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1.6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非物质文化保护是一项全世界都十分关注的工程,丛书以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为牵头单位,组织了近50位福建省的专家学者,历时6年编纂而成,以近1500万字的篇幅,共19卷20册,涉及23种文化遗产,用谱文并茂的形式,客观、真实、系统、完整地呈现了*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23个福建音乐类项目的系列资料,成为*部完整记录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类项目的历史、传承状况、音乐形态特征、乐器、曲谱资料、传承人物等的大型音乐类工具书,为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传承福建传统民间音乐类型,研究福建地方性音乐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和文化积累。
|
內容簡介: |
丛书内容简介
丛书以音乐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以福建省入选国务院批准的*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有关传统戏曲、曲艺、民间音乐、舞蹈音乐等项目的音乐材料为主干内容,为了普及与教育的方便,各分册均按概述、唱腔曲谱、器乐曲牌曲谱、锣鼓介头、选段、传承人介绍等大致板块进行设置,不同于以往的资料整理汇编的做法,而是按有利于学习者对分类学习与掌握的需要进行编排。丛书19卷20册,共收入23种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它包括:《南音》《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闽剧》《闽西汉剧》《北路戏》《大腔戏》《梅林戏》《四平戏》《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木偶)》《十番音乐(福州)》《十番音乐(闽西)》《锦歌 东山歌册 畲族民歌》《伬艺 评话》《北管 拍胸舞》《南词》。
本书内容简介丛书内容简介
丛书以音乐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以福建省入选国务院批准的*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有关传统戏曲、曲艺、民间音乐、舞蹈音乐等项目的音乐材料为主干内容,为了普及与教育的方便,各分册均按概述、唱腔曲谱、器乐曲牌曲谱、锣鼓介头、选段、传承人介绍等大致板块进行设置,不同于以往的资料整理汇编的做法,而是按有利于学习者对分类学习与掌握的需要进行编排。丛书19卷20册,共收入23种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它包括:《南音》《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闽剧》《闽西汉剧》《北路戏》《大腔戏》《梅林戏》《四平戏》《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木偶)》《十番音乐(福州)》《十番音乐(闽西)》《锦歌 东山歌册 畲族民歌》《伬艺 评话》《北管 拍胸舞》《南词》。
本书内容简介
本书对福建省*批入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伬艺评话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整理、加工、分析、归纳、提升等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全书包括概述唱腔选段人物介绍四大部分。伬艺评话是福建的曲艺明珠,是福建省两个主要的地方曲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植根于福州群众艺术的沃土之中,历史悠久,在台湾、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聚居区里,都有人在表演此曲种。本书收集、整理、分类、归纳了所有的与伬艺评话有关的音乐材料,能较好的呈现伬艺评话的全貌,让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起一定的作用,它的出版可以为福建的传统音乐保护与交流起到积极的意义。
|
關於作者: |
丛书主编简介
王州,音乐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音乐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多年,主要方向为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两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独立与合作著作多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独立研究成果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次。参与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次,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
本书作者简介
刘春曙,1929~2008年,福建惠安人,福建省艺术馆研究馆员。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个人及与他人合作出版的专著有《福建民间音乐简论》《福建南音初探》。专集有《闽剧音乐》《福建老根据地革命歌曲》《福建民间歌曲选》《福建十番音乐》《闽剧常用曲调》《南曲选集》《福建革命民歌选》等。撰写论文二十多篇。主持艺术科学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福建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福建卷》的编纂工作,被文化部评为先进工作者,获编纂一等奖及成果奖。 丛书主编简介 王州,音乐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音乐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多年,主要方向为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两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独立与合作著作多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独立研究成果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次。参与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次,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
本书作者简介 刘春曙,1929~2008年,福建惠安人,福建省艺术馆研究馆员。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个人及与他人合作出版的专著有《福建民间音乐简论》《福建南音初探》。专集有《闽剧音乐》《福建老根据地革命歌曲》《福建民间歌曲选》《福建十番音乐》《闽剧常用曲调》《南曲选集》《福建革命民歌选》等。撰写论文二十多篇。主持艺术科学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福建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福建卷》的编纂工作,被文化部评为先进工作者,获编纂一等奖及成果奖。
杨凡,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博士。
刘向东,1964年生,福建惠安人。198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1997年参加《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福建卷》编纂工作,获编纂成果三等奖。撰写论文《闽台锦歌的传播衍化与同源现象》,发表于《戏曲研究》第六十七辑。撰写《锦歌的艺术流派与班社分布》《龙海锦歌简介》《福州地区普度习俗与乡间演剧》等论文二十多篇,发表于《福建艺术研究论集》。 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参加为期两年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并撰写论文《全国戏曲、木偶、皮影制作机构介述》。
|
目錄:
|
一、概述
二、唱腔
(一)小调
1.撑船歌
选自《和尚讨亲》唱段
2.小放牛
选自《十不亲》唱段
3.十二月花
4.九连环
选自《十二月花》唱段
5.牧羊曲
选自《灶君报》唱段
6.讨鱼歌
7.采莲曲
8.断肠曲
选自《贩马记》唱段
9.摇篮曲
10.爱秋香曲
选自《上海时事》唱段
(二)洋歌
1.破誓头
选自《苏百万讨亲》唱段
2.步步跷
选自《红裙记》唱段
3.习山腔
选自《荔枝换绛桃》唱段
4.出坠
选自《荔枝换绛桃》唱段
5.花鼓
(三)逗腔
1.琵琶怨,接板下闯
选自《荔枝换绛桃》唱段
2.宽板
选自《紫玉钗》唱段
(四)啰啰
五音联弹
选自《侠妓救夫》唱段
三、选段
一紫玉钗喂药
二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
三邹忌讽谏
四、人物介绍
(一)筱龙凤
(二)黄连官
(三)陈润春
《评话》目录
一、概述
附:福州评话铙钹点(牌钹)字谱说明
二、唱腔
(一)序头
1.序头(一)
选自《瑞云痛史》唱段
2.序头(二)
选自《瑞云痛史》唱段
3.序头(三)
选自《瑞云痛史》唱段
4.序头(四)
选自《瑞云痛史》唱段
5.序头(五)
选自《瑞云痛史》唱段
6.序头(六)
选自《济公传药材名》唱段
7.序头(七)
选自《八盏灯》唱段
8.序头(八)
选自《振兴中华》唱段
9.序头(九)
10.序头(十)
11.叫头(一)
选自《秦瑞云》唱段
12.叫头(二)
选自《秦瑞云》唱段
13.叫头(三)
选自《秦瑞云》唱段
(二)吟句
1.高山流水
2.英雄调
选自《秦瑞云》唱段
3.滴滴金
4.联珠平
5.高山流水
6.波浪腔
7.英雄调
8.街蹓(一)
9.街蹓(二)
选自《三十六间店》唱段
10.循音(一)
选自《三元传》唱段
11.循音(二)
又名《波浪叠》,选自《千错万错》唱段
12.泪嗓(一)
13.泪嗓(二)
选自《罗汉钱》唱段
14.泪嗓(三)
选自《情天恨海》唱段
15.泪嗓(四)
选自《朱光龙出世别子》唱段
16.全泪
17.半泪(一)
选自《秦瑞云》唱段
18.半泪(二)
19.平嗓(一)
20.平嗓(二)
21.牵丝嗓
选自《考验》唱段
22.鸡啄米
选自《禁鸦片》唱段
23.吟句(一)
选自《法场祭奠》唱段
24.吟句(二)
选自《武松杀嫂》唱段
25.吟句(三)
选自《百蝶香柴扇》唱段
26.吟句(四)
选自《福建六十四县》唱段
27.吟句(五)
选自《朱砂痣花名》唱段
28.吟句(六)
选自《八美楼》唱段
29.吟句(七)
选自《八美楼》唱段
30.吟句(八)
又称《三字经》,选自《金钗玉菊仔》唱段
31.吟句(九)
选自《红玫瑰》唱段
32.吟句(十)
选自《红玫瑰》唱段
33.吟句(十一)
选自《八仙渡新娘》唱段
34.吟句(十二)
选自《四大案》唱段
35.吟句(十三)
选自《三杨传》唱段
36.吟句(十四)
选自《萧何荐贤》唱段
37.吟句(十五)
选自《双尽忠国丈训子》唱段
38.吟句(十六)
选自《八美楼》唱段
39.吟句(十七)
(三)诉牌
1.诉牌(一)
选自《秦瑞云》唱段
2.诉牌(二)
选自《贩棉纱》唱段
3.诉牌(三)
选自《秦瑞云》唱段
(四)板歌
1.叠板
选自《贩棉纱》唱段
2.指数板
五)其他
1.道士歌
2.棉花调
选自《夺状元印》唱段
3.上马
4.青山歌
5.卖糖妹
6.走马调
7.贺年诗
8.采莲
(六)铙钹点
1.开头钹
2.开钹
3.序头钹
4.逗钹
5.简单钹
6.诉牌钹
7.煞钹
8.双板
9.鸡啄米
10.捏钹
11.珠箸
12.搭箸
三、选段
(一)秦瑞云刘刚闹院
(二)千金买骨
(三)八盏灯(序头)
(四)福州景致(序头)
四、人物介绍
(一)陈春生
(二)黄天天
(三)苏宝福
(四)叶神童
|
內容試閱:
|
《伬艺》概述
伬唱,又名伬艺,是福建省主要地方曲种之一。历史上民间卖唱艺人搜集散曲、小令、山歌小调,传唱戏文唱段和民间故事,以酬应堂会,或装扮陆地行舟、钱剑、高跷、台阁、马上、肩头驮、莲花落等百戏杂耍,以参加社火活动,这样积久形成的演唱形式,俗称伬唱或唱伬。1943年,艺人们组织福州伬艺乐唱联谊会,故又名伬艺。
伬唱流行于福州方言地区的福州、长乐、闽侯等市县。闽北的建瓯、顺昌,闽西北的沙县、三明市区以及闽南的泉州、厦门等城镇的福州人聚居地也流行。在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缅甸、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历史上都曾有过伬唱艺人说唱活动。伬唱的演出,有单档、双档、三档及多档等各种形式,其档次多寡,视曲目内容而定。演出场所有茶馆、厅堂、宅院、书场和高台等地方。场地设置简单,台上排一张长桌,并挂上绣有演出单位(班社)的桌裙。单档演唱的,只在桌后放一张板凳;双档的,在桌的左右两旁各放一张板凳;三档的在正中与左右两旁各放一张板凳;四档的,桌左、中各一档,桌右二档,如此等等。演员身穿演出服装,男的长衫,女的旗袍或对襟滚边短衫、长裤。常用乐器有二胡、月琴、琵琶、三弦等丝弦乐器和打拍子用的竹板或替板(形如柴刀鞘)。
福州伬唱历史久远。明朝中晚期,在一些官绅仕宦之家,盛行自置歌伎、组办家班之风。清代《福建通志》列传条就记述了福州西郊洪塘乡人、明万历官员曹学佺置办家班情况:学佺归,构石仓园,有池塘林木之胜,一时仕宦及墨客诗人游闽者,无不倾倒。曹学佺所办的家班因多为文人儒士会诗文、宴酒席时的坐唱,故称儒林家班。儒林家班初为清曲坐唱,继而演唱小戏,而大戏,故成了闽剧班社儒林班。儒林班的清曲坐唱阶段,可视为福州伬唱艺术的滥觞,俗称儒林伬,儒林伬所演唱的曲调为逗腔。到了清朝,又有专唱洋歌曲调的洋歌伬和专唱江湖曲调的江湖伬,以及十番夹唱的十番伬等伬唱艺术及伬社崛起,先后出现了洞中春、景国风、小蓬莱、紫云山馆、白雪春、五凤吟、达云霄、赛月宫、雅乐天、同乐轩等伬唱社。
清末民初,原来专唱逗腔、洋歌、江湖曲调的三种伬社,相互吸收、渗透,在为各自的曲目配曲时,除了仍以本伬社的基本曲调为主外,也采用其他两种伬社的曲调,丰富了各自的音乐唱腔曲牌,从而产生了儒林伬、洋歌伬、江湖伬以及十番伬四伬合一的平讲伬。抗日战争前后,平讲伬发展兴盛,出现了步蟾宫、胜三乐、游月宫、筱龙凤、小小龙凤、郑祯记、林依银等新兴的伬唱班社。
从儒林伬到平讲伬,其演唱形式多是坐唱,而且歌唱与乐队分为两部分,各司其职。后受北方等外地曲艺影响,崇尚自拉自唱,20世纪30年代后,出现了筱龙凤、郑桢记等双档(两个人)自拉自唱名家和林依银单档自拉自唱。这一时期的从艺人员增至百多人,名师辈出,扩大了伬唱艺术的社会影响。抗战后期,福州伬唱一度落入低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伬唱艺术获得新生。自1960年成立福州市曲艺团以后,整理、改编了不少伬唱传统曲目,并创作了一批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中短篇曲目。在唱腔音乐上,大胆吸收闽剧等兄弟艺术的精华,并进行革新改造,使伬唱的唱腔、音乐有了发展。在演唱形式上,改变了过去坐唱清曲形式,逐渐演唱有人物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曲目、段子,并加上了小幅度的指意虚拟动作表演。1958年晋京参加全国首届曲艺会演,被选进中南海汇报演出,受到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赞赏。1985年7月,应美籍华人刘文善的邀请,参加中国福州评话伬艺团赴美演出。回途应旅港十邑同乡会邀请,顺访香港。1990年5月,又赴新加坡参加福州同乡世界总会成立大会,为来自东南亚、欧、美及中国台港的乡亲演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国各地以唱为主的姐妹曲种出现演出危机,而福州伬唱仍能保持一定规模的专业队伍,并活跃于城乡高台,显示了较强的艺术生命力,从而保持了福建省五大曲种之一的地位。
福州伬唱以唱为主,说白为辅。唱腔与闽剧基本相同,主要由小调洋歌江湖逗腔啰啰等五类曲调组成,现有曲牌近70首。音乐结构有曲牌体、板腔体和综合体三种。旋律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变宫(si)和清角(fa)的出现,多为倚音、波音等装饰性的经过音。调式以徵、羽、商三种为主,宫、角调式次之。唱调的句式以上下句为主,亦有长短句结构,曲韵属中州韵,用福州话演唱。
小调小调是现有伬唱唱腔的主体,现有曲牌20多首,其中除了【牧羊曲】【断肠曲】【海棠曲】【摇篮曲】【采莲歌】【讨鱼歌】【爱秋香曲】【桂枝难求】等曲牌是传自江苏、浙江等省外,其他曲牌,如【撑船歌】【小放牛】【螃蟹歌】【九连环】【荡河船】【银柳丝】【纱窗外】【油葫芦】【更鼓】【茉莉花】【卖画】【习山腔】【十杯酒】【秦琼卖马】【醉春红】【琵琶怨】等,则是移植于其他剧、曲种。
小调曲牌的旋律优美婉转。轻松活泼,流畅动听,适合单曲反复咏唱,所以伬唱多以小调配曲牌作为主要唱腔。小调曲牌,经历代伬唱艺人根据福州方言声调和演唱内容,进行不断改造、衍化,加上通俗化、口语化的演唱方法,使得这些曲牌的曲情迥异于原曲而自成伬唱风格。
洋歌洋歌也是伬唱腔主体,现有曲牌20首左右。均由闽剧音乐移植而来。这首先是由于洋歌旋律简洁流畅、平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适合独唱、对唱(俗称盘答)并长于叙事,符合伬唱演出形式;其次是伬唱的演出题材多以日常生活和婚姻家庭为内容;其三是洋歌曲牌在运用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可全曲,亦可摘段。特别是三段型的曲牌,如【金湘】【双蝴蝶】等曲牌,或用全曲,或用其头段和中间,或取中段与结尾,或只用中段。演唱者根据曲目内容,可自由选择,灵活运用。因而伬唱唱腔多采用闽剧洋歌曲牌。然而,由于伬唱的特定演出形式是自拉自唱,所以虽然采用闽剧曲牌,甚至演唱内容也相同,但伬唱与闽剧之间仍有不同之处:首先,是伬唱没有配置乐队,不用锣鼓;其次,是在演唱方法上,伬唱比闽剧更通俗、更口语化;其三,是在乐曲的处理上,伬唱比闽剧更自由、更灵活。比如在速度方面,伬唱可快、可慢,没有闽剧那么程式化。又如在节奏、节拍处理上,伬唱演唱洋歌曲调,可伸展(即一小节变为两小节),亦可压缩(即两小节变为一小节,或四拍子变成二拍子)并突出节奏性(即每小节强弱清楚),因而自成风格。
江湖江湖也是来自闽剧同名曲牌,现有曲牌6首,即《开封府》的散板【江湖调】、《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的【江湖叠】、《开封府说胎》的【柴牌】、《开封府庙告》的【柴牌叠】、《梁山伯与祝英台哭灵》的【梆子叠】和《开封府托梦》的【阴调】等。伬唱采用江湖曲牌时,其演唱方法与闽剧唱法基本相同,只是没有乐队伴奏而己,所用弦乐器皆由演唱者边唱边演奏。
逗腔伬唱采用逗腔,可追溯到曹学佺的家班坐唱清曲时期。但当时只是单曲坐唱,尚无完整故事性,到了《紫玉钗》问世,才开始演唱带故事情节、有人物形象的唱段。这种演唱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例如《紫玉钗喂药》霍小玉所唱的【水过浪】转【诉牌叠】(即闽剧的【叠牌】)接【三鼓槌】又转【水过浪】套曲唱段。此外,还有《拜塔》中许梦蛟所唱的【宽板】唱段、《珍珠塔会母》中方母所唱的【观容】唱段等等。由于逗腔曲牌擅长咏叹抒情,即善于抒发人物内心情感,所以在伬唱搬演歌剧《洪湖赤卫队》韩英就义前的咏叹调时,就采用了闽剧逗腔曲牌【改良叠牌】即【宽三眼】,而这些善于咏叹抒情的唱腔,是小调、洋歌乃至江湖所无法体现的。伬唱运用逗腔,除了以上所列举的曲牌外,还采用了【急板】【急板叠】【观容吟】【板下闯】等曲牌。伬唱演唱逗腔曲牌,其唱法也与闽剧基本相同,但在伴奏乐器和手法上却有很大区别。闽剧逗腔的伴奏乐器是以主胡、曲笛为主,月琴、椰胡等乐器为辅,掏岭处还加上小唢呐(俗称呐仔)、逗管,而伬唱只用二胡、月琴、琵琶等丝弦乐器,没有吹管乐器,而且所有乐器都是由演唱者司掌,自拉自唱。在伴奏手法上,闽剧有锣仔啮(即在唱腔的小过门处,加小锣、小鼓)和抖鼓(即在唱腔的长过门处,加上小堂鼓打花)手法,而伬唱却没有这些手法,伬唱的打击乐只用一副竹板,或替板打拍子(击板)。由于伬唱没有锣鼓和吹管乐器,所以在渲染气氛和音乐效果上,比闽剧大为逊色,然而却显得清雅舒适,别具风味。
啰啰啰啰(又称罗罗)是伬唱运用外来剧曲种腔调,除了从闽剧音乐中选取外,多是原曲的照搬,比如《讨眠鞋》中的南腔北调,就是搬用京剧的二黄与西皮曲调。但亦有根据曲目内容与方言而编配的曲调。如《侠妓救夫》中的【五音联弹】。现有曲牌10首左右,这些曲调是:《奇双会》的【滂滴水】、《开封府》的【江南平】、《崇福奇缘》的【反二黄】、《上海时事》的【联弹】、《思凡》的【清江引】、《讨眠鞋》的【二关】、《素梅姐卖画》的【平和】、《和尚讨亲》的【七句半】、《灶君报》的【打公皮】和《正德帝食菱角》的【小上坟】等。
此外,尚有部分板歌,如《和尚讨亲》中的【三十六叫】等。
伬唱中,《紫玉钗》等儒林伬传统曲目,全用逗腔曲调演唱;《开封府》等江湖伬传统曲目,全用江湖曲调演唱;《和尚讨亲》等洋歌伬传统曲目,全用洋歌小调曲调演唱;《红裙记》等平讲伬传统曲目,则根据曲情,既选用逗腔江湖曲调,也选用洋歌小调等曲调演唱。自平讲伬出现后,伬唱新曲目多采用根据曲情既选用逗腔江湖,也选用洋歌小调等方式配曲。
总而言之,伬唱的唱腔,除一部分小调和啰啰曲牌外,大多数与闽剧唱腔相同,就连伴奏音乐(俗称琴串)也是一样。如【一枝花】【菊花串】等曲牌。而且在称谓上,也同样叫作小调洋歌江湖逗腔啰啰和板歌以及琴串。所不同的有三点:一是伬唱比闽剧更加通俗、易懂;二是伬唱演员自拉自唱,讲究现身说法与角色分音;三是不用乐队,演唱自由、灵活,不受严格的程式束缚。
伬唱主要传统曲目有:《墦间祭》《招姐做新妇》《和尚讨亲》《苏百万讨亲》《马达加》《借衣》《灶君报》《雷公报》《拣茶记》《借女冲喜》《黄本奇看大水》《大头磕讨亲》《郑元和》《甘国宝》《王莲莲》《辨芦花》《开封府》《珍珠塔》《张凤秋香》《士久见人心》《紫玉钗》《女运骸》《猴告状》《拜塔》《红裙记》《素梅姐卖画》《苏三起解》《灵芝草》《丹桂图》《钱顺姐》《思凡》《白扇记》《杏花姐》《百蝶香柴扇》《贩马记》等。现代曲目有《杨母大破水利关》《锦绣河山》《思归》等。
(杨凡)
《评话》概述
一
福州评话,流行于福州方言地区的福州、闽侯、长乐、福清、永泰、闽清、连江、福安、霞浦等市县的城镇和乡村。抗日战争期间,随着人口的内迁,福州评话也流向闽北的南平、建瓯、建阳、顺昌、将乐和闽西北的永安、沙县、三明等地。在中国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福州人的旅居地,也有福州评话讲演活动。
福州评话始于何时,尚无史籍明证。据历代福州评话艺人的口碑与传说,形成于明末清初。福州评话艺人一直崇奉江苏泰州明末说书艺人柳敬亭为祖师,早年拜师入行必拜柳敬亭画像。国内现存的柳敬亭画像,为福州杜氏家藏。
清雍正、乾隆年间,福州评话已相当流行。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曾收藏过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5年的评话刻本于文化大革命中佚亡和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的评话《七星白纸马》刻本。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福州评话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而更加兴盛,在福州城内现鼓楼区还出现了舌耕社文榕轩等多家评话馆。辛亥革命以后,福州评话又有新的发展。评话艺人以高涨的热情编演了一批反映当时社会变革的新书目。
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出现了阮红枣等一批著名评话艺人。清末民初,又涌现出不少著名评话艺人。当时最负盛名的有被听众誉为三总管的阮庆庆艺名后洲庆,系阮红枣之孙、赖德森艺名绣和尚、徐炳铨艺名双门大,加上百宝营、黄菊亭艺名科题、林细弟艺名筱细弟、徐天定、徐天生,并称八部堂。
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又有一辈著名艺人崛起,他们是被听众誉为福州评话三杰的陈春生原名陈德灿、黄天天、黄仲梅艺名科题仔和八大将的叶神童原名叶奕清、苏宝福、吴乐天、陈长枝、黄益清、毛钦铭、唐彰文、郑小秋。此外,著名艺人尚有郑紫英、岳蝴蝶、李天春、刘天春等人。20世纪60年代迄今,福州评话书坛又有林木林、王秋怡、陈如燕、刘民辉、魏惠珍、方民忠、石启勇、原淑英、刘春燕等一批新秀继起。
福州评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福州、闽侯、长乐、连江等市县相继成立评话协会。20世纪60年代福州市首先成立包括福州评话、伬唱两个地方曲种的福州曲艺团。文化大革命期间,曲艺团体解散,演职员上山下乡。粉碎四人帮以后,福州评话才再度振兴。特别是改革开放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福州评话不仅在专业队伍、创作节目、表演艺术、教学和对外文化交流诸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而且在理论研究方面有长足提高。福州评话现有专业演员一百多人。
二
福州评话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它在说表中夹着吟诵并不时运用民歌、古体诗、词、赋等吟诵穿插。福州评话说表中还常有奏章、呈状、尺牍等朗诵调和民谣、快板等韵诵调。辛亥革命以前,曾以吟诵调为主,说表为次,以后逐渐转化。20世纪40年代以后,大量原来只说不吟的讲鉴艺人加入福州评话队伍,武侠评话盛行,加上审美时尚的变化等因素,使福州评话转变为以说表为主,吟诵调为次。
福州评话的基本腔有序头、吟句、诉牌和板歌。
1.序头:作为评话的有机部分,犹如小说词话的小说引子或开场诗,又类似唐代变文的押座文和宋代小说话本篇首的诗词,亦同南戏和传奇的副末开场。序头,作为评话的开头,有静摄座下听众即压座静场、点明主题、概括故事大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间地点和报书名、报家门等作用。序头除了作为故事的一个有机部分演唱外,也可独立单唱。单独演唱的内容有:谈天说地、评史纪胜、咏吟花鸟。唱时令状景物,更有药名果名节气歌十二生肖歌嵌三字经藏头诗等文字游戏唱段。如《八盏灯》《金钗玉菊仔》嵌三字经,《济公传药材名》《福州景致》和《瑞云痛史》《千金买骨》的序头等唱段。
序头是旋律性较强的唱腔。其曲调多由四个基本乐句及其变化反复六个乐句的扩
充乐段构成。切分音的出现与福州话读音紧相吻合,独具地方特色。乐段的末句三个字,常有拖腔,从而增强了曲调的歌唱性,同时也充实了曲调未尽的意韵。序头的旋律为五声音阶的羽调式。词格为齐言体四、三分逗,即二、二、三的七言和四、四分逗即二、二、四的八言。
2.吟句:评话唱腔的主体。可用于表唱、人物独唱和对唱,依表现功能、词格和拖腔等特点,分为〔高山流水〕〔波浪腔〕〔英雄调〕〔街蹓〕〔循音〕〔泪嗓〕〔牵丝嗓〕等不同腔调。
〔高山流水〕是一种从高音区向低音区自高而下,宛若山涧流水的曲调。曲调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乐段,属五声音阶羽调式,词格为四、四分逗。
〔波浪腔〕是在拖腔的某个音上,作波浪形颤动,即带前倚的颤音腔调。出现在曲调的末句处。也是五声音阶羽调式。
〔英雄调〕是一种用于英雄好汉、义士侠客人物演唱的吟诵式的曲调。曲调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乐段。唱法特点是遒劲有力、刚柔相济,每个乐句一停顿,旋律进行快且强而又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旋律为五声音阶商调式。词格为四、四分逗。
〔街蹓〕是一种非常口语化的吟诵调,曲调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基本词格为四、四分逗的对偶句式。上句前四个字和下句前后四个字末尾,多要停顿休止,并常配上
型节奏为伴奏,以增加旋律的欢快、活泼。街蹓曲调的伸缩性较强,
上下句除各为八言的对偶句式外,根据内容需要,也可以是七言、九言、十一言以至二
十多言不等的长短句式。骨干音为五声音阶的do、re、mi三音。调式以商调式为主,徵
调式次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