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編輯推薦: |
原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立法委员、反蒋名宿,民革上海市委*代领导武和轩先生的哲嗣、档案学教育与科研资深学者武重年教授,以充沛的感情和坦诚的襟怀,追述父亲的风云年华,特别是多年随侍父亲的参政活动、人际交往和协助文书工作的经历见闻,以及本人负笈京华、问学师友、编目兰台、下放工厂、回归本行、执教学府、子承父业、参政议政的多彩人生,书写了父子两代人致力上海民革建设与工作,坚持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感人篇章。既是上海民革和统一战线历史研究的珍贵史料,也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参。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之一,记述著名档案学家、上海高等院校档案学专业的开创者之一、第七、八、九届上海市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武重年教授关于家世亲友、执教治学、参政议政和人生阅历的漫述。武重年的父亲武和轩(19011986),曾任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和蒙藏委员会官员,抗战胜利后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后又任立法委员。他曾公开抨击蒋介石的反动政策,引起强烈反响。新中国成立前夕,武和轩拒绝去台,毅然留沪,与国民党其他52位立法委员联名发表《原国民党立法委员脱离国民党反动派宣言》,宣布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他应邀赴京参加民革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这次会上当选为民革中央委员,以后连任第三、第四届中央委员及第六届中央常委会顾问。1955年起任*届至第五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副秘书长。1959年起,任第三至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武重年的母亲是清代名宦祁寯藻之后。本书不仅叙述了武重年所听闻经历的父辈故事,也讲述了他自己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在上海图书馆工作,以及后来被下放到工厂*线参加劳动期间的社会风潮和交游经历,另外,还包括他在20年后又回归自己原先的专业,以及加入民革后所作的工作,担任三届上海市政协委员所经历的参政议政活动,等等。可以说是对一个时代的回望与观照。
|
關於作者: |
武重年(1938年10月2017年12月),山西文水人。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常委和学习委员会、文史委员会主任,第七、八、九届上海市政协委员。长期在上海图书馆工作,参与上海大学文学院档案学专业的创建,历任档案学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研究领域为档案学、图书馆学研究与教学。曾任国家教委档案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档案学会理事、上海市档案学会学术委员主任。为《上海人民政协志》《档案学辞典》编委。著有《档案文献编纂学》等。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马长林,上海市档案馆研究员,上海文史馆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
目錄:
|
编撰说明
一、跟随父亲动荡的日子
1童年时在重庆
2在南京时的生活
3匆忙离开南京
4在上海的三次搬家
二、新生活的开始
1父亲和部分立法委员起义
2重回南京
三、我中学时的生活和见闻
1重新来到上海
2父亲到上海赴任
3我在上海念中学
四、我的大学生活
1进入中国人民大学
2铁狮子胡同的见闻
3反右运动的经历
4在天安门广场过的四个国庆节
5大学时的劳动和实习
6 1959年的反右倾
五、父亲在民革
1五六十年代的情况
2受毛主席接见
3 1964年被批判
4父亲同赵祖康的关系
5父亲的复出
6化解受冤案者的怨气
7父亲去世前后
六、我在上海图书馆的经历
1意想不到的毕业分配结果
2在上海图书馆编目组的见闻
3身边的传奇人物
4一位台湾来的特务
5在金山泖港搞四清
6文革中的遭遇
7劳动改造和工厂锻炼
8调到工人政治学校
七、回归本业
1调到复旦分校
2参与档案系创建
3同各地档案专业的联系与合作
4关于邱国渭的故事
八、我与民革和政协
1尊父之命参加民革
2组建上大民革支部
3我到民革后的工作
4我参加民革中央的一些活动和会议
5我与政协的情缘
6我在政协的其他活动
附录 武重年生平事略年表
后记
|
內容試閱:
|
编撰说明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成立于1953年6月,首任馆长张元济先生由毛泽东主席提名,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亲聘。建馆六十余年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由历任市长共延聘近1200名馆员。馆员专业遍及文化历史、金石书画、新闻出版、教育学术、戏剧电影、传统医学、传统体育等多个领域,多以深邃造诣、杰出成就和一定的社会影响,成为专业翘楚乃至具有代表性的知名之士。他们在人生和事业道路上所经历蕴积的波澜起伏、经验见识和丰富阅历,是具有多重价值的宝贵的人文历史资源。
为了充分发掘文史馆馆员群体所特有的珍贵而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保存历史记忆,记录时代风云,推动口述历史研究工作,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于2013年7月正式成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研究中心。著名历史学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姜义华和熊月之先生联袂担任中心主任。中心成立后,即聘请沪上学有专长的十位文史学者担任特聘研究员,启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编撰项目。为了保证丛书的整体质量,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后,确定以下编撰原则:
一、丛书主要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同时适当选取符合要求的馆外人士为访谈对象(即口述者)。
二、丛书恪守口述历史征集途径和开展过程的规范性。凡列选书目,概由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先根据相关原则选取访谈对象。征得同意后,由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约聘的撰稿人拟定采访提纲,经中心审议和口述者认同后付诸实施。访谈结束后,由撰稿人在文字笔录对比录音、影像的基础上整理成文,最终由口述者本人修订定稿。
三、丛书注重口述历史区别于一般自传或回忆录的独特性。访谈范围涉及口述者家世、经历、事业、交往、见闻等多个方面,尤其重视本人在场或参与之所历、所见、所闻、所传、所思,具有历史价值却缺乏文字资料的内容。
四、丛书本着客观的态度保存口述者的记忆。由于认识水平和记忆偏差,其内容可能与事实有出入。撰稿人应对口述中出现的人、地、物名及时、空、事件等进行必要的核对,尽量减少常识性错误,必要时可加以注释论证,亦可视具体情况在正文后面附录口述者活动年表等相关资料。
五、丛书在整理成稿并交付出版时,除了部分内容因涉及敏感暂不公开,或不得已而有所技术处理外,应努力保持资料原貌,切忌依据主观价值标准任意删除或更改,以此体现对口述者、对口述历史的尊重,同时也给口述资料的使用者保留可供继续解读和分析考证的空间。
六、丛书按照以图辅文、以图证史的原则向口述者征集和选用图片,包括照片、书信、手稿、字画、实物摄影等各种形式的图像资料,基本要求是:图片题材应该与口述内容直接关联,图片质量应该达到刊用水准,图片说明应该以新闻报道原则来撰述,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基本齐全。
我们热忱希望丛书的编撰出版能拓展史料搜集的范围,能丰富读者对历史的认知,也衷心希望大家对我们编撰工作中存在的疏漏或差错,不吝批评指正,以利于口述历史的健康发展。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2015年 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