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3.8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7.4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4.6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4.2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
內容簡介: |
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对外传播与文化软实力问题密切相关。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对比对文学传播有着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中国文学的兴衰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内在根基的一个探测器,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状况更反映了文化软实力的此消彼长。《文化软实力视域下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历史变迁》的基本内容是从文化软实力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历史变迁,以中国文学传播的大量实例论证文化软实力的特征、规律和策略,分析文化软实力与文学对外传播的关系,探讨两者相互作用的方式。
|
關於作者: |
孔许友,男,汉族,1979年8月生,福建莆田人,文学博士,博士后。1998-2002年在华侨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2004年在福建经贸学校任教,2004-2007年在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美学专业学习,获哲学硕士学位,2007-2010年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专业学习,获文学博士学位,2012-2014年在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西早期文化与文论。
|
目錄:
|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题解
一 软实力的界定问题
二 中国文学的界定问题
三 对外的界定
四 传播与影响的区别与联系
五 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叙述方法问题
第三节 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以及中国文化软实力
一 建构新的文化软实力观的必要性
二 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
第四节 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特点及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关系
一 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基本特点
二 中国文化软实力与中国文学传播的基本关系
第一章 16世纪之前中国文化软实力与中国文学传播的变迁
第一节 先秦时期华夏文化的成形及古代神话的对外传播
第二节 汉唐时期中国文化的感召力与文学传播
一 大帝国的建立与文化软实力
二 南北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三 盛世的文学传播热潮
第三节 宋元时期中国文化和文学海外传播新高潮
一 宋代文化软实力与文学的对外传播
二 元代文化软实力与文学的对外传播
第四节 明代中国文化和文学在亚洲
第五节 佛教传播与文化软实力
一 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的中印文学交流
二 佛经的引进
三 佛经的翻译整理与文化软实力
四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五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六 中国佛教的对外传播
第二章 16-18世纪中国文化软实力与中国文学传播的变迁
第一节 中西文化关系新阶段
一 明中期之前与欧洲的交往
二 耶稣会士与中西文化交流新变
第二节 中国文学初入欧西
第三节 好奇与隔膜:早期欧人的改编和评价
第四节 16-18世纪亚洲汉文学:持续传播与影响新变
第三章 19世纪中国文化软实力与中国文学传播的变迁
第一节 西方汉学初兴与中西软实力对比的大逆转
一 承担传播译介工作的主体变化
二 译介的内容变化
三 出现了对中国文学的研究
第二节 19世纪亚洲汉文学:文学传播与文化认同之变
一 在日本
二 在朝鲜半岛
三 在越南
四 在泰国
五 在新马地区
第四章 20世纪中国文化软实力与中国文学传播的变迁
第五章 中国文学输出方式与传播观念之变
第六章 华人对中国文学外传的作用
第七章 反思与借鉴
结语 文学传播新趋势与话语权之争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本丛书是我主持的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12JZD016)的成果。英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语言,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研究既是中国文学外传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国文化在异域被接受的典范。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研究,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从学术价值层面来看,研究英语世界的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首先,有利于拓展中国文学的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考察中国文学在异域的传播,把中国文学研究的范围扩大至英语世界,要求我们研究中国文学不能局限于汉语及中华文化圈内,而应该将英语世界对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也纳入研究范围。同时还需要我们尊重文化差异,在以丰厚的本土资源为依托的前提下充分吸收异质文明的研究成果并与之展开平等对话,跨文明语境下的中国文学研究显然是对汉语圈内的中国文学研究在视野与方法层面的突破。其次,对推进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通过对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情况的考察,不但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外文学关系的实证性与变异性,了解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情况及中国文学对英语世界文学与文化的影响.还为我们思考世界文学存在的可能性及如何建立层次更高、辐射范围更广、包容性更强的世界诗学提供参考。
从现实意义层面来看,首先,开展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研究可为当下中国文学与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通过研究中国文学对他者的影响,把握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及世界意义,在文学创作和文化建设方面既重视本土价值也需要考虑世界性维度,可为我国的文学与文化发展提供重要启示。其次,还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通过探讨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及研究,发现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特点及接受规律,有利于促进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向世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对异质文明的影响,这对于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引导下,我组织一批熟练掌握中英两种语言与文化的比较文学学者撰著了这套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丛书,试图在充分占有一手文献资料的前提下,从总体上对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和研究进行爬梳,清晰呈现英语世界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的大致脉络、主要特征与基本规律,并在跨文明视野中探讨隐藏于其中的理论立场、思想来源、话语权力与意识形态。在研究策略上,采取史论结合、实证性与变异性结合、个案与通论结合的研究方式,在深入考察个案的同时,力图用翔实的资料与深入的剖析为学界提供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中国文学英译与研究学术史。
当然,对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进行再研究并非易事,首先得克服资料收集与整理这一困难。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资料繁多而零散,且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加之国内藏有量极为有限,必须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搜集,尤其要寻求国际学术资源的补充。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坚守基本的学术立场,即在跨文明对话中既要尊重差异,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寻求共识。此外,如何有效地将总结的特点与规律运用到当下中国文学、文化建设与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换,这无疑是更大的挑战。这套丛书是一个尝试,展示出比较文学学者们知难而进的勇气和闯劲,也体现了他们不畏艰辛、敢于创新的精神。
本套丛书是国内学界较为系统深入探究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的实践,包括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这些研究大多突破了中国文学研究和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原有模式,从跨文明角度审视中国文学,是对传统中国文学研究模式的突破,同时也将中国文学在西方的影响纳入了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范围,具有创新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