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虚拟现象的哲学探索

書城自編碼: 352079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张怡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62389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08.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四十自述: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代表之作(胡适回顾自己前四十年的成长轨迹与心路历程)
《 四十自述: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代表之作(胡适回顾自己前四十年的成长轨迹与心路历程) 》

售價:HK$ 78.2
特权与焦虑:全球化时代的韩国中产阶级
《 特权与焦虑:全球化时代的韩国中产阶级 》

售價:HK$ 90.9
供应链金融(第4版)
《 供应链金融(第4版) 》

售價:HK$ 113.9
人人都想当网红?新媒体与注意力博弈
《 人人都想当网红?新媒体与注意力博弈 》

售價:HK$ 78.2
君主、道学与宋王朝
《 君主、道学与宋王朝 》

售價:HK$ 90.9
对话的力量,风靡全球的教练式沟通
《 对话的力量,风靡全球的教练式沟通 》

售價:HK$ 67.9
人的行为
《 人的行为 》

售價:HK$ 110.4
北京中轴线知识一点通
《 北京中轴线知识一点通 》

售價:HK$ 90.9

 

編輯推薦:
当今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已进入信息文明时代,由于电脑的发明和发展,现代社会正在掀起一股新的浪潮,它从科技领域、社会领域、信息领域和权力领域全方位地结构了工业文明的基本范式和基本框架,而且其发展态势将从生物领域和心理领域深刻地影响我们的人类生活。作者从虚拟概念的哲学思考和虚拟技术的发展历程予以深入展开,对世界上相关哲学家科学家的著作和思想予以综合论述,为读者拓展了对虚拟现象的哲学层面的认识。
內容簡介:
本书稿关注的是现代信息文明中的虚拟现象,力图从虚拟的本体论、价值论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虚拟现象进行哲学的探索。本书一共分为四个部分,*部分主要描述虚拟思想的哲学演变和技术演变,第二部分主要从本体论和技术思想结合的角度阐述虚拟的本质,第三部分主要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赛博空间中的认知模式,第四部分主要从价值观上探讨赛博空间中所产生的文化空间。
關於作者:
张怡,原东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东华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现任全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目錄
序言001第一章虚拟思想的历史探源001
一、 虚拟概念的哲学思想渊源001
一 德勒兹的虚拟哲学思想001
二 鲍德里亚的虚拟哲学思想013
三 列维的虚拟哲学思想023
二、 虚拟技术思想的历史进路035
一 莱布尼茨的通用语言与虚拟的生命之宫035
二 布尔代数与搜索引擎042
三 苏泽兰的终极显示与头盔三维显示047
四 克鲁格与人工实在050
五 拉尼尔与虚拟实在053第二章虚拟实在的本体论承诺061
一、 虚拟与实在061
一 虚拟实在的概念考察061
二 虚拟实在在本体论上究竟承诺了什么069
二、 赛博空间的本质083
一 赛博空间的含义083
二 赛博空间的技术支撑与发展进路090
三 赛博空间的哲学探微107
三、 虚拟实在论119
一 技术建构的虚拟实在论119
二 社会建构的虚拟实在论127
三 折衷的虚拟实在论130
四 信息论的虚拟实在论135第三章赛博空间中的认知模式146
一、 赛博空间中的感知分析146
一 吉布森的生态心理学146
二 赛博空间中的感知结构149
三 赛博空间中的主客体关系154
四 赛博空间中的实践形态165
二、 基于数据和行动的深度增强学习171
一 机器学习的发展过程和深度增强学习的主要特征172
二 知识表征与数据的本体论承诺178
三 决策、行动与认知187
四 机器学习究竟能走多远194
三、 从个体认知到集体智慧197
一 赛博空间中知识载体的虚拟化198
二 赛博空间中认知的技术构成201
三 集体智慧的智能因子208
四 基于集体智慧的认知模式215第四章赛博文化的社会化运动223
一、 赛博文化及其本质223
一 虚拟的文明化223
二 赛博文化的特征227
三 赛博文化的本质234
二、 主体性的重建239
一 主体与个人身份认同的分离240
二 互联性与虚拟共同体243
三 人的信息主体性250
三、 社会的智能响应253
一 生活在摩尔定律下254
二 赛博极权主义258
三 实时赛博民主265
四 通向一个智能响应的社会269虚拟现象的哲学探索序言0000
內容試閱
在我们习惯的范畴体系里,文明一般被认为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然而,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形态中,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并不是任意地随机安排,而是嵌入一个特定的社会关系实体里。于是,人们把这种社会的关系性实体贴上制度的标签。所以,制度也是一种文明。但是,当我们具体地去分析一个特定的社会形态,它的文明特质究竟指的是什么,似乎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不同的哲学出发点总是给出了不同的结论。
马克思认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也就是说,不同时代的文明特质是由不同时代的技术特征来刻画的。手推磨产生的是农业文明,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文明。那么信息时代,虚拟磨是不是产生的就是信息文明呢?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这个问题要得到肯定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虚拟磨能否构成现代社会基本的技术特征,本书试图从虚拟技术思想的原创性上去挖掘这种可能性。
英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认为,考察一个社会形态的文明现象,不能进行宏大叙事,而是应该深入社会的具体生活环境,去了解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具体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他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泰勒的思想事实上开创了狭义文明或文化研究的一个新时代,从而成为现代文化人类学的奠基者。按照泰勒的这个思路,信息时代的文明特质就应该从这个时代里社会成员具体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去考察。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20世纪80年代,从文明的社会结构的解构与重构的角度考察了人类文明的变迁。他认为,由于电脑的发明和发展,现代社会正在兴起一股新的浪潮,它从科技领域、社会领域、信息领域和权力领域全方位地解构了工业文明的基本范式和基本框架,而且这种浪潮的发展态势将从生物领域和心理领域深刻地影响我们人类生活的最隐秘的部分。因此,一个新的文明正在我们生活中形成,也许这个新文明的崛起是我们生命中最具爆炸性的事件,这就是信息社会。
而活跃在当代信息哲学领域里的牛津大学哲学家弗洛里迪Luciano Floridi则从科学技术的发展角度,考察了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他认为人类在经历了哥白尼革命、达尔文革命、神经科学革命之后,自我认知已经开始了第四次革命,即图灵革命。产生图灵革命的原因在于人工智能正在让我们的文明社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圈,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人类以及人类的文明。他的观点似乎又暗示着人类的文明是由知识,或者更加宽泛地讲是由信息塑造的。
的确,信息文明目前学术界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粗粗地加以规定。从经济形态上讲,它是以信息经济为基础的人机互动的生产方式;从社会形态上讲,它是以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赛博空间与物理空间高度智能融合为特征的社会存在方式;从人们的生活方式上讲,一个以互联网为基本架构的虚拟交往成为人与人,人与物相互联系的基本范式。从观念形态上讲,它是以知识空间、智力圈甚至信息圈为载体的知识集群。不管如何去界定它,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是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为基础的文明形态,是虚拟的文明化和文明的虚拟化的共同产物。如果仔细地剥去遮掩在信息文明不同定义上的那层外衣,那么可以看到渐渐显露出来的是以信息分子而不是信息原子构成的虚拟现象。
虚拟成为信息文明的内核也许是对信息文明最好的刻画。信息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随附性的存在,它必须依赖于特定的载体而表现为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信息要像物质那样成为人类为我的资源,它就不能仅仅在语法层面,而必须在语义层面甚至在语用层面构成人类理解的对象。而当信息以语法、语义和语用的整体呈现在人类面前时,它通常不会是像物质那样给人类强烈的现实广延感。它必须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转换为人类能听、能看、能碰的感觉性存在,而这种感觉性存在就是我们理解的虚拟现象,或者讲虚拟世界。
我们之所以说信息文明的经济形态是基于信息经济的人机互动的生产方式,就是因为有了虚拟现象的介入。工业社会里,人们因劳动而形成的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无需顾忌机器的存在,人们只要在劳动力市场出卖有人愿意购买的劳动力即可。但是,在新的生产关系里,除了要考虑工业社会的那种生产关系之外,还必须考虑机器的介入。机器成为生产关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这一因素就是因为虚拟既成为一种劳动资料,又成为一种劳动主体。这种合二为一的现象改写了传统的生产关系性质。
我们之所以感到信息社会是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也是因为赛博空间和物理空间的界线在形形色色的传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作用下正在消解,物理的实在现象与虚拟的实在现象正在融合,所以社会形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高度地互联互通。整体、速度和网络成为这个社会运作的关键要素,工业社会条件下见招拆招的孤立解决问题的方式已经难以成立。世界处在一个广泛的联系和发展之中,不再是哲学的逻辑推理而就是现实。
我们之所以认为信息文明条件下虚拟交往成为人与人,人与物相互联系的基本范式,也是因为虚拟身份认同的力量让人们可以摈除来自物理的、生物的和心理的各种羁绊。工业社会环境下统一意识的社会力量常常导致人类的个体去和少数社会精英角色比较,以少数社会精英占有的地位衡量自身的生活方式,因而社会认可的人格角色扮演越演越窄。但是,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条狗。人们可以在遵循代码机制的条件下扮演自己的角色,自由地行动和承担自己的责任。
我们之所以认为信息文明在观念形态上是以知识空间、智力圈甚至信息圈为载体的知识集群,是因为赛博空间让人类形成了巨大的知识空间,即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社会资源。知识呈现的虚拟化,让我们可以在超链接的方式下将信息与想象力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人们也可以在超专业化的条件下共同解题和决策。信息不对称现象在超链接的方式下渐渐消解。在工业社会条件下,人们常常抱怨资源的短缺,尤其是单一能源的过度使用让人们担心有朝一日会面临资源的枯竭。但是,基于赛博空间的知识空间是无限的资源,它可以让人类通过信息加想象力的方式来解决包括能源在内的一切资源问题。
当然,虚拟是信息文明的内核并不等于它是唯一的内核,文明在传承过程中内在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仍然是它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应该看到的是这些物质的要素和精神的要素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都可经转化而成为虚拟的要素。正因为虚拟在现代信息文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本书力图从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价值观方面对虚拟现象进行哲学的探索。本书的构思,一方面是为了优质地完成上海市2013年的重大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信息文明的哲学研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喜欢了解这方面知识的群体有一个相对通俗的读本。但愿该目标能够实现。
本书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描述虚拟思想的哲学演变和技术演变。从哲学演变来讲,西方历史上也许柏拉图是最早从模仿的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的,比如他认为物本身与其各种映像是不同的,最典型的是原件与复制品不同,模型与拟像存在差异。但是,柏拉图的观念毕竟离我们太遥远。所以,本书把虚拟的哲学思想起点定位在后现代文化的思潮上,以求得与我们现代话语系统的一致性。在虚拟的哲学思想梳理中,我们主要阐述了德勒兹Gilles Deleuze、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和列维Pierre Lvy的哲学思想。事实上,在中国学术界,美国虚拟哲学家海姆Michael Heim的思想影响也很广。海姆的思想更加具有技术性含义,因此本书把他的思想分散在各个章节中去讲。
在虚拟技术思想的发展轨迹上,本书追溯到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因为莱布尼茨的通用语言设想以及二进制的逻辑构想是现代计算机语言的思想母体。尽管莱布尼茨的通用语言并没有一个可行的方案,但是他的二元逻辑无疑是现代形式语言的开端,并对布尔的逻辑代数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布尔的逻辑代数则是现代计算机的核心内容。在虚拟技术的发展史上,苏泽兰Ivan Sutherland的终极显示与头盔三维显示、克鲁格Myron Krueger的人工实在和拉尼尔Jaron Lanier的虚拟实在系统都是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也是本书勾勒的重要线索。但是,这样安排不等于这三个事件代表了虚拟技术的思想发展就到此为止。由于虚拟技术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在不断地发展,而且形成了所谓虚拟技术发展的第三波,然而这些内容已经构成了现代技术的内容,因此我们同样结合具体章节加以论说。
第二部分主要从本体论和技术思想结合的角度阐述虚拟的本质。虚拟实在本身是一个矛盾的修辞手法,也正是这种矛盾的修辞手法让学术界曾经产生了许多的争议。尽管这些争议在今天已显过时,但虚拟实在的本质仍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本书以忠于技术原创性的想法来阐述虚拟实在的本质,认为虚拟实在是一种感觉性的存在。但是,这种感觉性的存在受到信息存在方式的支撑。也正因为受到信息存在方式的支撑,由虚拟实在和互联网形成的赛博空间才开创了人类生存的新的空间。关于赛博空间,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信息量分布的反映,编码是实现这个空间的内在机制。因此,赛博空间是信息存在的方式。在虚拟实在的哲学讨论中,我们进一步把它理解为信息构造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是自然界构成的三大要素,以往的科学揭示了物质与能量的表现形态,而信息科学和技术则揭示了信息的表现形态,它与物理世界一样都具有客观性。
第三部分主要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赛博空间中的认知模式。赛博空间中认知主体和认知客体出现了虚拟化的表征,因而使得传统的主客体关系发生了变化。主体的虚拟化导致认知的主体性可以缺场,因而它不仅仅是一个表征问题,更主要是它导致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身体分离,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上得到实现。客体的虚拟化导致了客体既是认知的对象,又是认知的环境。正是这种复杂的构成方式,导致主客体两者之间只有通过信息的互动发生认知与被认知的关系。这种互动性让我们重新审视基于赛博空间的实践形式。赛博空间开创了人类基于数据和行动的学习模式。从深度增强学习的发展来看,凡是能够从语言上加以表征的现象,原则上智能机器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即通过卷积神经网络也可加以实现。同时,基于行动而产生的奖励回报学习系统开创了无标识数据的学习模式,人们通过模式可以让机器在无人类知识的条件下自我学习。因此,机器学习是现代人类学习不可忽视的现象。赛博空间的分布式架构也让我们看到人类合作思维和合作学习的可能性,而集体智慧现象的出现,则意味着在我们的信息空间里可能存在着一种全球脑,它让个体思维在随机条件下集成集体智慧。总之,从个体思维走向集体智能也许是现代社会认知的变革。
第四部分主要从价值观上探讨赛博空间中所产生的文化运动。赛博文化在社会中反映出如下鲜明的特征,比如,它是以虚拟性为代表的文化表征系统,是以互联与移动为手段的社会交往方式,是以代码为机制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以非线性和相关性为特色的思维方式。这些特征让人们进一步看到现代社会正在产生和发展一种以信息流动为核心的社会化运动。这种社会化运动的切入点是让身份认同在赛博空间中流动起来,主体性的重塑是它的标志。在互联互通中推动社会形态的进步,让世界无缝对接是它的手段。而让社会实时的智能响应则是它的目标,尤其是通过道德和法的技术建构让实时的直接民主可以实现,从而完成现代社会新的价值观的确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