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3.4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88.2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本风格独具的财政学著作。作为公共财政学的通用知识框架,本书对于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的教学都合适,尤其是基础理论部分(*篇)。就现状而言,正是基础理论的零碎和薄弱妨碍了提对问题和正确思考的能力,成为知识面狭窄的主要原因。有鉴于此,本书在基础理论的重新建构方面可谓匠心独具,共设计8章的内容,为本书的重点和精华所在。
|
內容簡介: |
内容提要:本书以集体物品为核心,以财政场域、财政安排和财政价值观为支柱,构建了一个事实基础、视野宏大、逻辑清晰、融合多学科维度的财政学新知识体系,读者可从中获得比财政经济学丰富得多的财政专业知识与技能。全书的架构按四篇展开为20章。*篇“财政学概论”,涵盖集体物品(1章)、财政场域(2章)、财政安排(3章)、财政文化与价值观(4章)、财政学源流与融合(5章);第二篇“财政制度与政策”,涵盖税收制度(6章)、非税收入(7章)、公共债务(8)章、公共支出(9章)、公共预算(10章)、公共财务管理(11章)、财政政策(12章);第三篇“空间财政安排”,涵盖政府间财政关系(12章)、地方财政(14章)、区域与国际财政整合(15章);第四篇“社会困境与财政改革”,涵盖建设财政共同体(16章)、控制共同悲剧(17章)、控制代理问题(18章)、财政改革的优先议程(19章)、财政变迁与社会兴衰(20章)。
|
關於作者: |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获得者,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审计署特约审计员,国家开发银行高级评审专家,北京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教育部《公共经济学》特聘授课专家。199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公共财政与预算及公司财务管理教学与研究。
|
目錄:
|
第一篇 财政基础理论
第1章 财政学基本问题
1.1 花别人钱的故事
1.2 整合的知识框架
1.3 学科特性
总结-术语-思考
第2章 财政集体行动
2.1 普遍利益
2.2 财政决策
2.3 组织实施问题
总结-术语-思考
第3章 财政场域(上)
3.1 财政共同体
3.2 财政共同池
总结-术语-思考
第4章 财政场域(下)
4.1 委托代理安排
4.2 财政赋权
总结-术语-思考
第5章 财政职能(上)
5.1 财政纽带
5.2 财政控制
总结-术语-思考
第6章 财政职能(下)
6.1 引导代理
6.2 参与职能
总结-术语-思考
第7章 财政制度与能力建设
7.1 财政制度
7.2 能力建设
总结-术语-思考
第8章 财政经济学
8.1 财政的经济职能
8.2 财政效应
8.3 财政政策与赤字计量
总结-术语-思考
第二篇 财政融资安排
第9章 财政融资方式与组合
9.1 宏观财政负担与财政成本分配
9.2 税收融资与非税融资
9.3 超额负担与机会成本
9.4 互惠融资与非互惠融资的治理安排
总结-术语-思考
第10章 税制安排
10.1 税收原则
10.2 税收效应
10.3 税负分配与转嫁
10.4 税制结构与税种间协调
总结-术语-思考
第11章 非税收入及其治理安排
11.1 设施与服务收费
11.2 资产收入
11.3 罚款与没收
11.4 外援与赠款
总结-术语-思考
第12章 公共债务
12.1 公共债务基本问题
12.2 公债市场
12.3 管理地方债务
总结-术语-思考
第三篇 公共财政管理
第13章 管理财政绩效
13.1 从合规到绩效
13.2 公共支出管理
13.3 绩效驱动
总结-术语-思考
第14章 公共预算
14.1 预算制度及其作用
14.2 预算体制
14.3 预算的全面性
总结-术语-思考
第15章 管理预算外与准财政活动
15.1 管理预算外活动
15.2 管理准财政活动
总结-术语-思考
第四篇 空间财政问题
第16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16.1 政府结构与财政联邦制
16.2 政府间纵向财政关系
16.3 政府间横向财政关系
16.4 财政分权与财政集权
总结-术语-思考
第17章 区域与全球集体物品
17.1 集体物品的国际化
17.2 区域与国际财政整合
17.3 欧盟的财政整合
总结-术语-思考
第18章 区域与国际财政协调
18.1 国际税收协定
18.2 国际财政协调
总结-术语-思考
第五篇 公共财政改革
第19章 财政治理挑战
19.1 从市场失灵到代理失灵
19.2 普惠型财政
总结-术语-思考
第20章 建设预算国家
20.1 国家的财政形态
20.2 把首要的事情放首位
总结-术语-思考
|
內容試閱:
|
自亚当斯密以来的两个多世纪中,研究对象(集体物品)的成熟和研究体系的不成熟,一直困扰着财政学的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国内现状而言,任何人拿起手头的任何一本财政学著作,都只能接触到狭隘的知识领域(主要限于财政经济学),也很难从中获得提对问题和正确思考的能力,因为两者都高度依赖的逻辑起点正确清晰这个前提条件并不具备。
有鉴于此,作者深信,庞大的读者群体特别需要一部独树一帜的、普适(本科与硕士及博士等)的、能让人感觉到惊喜的《智识财政学》,一部真正恢弘大气而不失精微实用的财政学。本书就是这一信念的产物。
本书的主要贡献在于围绕集体物品的主题,将财政学碎片条理分明地梳理为统一的知识框架,从而解决了研究体系的成熟度这一根本难题。在此意义上,本书并非与第一版的修订,而是整体的替代,其必要和价值在于使读者能够在知识框架得到深度整合的公共财政学中,激发出提对问题和正确思考远比寻找答案重要得多的意识与能力。
本书基于如下认知而被艰辛创作:无论学术还是实践领域,智识的挑战正日益迫近公共财政领域,迫切要求建构《智识财政学》的知识框架予以系统应对。财政学在某种程度上被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和法学肢解的现状,不仅反映研究体系的不成熟,也意味着无力有效回应智识挑战。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党政高层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宏大诉求而推动的相关改革举措,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大、频率之高,堪称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智识财政学知识框架的精心建构之重要性也空前突出起来。本书的全部努力都指向这一目的。
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财政学的知识体量已经变得非常庞大,但由于缺失条理分明、逻辑自洽的梳理,本土财政学在研究体系上的落后状况令人担忧,集中表现在宏大叙事的缺失和见树不见林的狭隘思维观方面:
西方的社会科学从15世纪以后发展到近代建立起一个宏大的体系,后来慢慢地发展进入微观研究,而中国在宏大体系上还没有走过,就直接跑到了微观,这是见树不见林。这种宏大叙事的缺失,导致了对中国许多问题的分析仅仅停留在一个受到时间和地点限制的框架内,一旦具体的被分析事项发生了变化,所有的分析就要推倒重来。(特别需要)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经受不住考验(的分析)。
以上所指对应在真实世界中,突出表现为时下本土财政学话语的凌乱、嘈杂、狭隘甚至肤浅。凌乱意味着研究体系缺失主干、条理与逻辑;嘈杂意味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即便在专家之间也缺失起码的可沟通性;狭隘意味着许多至关紧要的公共财政问题(比如共同体财政纽带和财政组织架构)被丢失了;肤浅意味着无力透过现象看本质。
此局面之形成,与热衷于抓热点、做模型、找对策和堆资料的风尚密切相关。此类风尚也充斥于本土财政学的许多教科书中。可以将具备这些特征的财政著述统称为罗列式财政学。在其主导之下,博大精深的财政学与财政学大思想已经难觅踪影了。
智识财政学的核心价值与意义,就在于激发与引导提对问题和正确思考的能力,从而与热衷标准答案或对策的罗列式财政学分道扬镳。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好问题胜过一百个答案。一个不足为道的问题,答案也同样不足为道;然而一个正确的问题即使没有明确的答案,仍会导致重要的发现。通过致力引导提对问题和正确思考,而非刻意寻找标准答案,我们期待这部新财政学《智识财政学》有助于将公共财政问题的研究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无数其他人的研究与学习奠定基础。
本书的特色与贡献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 以财政场域为主线整合财政学知识框架
如果说经济学聚焦私人物品市场供应这一主题而发展起来,那么,财政学的知识框架显然应围绕集体物品公共供应这一主题进行搭建。但主线该是什么呢?经济学给出了市场失灵-财政职能-财政工具这一主线,将稳定、配置与再分配界定为公共财政的三个经济职能(三分法),作为建构财政学知识框架的支柱。
本书彻底颠倒了这一传统体系,将财政学知识框架的核心部分提炼为铁三角财政权力-财政资源-集体物品,并依次按照四个财政场域(fiscal field)展开宏大叙事:财政共同体、财政共同池、财政委托代理以及财政赋权,以此形成智识财政学的根基。
财政场域分别关注四个宏大的财政问题:a.为何有些财政共同体(极端的例子是失败国家)未能成功地提供集体物品?b.财政世界的公共悲剧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控制?c.财政世界的委托代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控制?d.国家对社会的财政赋权为何极端重要、又会遭遇哪些困难和挑战?
只要聚焦以上四个宏大财政问题作正确思考,那么,就不难发现如何达成现代财政制度与财政职能的三个一般目标的关键线索。三个一般目标分别是财政绩效、调和利益冲突和培育适宜的公共价值观。智识财政学的基本诉求与此紧密相连:理想的财政社会应以较少冲突的方式组织起来,同时能够比较充分地利用各种稀缺资源,而妥善处理财政问题所高度依赖的公共价值观应潜移默化到社会成员、尤其是公仆群体的心灵深处。
财政场域理论作为智识财政学知识框架的根基也就不足为奇。缺失对财政场域财政(集体)行动得以展开的公共空间的言说与理解,我们将很难说清现代财政职能和财政职能究竟为何物、现在何处和意欲何往,正如缺失对暗物质的理解便无从清楚言说星系、恒星、行星、生命乃至整个宇宙所从何来、意欲何往一样,也如缺失对大尺度交通线路的理解便无从清楚言说建筑物、城镇和经济活动如何演化一样。财政场域概念之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更一般地讲,没有财政场域理论的建构,财政学几乎不可能真正形成独立且融通(各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因而也很难避免支离破碎、进而继续被经济学等其他学科肢解和边缘化的命运。
本书围绕财政场域建构的智识财政学知识框架(理论基础),涵盖四个互补的模块:财政集体行动(财政学铁三角)理论、财政场域理论、财政职能理论和财政制度理论。其他内容均为这些模块的派生和展开。
? 宏大叙事的知识框架
此框架中涵盖几乎所有、尤其是真正重要的财政问题。其他财政学教科书普遍遗漏的一系列重大财政问题,比如公民的财政教育(财政纽带职能)、财政组织架构(分工与协调)问题、预算程序集中化(对集体物品公共供应至关紧要)和社会转型问题,也在本书中被拾遗补缺。
本书分为五篇、共20章:
a.第一篇:财政学基础理论(1-8章)
各章依次为:财政学基本问题、财政集体行动、财政场域(上)、财政场域(下)、财政职能(上)、财政职能(下)、财政制度与能力建设、财政经济学。最后一章浓缩了经济学视角的财政学国内各高校采用的财政学教材大抵如此。本书读者不必担心面对全新的知识框架而遗漏财政经济学知识。
b.第二篇:财政融资安排(9-12章)
本篇讨论如何为政府支出融资,各章依次为:财政融资方式与组合、税制安排、非税收入及其治理安排、公共债务。
c.第三篇:公共财政管理(13-15章)
本篇讨论如何妥善管理通过财政融资筹措的财政资源,各章依次为:管理财政绩效、公共预算、管理预算外与准财政活动。
d.第四篇:空间财政问题(16-18章)
本篇讨论财政共同体理论的一个特定方面空间财政问题。各章依次为:政府间财政关系、区域与合球集体物品、区域与国际财政协调。
e.第五篇:公共财政改革(17-18章)
本篇讨论中国当代背景下的公共财政制度改革。两章依次为:财政治理挑战、建设预算国家。
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本风格独具的财政学著作。作者为重构财政学知识框架打造引导提对问题和正确思考的智识型财政学这一雄心而付出的艰辛超出许多人的想象,但读者的感受和认同才是最终的评判标准,我们欢迎反馈。
本书由中央财经大学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教授与首都经贸大学曹静韬教授共同执笔写作。除第二篇财政融资安排(第9-12章)、第17-18章由曹静韬教授撰写,其余各篇章由王雍君教授撰写。王雍君教授负责本书框架体系的整体设计。
作为公共财政学的通用知识框架,本书对于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的教学都合适,尤其是基础理论部分(第一篇)。就现状而言,正是基础理论的零碎和薄弱妨碍了提对问题和正确思考的能力,成为知识面狭窄的主要原因。有鉴于此,本书在基础理论的重新建构方面可谓匠心独具,共设计8章的内容,为本书的重点和精华所在。
教学中应注意到:本书已经完全打破了狭隘的财政经济学体系市场失灵-财政职能-财政效应-财政工具(收入、支出、平衡或赤字、体制、政策),以还原于现实世界的求真务实的态度,围绕集体物品主题依财政场域展开为全新的理论体系:将集体物品公共供应问题置于四个公共空间中加以观察,即财政共同体、财政共同池、财政委托代理和财政赋权。财政学的宏大而精微叙事皆由此而来,并且融合了多学科视角,包括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
作者就使用本书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在内的各个层次的教学,都将基础理论的五个支柱财政铁三角、财政共同体、财政共同池、财政委托代理、财政赋权及其相互关系作为通用教学内容,因为它们正是博大精深的公共财政学的五个入口,每个均从一个侧面解读花别人钱这一最简洁的公共财政学主题。财政铁三角(财政资源-财政权力-集体物品)部分,重点关注集体物品的均衡条件及其特殊重要性和困难所在,以及三个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其余四个部分,重点关注对必须如此、但一旦如此又极易陷入困境的理解。之所以称之为五个支柱,是因为每个都构成财政学的逻辑起点。财政学的现状远不能令人满意,根本原因就在于逻辑起点的缺失和模糊,这也是研究体系不成熟和碎片化的主要标志。教学中应意识到,逻辑起点的正确比什么都重要。
(2)本科层次的教学,可根据教学实际将第1章1.3、第2章2.3、第3章3.2.4-3.2.8、3.2.6、第4章4.1.8、第5章5.2.5、第6章6.2.5、第7章7.2.3-7.2.4、第15章15.2、第17章17.3和第20章作为选择性内容。
(3)硕士和博士层次的教学可完整地覆盖全部内容,区别只在于深度和难度的把握。
(4)各个层次的教学,应适当参考其他财政学著作,并对本书的知识体系与其他著作适当比较。
王雍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