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9.7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1.8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102.4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80.3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7.4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73.7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5.2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2.8
|
編輯推薦: |
总结过去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展望未来的就业前景,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察中国不同类型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状况,并为进一步合理和完善高校区域布局提供了实证依据。
|
內容簡介: |
2003年扩招后*届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自此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本书结合经济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利用多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从流动的视角分析大学生从家乡到大学、再从大学到劳动力市场过程中的选择和行为,尤其重点探讨了相关政策背景下毕业生的跨省流动、返乡流动、基层就业、职业流动和地区代际流动,并验证了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下流动的经济和非经济收益。本书对指导大学生志愿填报、毕业生升学就业、评估就业政策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
關於作者: |
马莉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副系主任,中国教育战略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理事。先后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参与编写多部专著,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曾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优秀成果三等奖、北京市高教学会第九次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第三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院校研究优秀青年学者、北京大学黄廷方信和青年杰出学者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多项荣誉奖励。
|
目錄:
|
绪 论1
一 研究背景1
二 概念界定5
三 理论基础11
四 研究数据20
五 篇章结构24
第一章 就学流动26
一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特征26
二 分地区和院校类型的省内就学比例28
三 就学流动毕业生的学历和专业结构33
四 地区特征与就学流动规模的关系36
五 跨省就学和省内就学大学生的群体差异41
本章小结46
第二章 就业流动50
一 就业地区偏好和就业地分布56
二 跨省就业流动特征59
三 跨籍就业流动特征62
四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城乡、部门和职业流向68
本章小结73
第三章 从就学到就业的流动模式76
一 多次流动、返回流动、前期流动和后期流动78
二 不动模式、聚集模式、交换模式和发散模式82
三 生源地、院校地和就业地的关系86
本章小结91
第四章 返乡就业流动93
一 返乡就业的特点和去向94
二 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质量97
三 返乡就业毕业生的特征98
四 男、女毕业生返乡就业决策的异同105
五 重点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的决策机制107
本章小结109
第五章 基层就业流动112
一 中央基层就业政策的演变114
二 中央基层就业政策的特点117
三 地方基层就业政策的特点120
四 基层就业比例、趋势和群体差异126
五 不同地方基层就业政策下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差异129
本章小结130
第六章 逃离还是北漂133
一 大学毕业生落户北京政策134
二 大学毕业生的留京选择135
三 落户北京的大学毕业生群体特征141
四 重点高校大学生的留京意愿146
五 重点高校大学生的留京决策机制148
本章小结157
第七章 流动的收入溢价160
一 流动收入曲线162
二 流动的收入效应162
本章小结168
第八章 流动与工作匹配170
一 学历匹配173
二 专业匹配177
三 预期匹配181
四 匹配与工资溢价183
本章小结189
第九章 职业代际流动192
一 职业代际流动现状192
二 体制内工作的特点194
三 体制内外就业的毕业生群体差异197
四 体制内就业的代际传递200
五 体制内就业代际传递机制202
本章小结210
第十章 地区代际流动212
一 教育与代际流动212
二 地区代际流动的方向、比率和级别216
三 不同学历毕业生的地区代际流动218
四 生源地到院校地的地区代际流动220
五 生源地到就业地的地区代际流动222
本章小结224
后 记226
|
內容試閱:
|
序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各个国家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是中国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至今仍难以解决。201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六个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中,稳就业排在首位,政府强调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并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
高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机会究竟在什么地区?什么城市?什么行业?什么单位?什么岗位?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和变化趋势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高校毕业生有效就业有很大的实践意义。《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流动状况》一书是马莉萍副教授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修改后完成的。本书具有以下优点和特色。
首先,对高校毕业生流动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该书中的毕业生流动包括地区流动、省际流动、基层流动、首都流动、代际流动等。综合了各种已有文献中的多种流动方式,更加全面、更加完整、更加细致。作者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并将实证研究结果与文献进行比较和讨论,丰富了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文献。
其次,对高校毕业生流动进行了理论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该书充分借鉴了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综合运用多种经典理论来解释中国大学生区域流动和代际流动的特征、原因以及收益,在完善高校毕业生流动行为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框架的同时,对各个理论进行了验证和有益补充。
再次,该书的实证研究方法科学、严谨、细致。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作者将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学和就业区域流动特征以地图形式进行了直观展示?同时,针对研究问题的特点、抽样方法、变量特征等问题,分别从地区和个人两个层次展开研究,建立了一般线性回归模型、条件逻辑斯特回归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等,有效解决了诸如样本自选择、变量互为因果关系、遗漏变量等问题,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可靠。
最后,该书在实践和政策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该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察中国不同类型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状况,并为进一步合理和完善高校区域布局提供了实证依据。该书将就学与就业流动相结合,更加全面地考察了造成高校毕业生流动状况的特征及深层次原因,并为进一步合理、有效地疏导高校毕业生流动方向提供政策建议。
2019年是中国高校扩招20周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的、新的、更高的阶段。同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迈上了经济发展的更高台阶。当高等教育进行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将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当然也会面临新机遇和新发展。该书的出版对于总结过去20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展望未来的就业前景是一场及时雨,对相关政府机构管理人员、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将要毕业找工作的同学而言,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望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还将处于不断改革和调整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学者们不断探索和研究。马莉萍博士近年来发表了几十篇高水平的期刊文章,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研究潜力非常大。希望作者继续努力,不断取得更多更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岳昌君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2019年12月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