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HK$
244.2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HK$
177.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HK$
61.6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1.8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3.7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4.6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
內容簡介: |
《名声:以传播的视角》-书选择从传播的角度来观察人类名声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规律。以人的视角来看,名声可能是既虚幻又现实的一种必需品,无数人为它发狂,并且成为它的粉丝。那么,名声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它是怎么形成的?它包含什么奥秘?它和传播有什么关系?从烽火台到互联网,人类的名声表现出了哪些变与不变的规律?
《名声:以传播的视角》将尝试从社会传播学的层面来回答这些问题,而且力图通过对一些名声现象的分析,概括出名声学的框架,以期可以让读者尽可能正确地看待名声。
|
關於作者: |
刘宏,北京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集刊副主编,曾任人民日报社记者和编辑,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英国志奋领奖学金获得者,在英国卡迪夫大学新闻学院获硕士学位,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和教材,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
目錄:
|
引言 我们为什么需要名声?
第一章 名声的定义
名声是一种媒介
名声是一种评价
名声是一种口碑
名声是一种资本
名声是一种形象
第二章 名声是怎样产生的?
必然与偶然
必要非充分因素
第三章 名声的历史
口口相传的名声时代
白纸黑字的名声时代
刊物的名声时代
小报的名声时代
声音的名声时代
视觉化的名声时代
电影的名声时代
网络的名声时代
第四章 名声的类型
历史名声:伟大的名声
专业名声:圈子里的名声
文学名声:文字的名声
文化名声:国家的名片
艺术名声:直观的名声
军事名声:一战成名
体育名声:快速成长的名声
新闻名声:昙花一现的名声
网络名声:虚拟的名声
地方名声:近距离的名声
国家名声:硬名声
世界名声:名声在外
第五章 看得见的名声形象
形象的历史变迁
给形象定义
形象的名声
第六章 名声的传播
时间
空间
内部
外部
人物
第七章 名声的规律
第八章 成名的途径
第九章 名声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第十章 名声与媒体
第十一章 名声与名人
第十二章 名声的排行榜
结语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名声?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好事多磨,这本书我写了好久,如今终于要出版了,我的心情已经由忐忑变成了平静,时间总是会熨平心态的皱褶。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想把它写成一本学术著作,现在看来,也仍然更像是一本学术随笔。正所谓归来时仍是学术。
我开始关注名声问题是因为一些间接的因素,比如说,研究形象的时候会指向名声,新闻和传播也很难回避名声,这些都让我对名声产生了兴趣。名声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一个很虚的问题,也许正因为如此,国内外专门研究名声的人和书都很少。在这少部分人中,多数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名声,他们基本上把品牌等同于名声。这是一种市场经济的研究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强调实用性的研究逻辑,这种方式如今在很多研究领域都占了上风,考虑到商业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盛行,这样的结果不难理解。
不过,我的研究重点不是教人们如何获得名声,虽然这种投机取巧的研究方式很容易让书籍放在机场书店的显眼处。我感兴趣的是名声的后台,也就是名声的背后有什么?是什么让很多人对名声趋之若鹜?为什么许多人至今仍然把名声视为负面的累赘?为什么有些行业对名声持有比较低调的做法?名声和传播之间是什么关系?我希望我的研究更偏向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向,为人们解开一些有关名声的谜团,给名声去魅,目的不是让名人更有名,也不是想让更多的人成为名人(这些往往不是学术研究所能够做的)。假如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让读者更平静地看待名声这件事,此书的目的就达到了。对我个人来说,我大概成不了名人,也不会有很大的名声,不过能够有机会从学术的角度来研究名声,也让我很知足。
在研究名声的过程中,我发现历史的研究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所谓历史的研究,在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有关名声历史的研究至今依然发挥影响,这意味着一些经典著作关于名声问题的观点并不过时,虽然它们并不是专门研究名声的;二是一些经典的历史书籍对名声的看法继续启发着我们。这两点至少说明了从古至今名声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只是从语言概念上来说,过去的研究更突出名望,而今天的研究更关注名声。两者看上去只是一字之差,实际上恐怕反映了学术研究的客观性在增强。
如同研究形象的人找不到形象学做基础,研究名声的人也没有名声学做参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进行一些有趣的研究,只是在这种研究中,首先需要我们自己相信,名声研究并非巫术研究,我们也不是名声巫术师。名声看上去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甚至有一些人认为它属于肤浅的问题,但这也恰恰反映了一些社会学或者说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庞大且缺乏头绪,需要某些具体的途径进入研究的后花园。在对名声的研究中,我也不由自主地感觉到一种困惑,就是我的名声研究之路好像不知不觉地偏向人物,而冷落了事件。虽然我也知道这会造成理论上的不均衡,但是,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似乎很难纠正这个问题。这个现象可能也反映了名声研究中的重人轻事,我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弥补这个缺憾。
本书是2018年度中国传媒大学高精尖培育项目(项目批准号:CUC18A013)的阶段性成果。同时,本书的出版还要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