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1.6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7.3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0.6
|
編輯推薦: |
元曲是与唐诗、宋词齐名的中国文学瑰宝,本书为其新编本。
全文精心翻译,注释简明,译文流畅,无需古文基础,即可畅读全书。
采用原文、译文双栏对照排版,注释紧跟其后,无需频繁翻页即可一览原文、译文与注释。
内文选用特制环保轻型纸,轻便易携,便于翻阅,随时随地享受阅读。
锁线精装,封面选用进口特种纸,设计典雅,开本适宜。
|
內容簡介: |
元曲是与唐诗、宋词齐名的中国文学瑰宝,其内容亦庄亦谐,可雅可俗,既是文人士大夫们咏物言志的载体,也是市井百姓嬉笑怒骂的工具,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
本书作者从方便大众阅读出发,甄选《全元散曲》中近三百首精品,一一加以导读、注释和翻译,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元曲的风貌,是一部简洁、好读的元曲普及读物。
|
關於作者: |
李花蕾 ,湖南科技学院副教授,已出版古籍整理多部,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
|
目錄:
|
元好问三首 001
【双调】骤雨打新荷 001
【黄钟】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二首 002
杨果二首 004
【越调】小桃红二首 004
刘秉忠四首 006
【双调】蟾宫曲四首 006
商简四首 009
【越调】天净沙四首 009
盍西村二首 011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 011
【越调】小桃红杂咏 012
伯颜一首 013
【中吕】喜春来 013
张弘范一首 015
【中吕】喜春来 015
胡祗遹一首 016
【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赏春 016
刘因一首 018
【黄钟】人月圆 018
王恽一首 020
【越调】平湖乐其一 020
卢挚七首 022
【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022
【中吕】普天乐湘阳道中 023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024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024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025
【双调】蟾宫曲 026
【双调】蟾宫曲橙杯 027
陈草庵一首 028
【中吕】山坡羊 028
奥敦周卿一首 029
【双调】蟾宫曲 029
关汉卿七首 031
【双调】沉醉东风 032
【双调】碧玉箫 033
【双调】大德歌秋 033
【南吕】四块玉.闲适二首 034
【南吕】四块玉别情 035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035
白朴六首 038
【双调】驻马听.吹 038
【双调】驻马听弹 039
【双调】驻马听歌 040
【双调】驻马听舞 041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042
【双调】庆东原 042
姚燧三首 044
【中吕】普天乐 044
【中吕】满庭芳 045
【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046
刘敏中二首 047
【正宫】黑漆弩村居遣兴二首 047
庾天锡一首 049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049
马致远三十首 051
【南吕】四块玉恬退 053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054
【南吕】四块玉洞庭湖 055
【南吕】四块玉临筇市 056
【南吕】四块玉.叹世四首 057
【南吕】金字经二首 058
【越调】天净沙.秋思 059
【双调】清江引.野兴三首 060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061
【双调】寿阳曲五首 061
【双调】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 063
【双调】庆东原叹世 063
【双调】拨不断五首 064
【仙吕】赏花时长江风送客 067
【仙吕】赏花时孤馆雨留人 068
【双调】夜行船 069
赵孟頫一首 071
【仙吕】后庭花 071
王德信一首 072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072
滕斌二首 074
【中吕】普天乐二首 074
王廷秀一首 076
【中吕】粉蝶儿怨别 076
王伯成一首 078
【中吕】阳春曲别情 078
阿里西瑛二首 079
【双调】殿前欢懒云窝二首 079
冯子振三首 081
【正宫】鹦鹉曲.山亭逸兴 081
【正宫】鹦鹉曲感事 082
【双调】沉醉东风 083
珠帘秀一首 084
【双调】寿阳曲.答卢疏斋 084
贯云石七首 085
【正宫】塞鸿秋.代人作 086
【正宫】醉太平失题 087
【正宫】小梁州 087
【中吕】红绣鞋 088
【双调】清江引惜别其一 089
【双调】殿前欢 089
【双调】蟾宫曲送春 090
鲜于必仁二首 091
【越调】寨儿令 091
【双调】折桂令晋处士 092
邓玉宾一首 094
【正宫】叨叨令道情 094
邓玉宾子一首 095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闲适 095
张养浩六首 097
【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 098
【双调】庆东原 099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100
【中吕】朝天曲二首 100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101
白贲二首 103
【正宫】鹦鹉曲 103
【双调】百字折桂令 104
郑光祖二首 106
【双调】蟾宫曲.梦中作二首 106
曾瑞二首 109
【正宫】醉太平 109
【中吕】山坡羊自叹 110
周文质三首 112
【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 112
【越调】寨儿令二首 113
赵禹圭一首 115
【双调】蟾宫曲.题金山寺 115
乔吉二十一首 116
【正宫】绿幺遍.自述 117
【中吕】朝天子.小娃琵琶 118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五首 119
【中吕】山坡羊.寓兴 123
【中吕】山坡羊.冬日写怀二首 124
【越调】小桃红.立春遣兴 125
【越调】小桃红.春闺怨 126
【越调】凭栏人.金陵道中 126
【双调】折桂令.七夕赠歌者二首 127
【越调】折桂令.丙子游越怀古 129
【越调】折桂令.荆溪即事 130
【双调】水仙子.怨风情 131
【双调】水仙子.咏雪 132
【双调】清江引笑靥儿其一 133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自适 133
刘致二首 135
【仙吕】醉中天 135
【中吕】山坡羊燕城述怀 136
阿鲁威二首 138
【双调】蟾宫曲其一 138
【双调】寿阳曲 139
王元鼎一首 140
【正宫】醉太平寒食其一 140
虞集一首 142
【双调】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142
张雨一首 144
【中吕】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144
薛昂夫五首 146
【中吕】山坡羊 147
【双调】湘妃怨集句 148
【双调】殿前欢冬 149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 150
【双调】庆东原西皋亭适兴 150
吴弘道一首 152
【双调】拨不断闲乐其一 152
赵善庆三首 153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153
【双调】庆东原.泊罗阳驿 154
【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 155
马谦斋一首 156
【越调】柳营曲.叹世 156
张可久三十二首 158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161
【黄钟】人月圆春日湖上其一 162
【黄钟】人月圆松江遇雪 163
【双调】折桂令读史有感其一 163
【双调】折桂令酸斋学士席上 165
【中吕】满庭芳金华道中其一 166
【越调】寨儿令鉴湖上寻梅 167
【越调】寨儿令次韵 168
【双调】殿前欢次酸斋韵其一 169
【双调】清江引山居春枕 170
【中吕】朝天子山中杂书其一 170
【中吕】朝天子春思 171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172
【双调】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其一 172
【商调】梧叶儿春日郊行 173
【中吕】卖花声客况其一 174
【中吕】卖花声怀古其一 175
【中吕】齐天乐过红衫儿道情其一 176
【双调】殿前欢春晚 177
【正宫】醉太平无题 178
【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 179
【中吕】满庭芳春思 180
【中吕】普天乐秋怀 180
【双调】殿前欢爱山亭上 181
【双调】清江引春思 182
【中吕】红绣鞋秋望 182
【商调】梧叶儿早行 183
【正宫】塞鸿秋道情其一 184
【中吕】迎仙客括山道中 184
【中吕】山坡羊酒友 185
【南吕】四块玉.客中九日 186
【越调】凭阑人江夜 187
任昱二首 188
【中吕】上小楼.隐居 188
【双调】清江引题情 189
吴镇一首 190
【南吕】金字经.梅边 190
徐再思六首 191
【双调】水仙子.夜雨 192
【双调】水仙子.红指甲 193
【双调】蟾宫曲.春情 194
【双调】沉醉东风.春情 194
【黄钟】人月圆.甘露怀古 195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眠松 196
孙周卿四首 197
【双调】蟾宫曲.自乐 197
【双调】水仙子.舟中 198
【双调】沉醉东风.宫词二首 199
顾德润二首 201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述怀 202
【中吕】醉高歌过摊破喜春来旅中 204
曹德一首 205
【双调】折桂令江头即事 205
高克礼二首 207
【越调】黄蔷薇过庆元贞 207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208
王仲元二首 210
【中吕】普天乐 210
【中吕】普天乐.春日多雨 211
吕止庵三首 213
【仙吕】后庭花二首 213
【仙吕】醉扶归 215
真氏一首 216
【仙吕】解三醒 216
景元启一首 218
【双调】殿前欢.梅花 218
吕济民一首 220
【双调】蟾宫曲.赠楚云 220
查德卿八首 222
【仙吕】寄生草.感叹 223
【仙吕】寄生草.间别 224
【仙吕】一半儿.拟美人八咏.春妆 225
【仙吕】一半儿.拟美人八咏.春情 226
【越调】柳营曲.金陵故址 226
【越调】柳营曲.江上 227
【双调】蟾宫曲怀古 228
【双调】蟾宫曲层楼有感 229
吴西逸五首 230
【商调】梧叶儿春情 230
【越调】天净沙闲题 231
【双调】蟾宫曲山间书事 232
【双调】殿前欢二首 232
武林隐一首 235
【双调】蟾宫曲昭君 235
卫立中一首 237
【双调】殿前欢 237
赵显宏二首 239
【黄钟】刮地风叹世 239
【中吕】满庭芳耕 240
唐毅夫一首 241
【双调】殿前欢.大都西山 241
李爱山一首 242
【双调】寿阳曲.厌纷 242
王爱山二首 243
【中吕】上小楼.自适 243
【双调】水仙子.怨别离 244
朱庭玉一首 245
【越调】天净沙.秋 245
李德载一首 246
【中吕】阳春曲.赠茶肆 246
程景初一首 247
【正宫】醉太平 247
李致远五首 249
【中吕】迎仙客暮春 249
【中吕】朝天子秋夜吟 250
【中吕】红绣鞋晚秋 250
【越调】天净沙离愁 251
【双调】折桂令山居 252
张鸣善一首 253
【双调】水仙子讥时 253
赵莹一首 255
【正宫】塞鸿秋题情 255
邦哲一首 256
【双调】寿阳曲思旧 256
李伯瞻一首 257
【双调】殿前欢省悟其一 257
杨朝英五首 259
【中吕】阳春曲二首 259
【商调】梧叶儿.客中闻雨 260
【双调】清江引 261
【双调】水仙子.自足 262
宋方壶二首 263
【中吕】山坡羊.道情二首 263
陈德和一首 265
【双调】落梅风.雪中十事.泛剣王猷 265
王举之二首 266
【中吕】红绣鞋秋日湖上 266
【双调】折桂令七夕 267
周德清三首 268
【中吕】红绣鞋郊行 268
【中吕】阳春曲秋思 269
【双调】蟾宫曲别友 269
钟嗣成二首 271
【正宫】醉太平 271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四别恨别 272
周浩一首 274
【双调】蟾宫曲题《录鬼簿》 274
汪元亨六首 276
【正宫】醉太平警世三首 276
【中吕】朝天子归隐 278
【双调】沉醉东风归田 279
【双调】折桂令 280
孟唠一首 282
【越调】天净沙十二月乐词七月 282
一分儿一首 284
【双调】沉醉东风 284
倪瓒三首 285
【黄钟】人月圆 285
【双调】折桂令.拟张鸣善 286
【越调】凭阑人.赠吴国良 287
夏庭芝一首 288
【双调】水仙子赠李奴婢 288
刘庭信六首 290
【正宫】塞鸿秋悔悟 290
【中吕】朝天子赴约 292
【越调】寨儿令戒嫖荡其一 292
【双调】折桂令忆别 293
【双调】水仙子相思 294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295
邵亨贞一首 296
【越调】凭阑人题曹云西翁赠妓小画 296
梁寅一首 297
【双调】折桂令.留京城作 297
汤式六首 299
【双调】湘妃引.京口道中 300
【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 300
【双调】蟾宫曲 301
【正宫】小梁州.扬子江阻风 302
【中吕】谒金门.落花二令其一 303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304
兰楚芳一首 305
【南吕】四块玉风情 305
无名氏十首 306
【双调】水仙子.遣怀 307
【正宫】叨叨令 307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308
【双调】沉醉东风 309
【双调】折桂令 309
【黄钟】贺圣朝 310
【正宫】醉太平 310
【正宫】醉太平 311
【中吕】红绣鞋 312
【双调】驻马听 313
|
內容試閱:
|
元曲是与唐诗、宋词齐名的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它包括杂剧和散 曲两种形式,前者属戏剧,后者属诗歌。
杂剧是一种结合了宾白、唱词、科介的戏剧艺术,最早可见于唐 代俗乐论著《教坊记》。杂剧在宋代发展蓬勃,当时开封、临安等地 表演杂剧的勾栏瓦舍是重要的娱乐场所。宋、金分治后,杂剧亦逐渐 产生南北之分,南方地区发展成曲折回旋的南戏,北方地区则发 展成以滑稽调笑为主的金院本。至元代,杂剧的发展达到顶峰。 元杂剧以金院本为基础,糅合唐传奇、宋话本的故事性,同时又广泛 地反映社会现实,遂一时风靡,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艺术。其主 要代表作有马致远《汉宫秋》、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 王实甫《西厢记》等。
在元代,散曲被称为乐府今乐府大元乐府等,至明代 朱有燉《诚斋乐府》始称散曲。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小令通常 是单曲,套数则由两个以上的曲子连缀而成。散曲与杂剧最大的区别 在于没有宾白、科介,只供清唱吟咏,故又称为清曲。散曲脱胎 于宋词,虽然两者都由长短句构成,但散曲在字数、声韵、用语方面 更加自由,不拘泥于曲牌本身。衬字的运用令散曲跳出字数的限制, 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如关汉卿的套曲《一枝花不伏老》尾声我是 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响字 前十五字均为衬字;贯云石《红绣鞋》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 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八个着字均为衬字。
明凌濛初《谭曲杂札》称散曲方言常语,沓而成章。俚语、俗 语、口语的大量运用,使散曲真正实现了雅俗共赏。散曲雅起来令 人叹为观止: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骚客咏秋赋秋,马致远的《天净 沙秋思》不过短短五句,却成为秋思之祖;王实甫的晓来谁 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何其婉转;白朴的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 月何其清幽;卢挚的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又何其 洒脱。散曲俗起来令人忍俊不禁:写雪景用面瓮、盐堆、粉缸,写人 堕落用面糊盆、睡馄饨,秋声是失留疏剌,明月是剔留团栾,飞鸟是 出出律律、忽忽闪闪,离愁是子剌地搅断肠、吃答地锁愁眉这些 粗浅通俗的词汇仿佛出自最普通的市井百姓之口,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元曲迄今留存小令三千八百余首、套数四百五十余套,若对其进 行大数据分析,排名前十的热词一定是陶渊明、严子陵、归去来、酒、 西风、黄花、雁、渔樵、相思、别离。陶渊明是元代文人的精神偶像, 几乎所有人都是他的粉丝。他们爱陶渊明到何种程度呢?陶潜、渊 明、陶令、靖节、五柳,不管是姓名还是别号、谥号,陶渊明在元曲 中四处出没,更别提归去来、南山、东篱、黄花这些代表着归隐的事 物,比比皆是。似乎每一个元曲作家都在向往田园和山林,这与当时 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在元代,统治阶层将百姓划分成四个等级,一 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属于汉人的大多数文 人在身份地位上低人一等。除此之外,元代统治阶层重武轻文,不重 视科举。有元一代,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读书人还不到元代文官 总数的百分之三,文人的出路十分狭窄,甚至出现了 七匠八娼九儒 十丐的说法。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官场却无情地对儒 生关闭了大门,于是,元代文人们的自我定位和社会现实产生了无法 调和的矛盾。可以想见他们的心情是多么抑郁,套用一个现在流行的 词,就是丧。为了解脱内心的苦闷,他们选择逃避现实,于是山林 和田园成为他们心灵的港湾,亦成为他们精神上的乌托邦。
文人们遁入山林后过得怎样?周德清在小令《蟾宫曲别友》中 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倚篷窗无语嗟呀,七件儿全无,做甚么人 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酱瓮儿恰才梦撒,盐瓶儿又告 消乏。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这应该是大多数隐者的真实生活写照,同时也是理想和现实的落差。 生活绝不可能像他们梦想的那样悠然自得一一每天喝喝酒、看看花、 读读诗、说说闲话。即便梦想成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怀才不遇、壮 志未酬之感也一直在折磨着他们,他们只能不断地借归隐二字来 怀古伤今、悲天叹世。
元曲的讽刺极其辛辣,如芥末般呛人。如张可久《醉太平无 题》开篇即质问: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接着用面糊盆、盛钱 囤、睡馄饨、胡芦提等一系列俗语,直斥那些在金钱面前抛弃操守和 良知的读书人。刘庭信《塞鸿秋悔悟》化用《李娃传》《苏小卿月 夜贩茶船》《海神庙王魁负桂英》等故事,对故事中的男性角色进行 评价:冯魁到底村,双渐从来嫩,思量惟有王魁俊。王魁是何人? 南宋有南戏剧本《王魁负桂英》,元代有尚仲贤创作的杂剧《海神庙 王魁负桂英》,故事大略如下:贫病交加的落难文人王魁被歌伎焦桂 英搭救,桂英爱其才,故倾囊相助。王魁赴京赶考,临行前与桂英在 海神庙立下山盟海誓。但王魁高中状元后,却抛弃桂英别娶。桂英 到海神庙控诉神仙不灵,后自缢,化作鬼魂索王魁之命。如此看来, 俊字恰似一记耳光,狠狠地掴在背信弃义者脸上。高克礼《黄蔷 薇过庆元贞》揶揄唐明皇、杨贵妃、安禄山荒淫无度,刘致《醉中 天》暗讽南宋君臣将大好江山拱手让人,而关汉卿《一枝花不伏 老》则自嘲是一粒铜豌豆。
除此之外,元曲中最出彩的就是写儿女之情。偶遇心上人从门前 走过,便高唱当时水调歌,要识得声音是我;有情人共度良宵难 分难舍,便嗔怪老天爷更闰一更儿妨甚么;思念时,称不是不 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分手时,便扬言姻缘 簿剪做鞋样,比翼鸟搏了翅翰。火烧残连理枝成炭,针签瞎比目鱼儿 眼,手揉碎并头莲花瓣。掷金钗撷断凤凰头,绕池塘捽碎鸳鸯弹。 这些关于爱情的作品,大多都是从女性角度出发的,或深情,或诙 谐,或泼辣,刻画出一个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
本书所选均为元散曲,以隋树森先生的《全元散曲》为基础。《全 元散曲》是我国首部全面的元代散曲总集,隋树森先生又是元曲研究 专家,在这部总集中,他运用多种方法对散曲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校 勘,方法值得学习,成果亦值得借鉴。但《全元散曲》整体偏向学 术,阅读门槛较高。笔者以方便大众阅读为出发点,甄选《全元散 曲》中的精品,一一导读、注释、翻译。本书的编选原则是,对同一 个作者,尽量选择他不同类型的作品;对同一类型的作品,尽量选择 具有代表性的;与马致远、关汉卿等元曲大家相比,有些作者的创作 技法可能不够纯熟,但他们的小令或感情饱满,或语言活泼,具有较 强的艺术感染力,这样的作品也被少量选入。为避免误人子弟,笔者 还参考了任中敏、卢前等前辈的戏曲论著,查阅了杨朝英的《阳春白 雪》《太平乐府》,钟嗣成的《录鬼簿》,朱权的《太和正音谱》等古 籍。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尽量保留原作者的语言风格和逻辑,绝不为 了追求所谓的优雅而进行二次创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