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混合绘图技术:设计过程及案例展示

書城自編碼: 350903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建筑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作者: [美]Gilbert,Gorski[吉尔伯特·戈尔斯基]
國際書號(ISBN): 9787121385513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46.9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瘦肝
《 瘦肝 》

售價:HK$ 99.7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民法典1000问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3.4

 

內容簡介:
《混合绘图技术:设计过程及案例展示》一书探讨了如何将传统手绘和数字技术相结合,在简化过程、提高设计效率的同时制作出高质量的设计效果图,再次证明了传统手绘在设计中的价值。该书展示了许多专业建筑师和学生的设计作品,一步步图解如何混合使用传统绘图方法和数字技术。不管你是准备采用传统的素描、硬笔线描、透视绘图法,还是采用数字技术及Adobe Photoshop软件,该书都不啻为一本基础的入门书籍。该书还会教你如何通过用色、构图、光影等技巧来进一步完善设计图稿。
關於作者:
吉尔伯特戈尔斯基不仅是一位注册建筑师,也是美国圣母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的副教授。他获得过美国建筑师协会颁发的国家级协作成就奖(a National Award for Collaborative Achievement),并曾两次获颁美国建筑绘图家协会的休费理斯纪念奖(the Hugh Ferriss Memorial Prize)。除了圣母大学,他还在伊利诺理工大学和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工作室授课。
目錄
ix 前言
xi 致谢
第一章 开篇
1 为什么混合使用不同绘图技法
5 数字绘图工具
8 传统绘图工具
第二章 传统绘图技法
11 速写和素描的重要性
14 一切始于线条:如何绘制富有感染力的设计图
18 徒手绘图
18 练习:画鞋子
21 练习:徒手画平行线
22 画人物素描
24 根据实物画几何图形
27 借助工具绘图
27 练习:画轻重平均的线条
28 根据实地测量绘制比例图
第三章 透视图
34 示例:如何画两点透视图
37 示例:如何用估计透视法画透视图
第四章 数字扫描技术
44 扫描作品原图
第五章 数字色彩
51 数字化色彩的先例
57 Photoshop 入门知识
第六章 上色混合技法
71 示例:平面图上色法
93 示例:立面图上色法
114 示例:建筑外景图上色法
120 示例:建筑室内图上色法
127 示例:Photoshop 高级使用技巧
136 示例:给用SketchUp 创建的模型渲染着色
第七章 过程解说:设计时如何混用不同技法
147 示例:设计过程中使用不同技法的顺序
156 示例:利用三维建模作为探索工具
161 草图与三维建模的结合使用
第八章 光与影
167 太阳位置的设定
169 构建阴影部分
173 反射光
第九章 构图技巧
第十章 配色技巧
202 技巧1:消除色差
202 技巧2:消除色差后再加上一点淡淡的色彩
203 技巧3:不饱和单色配以对比色
204 技巧4:使用单色
204 技巧5:使用全彩色
第十一章 例图集锦
209 专业建筑师作品
226 学生作品
235 附录 建筑配景参考图片
237 参考文献
viii
內容試閱
以前,许多人对计算机还一无所知,如今却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数字技术挑战着人们长久以来的传统习惯,无论学
习、创作还是交流。或许中世纪传统建筑业者建房子的方法依然是最好的,即等到太阳升起,来到工地,就直接动手盖房子。那些建筑大师凭借几代人积累下来的实际经验,能在头脑中直接想象出房子的样式。他们建造出来的房子充满美感,至今仍被人们赞叹。现在,我们已经不能用这种方法建造房子了,因为现代世界更加复杂,所需的是各种各样的专业人士。建筑师和设计师是不亲手建造房子的,他们需要其他人来实施自己的想法,将其变为现实,这就造成想法和现实脱节,而建筑师用于预测现实的工具总有一些缺憾,使这种脱节现象更为严重。每种工具都有优缺
点,都以不同方式极大地影响着建筑师的设计过程。在过去500 年里,建筑设计一直受到传统正射投影和透视画法的深刻影响。但是,在极短的时间里,数字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绘图方式。计算机提供的设计可能性是传统工具无法比拟的,但我认为计算机的被接受度如此之高,主要在于它刚好契合了现代社会追求效率的趋势如果不使用计算机,人们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但是,在某些领域,如艺术领域,却有一些无形的东西不能用时间或金钱来简单衡量。认知理论和神经系统科学的研究进展,对长期以来人们所接受的勒奈 笛卡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笛卡儿认为自我意识就是一种自我与肉体分离的状态正如莫里斯 梅洛- 庞蒂在《知觉现象学》 一书中指出的,意识是通过具体化的经验体现的。在这些经验中,身体、思维和感官功能都参与其中。如果我们创造的艺术有助于我们寻求生命的意义,那么创造艺术的过程就应该包含具体的探寻方法:手应该指挥大脑,正如大脑可以指挥手一样。自发的动作是思想和有意
识行为的基础。目前,在工作初期只使用传统绘图方法,后来开始使用数字技术,这样的建筑设计师越来越少了。因此,建筑师对这两种绘图技法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对比视角很快就会消失。
在《混合绘图技术:设计过程及案例展示》一书中,我主张建筑设计师应该同时掌握传统绘图和数字绘图这两种技能。对于设计师,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开始工作的新手来说,这无疑是很高的要求。本书所举的例子或许最能证明混合使用不同绘图技法的必要性。这些例子说明了如何有效地将传统绘图技法和数字绘图技术结合使用,并且还能鼓励设计师重新发现手绘设计图的好处。
本书的编排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个章节都是在前一章节的基础上展开的。或许有的读者会觉得我更喜欢传统绘图方式,但实际上20 多年来我在工作中大量使用计算机,并且相信计算机技术对建筑设计至关重要,我所担心的是传统绘图技术正被人们遗忘。我不仅是一位客座设计顾问、建筑绘图师,还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这使我能够比别人更多地接触到全美各地的建筑公司和建筑学院,我发现许多即便不是大多数建筑公司和学院已经基本摒弃传统绘图方
法了。
了解并掌握传统绘图技术的重要性是混用不同绘图技术的前提和基础。在工作过程中,通常是先使用传统方法,后使用数字技术。因此,我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讨论前者,在第二部分讨论混用两者的方法。此外,我还会讨论非技术性的问题,包括光影、构图和配色。艺术是技术和洞察力的结合,如果只讨论绘图技术,或只讨论光影、构图和配色问题,读者就无法完全了解获得我所说的设计效果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除简要介绍三维建模软件之外,我并不会介绍计算机辅助绘图和三维建模的应用技术。因为有许多这方面的软件可供选择使用,而且它们一直在不断地升级,所以本书内容无法将其囊括其中。本书涉及的一些内容在其他书籍中已有更详尽的介绍,因此我尽量让本书内容简洁。本书的目的是帮助新手尽快熟练掌握如何同时使用不同的绘图技法,为突出重点,我并不会探讨其他更为省时或者可以获得某种设计效果的方法。因为数字软件不断进行更新和升级,所以我所提出的一些方法或许需要调整和改进。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