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诺曼普赖尔(Arthur Norman Prior,简称普赖尔),1914年12月4日生于新西兰马斯特顿(Masterton),父亲(Norman Henry Prior )是一名医生,母亲(Elizabeth Munton Rothesay Teague)在普赖尔出生后两周就去世了。普赖尔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姑母抚养长大,祖父及外祖父都是卫理公会教派的牧师。1932年,普赖尔进入新西兰达尼丁市奥塔哥大学学习医学,但不久之后转向了哲学和心理学。1934年,他学习了芬德莱(J. Findlay)关于道义和逻辑的课程。受芬德莱影响,普赖尔变得对逻辑史感兴趣,其硕士论文《关于逻辑的客观途径》就是致力于这一主题。1937年,芬德莱为普赖尔在奥塔哥大学找到了一个助理讲师的职位,普赖尔开设了逻辑、伦理学和概率论课程。接下来,普赖尔暂时中断了学术研究,花了3年时间游历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1940年年底返回新西兰。普赖尔的第1任妻子克莱尔(Clare)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们的关系因她移居俄罗斯而结束。1943年,普赖尔在克赖斯特彻奇遇到后来的妻子玛丽普赖尔(Mary Prior),他们育有一子一女。1945年,普赖尔从空军退役后在克赖斯特彻奇的坎特伯雷大学学院申请了一个空缺的讲师职位,并于19461958年在该校教授哲学,1953年晋升为哲学教授。1956年,普赖尔在牛津大学做哲学约翰洛克讲座(the John Locke Lectures),这使他与家人于1959年搬去了曼彻斯特。几年后,他去了牛津大学的贝列尔学院工作,1966年被选举为贝列尔学院的研究员。19651966年年初,普赖尔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做访问学者。1969年10月初,普赖尔在挪威的特隆赫姆做观光演讲,其间突发心脏病,10月6日,普赖尔与世长辞,享年54岁。
在洛克讲座的基础上,普赖尔出版了专著《时间与模态》(Time and Modality,1957),该书被认为是时态逻辑的奠基性著作。他采用模态逻辑的方法,建立了类似于刘易斯(C. I. Lewis)模态系统S4和S5的时态模态系统,并考察了一些与时态逻辑有关的问题。例如,时态逻辑的假定、非决定论等。
普赖尔在《时态逻辑的假定》(Postulates for Tense Logic,1966)一文中提出了几个系统,其中包括奥卡姆主义(Occamist)系统O和O,它们既是时态(模态)系统,也是分支时间系统。
《过去、现在和未来》(Past,Present and Future,1967)一书是时态逻辑领域(zui)重要的著作之一,旨在对时态逻辑及其有关哲学问题作一个系统的考察。它详细考察了关于时间的A系列和B系列、第奥多鲁模态系统、时间的拓扑学、世界状态逻辑、度量时态逻辑、时间与决定论以及时间与存在的关系,等等。
《关于时间和时态的论文集》(Papers on Time and Tense)一书是普赖尔的《时间与模态》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延续,它们共同构成普赖尔时态逻辑的核心。该书提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开放问题并建立了与其他哲学主题的联系。具体而言,第1版前八章偏向于哲学,考察了时序的性质时间与决定论时间、存在和同一性等主题。在后五篇技术性论文中,《结束时间的逻辑》 、《时态逻辑与早晚逻辑》 、《准命题与准个体》 、《非永久存在者时态逻辑》这四篇论文处理或使用了早晚关系逻辑和混合(时态)逻辑。其中,《时态逻辑与早晚逻辑》对理解混合(时态)逻辑对普赖尔的重要性很有用。《准命题与准个体》一文还引入了以自我为中心的逻辑,该文是理解他的某些哲学观点的关键文本。第二版增加了7篇论文,其中,《现在》 、《作为谓词的时态命题》 、《以自我为中心的逻辑》 、《世界、时间和自我》这四篇论文处理了混合逻辑或以自我为中心的逻辑。实际上,后两篇论文明确处理这一问题。它首先出现在《准命题与准个体》中,关注混合逻辑与以自我为中心的逻辑的共存。该书尤其第二版是普赖尔关于混合(时态)逻辑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
普赖尔在《现在概念》(The Notion of the Present,1970)一文中把现在与实在(the real视为同一概念,并对这种观点作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