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1.6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6.2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HK$
188.2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HK$
76.2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HK$
69.4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編輯推薦:
本书通过对三份香港地区的商业报纸《明报》、《星岛日报》和《苹果日报》在2005至2010年五年间关于中国大陆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此来了解香港媒体对于中国新闻的报道的整体表现和差异性特点,从而检视由媒介所呈现的中国形象及话语策略,并分析影响这种形象塑造的因素。研究发现,在社会大系统的影响下,香港媒体在报道中运用强调、弱化、非政治意识形态的话语置换及策略性仪式等话语策略,来应对权力场的转换并与权力中心进行互动,从而影响到中国报道的主题取舍、立场选择以及情感倾向,也使得由香港媒体所建构的中国大陆形象多元而复杂。
內容簡介:
国内外的已有著作并没有在理论上对国家形象进行系统分析,相关成果散见于各种论述的有关章节,并以与形象属于同一层次的威望、吸引力、声誉、信念体系、品牌之类的近似概念出现。本研究丛书有如下两个明显的比较优势,而这也正是本套丛书的显著特点1丰富并拓展现有的国家形象传播的研究 2促进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发展
關於作者:
湖北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传播、媒介发展。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1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项,校级科研和教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在《国际新闻界》、《当代传播》、《China Media Research》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新华文摘》论点摘编1篇。
目錄 :
目录
导论1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1
二、研究方法陈述3
三、本书结构与主要内容4
第一章香港传媒的系统结构与生态变迁6
第一节系统理论与媒体系统6
第二节香港传媒系统10
第三节香港报纸的结构13
第二章媒介化社会的认知影像与国家形象18
第一节形象理论的溯源18
第二节国家形象的理论流派与认知维度21
一、现实主义理论21
二、社会认知理论23
三、建构主义理论与国家形象的自塑和他塑24
四、国家形象的评估体系26
第三节媒介呈现中的国家形象29
第三章香港报纸对内地形象报道的内容分析34
第一节新闻文本的数据统计与概述34
一、研究样本的选取34
二、抽样与类目建构38
三、信度检测40
第二节新闻报道的整体表现与差异性特点41
一、整体报道量概述41
二、报道方向的综合比较44
三、报道形式的综合比较51
四、新闻来源的综合比较53
第三节媒体对于不同议题的选择性建构57
一、一级议题:经济社会主导,军事科教遇冷57
二、政治报道:对体制的全面关注与观点交锋60
三、经济报道:繁荣与隐忧下的平衡视角72
四、军事外交报道:大国崛起与外交软实力77
五、社会报道:转型期的结构性问题84
六、文化报道:现代化的多元文化92
第四章香港报纸对内地形象的差异化建构98
第一节不同报纸形象建构倾向上的差异98
一、报道方向指标的量化计算98
二、报道方向与报道主题的相关性99
三、报道方向与报道形式的相关性104
第二节香港报纸整体呈现的内地形象115
一、政治形象115
二、经济形象119
三、社会形象122
四、国际形象126
五、文化形象129
第五章影响形象建构的权力关系与传媒的话语策略133
第一节政治经济权力结构的改变133
一、权力中心的转变134
二、传媒的权力结构与所有权137
第二节市场化新闻导向的影响139
一、媒体商业逻辑下的逐利属性139
二、市场导向新闻学下的新闻范式143
第三节身份认同和文化共向的牵引146
一、回归前的身份认同与国族认同146
二、回归后民族意识的传播与文化共向151
第四节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156
一、新闻专业主义与媒介代议功能156
二、策略性仪式与客观报道159
三、新闻自由的空间161
参考文献167
后记178
內容試閱 :
由于国家形象对国家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自有国家以来,各国政治精英和思想家们无不重视国家形象的呈现,都希望以理想的形象呈现赢得国内外民心,得天下者必得其民心。首先是得国内的民心。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如此方能强化国民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国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其次是争取国际社会的民心。在国际关系上,孟子反对强权政治,反对霸道,崇尚王道,他明确地将王道和霸道对立起来,“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孟子·公孙丑上》)。这种理念与当今世界流行的软实力观念十分相似。占领道义上的制高点,就能够做到天下归心。这种道义化身,就是理想的国家形象,它对国内外民众的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虽然软实力不能取代硬实力的重要性,但在国际关系领域,一个国家根本利益的实现,软实力起到的作用往往不输于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