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4.9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7.3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HK$
47.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98.6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3.1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097.6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关于《文艺生活》月刊的专题研究。《文艺生活》月刊是20世纪40年代一份影响力较大的文学期刊,《文艺生活》上的文学文本被誉为“南方现代文学”的“代表”。对期刊文本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回到历史现场,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运动做出更具有“同情心”的体验和审考。期刊文本之外,对“围绕杂志的一些事物”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考察《文艺生活》与40年代华南文学的关系、《文艺生活》与40年代文学生态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与40年代的文学、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等达成对话。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研究《文艺生活》月刊(1941.9-1950.7)的专著。《文艺生活》是40年代一份影响力较大的文学期刊,其所刊载文学文本被誉为“南方现代文学”的“代表”。书中对期刊文本进行详细考察,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运动等,做出更具“同情心”的体验与审考。期刊文本之外,对“围绕杂志的一些事物”(40年代多元文化中心、华南文学地图主线、群体性办刊模式、读者型文学社团等)亦进行了分析。此二方面结合以考察《文艺生活》与40年代华南文学、与40年代文学生态等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与40年代文学、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等达成对话。
|
關於作者: |
王丹,女,1978年生,辽宁本溪人,九三学社社员。2012年获东北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兼职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主要承担文学概论、美学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现代文学期刊、1940年代华南文学及文学史研究,在《文艺争鸣》《学术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及厅校级项目5项。
|
目錄:
|
序Ⅰ引言理论与实践:文学期刊研究方法论和《文艺生活》
研究
上编
章司马文森与《文艺生活》
一、“亦书亦剑”的司马文森
二、司马文森与《文艺生活》
三、在文艺中生活的司马文森
第二章《文艺生活》与40年代文学生态XE”文学生态”
一、港版《文艺生活》在战后香港的生存困境
二、文人主导下的群体性办刊模式XE”办刊模式”的创建
三、引领性文学平台和读者型文学社团的构建
四、关于文学期刊生态学的可能性探讨
第三章《文艺生活》与40年代华南文学XE”40年代华南文学”
一、“向前跑”的文坛:40年代多元文化中心
的形成
二、桂林、广州、香港:40年代华南文学XE”40年代华南文学”地图
的主线
三、《文艺生活》与40年代华南文学XE”40年代华南文学”
四、阶段性、地域化文学史写作路径的探索
走进现场的体验与审考——《文艺生活》与南方现代文学目录中编
第四章战时国统区知识分子的战争人生心灵体验
一、绝望与希望之间:战时国统区知识分子的心灵煎熬
二、 困苦与焦灼:“呵,你告诉我,芝,我将怎样自处?”
三、 低沉与感奋:“到处是风雨泥泞,人间是一场大大的忧伤。”
四、 流亡与前行:“到处都是异乡,我们是真正的异乡人。”
五、坚忍与承担:“希望的顶点是含笑的坟/……我的诗
是我的碑”
第五章战时国统区文学样貌的多元化呈现
一、文学多元化:抗战文学XE”抗战文学”路向调整的总体效果
二、暴露与讽刺XE”暴露与讽刺”:对战时国统区诸病象的全景扫描
三、“轭下”的困境:对战争挤榨下小人物XE”小人物”的命运书写
四、“家鸽”的成长:对战时知识女性XE”知识女性”成长命题的关注
第六章战后香港文学XE”战后香港文学”的新中国文学XE”新中国文学”性质和华南色彩
一、战后香港文学XE”战后香港文学”:整体中国文学中一个特殊而带地方色彩
的部分
二、浓厚的政治性:战后香港文学XE”战后香港文学”的新中国文学XE”新中国文学”性质
三、鲜明的华南色彩:战后香港文学XE”战后香港文学”的地方特色
下编
第七章人民文艺XE”人民文艺”思想在华南的阐扬和批评实践
一、次文代会:“新的人民的文艺”的确立
二、“一段绵延的历史”:被不断阐释的人民文艺XE”人民文艺”
三、文艺批评的原则:以“和人民结合”XE”\\“和人民结合\\””为绳准第八章战后香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XE”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XE”思想改造”运动
一、 游走于“人民”内外: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XE”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尴尬地位
二、湖面之下的漩涡: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XE”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XE”思想改造”的预示
三、转折的1948: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XE”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和创作的紧急反省
四、“众口同声”中的微弱异声
第九章华南方言文学运动XE”华南方言文学运动”的有限合法性
一、戛然而止:华南方言文学运动XE”华南方言文学运动”的热闹与冷寂
二、合法性之一:作为文艺大众化XE”文艺大众化”的实践层面
三、合法性之二:知识分子作家改造自我、皈依大众的努力
之姿态
四、合法性之三: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精神传统的承继
五、合法性之限度:和政治意识形态XE”政治意识形态”的历史的符合关系
结语《文艺生活》及其周边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
尽管期刊研究在近几十年里此起彼伏,多受关注,但已经不在历史之河中延续的那些期刊,依然容易与当下的期刊读者和研究者们渐行渐远,以至于被文物化,甚而尘封。忽略或悬置过往期刊是文学史研究的记忆缺失。王丹博士投入学术热情、精力和研究智慧的《文艺生活》月刊,仅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无数种期刊的一种,可它的作者就有郭沫若、夏衍、胡仲持、欧阳予倩、田汉、周钢鸣、邵荃麟、陈残云、何家槐、林林、杜埃、孟超、黄宁婴、钟敬文、穆木天、黄药眠、韩北屏、华嘉、周而复、曾卓、伍禾、张殊明、李育中、陈闲、司马文森等现代文学名家,无须旁涉便可确认这本期刊的文学和文学史价值。以反抗遗忘的姿态展开期刊研究是文学史家不可忽视的某种本分和学术使命。
期刊研究虽然只是文学史研究题材之一,由于不应有的遗忘比例,使我更加乐见再多些成果。王丹博士选择《文艺生活》作为学术题材,或许来自身处的文化地理优势、个人研究趣味和文学史研究的现实针对性的力量推动。
比照其他期刊,《文艺生活》月刊的地理空间频繁迁移与历史时段的快速转换,带给它超出其他刊物的了解和研究复杂度。《文艺生活》的生命历程只有近十年,但却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从桂林诞生,复刊于广州,被迫迁移香港,又迁回广州并停刊于此,像是一出讲述着丰富、复杂、立体故事的浓缩化多幕剧。对于研究者,当然有更多的选择,但王丹博士坚定地走进《文艺生活》,并试图厘清芜杂,穿过迷雾,找到这本期刊的曲折故事、趣味倾向和文化意义,在其中,我体味到一种贯穿始终的学术“任性”和研究勇气。
走进现场的体验与审考——《文艺生活》与南方现代文学序期刊的展开,是一种特别的文学史,期刊研究是一种特别的文学史研究,期刊中的文学史故事和风景常常显示着两种价值:一是现场感,二是原生态。未经文学史家选择的文学史事件在期刊中以多样的、多层次的形态反映着当时作家们心灵世界中所重现的历史现实,呈现着经作家心智想象并重塑的经验人生。陈平原将期刊的特征极为抽象地概括为“即时、多变、探索、对话”四个词,我想涵盖的也是此意。虽然期刊的文本也是经过编辑选择过的,但编辑与作者、刊物与文本都是在同一场域中的生成物,这与事后的文学史文本在另一时空和更长历史中积淀和生成的前见下观察到的、做出的选择和判断当然大不相同,何况中国现在的文学史学是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介入或影响下的历史叙事,而这背后的意识形态又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时间和空间境遇里生成。可见期刊所保存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史价值的不可取代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直以为,我是很熟悉王丹博士的人,但通读她的书稿,让我突然含糊起来,我了解的她感性敏锐、文笔淳美,可在大作里我看到了令我惊奇的另一面。在书稿的现成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关于杂志、关于杂志中的文学文本、关于杂志中的理论文本和后的结论,但如果我们进行一次逆向还原,面对这样一本时段、空间、作者、文本、背后的文化力量等看起来都很杂乱的杂志那段研究过程时,哪里会有如此清晰、合理、顺应认识规律的讨论逻辑。仅就上编而言,作者以主编作为关注点,为读者展示杂志的有人气、有活力的成长历程,接着拓展视点,以杂志所处的大体由文学制度元素构成的生态来讨论问题,后将杂志安放在地理—区域文化关系中来确认身份,为后文埋下线索和构筑生成张力的场域。其结构分明、严谨、步步深入,让人感觉是在成就一种可资借鉴的期刊研究著作布局的范式。
期刊研究,既然是一种返回历史现场的文学史研究,许多读者都可能期待作者在基于原始性感受、理解和分析中,会形成哪怕是碎片化的自我发现和原创性的看法和思想,我想作者一定是已经有相当多的新鲜认识和观点,在书稿中也有显示,在阅读过程我始终期待作者的学术和思想自信多一点述诸言语,但我似乎遭遇了一些阅读期待的风险。
王确
2020年1月7日于长春华润橡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