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編輯推薦: |
这些作品是从作者的心里流淌出来的,它有着往事的甘甜,有着消逝了的岁月的呼吸和心跳,有着读书和写作生活的独特角度和真诚的韵律。它既是朴素的,也是华美的,既是平凡的,也是浪漫的和诗意的。
更重要的是,这部书提供了一部个人史和个人的形象,提供了关于心灵的知识,提供了爱与善良的真诀。
作者通过多年的亲身经历,以具体的人和事,将日常书来书往中的所触、所感、所悟、所获,一一写出来,警惕自己,也说给读者一个常见的但也值得深思的话题人,不管在什么岗位,任什么职务,做什么工作,办什么事情,都要坚持读书,既要苦于读,又要乐于读。永远不能忘了读者这个身份。读书读人读自己,久而久之,或许就会在书来书往和书人书事中嗅到浓郁的书香。
|
內容簡介: |
《书人书事》以书为中心,写书人、书事、书情、书味。书中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章节,甚至每一张照片都没离开书,因而也没离开书人和书事。不管是写书、买书、赠书还是读书,都说的是书人,体现的是书情,品尝的是书味。
|
關於作者: |
黄树芳,男,河北定兴人,1938年10月生, 中共党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副教授。 1956年在大同矿务局参加工作,曾任干事、科长,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等职。1985年调平朔煤炭工业公司,曾任党办主任、干部处处长,工会主席等职。2001年10月退休。1957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至今已出版各类文学作品13部(含合著2部),共计250余万字。
|
目錄:
|
个人史与个人生活的魅力 张锐锋 001
第一辑 书 情
难忘与葛剑雄教授的那次电话 003
我与刘庆邦 020
怀念李国涛老师 034
周宗奇和朔州的朋友 044
一书赠三杰和一杰赠三书 056
两位女作家的生活细节 072
想到了孟宪英 082
打捞在同煤的文学创作之影 091
第二辑 书 事
读哈默 101
难忘我的书年2013 124
书情书缘书香 135
买书那些事儿 147
经历调动 159
我丢的那三本书 168
我的书房 我的沉思 185
退休的记忆 195
我说王德志 207
第三辑 书 味
读书永无毕业,要做终身读者 221
我读《红楼梦》 229
重读《创业史》随想 238
《人事感言》的感言 247
感悟龙马精神 259
由老马识途所想到的 264
巷道深处传来的觅书声 269
文化小哥王汉平 276
写在后面的话 288
附 录
读书读人读自己 297
满树芳华情未尽 刘庆邦 305
心存宽厚 树自芬芳 徐 迅 311
|
內容試閱:
|
个人史与个人生活的魅力 黄树芳先生新作读感
张锐锋
个人史是历史的一部分,没有个人的历史是空洞的历史,它失去了最有意义的价值链上的环节,因而也失去了理解历史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即使以叙述事件为主旨的历史,也在其中包含了无数隐藏的个人史,只不过这样的历史叙事用比较清晰的线条替代了复杂的个人史的喧嚣,它已经将更为隐秘的丰富性过滤掉了。个人史也是理解生命中关于时间构造秘密的锁钥。它由一系列看起来极其琐碎的小事件的秩序,推演无限性和可能性。人的时间包含了各种可能的维度,它在许多方向展开了丰富的、似乎短暂的、转瞬即逝的、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内容,我们借此可以抵达历史本身的幽暗神秘之处。
个人史基于时间的赋予,却始于语言的讲述。它是语言的创造物,它是被说出来的,因而只在言说中存在。没有讲述的个人史是无效的,个人史的讲述不仅是一连串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蕴含在故事中的体验深度和深埋于其中的意义结构。这些故事的丰富性也不仅是个体生活信息的记录和简单排列,而是有着揭示生命本质的组织方式,有着强大的精神搜索功能。人生的一切都深埋于生活繁杂的事实里,它一经说出,就成为一个共享的世界,个体的经验与普遍经验获得联系,并唤醒我们对自己的思考。
黄树芳先生的新作就要出版了,他的这部书名为《书人书事》。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书名,其中有着交往、交流、情感、往事和已经流失了的时间。它是个人史的重要部分,每一篇文章都有着独特的时间背景。它很像是一部关于人生的电影,由众多的片段组成,却充溢着对往事怀恋的热忱。从每一篇关于往事的文章中,既可以看出黄树芳先生交往的人他们的形象、他们的个性、他们的行事方式以及他们的生活片段,也可以看出作家自己的观察、自己的体会以及自己内心世界的激荡。其中的一切,书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既是交往的媒介,也是交往的内容,还是交往的见证。对一个读书人来说,书中藏着一个广阔的世界,他既在书中遨游,也在书外飞翔。书建立了一个观察世界的视角,也是一个人的精神引擎,它引出了、驱动了一个人对于他人和自己重新解构的渴望。
这些读书识人的随笔是朴素的,就像黄树芳先生的为人一样文如其人。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黄河》杂志任编辑,接到了黄树芳先生的小说稿,读完之后觉得十分不错,是一篇反映外资大型露天煤矿中发生的故事,很多细节非常感人,令人难忘。可以看出,没有真实生活的积累,没有丰富的写作经验,很难写出这么生动的作品。但就我当时的感受,也有一些不太满意的地方,就在编辑部编前会上提了出来。于是我就受命前往,到平朔露天煤矿去找作者提出修改意见,以便让小说更为完美。记得是一个夏天,路途遥远,我乘着公共汽车一路颠簸,七八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那时没有高速公路,汽车必须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路,才能翻越雁门关,沿途的风光也没什么好看的,虽然是北方万物繁茂的季节,但雁门关一带仍然带着几分荒凉。我一路想着这个作家的样貌他一定身材颀长、骨瘦如柴、一脸忧郁、皱着眉头
但是见到黄树芳先生后,却是另一种样子,中等身材,微微发胖,一副中年人的厚道朴实,脸上永远是微笑的表情,那种微笑不是训练出来的,一看就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宅心仁厚的微笑。他的所有动作既是节制的,得体的,自然的,做事也是有条不紊、从容自若的,让人觉得所有的事情他都心中有数。黄树芳先生当时担任平朔露天煤矿的党办主任,有着组织部门出身干部的严谨和沉稳,给人以值得信赖的好印象。
黄树芳先生比我年长20多岁,在文学创作上是我的前辈。他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发表小说,但对我这个年轻人却显得特别谦虚。现在想来,我那时真是少不更事,对面前的这位前辈作家毫无婉转含蓄和拘谨谦卑,而是对他的这篇小说直截了当提出修改意见,甚至还毫不留情地说了一些比较尖锐的、不太恰当的话,但黄树芳先生总是认真倾听,微笑着表示接受,并把我的意见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回去连夜修改。那篇小说几经修改润色,把他折腾了好多天,他从来没有感到不耐烦,总是耐心地听取我的琐碎的、也许无关紧要的建议。他的谦逊和好脾气令我久久感动。
平朔露天煤矿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引进外资建设的大型项目,投资人是著名的哈默博士,它被称作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黄树芳先生领我参观了采煤现场,巨型载重汽车发出轰鸣声,从眼前驶过,令人震撼。但走近采煤现场,则看见一个巨大的近于圆形的深坑,就像站在高处俯视一样,这些巨大的自卸卡车和庞大的挖掘机械,就像小小的甲壳虫一样在下面作业,给人以极深印象。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庞然大物,它的车轮是我身高的两倍以上。
黄树芳先生给我不厌其烦地介绍这座煤矿的前世今生,从他的语调和表情可知他的内心是充满自豪的。所以他的小说作品多数取自这个企业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虚构。他的素材是真实的,因而在黄树芳的作品中,所写的人物是生动的、感人的,就像站在我们眼前一样。他所写的每一件事都是节制的、含蓄的,即使面对一些尖锐的现实问题,其表达也是婉转的这一切就像他本人的性格,理性、节制、含蓄、宽厚、宽容,尽可能从他人的角度理解对方,而不是痛快淋漓地挥洒自己的情绪。他的小说,所描写的人物都是好人,其中的种种痛苦也是一个个好人的纠结、矛盾或超越个人的忧患,语言质朴而简明,风格则温柔敦厚,处处呈现自己的好脾气和好品格。
现在我面对黄树芳先生的新著《书人书事》,好像跟随他回到从前的日子。他与众多朋友的交往,是那么的纯洁,那么的真诚。我认识的他们那一代的人们中,他是真正爱书的读书人。尤其是朋友的书,他都认真阅读,这不仅是对读书的热爱,还是对朋友的热爱。因为他所交往的朋友里,很多也是我的朋友和师长,所以读起来感到十分亲切,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熟悉,一个个形象从我的面前走过,使我沉浸于其中,既感慨时间的流逝,也感谢生活的厚赠。
这本著作稿在付梓之际让我先睹为快,这是黄树芳先生对我的信任。我从这本书的每一篇作品中,都能看出他用心写作的样子。这些作品是从他的心里流淌出来的,它有着往事的甘甜,有着消逝了的岁月的呼吸和心跳,有着读书和写作生活的独特角度和真诚的韵律。它既是朴素的,也是华美的,既是平凡的,也是浪漫的和诗意的。
更重要的是,这部书提供了一部个人史和个人的形象,提供了关于心灵的知识,提供了爱与善良的真诀。这让我想到瑞士的人格分析心理学大师荣格的一些话:你可以活出这样的生命,你需要这样的生活。幸福无法决定你的幸福,也无法决定他人的幸福,幸福只能决定幸福本身。在社会上,幸福存在于我和他人之间,我也要这样的生活,虽然我没有经历过这种生活,但是我仍然可以这样生活。我朝向深度去生活,深度开始说话。深度告诉我其他真理,将我身上的意义和无意义结合在一起。所以,黄树芳先生的生活深度,可以从这部书中窥测,他的幸福也值得我们向往。平凡的生活并不是平淡的,而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提升,获得甘之如饴的幸福。
感谢黄树芳先生为我们写了一部好书,祝他永远保持读书永无毕业的激情。
2019年10月26日
(序文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巡视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