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SQL Server 2012为实践环境,介绍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开发技术。全书分成3个部分,第1部分是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第2部分是SQL Server 2012数据库的操作与应用;第3部分是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结合实际案例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
關於作者:
刘卫国,博士,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主任,教育部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湖南省高教学会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工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UCSD)访问学者(2004年),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03)。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教育。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曾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三等奖(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2009年)、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2008年),中南大学茅以升铁路教育专项奖(教学专项奖)(2000年),校级优秀主讲教师,多次获中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
在信息社会,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资源。大数据时代改变了人类原有的生活和发展模式,也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判断价值的方式。以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数据管理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有效收集、加工、分析与处理,使其释放更多的价值,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计算机网络
技术的进步,数据库应用系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许多技术,如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决策支持系统、客户关系管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都以数据库技术作为重要的支撑,可以说,只要有计算机存在,就有数据库技术存在。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组织、利用和规划信息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是高等学校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准确地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以及数据库在各领域的应用,掌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开发方法,具备利用数据库工具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应用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更好地利用信息打下基础。
SQL Server 2012是由Microsoft公司开发和推广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关系数据库产品。SQL Server 2012的出现推动了数据库的应用和发展,它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安全性、可维护性和易操作性上都较以前版本有很大提高。SQL Server 2012全面支持云技术与平台,并且能够快速构建相应的解决方案,实现私有云与公有云之间数据的扩展与应用的迁移,成为集数据管理和分析于一体的企业级数据平台。
本书以SQL Server 2012为实践环境,介绍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开发技术。
第1章和第2章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主要围绕关系数据库的设计理论来展开。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从实用的角度介绍如何根据应用需求,设计一个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数据库,这是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前提。
第3~12章介绍SQL Server 2012数据库的操作与应用,
涉及SQL Server 2012操作基础、数据库的管理、表的管理、数据查询、索引与视图、数据完整性、TransactSQL程序设计、存储过程与触发器、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数据库的维护等内容。这部分以SQL Server 2012为实践平台,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第13章结合实际案例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涉及前端开发工具Visual Basic .NET以及实际的开发案例,主要强调应用数据库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书实现了数据库基本原理和数据库工具的合理整合,体现了数据库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度强调数据库的基本原理; 以应用为目的,从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角度来介绍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概念清晰、取材合理、深入浅出、突出应用,为学生应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材,又可供社会各类计算机应用人员阅读参考。
为了方便教学和读者上机操作练习,作者还编写了《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践教程SQL Server 2012》一书,作为与本书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另外,还有与本书配套的教学课件、各章习题答案、实例数据库等教学资源,可从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http:www.tup.com.cn)下载使用。对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与操作方法制成了微视频,读者可利用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扫描书中的二维码直接观看。
本书由刘卫国、奎晓燕任主编,第1、2、13章由刘卫国编写,第3~7章由刘泽星编写,第8~12章由奎晓燕编写。此外,参与
编写工作的还有熊拥军、严晖、童键、蔡旭晖等。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吸取了许多老师、读者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对本书的策划、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2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