9.3.1.2电磁溢流阀20-372
9.3.1.3卸荷溢流阀20-373
9.3.2减压阀20-373
9.3.3顺序阀20-376
9.3.4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的综合比较20-379
9.3.5压力继电器20-379
9.3.6典型产品20-381
9.3.6.1直动型溢流阀及远程调压阀20-381
9.3.6.2先导型溢流阀、电磁溢流阀20-385
9.3.6.3卸荷溢流阀20-388
9.3.6.4减压阀20-392
9.3.6.5顺序阀20-400
9.3.6.6压力继电器20-404
9.4流量控制阀20-408
9.4.1节流阀及单向节流阀20-408
9.4.2调速阀及单向调速阀20-411
9.4.3溢流节流阀20-415
9.4.4分流集流阀20-415
9.4.5典型产品20-416
9.4.5.1节流阀20-416
9.4.5.2调速阀20-419
9.4.5.3分流集流阀(同步阀)20-425
9.5方向控制阀20-428
9.5.1方向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20-428
9.5.2普通单向阀20-431
9.5.3液控单向阀20-432
9.5.4电磁换向阀20-436
9.5.5电液换向阀20-443
9.5.6其他类型的方向阀20-450
9.5.7典型产品20-453
9.5.7.1单向阀20-453
9.5.7.2液控单向阀20-456
9.5.7.3电磁换向阀20-460
9.5.7.4电液换向阀20-470
9.5.7.5手动换向阀和行程换向阀20-475
9.6多路换向阀20-482
9.6.1多路换向阀工作原理、典型结构及性能20-482
9.6.2产品介绍20-485
9.6.2.1ZFS型多路换向阀20-485
9.6.2.2ZFS-※※H型多路换向阀20-487
9.6.2.3DF型多路换向阀20-488
9.6.2.4CDB型多路换向阀20-489
9.7叠加阀20-491
9.7.1叠加阀工作原理、典型结构及性能20-491
9.7.2产品介绍20-493
9.8插装阀20-503
9.8.1插装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20-504
9.8.2插装阀的典型组件20-506
9.8.3插装阀的基本回路20-510
9.8.4插装阀典型产品20-511
9.8.4.1力士乐系列插装阀产品(L系列)20-511
9.8.4.2威格士系列插装阀20-529
9.9液压阀的清洗和拆装20-536
9.10液压控制元件的选型原则20-537
9.11液压控制装置的集成20-538
9.11.1液压控制装置的板式集成20-538
9.11.2液压控制装置的块式集成20-542
9.11.3液压控制装置的叠加阀式集成20-547
9.11.4液压控制装置的插入式集成20-549
9.11.5液压控制装置的复合式集成20-550
第10章液压辅件与液压泵站
10.1蓄能器20-551
10.1.1蓄能器的种类及特点20-551
10.1.2蓄能器在系统中的应用20-552
10.1.3各种蓄能器的性能及用途20-552
10.1.4蓄能器的容量计算20-553
10.1.5蓄能器的选择20-553
10.1.6蓄能器产品20-553
10.1.6.1NXQ型囊式蓄能器20-553
10.1.6.2NXQ型囊式蓄胶囊20-555
10.1.6.3HXQ型活塞式蓄能器20-556
10.1.6.4GXQ型隔膜式蓄能器20-557
10.1.6.5GLXQ型管路式蓄能器20-558
10.1.6.6CQP型非隔离式蓄能器储气罐20-559
10.1.6.7囊式蓄能器站20-560
10.1.6.8活塞式蓄能器站及氮气瓶组20-561
10.1.7蓄能器附件20-562
10.1.7.1CQJ型蓄能器充氮工具20-562
10.1.7.2CPU型蓄能器充氮工具20-563
10.1.7.3CDZs-D1型充氮车氮气充压装置20-564
10.1.7.4AQF型蓄能器安全球阀20-566
10.1.7.5AJF型蓄能器截止阀20-567
10.1.7.6AJ型蓄能器控制阀组20-568
10.1.7.7QFZ型蓄能器安全阀组20-570
10.1.7.8QF-CR型蓄能器气体安全阀20-572
10.1.7.9QXF型蓄能器充气阀20-572
10.1.7.10蓄能器固定组件20-573
10.1.7.11蓄能器托架20-574
10.1.7.12蓄能器卡箍20-575
10.2过滤器20-575
10.2.1过滤器的主要性能参数20-576
10.2.2过滤器的名称、用途、安装、类别、形式及效果20-576
10.2.3推荐液压系统的清洁度和过滤精度20-577
10.2.4过滤器的选择和计算20-577
10.2.5过滤器产品20-578
10.2.5.1WF型吸油滤油器20-578
10.2.5.2WR型吸油滤油器20-578
10.2.5.3WU、XU型吸油滤油器20-579
10.2.5.4ISV型管路吸油过滤器20-580
10.2.5.5TF型箱外自封式吸油过滤器20-582
10.2.5.6TRF型吸回油过滤器20-585
10.2.5.7GP、WY型磁性回油过滤器20-587
10.2.5.8RFA型微型直回式回油过滤器20-589
10.2.5.9SRFA型双筒微型直回式回油过滤器20-591
10.2.5.10XNL型箱内回油过滤器20-594
10.2.5.11ZU-H、QU-H型压力管路过滤器20-596
10.3热交换器20-603
10.3.1冷却器的种类及特点20-603
10.3.2冷却器的选择及计算20-603
10.3.3冷却器产品的性能和规格尺寸20-604
10.3.4电磁水阀20-616
10.3.5GL型冷却水过滤器20-617
10.3.6加热器20-617
10.4液压站20-619
10.4.1液压站的结构形式20-619
10.4.2典型液压站产品20-620
10.4.3油箱20-622
10.5温度仪表20-624
10.5.1温度表(计)20-624
10.5.1.1WS※型双金属温度计20-624
10.5.1.2WTZ型温度计20-624
10.5.2WTYK 型压力式温度控制器20-624
10.5.3WZ※型温度传感器20-624
10.6压力仪表20-624
10.6.1Y系列压力表20-624
10.6.2YTXG型磁感式电接点压力表20-624
10.6.3Y※TZ型远程压力表20-624
10.6.4BT型压力表20-624
10.6.5压力表开关20-624
10.6.5.1KF型压力表开关20-624
10.6.5.2AF6E型压力表开关20-624
10.6.5.3MS型六点压力表开关20-624
10.6.6测压、排气接头及测压软管20-624
10.6.6.1PT型测压排气接头20-624
10.6.6.2HF型测压软管20-624
10.7空气滤清器20-624
10.7.1QUQ型空气滤清器20-624
10.7.2EF型空气过滤器20-624
10.7.3PFB型增压式空气滤清器20-624
10.8液位仪表20-624
10.8.1YWZ型液位计20-624
10.8.2CYW型液位液温计20-624
10.8.3YKZQ型液位控制器20-624
10.9流量仪表20-624
10.9.1LC12型椭圆齿轮流量计20-624
10.9.2LWGY型涡轮流量传感器20-624
10.10常用阀门20-624
10.10.1高压球阀20-624
10.10.1.1YJZQ型高压球阀20-624
10.10.1.2Q21N型外螺纹球阀20-624
10.10.2JZFS系列高压截止阀20-624
10.10.3DD71X型开闭发信器蝶阀20-624
10.10.4D71X-16对夹式手动蝶阀20-624
10.10.5Q11F-16型低压内螺纹直通式球阀20-624
10.11E型减震器20-624
10.12KXT型可曲挠橡胶接管20-624
10.13NL型内齿形弹性联轴器20-625
10.14管路20-625
10.14.1管路的计算20-625
10.14.2胶管的选择及注意事项20-625
10.15管接头20-625
10.15.1金属管接头O形圈平面密封接头20-625
10.15.2锥密封焊接式管接头20-625
10.15.3卡套式管接头规格20-625
10.15.4扩口式管接头规格20-625
10.15.5锥密封焊接式方接头20-625
10.15.6液压软管接头20-625
10.15.7快换接头20-625
10.15.8旋转接头20-625
10.15.9螺塞20-625
10.15.10法兰20-625
10.15.11管夹20-625
10.15.11.1钢管夹20-625
10.15.11.2塑料管夹20-625
第11章液压控制系统概述
11.1液压传动系统与液压控制系统的比较20-626
11.2电液伺服系统和电液比例系统的比较20-628
11.3液压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分类20-628
11.4液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20-631
11.5液压控制系统的基本特性20-633
11.5.1电液位置控制系统的基本特性20-635
11.5.2电液速度控制系统的基本特性20-638
11.6液压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其应用20-639
11.6.1液压控制系统的特点20-639
11.6.2液压控制系统的应用20-640
第12章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12.1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0-646
12.2电液伺服阀20-648
12.2.1典型电液伺服阀结构20-653
12.2.2电液伺服阀的基本特性及其性能参数20-657
12.2.3电液伺服阀线圈接法20-661
12.2.4电液伺服阀使用注意事项20-662
12.2.5电液伺服阀故障现象和原因20-663
12.3伺服放大器20-665
12.4电液伺服系统设计20-667
12.4.1全面理解设计要求20-667
12.4.2拟订控制方案、绘制系统原理图20-667
12.4.3动力元件的参数选择20-668
12.4.4液压系统固有频率对加速和制动程度的限制20-675
12.4.5伺服阀选择注意事项20-675
12.4.6执行元件的选择20-676
12.4.7反馈传感器的选择20-677
12.4.8确定系统的方块图20-679
12.4.9系统静动态品质分析及确定校正特性20-679
12.4.10仿真分析20-679
12.5电液伺服系统应用举例20-682
12.5.1力、压力伺服系统应用实例20-683
12.5.2流量伺服系统应用实例20-690
12.5.3位置系统应用实例20-691
12.5.4伺服系统液压参数的计算实例20-706
12.6主要电液伺服阀产品20-713
12.6.1国内电液伺服阀主要产品20-713
12.6.1.1双喷嘴挡板力反馈电液伺服阀20-713
12.6.1.2双喷嘴挡板电反馈(FF109、QDY3、QDY8、DYSF型)电液伺服阀20-715
12.6.1.3动圈式滑阀直接反馈式(YJ、SV、QDY4型)、滑阀直接位置反馈式(DQSF-1型)电液伺服阀20-716
12.6.1.4动圈力综合式压力伺服阀(FF119)、双喷嘴-挡板喷嘴压力反馈式伺服阀(DYSF-3P)、P-Q型伺服阀(FF118)、射流管力反馈伺服阀(CSDY、FSDY、DSDY、SSDY)20-717
12.6.1.5动圈力式伺服阀(SV9、SVA9)20-718
12.6.1.6动圈力式伺服阀(SVA8、SVA10)20-719
12.6.2国外主要电液伺服阀产品20-720
12.6.2.1双喷嘴力反馈式电液伺服阀(MOOG)20-720
12.6.2.2双喷嘴力反馈式电液伺服阀(DOWTY、SM4)20-721
12.6.2.3双喷嘴力反馈式电液伺服阀(MOOG D761)和电反馈式电液伺服阀(MOOG D765)20-722
12.6.2.4直动电反馈式伺服阀(DDV)MOOG D633及D634系列20-724
12.6.2.5电反馈三级伺服阀MOOG D791和D792系列20-725
12.6.2.6EMG伺服阀SV1-1020-727
12.6.2.7MOOG系列电反馈伺服阀20-729
12.6.2.8伺服射流管电反馈高响应二级伺服阀MOOG D661 GC系列20-732
12.6.2.9射流管力反馈Abex和射流偏转板力反馈伺服阀MOOG26系列20-735
12.6.2.10博世力士乐(Bosch Rexroth)双喷嘴挡板机械(力)和或电反馈二级伺服阀4WS(E)2EM6-2X、4WS(E)2EM(D)10-5X、4WS(E)2EM(D)16-2X和电反馈三级伺服阀4WSE3EE20-735
12.6.3电液伺服阀的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2
12.6.3.1FF101、FF102、MOOG30和DOWTY30型电液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2
12.6.3.2FF102、YF7、MOOG31、MOOG32、DOWTY31和DOWTY32型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2
12.6.3.3FF113、YFW10和MOOG72型电液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3
12.6.3.4FF106A、FF108和FF119型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4
12.6.3.5FF106、FF130、YF13、MOOG35和MOOG34型电液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5
12.6.3.6QDY系列电液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5
12.6.3.7FF131、YFW06、QYSF-3Q、DOWTY45514659和MOOG78型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6
12.6.3.8FF109和DYSF-3G-111型电反馈三级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7
12.6.3.9SV(CSV)和SVA型电液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8
12.6.3.10YJ741、YJ742和YJ861型电液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8
12.6.3.11CSDY和Abex型电液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49
12.6.3.12MOOG760、MOOGG761和MOOGG631型电液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50
12.6.3.13MOOG D633、D634系列直动式电液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51
12.6.3.14MOOG D791和D792型电反馈三级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52
12.6.3.15MOOG D662~D665系列电液伺服阀外形及安装尺寸20-753
12.6.3.16博世力士乐电反馈三级阀4WSE3EE(16、25、32)外形及安装尺寸20-754
12.7伺服液压缸产品20-755
12.7.1US系列伺服液压缸20-755
12.7.2海特公司伺服液压缸20-756
12.7.3REXROTH公司伺服液压缸20-758
12.7.4MOOG公司伺服液压缸20-759
12.7.5ATOS公司伺服液压缸20-761
12.8液压伺服系统设计禁忌20-762
12.9液压伺服系统故障排除20-763
第13章电液比例控制系统
13.1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0-767
13.2比例电磁铁20-770
13.3比例放大器20-771
13.4电液比例压力阀20-791
13.5电液比例流量阀20-797
13.6电液比例方向阀20-801
13.7电液比例压力流量复合阀20-808
13.8负载压力补偿用压力补偿器20-808
13.9比例控制装置的典型曲线20-810
13.10比例控制系统典型原理图20-814
13.11闭环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20-829
13.12比例阀的选用20-831
13.13国内主要比例阀产品20-834
13.13.1BQY-G型电液比例三通调速阀20-834
13.13.2BFS和BFL比例方向流量阀20-834
13.13.3BY※型比例溢流阀20-834
13.13.43BYL型比例压力流量复合阀20-835
13.13.54BEY型比例方向阀20-835
13.13.6BYY型比例溢流阀20-836
13.13.7BJY型比例减压阀20-836
13.13.8DYBL和DYBQ型比例节流阀20-836
13.13.9BPQ型比例压力流量复合阀20-837
13.13.104B型比例方向阀20-837
13.13.114WRA型电磁比例方向阀20-838
13.13.124WRE型电磁比例方向阀20-839
13.13.134WRZH型电液比例方向阀20-840
13.13.14DBETR型比例压力溢流阀20-842
13.13.15DBEDBEM型比例溢流阀20-843
13.13.163DREP6三通比例压力控制阀20-844
13.13.17DREDREM型比例减压阀20-844
13.13.18ZFRE6型二通比例调速阀20-845
13.13.19ZERE※型二通比例调速阀20-847
13.13.20ED型比例遥控溢流阀20-848
13.13.21EB型比例溢流阀20-848
13.13.22ERB型比例溢流减压阀20-849
13.13.23EF(C)G型比例(带单向阀)流量阀20-849
13.14国外主要比例阀产品概览20-850
13.14.1BOSCH比例溢流阀(不带位移控制)20-850
13.14.2BOSCH比例溢流阀和线性比例溢流阀(带位移控制)20-851
13.14.3BOSCH NG6带集成放大器比例溢流阀20-852
13.14.4BOSCH NG10比例溢流阀和比例减压阀(带位移控制)20-853
13.14.5BOSCH NG6三通比例减压阀(不带带位移控制)20-854
13.14.6BOSCH NG6、NG10比例节流阀(不带位移控制)20-855
13.14.7BOSCH NG6、NG10比例节流阀(带位移控制)20-856
13.14.8BOSCH NG10带集成放大器比例节流阀(带位移控制)20-857
13.14.9BOSCH比例流量阀(带位移控制及不带位移控制)20-858
13.14.10BOSCH不带位移传感器比例方向阀20-860
13.14.11BOSCH比例方向阀(带位移控制)20-861
13.14.12BOSCH带集成放大器比例方向阀20-862
13.14.13BOSCH比例控制阀20-863
13.14.14BOSCH插装式比例节流阀20-866
13.14.15Atos主要比例阀20-867
13.14.16Vickers主要比例阀20-868
13.14.16.1KDG3V、KDG4V比例方向阀20-868
13.14.16.2K(A)DG4V-3,K(A)TDG4V-3比例方向阀20-875
参考文献20-881
|
內容試閱:
|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一版自2011年3月出版以来,赢得了机械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专业师生广泛的青睐和好评,荣获了2011年全国优秀畅销书(科技类)。同时,因其在机械设计领域重要的科学价值、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现代机械设计手册》还荣获200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和2012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一版出版距今已经8年,在这期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尤其是2015年国家部署并颁布了实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发布了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五大工程实施指南,为机械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国家政策号召和驱使下,我国的机械工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一批高技术、高性能、高精尖的现代化装备不断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不断产生、发展并投入实际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紧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国家规划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内容上与时俱进,全面体现创新、智能、节能、环保的主题,进一步呈现机械设计的现代感。鉴于此,《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被列入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
在本版手册的修订过程中,我们广泛深入机械制造企业、设计院、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进行调研,听取各方面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了《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的根本宗旨:一方面,新版手册进一步加强机、电、液、控制技术的有机融合,以全面适应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系统设计开发的新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和工程设计软件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新版手册继续促进传动设计与现代设计的有机结合,将各种新的设计技术、计算技术、设计工具全面融入传统的机械设计实际工作中。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共6卷35篇,它是一部面向中国制造2025,适应智能装备设计开发新要求、技术先进、数据可靠、符合现代机械设计潮流的现代化的机械设计大型工具书,涵盖现代机械零部件及传动设计、智能装备及控制设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及应用三部分内容,具有以下六大特色。
1.权威性。《现代机械设计手册》阵容强大,编、审人员大都来自设计、生产、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所属领域的知名专家,在业内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获得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和技术专利,承担了许多机械领域国家重要的科研和攻关项目。这支专业、权威的编审队伍确保了手册准确、实用的内容质量。
2.现代感。追求现代感,体现现代机械设计气氛,满足时代要求,是《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的基本宗旨。现代二字主要体现在: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产品、智能化、现代的设计理念、现代的设计方法和现代的设计手段等几个方面。第二版重点加强机械智能化产品设计(3D打印、智能零部件、节能元器件)、智能装备(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控制及系统设计、数字化设计等内容。
(1)零件结构设计等篇进一步完善零部件结构设计的内容,结合目前的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增加3D打印工艺下零件结构设计的相关技术内容。
机械工程材料篇增加3D打印材料以及新型材料的内容。
(2)机械零部件及传动设计各篇增加了新型智能零部件、节能元器件及其应用技术,例如滑动轴承篇增加了新型的智能轴承,润滑篇增加了微量润滑技术等内容。
(3)全面增加了工业机器人设计及应用的内容:新增了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篇;智能装备系统设计篇增加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开发的内容;机构篇增加了自动化机构及机构创新的内容;减速器、变速器篇增加了工业机器人减速器选用设计的内容;带传动、链传动篇增加并完善了工业机器人适用的同步带传动设计的内容;齿轮传动篇增加了RV减速器传动设计、谐波齿轮传动设计的内容等。
(4)气压传动与控制液压传动与控制篇重点加强并完善了控制技术的内容,新增了气动系统自动控制、气动人工肌肉、液压和气动新型智能元器件及新产品等内容。
(5)继续加强第5卷机电控制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除增加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篇外,原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篇充实扩充形成智能装备系统设计篇,增加并完善了智能装备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增加智能装备系统开发实例等。
传感器篇增加了机器人传感器、航空航天装备用传感器、微机械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的技术原理和产品,加强传感器应用和选用的内容。
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单元篇和电动机篇全面更新产品,重点推荐了一些新型的智能和节能产品,并加强产品选用的内容。
(6)第6卷进一步加强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应用的内容:在3D打印、数字化设计等智能制造理念的倡导下,逆向设计数字化设计等篇全面更新,体现了智能工厂的全数字化设计的时代特征,增加了相关设计应用实例。
增加绿色设计篇;创新设计篇进一步完善了机械创新设计原理,全面更新创新实例。
(7)在贯彻新标准方面,收录并合理编排了目前最新颁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3.实用性。新版手册继续加强实用性,内容的选定、深度的把握、资料的取舍和章节的编排,都坚持从设计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例如机械零部件数据资料主要依据最新国家和行业标准,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实例供设计人员参考;第5卷机电控制设计部分,完全站在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来编写注重产品如何选用,摒弃或简化了控制的基本原理,突出机电系统设计,控制元器件、传感器、电动机部分注重介绍主流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应用场合、选用原则,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选用实例;第6卷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中简化了烦琐的数学推导,突出了最终的计算结果,结合具体的算例将设计方法通俗地呈现出来,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为方便广大读者的使用,手册在具体内容的表述上,采用以图表为主的编写风格。这样既增加了手册的信息容量,更重要的是方便了读者的查阅使用,有利于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速度。
为了进一步增加手册的承载容量和时效性,本版修订将部分篇章的内容放入二维码中,读者可以用手机扫描查看、下载打印或存储在PC端进行查看和使用。二维码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即将被废止的旧标准(新标准一旦正式颁布,会及时将二维码内容更新为新标准的内容);部分推荐产品及参数;其他相关内容。
4.通用性。本手册以通用的机械零部件和控制元器件设计、选用内容为主,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资料、机械制图和几何精度设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通用零部件设计、机械传动系统设计、液压和气压传动系统设计、机构设计、机架设计、机械振动设计、智能装备系统设计、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单元等,既适用于传统的通用机械零部件设计选用,又适用于智能化装备的整机系统设计开发,能够满足各类机械设计人员的工作需求。
5.准确性。本手册尽量采用原始资料,公式、图表、数据力求准确可靠,方法、工艺、技术力求成熟。所有材料、零部件和元器件、产品和工艺方面的标准均采用最新公布的标准资料,对于标准规范的编写,手册没有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采取选用、摘录、合理编排的方式,强调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尽量避免差错和谬误。所有设计方法、计算公式、参数选用均经过长期检验,设计实例、各种算例均来自工程实际。手册中收录通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供设计人员在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品种、规格尺寸、技术参数,以及产品质量和用户的实际反映后选用。
6.全面性。本手册一方面根据机械设计人员的需要,按照基本、常用、重要、发展的原则选取内容,另一方面兼顾了制造企业和大型设计院两大群体的设计特点,即制造企业侧重基础性的设计内容,而大型的设计院、工程公司侧重于产品的选用。因此,本手册力求实现零部件设计与整机系统开发的和谐统一,促进机械设计与控制设计的有机融合,强调产品设计与工艺技术的紧密结合,重视工艺技术与选用材料的合理搭配,倡导结构设计与造型设计的完美统一,以全面适应新时代机械新产品设计开发的需要。
经过广大编审人员和出版社的不懈努力,新版《现代机械设计手册》将以崭新的风貌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展现在广大机械设计工作者面前。值此出版之际,谨向所有给过我们大力支持的单位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