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HK$
55.8
《
收尸人
》
售價:HK$
72.8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89.4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HK$
55.8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
內容簡介: |
本书结合国内外无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系统介绍了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过程,以及国际上当前探索的先进的研究方法、实验设备及其工作原理、性能检测、分析设备。既阐述了传统无机材料的制备过程,又介绍了新的、方向性的工艺路线。兼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体现前瞻性。
本书可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教材,亦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教师、科技人员的参考书,希望有助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教学与项目研究,以及厂矿企业的产品开发与生产。
|
關於作者: |
张锐,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育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分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河南省杰出青年,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获得者。无机复合材料河南省优 秀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航空材料与应用技术河南省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航空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陶瓷材料界面工程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负责人。
张锐,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育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分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河南省杰出青年,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获得者。无机复合材料河南省优 秀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航空材料与应用技术河南省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航空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陶瓷材料界面工程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负责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7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航空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河南省开发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40多项。在Nano Research,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320余篇,SCIEI收录28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7篇、热点论文2篇、封面论文3篇,2016年英国皇家化学会全球Top 1%高被引中国作者之一。
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1项,已授权58项。
编著《陶瓷工艺学》等高校教材5部;获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首届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负责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国家教学团队主要负责人(排名第二)。
|
目錄:
|
第1章绪论001
1.1复合材料发展概述001
1.2复合材料的定义和特点002
1.2.1复合材料的定义002
1.2.2复合材料的特点002
1.3复合材料的分类004
1.3.1按用途分类004
1.3.2按基体类型分类004
1.3.3按增强纤维材料种类分类005
1.3.4按增强体形式分类005
1.4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发展趋势007
1.4.1复合材料的应用007
1.4.2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010
思考题012
参考文献012
第2章复合材料增强体013
2.1概述013
2.2纤维增强体013
2.2.1纤维增强体特点013
2.2.2纤维具有高强度的原因014
2.2.3增强体在复合材料中的作用015
2.2.4常见纤维增强体分类016
2.2.5玻璃纤维016
2.2.6硼纤维021
2.2.7碳纤维026
2.2.8碳化硅纤维037
2.2.9氧化铝纤维044
2.2.10晶须046
2.3颗粒增强体049
2.3.1概述049
2.3.2SiC颗粒050
2.3.3Al2O3颗粒051
2.3.4其他颗粒增强体053
思考题054
参考文献054
第3章复合材料设计基础055
3.1复合材料界面及其设计055
3.1.1复合材料界面相关的基本概念055
3.1.2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类型与界面模型059
3.1.3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与控制062
3.2复合准则与复合效应065
3.2.1复合准则065
3.2.2复合效应067
3.3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制与设计068
3.3.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机制与设计068
3.3.2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增韧机制与设计070
思考题074
参考文献074
第4章金属基复合材料075
4.1概述075
4.1.1定义075
4.1.2性能076
4.1.3国内外发展现状077
4.2分类077
4.2.1按基体类型分类077
4.2.2按增强体类型分类078
4.2.3按材料特性及用途分类080
4.3设计的基本原则081
4.3.1基体合金的选择与设计原则081
4.3.2增强体的选择与设计原则082
4.3.3界面的设计原则082
4.4制备工艺083
4.4.1固态法084
4.4.2液态法088
4.4.3两相反应091
4.5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094
4.5.1应用领域094
4.5.2发展趋势096
4.6典型金属基复合材料100
4.6.1铝基复合材料100
4.6.2镁基复合材料101
4.6.3钛基复合材料102
4.6.4镍基复合材料102
4.6.5金属间化合物102
4.6.6铜基复合材料103
思考题103
参考文献103
第5章陶瓷基复合材料104
5.1陶瓷概述104
5.1.1陶瓷的晶体结构105
5.1.2陶瓷基体材料的性能106
5.2陶瓷基复合材料概况110
5.2.1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定义110
5.2.2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分类110
5.2.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用111
5.3颗粒弥散增强增韧陶瓷复合材料114
5.3.1概述114
5.3.2颗粒弥散增韧陶瓷复合材料的特点114
5.3.3颗粒弥散增韧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114
5.3.4颗粒弥散增韧陶瓷复合材料的先进制备工艺116
5.4晶须补强增韧陶瓷复合材料118
5.4.1概述118
5.4.2晶须补强增韧陶瓷复合材料的特点118
5.4.3晶须补强增韧的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118
5.5纤维增强增韧陶瓷复合材料122
5.5.1概述122
5.5.2纤维增强增韧陶瓷复合材料的特点122
5.5.3纤维增韧SiC基陶瓷复合材料123
5.5.4纤维增强陶瓷复合材料界面改性126
思考题127
参考文献127
第6章CC复合材料128
6.1概述128
6.2CC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定义128
6.2.1CC复合材料的发展128
6.2.2CC复合材料的定义129
6.3C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分类129
6.3.1C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129
6.3.2CC复合材料的分类135
6.4CC复合材料的特点136
6.4.1碳纤维的特点136
6.4.2CC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137
6.4.3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138
6.4.4CC复合材料的特性138
6.5CC复合材料中的结构与表征139
6.5.1碳纤维的皮芯结构和孔结构139
6.5.2基体热解碳的各向异性143
6.6CC复合材料的应用145
6.6.1CC复合材料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中的应用145
6.6.2CC复合材料在空间热管理和空间光学系统上的应用146
6.6.3CC复合材料在刹车材料方面的应用147
6.6.4CC复合材料在先进核反应堆中的应用148
6.6.5CC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149
6.6.6CC复合材料在其他工业领域的应用149
思考题149
参考文献150
第7章磁性功能陶瓷复合材料151
7.1概述151
7.2磁性功能陶瓷吸波材料的研究概况152
7.2.1磁性功能陶瓷吸波材料的机制152
7.2.2磁性功能陶瓷吸波材料的设计153
7.2.3磁性功能陶瓷吸波材料的电磁参数153
7.3单一组分磁性功能陶瓷吸波材料155
7.3.1多样化结构的铁氧体(Fe3O4)吸波材料156
7.3.2掺杂化的铁氧体吸波材料156
7.3.3磁性金属单质吸波材料158
7.4多重组分磁性金属氧化物吸波材料166
7.4.1磁性金属Co氧化物吸波材料166
7.4.2磁性金属Fe氧化物吸波材料166
7.4.3磁性金属Ni氧化物吸波材料168
7.4.4铁氧体氧化物电磁吸波材料174
7.4.5合金氧化物吸波材料176
7.5磁性功能陶瓷吸波材料的研究展望176
思考题177
参考文献178
|
內容試閱:
|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工作者关注、交叉、融合、渗透的新领域,与之相适应的则需要新材料的设计、研发与性能表征技术不断发展。
《无机复合材料》于2005年第一次出版,本次修订是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知识体系,融入了编写团队最新的科研成果,增加了多种新的无机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的相关内容,涉及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等多个新领域、新方向,拓展了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技术。
本书结合国内外无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系统介绍了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过程、性能检测、分析设备,部分章节涉及一些先进的实验方法、实验手段、检测设备。既阐述了相关的传统无机材料制备过程,又介绍了新的、方向性的工艺路线。兼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体现前瞻性。
本书可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教材,亦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教师、科技人员的参考书,希望有助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教学与项目研究,以及厂矿企业的产品开发与生产。
考虑到在岗教学人员的变动情况和更新内容的实际需要,编写人员做了较大调整,吸收了多位参与一线教学、科研成果积累丰富、国际前沿学术交流活跃的青年教师,其中,郑州大学的王海龙教授、卢红霞教授、许红亮教授、范冰冰博士、邵刚博士、刘雯博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关莉博士、赵彪博士、樊磊博士等都结合自己在国外国内的实际科研经历,对相关材料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全面整理,在此,谨向以上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由于笔者知识面和实际理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读者和专家谅解。
张锐
2020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