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3.4
《
清俗纪闻
》
售價:HK$
98.6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HK$
76.2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88.2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內容簡介: |
我国资源型产业发展的趋势已经显著表明: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在地理空间上已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两极甚至多级地理集聚倾向,并具有初步的地理集聚经济效应。因此,研究资源型产业的地理集聚问题,不仅对促进资源型产业专业化和地理集聚的快速健康发展、优化资源型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产业集聚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产业地理集聚特征、影响要素与动态优化》在回顾产业地理集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如下问题:①构建自然资源禀赋一分工一空间外部性一制度的四维理论分析框架,并应用该理论分析框架,对资源型产业地理集聚的分工原因与空间外部机制展开理论分析。②采用空间统计指标与方法,对资源型产业专业化特征、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变化趋势及其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直接观察资源型产业的地理集聚现象。③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资源型产业地理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④考虑价格波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创新等不确定因素,利用控制理论和动态优化模型,分析资源型产业地理集聚路径。研究结论对促进资源型产业专业化和地理集聚的快速健康发展以及优化资源型产业空间布局具有指导意义。
|
關於作者: |
颉茂华,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会计系主任。国际注册管理会计师、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内蒙古人大智库专家。在《经济学(季刊)》《南开管理评论》等全国各级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120余篇,其中11篇文章被全国高校文科期刊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主持研究的主要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等课题研究15项。主要著作有:《管理会计前沿专题研究》《环境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财务会计理论准则实务专题研究》等20部。内蒙古政府社科第五届、六届、七届的二等奖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
|
目錄:
|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技术路径分析图
参考文献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发展分析评价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2.2 对现有研究文献的评价以及本书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3章 自然资源禀赋-分工-空间外部性-制度环境理论分析框架
3.1 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思路
3.2 自然资源禀赋下的产业集聚
3.2.1 自然资源禀赋
3.2.2 自然资源禀赋与产业集聚
3.3 分工和专业化下的产业集聚
3.3.1 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3.3.2 劳动分工和专业化下的产业集聚
3.4 空间外部性的产业集聚
3.4.1 空间外部性
3.4.2 空间外部性与产业集聚
3.5 制度环境对产业集聚的影响
3.5.1 制度环境的界定
3.5.2 制度环境对产业集聚的影响
3.6 自然资源禀赋-分工-空间外部性-制度环境四维理论分析框架的形成
3.6.1 框架构建说明
3.6.2 自然资源禀赋-分工-空间外部性-制度环境四维理论分析框架
3.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资源型产业专业化特征、集聚时空特征、变化趋势及其效应
第5章 资源型产业地理集聚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研究
第6章 资源型产业地理集聚最优路径选择基于动态优化模型
第7章 研究结论、理论贡献、实践启示与研究展望
|
內容試閱:
|
七月的塞北,天气总是变幻莫测,刚刚天空还是透蓝的,阳光直射,炎热似火,迸发着激情,展示着绚烂,转眼间,乌云飘来,电闪雷鸣,甘霖洒下但是顷刻间,又随风飘散。风雨后的塞北草原,天空如洗,彩练当空,白云俯身来触摸青山,天地之间手牵手,由浅入深的色彩,虚无缥缈的意境,美美钩织着夏天的生机。草原上各种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夏日的草原,似乎在讲述着一个躁动同时饱含着淡淡忧伤的故事,连同我的思绪一起飘逸,一时找不到心灵的静谧,滚烫的热情与苦涩的思考在我的心间不停地跳动,键盘上涂满的只有书稿的文字
在这样的氛围中,笔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源型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困境机制与动态协调路径与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源产业地理集聚特征、影响要素与动态优化结题在即。回顾四年来的研究过程,心情难免有点激动
资源型产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且大部分集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因此,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也是中国和谐崛起的希望之路。如何以我国资源型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为依据展开研究,考虑价格波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创新等不确定性因素,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和动态优化模型,分析资源型产业最优地理集聚路径。这是目前这一领域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促进资源型产业专业化和地理集聚的快速健康发展,优化资源型产业空间布局具有指导意义。基于上述思考,我们本着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大胆创新,努力尝试的原则,收集了资源型企业产业集聚的大量数据与案例资料,试图在对促进资源型产业专业化和地理集聚的快速健康发展,优化资源产业空间布局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本书主要围绕以下两个关键问题展开:
(1)构建科学的理论研究架构,拓宽研究视野,丰富产业集聚理论、分工理论与空间理论。本书引入了分工理论和空间理论,分析资源型产业地理集聚效应形成因素,并根据分工一空间外部性这一线索,把分工理论与空间理论具体应用到具体的产业地理集聚效应分析中,构建自然资源禀赋一分工一空间外部性一制度的四维理论分析框架,对资源型产业地理集聚的分工原因与空间外部机制展开理论分析。扩展了产业理论、分工理论与空间理论的内容。
(2)建立系统的科学研究体系,采用较为科学的研究范式与系统进行研究。在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科学研究体系,采用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资源型产业地理集聚的分工原因与空间外部机制展开理论分析,采用空间统计指标与方法,对资源型产业专业化特征、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变化趋势及其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直接观察资源型产业的地理集聚现象。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资源型产业地理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同时,考虑地理环境、价格波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创新等不确定性因素,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和动态优化模型,分析资源型产业最优地理集聚路径。
春耕,夏耘,秋收。回顾本书的写作过程,我们认为是经济与政治环境暖暖的春天给了我们开阔视野的盛宴;是前人的睿智的思想花蕾点亮了我们的双眼。因而,首先,感谢前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与写作思路,是先行者用许多痛苦的付出让我们后来者看到广阔的前景。其次,让我骄傲的是我的学生张婧鑫、刘盛楠、韩雪、张萱及任冠男在我的热切期盼中,他们不辜负我的期望,越过外面世界的纷繁与喧嚣,以刻苦认真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地为本书的写作提供大量的创新思路与新鲜的资料。最后,更让我感动的是经济管理出版社编辑赵天宇老师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她不断对本书的写作提出详细的修改建议,使我感悟到:脚下之路,虽任重道远,但我并不感到孤单、寂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