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HK$
99.7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2.7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8.2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HK$
12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內容簡介: |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之一,保证口粮*安全是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观的重要目标。
《我国小麦市场价格形成及调控政策研究》从探讨我国小麦市场的价格形成规律人手,分析了我国小麦价格的波动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使用均衡移动方法模拟了小麦与面粉市场之间的价格传递,对完全竞争市场与非完全竞争市场的小麦价格形成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我国粮食市场的价格调控政策进行了回顾和评价,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我国小麦市场价格形成及调控政策研究》适合了解和关注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市场调控政策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以及从事农产品市场调控的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阅读及参考。
|
關於作者: |
曹慧,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与技术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农产品市场与粮食安全、农产品价格形成、农业产业政策研究工作。2019年被聘为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小麦首席分析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农业农村部软科学课题17项;在《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公开刊物和***报纸上发表文章4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获得中央及农业农村部有关领导批示。
|
目錄:
|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简要评论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小麦市场价格的波动特征
第一节 小麦价格波动的周期性特征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数据来源
三、周期分析
第二节 小麦价格波动的路径特征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分析
三、模型诊断检验
四、估计结果及说明
第三章 小麦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供给费用
一、生产费用
二、流通费用
第二节 国内供求情况
一、小麦生产
二、小麦消费
三、小麦贸易
第四章 小麦价格形成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分析框架
一、理论模型
二、结构模型
三、外部冲击的影响
四、对理论结果的分析
第二节 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分析框架
一、结构模型
二、外部冲击的影响
第五章 小麦价格形成的实证研究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价格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
第七章 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的回顾及评价
第八章 新时期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的目标及改革方向
第九章 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改革思路与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粮食是一种特殊的战略性产品,粮食问题历来是一国经济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价格作为百价之基,对于稳定我国整体物价水平、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粮食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由于农产品是依赖自然气候按季节产出并进入市场的,粮食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受生产成本、种植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进入市场流通后受流通方式、储存手段、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使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是种粮农民的利益。
以小麦为例,自1985年我国取消粮食市场统购制度后,市场调节价格在粮食市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1985年市场调节价的比重仅占40%,到1992年就已经达到93%。随着市场价格比重的上升,小麦价格波动的幅度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最严重的是1994年底到1995年,涨幅达51.39%,同期全国种植小麦农民的平均纯收益也达到了154.58元/亩,是197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是由于随后几年小麦连续的大丰收,小麦市场进入了连续七年的价格低迷时期,种植小麦农民的纯收益也一路下滑,到2000年成为负值.极大地打击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小麦产量也自2000年起大幅度下降,2003年产量降到8648.8万吨,成为1989年以来小麦总产量最低的一年。保证粮食供给、稳定市场价格、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是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的主要目标。2006年我国开始在小麦主产区夏收期间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于稳定小麦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2011年以来,全球粮食市场进入供大于求、国内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的新阶段,国内粮食出现产量、库存量与进口量三量齐增的现象,使以最低收购价政策为代表的粮食价格调控政策面临重大考验。国家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措施,先后取消了大豆和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由于稻谷和小麦是主要的口粮品种,国家仍然保留了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框架,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方法逐步调整定价和收储策略。在上述背景下,深入总结影响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周期特点和主要因素,科学评估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的作用及改革效应,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落实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路和建议,既十分必要,又非常及时。
本书首先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小麦市场价格波动的周期性特征和路径特征;然后从供给费用和供求情况两方面逐一分析影响小麦价格的主要因素,并使用均衡移动的方法模拟了小麦市场与面粉市场的价格传递。其次,鉴于调控政策对我国小麦市场的影响一直不容忽视,本书详细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价格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着重评估了21世纪以来以最低收购价政策为代表的粮食价格调控政策,并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模拟了最低收购价的不同改革方案对国内粮食市场和农民收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的思路和建议。本书的主要特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研究跨度较长,为准确把握价格波动规律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第二章研究小麦市场价格波动规律时,使用了1993年1月到2019年12月总共27年的月度数据,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几个重要时期,并通过周期划分,详细回顾了各周期内影响小麦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改革和供求形势变化,对于系统了解我国小麦市场价格及政策变革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