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四川历史名人丛书研究系列》从学术的角度,深入挖掘提炼历史名人的思想精髓和道德精华,凝练时代所需的精神价值,增强川人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延续中华文化的巴蜀脉络,是一套系统、quan面、深刻、权wei的研究四川历史名人的学术著作。
|
內容簡介: |
《武则天研究文选》是一套精选1911年以来国内外知名学者撰写的武则天的学术研究文选。全册约35万字,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武则天的百年研究综述,第二部分为经典研究论文选,第三部分为重要论著索引。本书汇集了老中青三代学人在研究思路、方法和路径上的推陈出新并以此梳理和综合了多年来学术界对武则天的研究成果,为后学研究提供了指引。
|
關於作者: |
《武则天研究文选》本册主编 谭继和 祁和晖,本册副主编 邢金良。谭继和: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祁和晖: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巴蜀文化研究专家。邢金良: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
目錄:
|
前言谭继和
武则天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索李荷先
武则天生年生地与家世考
也谈武则天的出生地和出身陈振
武则天生在广元的根据郭沫若
关于武则天的两个问题郭沫若
关于武则天出生在广元及其年龄问题梁永元
武则天与太子李弘、李贤的关系考释赵文润
武则天与文化中国
武则天新论张士杰
武则天应该是正面人物翦伯赞等
我怎样写《武则天》?郭沫若
关于武后七则郭沫若
谈武则天吴晗
武则天与文化中国谭继和
武则天的历史地位
关于《武则天》茅盾
武则天批判罗元贞
关于武则天的评价问题缪钺
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王双怀
关于武则天的几个问题何汝泉
略述武则天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于华东
武则天建言十二事安定社会刘德明
武则天的功过论辩
两唐书为什么诋贬武则天王达津
有关武则天评价的几个问题李必忠陈贤华
关于武则天的比较研究刘希为
武则天陵墓前无字碑解读祁和晖
正史中的武则天的正面与侧面胡戟
武则天与民族、宗教
武曌与佛教陈寅恪
从《一切道经》说到武则天汤用彤
论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崔明德
试述武后真容石刻像对皇泽寺佛教的供养作用梁咏涛
论武则天与原高丽王室和权臣泉氏家族纪宗安姜清波
武则天与唐代制度
武则天的纳谏知人锡才
武则天与唐代监察制度胡沧泽
试论武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武则天与武举制的产生陈刚
重要论著索引
后记
|
內容試閱:
|
前言
谭继和
中华历史名人是各时代潮流的弄潮儿,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科技各方面创新创造的领军人物。在中华广域文化共同体内,四川也是个历史名人辈出、灿若星辰的地域。汉代赋圣兼通儒、蜀人司马相如曾称赞巴蜀乡贤乡绅多做非常之事成非常之功的非常之人。四川历史名人,历代比肩,薪火相传,献智献才献慧,立德立功立言,为国家为民族为家乡做出了非常之功的伟大贡献。其特质,正如孙中山所赞许的奇瑰磊落,唯蜀有才。品德磊落,才华奇瑰,正是巴蜀历史名人的特点。
武则天是四川历史名人星空中一颗难得的闪亮星辰。她是中国汉唐大一统帝国发展时期为文化中国大一统的历史发展涂上一抹亮色、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是初唐贞观开元全盛世中的一个特殊文化符号。她顺大中华认同之潮流,应民心思治之待望,尊时宪听忠言,泛延谠议时礼正人(《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兢用英贤明察善断(司马光语),采取一系列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举措,是值得肯定的。把她的所作所为,放在中国历史发展全局和古代文明的历史方位的天平上来衡量,她有四大方面贡献是无法否定的。
一是顺应汉唐儒化中国的大一统文化共同体的共识、认同、教化潮流,增强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华凝聚力、向心力,武则天适应时代需求,首次实施科举殿试制,开武举,兴自举,彻底废除地方自署僚佐制,改革和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成为后来历代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典型范式。她劝农桑,薄赋徭,让百姓安居乐业,很少动乱,海内晏然,纤尘不动(陈子昂语),成为贞观开元百余年连续不缀的盛世大观。她是初唐和盛唐时期为文化中国的认同、坚守、治理和实践,做出大贡献的三大帝王人物之一(另两人为唐太宗、唐玄宗),这个历史方位与时代定位是不可否定的。
二是适应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提升大一统国家形象,促进唐朝文化的四海传播与汉字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武则天做出了积极的,甚至是创新性的贡献。她继承唐太宗经营四边的政策,取得了分设龟兹等西域四镇,建立起藩镇体系的治绩。她采用息兵以道德化天下的民族和睦政策、规定四夷酋长朝皇后的朝仪,实施封禅、治铜匦、铸九州岛鼎、作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按:天枢来源于《山海经》,是中国大一统的文化符号)、大兴唐衣冠文物制度,优遇来贡方物的外国使者和好读经史的读书人,等等。这些举措都为提升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国家实力和形象做出积极贡献。
三是顺应有唐三百年用文治天下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教化的传统,武则天早在唐高宗时就提出了以道德化天下的文化战略决策,后来当政又大集诸儒大量撰著有关道德规范、官德吏治、百姓生业六艺和女德内范等著作,倡导鸣国家之盛的百家争鸣之风,推崇真正风雅的时代鼓手陈子昂和直言敢谏的清官狄仁杰这两位当时的文化标杆人物,为文化为根文化为魂文化为精神家园文脉为基因的中华民族文治传统,做出了积极的突出的贡献。她本人忧劳天下,不知爱身,而知爱人,以安民为念以爱养人才为心的个人雅量和云水襟怀,也透过对她重重秽言和诬词的历史迷雾而透露出闪光点,连反传统的史学家李贽也称赞此乃万世之公鉴。
四是传承创新为政以德的核心官德教化体系传统,武则天亲自领头撰著中国历史上继西周《虞人之箴》后的第四部官箴著作《臣轨》。该书是上承唐太宗贞观之治的《群书治要》,下启五代孟蜀《官箴》的里程碑著作,是中华官德教化史上第一部成体系、主旨鲜明、浅易明了的简明官德教化规范读本。它以公忠体国、至忠同体为主旨,廉洁利人慈惠于百姓为准则,把儒家七经、诸子百家之言化入书中,是武则天集她之前历代官德教化之大成的著作,是对中国官德吏治教化史的一大贡献。
以上四方面,是我们对武则天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贡献的一些新认识和一点粗陋意见。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和有作为的政治家,对中国历史的政治进程与中华文化的文化进程,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但也同时是一位争议最大的女政治家。有关她的事迹史实和出生地、政治生涯和思想行事、道德评价和生活行为评价,自唐以来,从来记载不一,褒贬不一,是非各异,甚至尖锐对立,使之成为一位充满着神秘感的历史人物。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史料,从中找寻接近历史的真实面目;需要清理和研究过往的研究和评价文献,得出庶几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的历史方位。尤其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需要对包括武则天在内的四川历史名人群,做新的文化解读。不仅了解他们对中国各方面的贡献,还要传承他们的思想美德、精神品格和人文风范。对武则天这个有争议的人物,尤应该注意在新的文化解读中,恢复她本人和她那个时代的实际,科学分析其功过,发掘她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同时也不掩饰她作为封建时代统治者独一夫的过失和人性的缺陷。
总之,需要科学分析她的时代性和阶级性。从时代性看,她的贡献和作用,尤其是作为女性的作用,是民族的、中国的、永恒的,是历时而弥光的。从阶级性看,她主要是陷于宫廷内斗的丑恶和残忍,这又是为人民所唾弃的。这方面《武则天陵墓前无字碑解读》作了探索。但武则天功过相较,理应获得功七过三的基本评价,这两面都体现在她的复合复杂的性格里,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加以科学解析。这就是我们编选《四川历史名人丛书研究系列武则天研究文选》殷望达到的目的。
有关武则天的评价,自唐以来就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到近现代,评价观虽有较大的趋于现代性转换变化,但意见相左,锋芒相对,仍然是古代对立评价格局框架的延续与衍变。直到进入21世纪以来,评价观、文化解读观开始有了崭新的格局出现。本书侧重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论文,做了粗浅的梳理,以便读者全面了解武则天。今人对武则天的研究发展史已开始进行综述和总结。特别是中国武则天研究会组织了多次国内和国际学术研讨会,许多作者贡献了不少论文和新见,取得了新的研究成绩,出现了武则天研究发展的新局面。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信息和加深研究,本书选择了两篇研究综述:《武则天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索》《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并附载了有关论著目录,供读者参阅,这里不再赘述。但需要简略地说一说我们对千多年来武则天研究发展史的一点总看法,因为这与本书选文原则的考虑有关。
千年来的武则天研究发展史,大体可分为千年古人20世纪近人和改革开放时期今人评价研判的三个时期。千年古人评价研判阶段,在武则天在世时就已开始,以与她同时的骆宾王写作讨伐武则天政权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为千年古人评价的第一篇标志。该文以唐朝皇位正统性为评价准绳,指责武则天篡国窃位的八大罪行,将她说得一无是处,实则远离实际,义愤多于理性。大度的武则天读后反而微笑夸赞宰相何得失此人!不过,这篇文章以武则天执政和政绩为问题讨论的中心与焦点,开启了千年古人或肯定、或否定、或折中研判的千年讨论,以两唐书、《资治通鉴》和《藏书》为千年古人评价争论的标志。20世纪初近人评价出现为武则天翻案的热潮,1935年至1937年宋之的创作《武则天》是近人以女权主义观点为武则天翻案的标志。1960年郭沫若以历史贡献为定位标准,写作武则天研究论文和话剧《武则天》,掀起了今人为武则天翻案的热潮,引起了武则天生卒年和出生地的争论,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评论武则天研究的开端。改革开放时期,对武则天的研究和评论再次出现争论争鸣的热潮,以1985年中国武则天研究会成立为标志,传薪火,开新路,出现了科学研判武则天并把武则天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旅游和文创探讨的新局面。但总的来看,目前的武则天研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选题雷同,简单重复。评价武则天的文章极多,但有不少是重复劳动,有新意有突破的论文较少。(见《近三十年关于武则天称帝的文献综述》一文)由此可见,研究课题的碎片化和陈旧化,是当前研究工作面临的大困难,需要以新的问题为导向,立足学术研究,通经致用,努力做出新的文化解读。因此,本书编选的体列结构是紧扣着有关武则天的历史方位和宏大叙事评判、有关焦点和热点以及社会文化背景解读的思路来设置栏目。
本书结构,首选关于武则天生年生地与家世争论的分歧意见论文,便于读者了解为什么将武则天生地定在利州(广元)的来龙去脉。这个争论,首先是从郭沫若将武则天定为生在四川广元而引起的,至今还有些不同意见,时见有论文发表。具体情况请看本集中有关论文。必须补充说明的是,武则天出生于四川广元,不仅是有史料依据,还有怎样看待和分析史料的问题。一是这个争论的双方多凭现有文献就父女双方在广元的时间展开争论,因而也牵涉父亲为官时间与女儿出生时间的争论。其实仅凭文献和碑刻来辨别,是片面的,很难说清真伪,双方都是根据只言片语的史料考比而得结论,很难令对方信服史料记载的是非。二是争论双方都忽略了有关武则天出生的民间祖源口述史的传承和流传。往往把武则天出生的民间传说,特别是金轮感孕的传说,当作虚拟故事和神话。其实换个视角看,这些传说故事,包括则天坝等地名,都是民间记忆的历代口耳相传的口述史,是真实的口述遗产,自然也是真实的历史依据。最先注意和强调民间口述记忆重要性的是郭沫若先生。他翻检出了李义山的金轮诗和则天坝地名、皇泽寺的得名,还找出了民间流行的每年武则天的会期习俗(即今女儿节的来历)。他第一个指出史料不仅限于书本上的东西,还有物质上的文物和民间保留的传统。这里不仅仅是书本、文物和传说三结合的研究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历史观指导思想的变化:是否把民间记忆的口述作为历史公案审查的真实依据。是把文献记载拿来对比口述史,而不是把口述史拿来对比文献记载,就应该肯定武则天生于广元是真实的祖源记忆。如果用相反的方法,只承认文献史料,否定民间口述遗产,自然就会认为武则天生于广元是传说,是神话,是不可靠的。其实金轮感孕,确是神话,但武则天本人十分相信,多次在自己的封号中使用金轮一词,民间也十分相信,在利州广为流传,这就增加了广元为出生地的可信度。今天有些学者还不相信武则天生于广元,其实就是不相信武则天祖源记忆的民间口述史,只承认片面的、断简式的文献史料比较,只单纯在寻章摘句的不全文献中进行考据,这个问题就只会永远争论下去。可见这样一个具体问题,也需要转换历史观,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其次,本书分成六个专题:《武则天生年生地与家世考》《武则天与文化中国》《武则天的历史地位》《武则天的功过论辩》《武则天与民族、宗教》《武则天与唐代制度》。除《武则天生年生地与家世考》外,其余五个专题是按照历史进程与逻辑进程一致的研究思路顺序排列的。先是武则天的贡献、历史地位和功过得失问题,这是有关她本人的评价,也是有关她本人功过得失争论的焦点所在;再是有关武则天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包括民族、宗教和制度建设问题。
最后,需要说明武则天废唐为周,改朝换代的真实原因和文化内涵实质的问题。自唐以来历代古人的否定评价的焦点,多是认为易唐为周,改国号就是武则天的篡国行为,就是牝鸡司晨的女性治国叛逆行为。在这个观点指导下,往往生发否定性评价,甚至对其执政治理模式多发诬词,对其私人生活多发秽词,对其害子杀女多加渲染之词。即使对她有较好评价的温和派,也多难否定其篡国性质,而只是因为她参政五十多年后又把朝廷还归为唐而得到谅解,评价就温和起来。直到近现代百年来,也有好些研究者潜在地受着武则天篡国思想的影响,对武则天不敢肯定,也往往有这个观念作怪。
其实,如果探究以周易唐的文化内涵原因,对武则天的易帜思想自然会有新的文化解读和评价。国号周,指的是周官周礼的周。《周官》《周礼》是儒家用以儒化中国大一统的正统观念和文化标识。大一统文化中国是《周官》《周礼》内含的灵魂和文化之根。武则天以周为国号和复兴周礼为文化旗帜,就是公开向天下宣誓复兴周礼文化。她又对周官的六官制加以一番更加契合中央集权制度的文化改造,借助祖先之灵复古的旗帜,实质是复兴和革新,这就是武则天改称周的缘由。这个革新是符合分裂的南北朝政局盼望大一统文化复兴的历史趋势的,因而是进步的。同时也是符合唐祖先关陇集团传承姬周旧土,向往中原凝聚向心的大一统思想的发展需求,因而又能得到四海兆人之众的拥护。用今天的文化解读眼光看,改唐为周是对历史上的文化中国共同体的发展和巩固,做了添中华大厦之砖瓦的大贡献。正如郭沫若提出的为武则天翻案的原则,应该是以她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用这个标准在今天新时代来解读武则天,将可能会获得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更广视野更高层次的新研究成果,改变旧时代非此即彼、非肯定即否定的对立背反研究模式,摆脱武则天问题上的碎片化、虚无化的研究,开拓新时代武则天研究的新模式和新道路。
本书系编者第一次对百年来有关武则天研究的代表性论文的选择性初稿,受观点和水平的局限,难免漏丛脞,选编不当,殷望读者批评正。
选编论文集常有遗珠之憾,为补缺失本文选后附武则天研究论著简要目录索引。其中有1900年至1949年论文目录索引12篇,专书及涉题论著7种;1950年至2018年论文目录索引418篇;专书及涉题论著34种;硕、博研究生学位论文32种,备供读者诸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