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江苏篆刻史

書城自編碼: 354731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书法/篆刻
作者: 孙洵
國際書號(ISBN): 9787214251572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03.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4.2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HK$ 109.8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HK$ 44.7
大模型启示录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HK$ 112.0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HK$ 201.6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內容簡介:
《江苏篆刻史》一书是关于篆刻文化在江苏的发展史的著作,本书以时间为线,论述了江苏篆刻文化从战国至民国的发展轨迹,对境内篆刻出土文物、篆刻的发端、印人、印谱、篆刻 流派、篆刻研究著作、篆刻艺术生态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江苏境内的篆刻文化发展历史。作者力求史料详实、论证公允、考量方法科学细致,以扎实的史料和深 刻的论述,充分展示了江苏地区在篆刻艺术方面不可逾越的斐然业绩及在印史印论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
關於作者:
孙洵,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酷爱金石书画,曾参与81部辞、类、丛、志书的撰写工作,并正式出版有《民国书法篆刻史》等11部个人专著。
目錄
导 论
第一章 战国至秦汉两朝与省内出土之玺印
第一节 苏州出土的上邦相玺等
第二节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汉印
第三节 扬州邗江出土的广陵王玺
第四节 南京博物馆所藏三方汉铜印
小 结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出土之官私印
第一节 文学理论与书法理论著作的影响
第二节 魏晋官私印
第三节 南北朝官印
小 结
第三章 隋唐五代概说与篆刻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文化发展
第二节 隋唐官私印简述
第三节 唐宋朱记
第四节 南唐的文艺
第五节 徐锴、徐铉兴起篆学
小 结
第四章 宋元时期江苏篆刻发展与代表人物的概况
第一节 字书与篆刻创作
第二节 人文篆刻的开山鼻祖米芾
第三节 杨克一与集古印格
第四节 宋代的印牌并用
第五节 元代文人印章发展的三个阶段
小 结
第五章 明清两代江苏篆刻研究的盛况
第一节 明清经济文化与篆刻
第二节 周应愿与印说
第三节 甘旸与集古印正等
第四节 沈野标榜禅理的印谈
第五节 杨士修鼓吹个人风格的印母
第六节 朱简与印经等
第七节 出版家篆刻家的胡正言
第八节 周亮工与印人传
第九节 朱象贤与印典
第十节 瞿中溶与集古官印考证
第十一节 阮充与云庄印话
第十二节 有关收藏家、鉴赏家与几部名家印谱的概说
小 结
第六章 明代江苏篆刻创作走向与开宗立派
第一节 从文徵明、文彭父子说起
第二节 开个人印谱先河的何震与弟子梁千秋
第三节 苏宣与泗水派
第四节 以草篆著称的赵宧光
第五节 名门出身的归昌世
第六节 汪关与汪泓
第七节 程远的篆刻与古今印则
第八节 刻帖刻碑名家温如玉
第九节 晚明杨维垣遗印出土
小 结
第七章 清代江苏篆刻流派与创作的发展
第一节 以文氏弥甥名世的顾苓与文氏之传者
第二节 林皋与虞山派及同时期的篆刻家
第三节 坚守民族气节的清初三名家
第四节 黄经与东皋印派的篆刻家
第五节 四凤派的篆刻家及其历史意义
第六节 以程邃为首的歙四子
第七节 初创邓派的邓石如及其传人
第八节 陈鸿寿与江苏
第九节 赵曾望与养拙斋印存
第十节 有关云间松江篆刻演变
第十一节 吴昌硕与苏州
第十二节 五个需要单列的课题
小 结
第八章 民国江苏篆刻艺术生态与特色
第一节 西学东渐的正负反应
第二节 刘海粟与上海美专
第三节 南京美术专门学校
第四节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第五节 文人结社与篆刻书画社团
第六节 与篆刻相关的出版机构
第七节 篆刻展的形式与选址
第八节 印铸局与呈递国书
第九节 印泥制造与篆刻家订润
第十节 中医汤剂处方
第十一节 戳子的实用性与普遍性
第十二节 殷墟卜辞的问世与甲骨学
小 结
第九章 民国江苏篆刻流派与篆刻家
第一节 流派传承的面面观
第二节 客籍篆刻家在江苏
第三节 江苏篆刻家在省外
第四节 本籍篆刻家
小 结
附 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內容試閱
为使读者容易认知本书涵盖面与容量,兹将篆刻学的一些理念,各个历史时期的篆刻特征、文化背景,稍加梳理,简述如次。
从源头上说,篆刻艺术为我国独有的传统艺术,它远溯商周,盛于秦汉,法备铸凿,变化层出;后有宋元九叠,明清印谱与面貌各异的流派作品,直至民国与现当代,承上启下三千多年。绚丽多彩,气象万千。备受国人钟爱,既是国粹,也是中华民族艺苑中之奇葩,别看它仅仅是在方寸之间,它的人文底蕴深厚,气象是开阔的。
以上述立场来考量,篆刻艺术史具有众多艺术特质、属性,是专业性很强的发展演化史。随着朝代更迭,时空转换,它所涉及的常用称谓与专业术语日渐丰富。它是怎么从实用性技艺演变至兼具艺术观赏性、鉴赏与收藏等多种功能的艺术表现形式,应当从史学宏观到微观的具体的人与事展开简明阐述。
时至今日,古玺印肇端何时,学术界还莫衷一是。从现当代出土的陶器上,人们看到新石器晚期出现的印纹陶,它的纹饰在拍印以后会出现凹凸的视觉效果。到商周时出现的印纹陶在表现方法上摆脱了昔日的单纯拍打,而采用印模压印。大家所了解的三方殷商晚期的神秘铜玺,它们分别是当时部落领袖瞿甲亚禽氏和子亘的名印(图0-1瞿甲,图0-2亚禽氏,图0-3子亘)。因其文字和印面布局与同期金文上的族玺十分相似,遂称之为族徽玺。此三方印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为有较好鉴赏能力的古董商黄濬编辑的《邺中片羽》提及,至1940年为于省吾收录在《双剑誃古器物图录》中,被定为商代。不久,
久居香港的饶宗颐也在《殷代贞卜人物通考》中引录其中两方。于、饶皆为学界名流,其身份愈见提高。
在上述商玺以后,还有战国官玺与战国私玺。现在能见到的白文官玺有司徒、大府、计官、相邦等(图0-4大府);朱文官玺有司寇、左司空、行府、发弩等,乃统治者赋予各级官吏行政权力的象征,调迁时要收回。战国私玺比官玺略小,除方形外,还有长方形、圆形、菱形等形状。字形结构与布局均比官玺多变、奇诡,或显得活泼生动。白文线条厚重实在,典雅平稳;朱文多坚挺有力、整洁流畅。由于大多是铸造而成,线条细如毫发,神气一贯(图0-5战国私玺一,图0-6战国私玺二,图0-7战国私玺三)。还有战国吉语玺与战国印陶,后者是指钤压在陶器上的印章(图0-8战国印陶一,图0-9战国印陶二),它有工匠姓名、地名、作坊等内容。
著名学者朱家溍在《明清帝后宝玺弁言》中说:宝玺者何? 天子所佩曰玺,臣下所佩曰印,无玺书则王言无以达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属。此秦汉以来之事也。
是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称玺,一般只能称印。这仅一时而已,此后太后、王妃的印皆称玺,说明玺是权力的象征。读《周礼》有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之句,可见玺印随着贸易而兴起,也是作为信物的一种凭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这便是玺印封检公文书札在行政领域的应用。此两例可证实玺的权力象征演变到信物、封检公文的实用性。结合文献所说以检奸萌,说明它还含有司法监督的功能。先秦及秦、汉印章多作封发物件、简牍之用,把印盖于封泥之上,以防私拆,并作信验。后来简牍易为纸帛,封泥之用渐废,印章也改为朱色钤盖,十分醒目、好看。试想一下,封泥原本有一定含水量,随着时间流逝,水分不断蒸发,其上的结字章法,迂回宛转,奔放朴茂,为后来不少篆刻名家崇尚。故需要在此简述之。
汉代对匈奴的战争,尤以汉武帝对匈奴的大举征伐,将匈奴逐出漠北,长期以来,为史家所艳称,这的确表现了当时汉王朝的强大与武功卓绝。事实上对匈奴的战争,是长期受到侵扰、寇掠后的必然反应,理由充分,无可厚非。汉王朝在精心谋划与充分准备之下,最终取得战争决定性胜利,其结果可谓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另一方面,汉王朝亦并不愿与南下的北方民族兵戎相见,战争实为不得已之举。事实上,每当北人言和或南下归附,汉朝均与以礼遇、厚待,作出妥善安置。当时汉王朝通常表现的是一种和平、友善的大国风范与宽广、开阔的胸怀。这也是国人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
所以论及汉印,皆强调雄强、宽厚、庄重的风范,足以说明政治氛围也必然反映到艺术作品的风格上来。由于实际需要与制作不同,就出现了汉铸印、汉凿印等样式。
铸印即汉铸,原先是指制作金属印章的方法,先雕刻蜡模,外用泥作范,熔金属注入泥范而成。故也将铸印称为拔蜡。当时铸印,有不少只铸印坯,然后刻凿印文。在汉代印坯文就连同浇铸,这类印文精巧工整、庄重大方,别具一格,后世篆刻家取法于此,遂称某家、某印出于汉铸。传世的汉官印数量较多,大多是铸造。但西汉初期的官印由于汉承秦制,与秦官印区别不大,也常加田字框格,如旃厨郎丞等(图0-10旃厨郎丞)。印文以白文为主,文字基本上是方中带圆、略含隶意的小篆。发展演化下去,根据内容需要,常按六书或增或减。于是其风格或雄伟粗放,或峻峭瘦劲,或奇崛古朴。总体上还是方整匀称、端庄浑穆,有大国匠人之风度。
凿印即汉凿,是指在预制的金属印坯上击凿印文。其印文即错落自然,其中多是将军印和朝廷颁发给兄弟民族头领的官印,此乃起源于军中官职急于任命,印信都是仓促凿成,相沿成习,遂又有一别称急就章,成为一种传统刻法。与汉铸印相比较,将军印章法无拘无束,刀法自然,锋颖逼人,多为率意之作。(图0-11将军章)
关于汉印,归纳以下两点:
第一,上述印面篆文随着时空更迭渐渐有别于秦篆(小篆),从源头上说是王莽时官定的六书之一缪篆。缪是绸缪之意,入印结字呈屈曲缠绕状,故有缪篆之称,如汉私印(图0-12汉私印)。
第二,上文说明了前面所提法备铸凿,故广而言之,初学篆刻者,师辈或父兄辈即明言先学仿刻汉印,不刻三百方汉印,难入汉人之室,这里所指,多为汉铸,汉白文。此是基本功、童子功,代代相传习也,体现出篆刻艺术之脉络。
印章顶部常有雕刻性装饰,谓之印钮。印钮俗称印鼻,古代玺印上都有钮,穿孔可以佩戴。先秦古玺还有鼻钮、台钮之别。自汉代即有螭、龟、驼等印钮,分别为帝王百官之用。至于私印钮式随时间推移更趋多样。
《汉书朱买臣传》: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文中所提印绶就是朱买臣所用之官印。官吏迁死,印绶必须归还。不论调走或故去,此印绶需归还。其实印绶原意是指印和系印的丝组(一组丝带)。
可以说,在历代印章宝库中,传下来的汉私印数量最多,形式也极为丰富。私印尺寸较小,若材质是玉质更别有韵味。当时工匠还创造性地在一方印材上,刻出两面印、六面印、套印(子母印),加上动物图成为一种富有趣味的四灵印(青龙、朱雀、白虎、玄武)。还有在同一方印章中朱白文相间的私印,如臣妾印等。印文也不拘汉摹印篆,还有一种印章在文字中增饰了鱼、鸟、虫等形状,更具装饰趣味,俗称鸟虫书,原本是装饰在兵器、礼器上的嵌金文字,后来也演化成一种治印形制。
汉吉语印,源头上早在战国时即有,汉代时最盛。古时人们拜天信神,祈福家人平安,故将吉利语刻成印章,后世还发现不少文字较多的转为死者殉葬用的祝福印。总之,内容都带有祝福、吉祥色彩。
汉黄神越章是当时道家专门佩戴在身边用以辟邪除魔的印章,起源于东汉,传至两晋较为风行。
汉代玉印和石印较之铜印为少。出土的汉代玉质官印仅见皇后之玺,余下多为私印,均精巧工整,印钮多为覆斗钮和螭虎钮。传世淮阳王玺系汉高祖时物,出土时间、地点均不明(为清代潍县陈簠斋嗣子某君会试在京时以四百金购得),此印篆法由秦篆之圆转变为方折,属典型的工整一路的汉玉官印。(图0-13淮阳王玺)
烙马玺印是指古代官方用于烙马的专用玺印。虽传世无多,但特征鲜明,风格独具,艺术欣赏价值极高。其中尤以战国时的唐都萃车马(旧释为日庚都萃车马,也有人认为日庚为一字,争论不一,待考。6.7厘米见方)为古玺之冠,汉代的灵丘骑马夏丘也为后人称道。(图0-14唐都萃车马)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