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数字新闻

書城自編碼: 358482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荷】塔玛拉·维茨格[Tamara,Witschge]、【美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556107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1-01

頁數/字數: /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6.2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8.2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78.1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98.6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6.4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66.6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編輯推薦:
《数字新闻》展示了新闻环境与实践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而非在传统新闻业和未来新闻业、主流新闻和另类新闻以及数字新闻和非数字新闻或前数字新闻之间划清界限。过去几十年里,在新闻领域发生的根本变化不能轻易被归因于一个因素,不管这个因素是技术的、文化的、社会的,还是经济的。发生在这个领域的种种趋势也并非指向新闻实践的某一个方向,因而新闻研究也不是只有一条路径。为了使我们的研究领域被公正地看待,我们需要和研究对象一样复杂的理论与方法见第36章,以及包含了这个领域的分散性和混杂性的理论与方法见第11章。
內容簡介:
《数字新闻》系统地介绍了数字新闻领域的过去、现状与前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探讨数字新闻与民主、全球媒体权力、社交媒体和新闻、网络框架与把关、情绪与新闻、公民目击、作为实践的数字新闻、流动的新闻业、通过访谈重构生产实践、大数据分析等内容。每个篇章由不同的作者撰写,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数字新闻领域进行全景式展示。
《数字新闻》适合刚进入数字新闻领域的行业人士与学生作为实践与学习的参考,也适合数字新闻专业的教师作为教科书和教学参考。
關於作者:
塔玛拉维茨格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媒介研究与新闻学副教授
C. W.安德森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媒介文化副教授
戴维多明戈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新闻学副教授
阿尔弗雷德贺米达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目錄
第Ⅰ部分 不断变化的环境1
第1章 数字新闻与民主3
引言3
批评新闻与民主范式的理由4
沟通式民主的不同模型6
新闻的不同概念 7
谁在做新闻8
得与失10
不同新闻形式的融合 12
第2章 全球媒体权力 13
传统媒体权力 13
新媒体生态系统14
新媒体力量 17
结论19
第3章 数字化新闻媒体与少数族裔 20
对少数族裔观众的约束21
少数族裔的新闻实践:动员逆流与弥合差距24
结论28
第4章 新闻业务 29
我们所了解的新闻业务30
越来越数字化的新闻业务 33
新闻业务的未来37
结论39
第5章 数字新闻伦理 41
媒体伦理的起源41
重点问题 42
功能概念 43
认知概念 45
结构概念 47
批判概念 49
总结50
第6章 社交媒体和新闻51
定义社会媒体 51
新闻环境 52
新闻的背景 54
新闻实践 55
总结57
第7章 网络框架与把关59
引言59
媒体控制理论:把关与框架 60
网络把关:一种以人群为中心的理论62
网络框架:一种以人群为中心的理论65
结论67
第8章 新闻的亲密化 68
引言68
社会媒体和新闻消费 69
社交媒体中的新闻工作者 70
前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与亲密性72
公众新闻工作者的衰落74
第9章 情绪与新闻78
引言78
新闻与情绪:有问题的结合 79
数字新闻与情绪:追踪数字颠覆的后果81
受众参与与真实性 82
结论86
第Ⅱ部分 数字时代的新闻实践87
第10章 网络新闻业 89
引言89
记者和公众的关系变化90
参与与控制的张力 92
数据驱动的实践93
网络公共领域 95
新闻研究的未来96
第11章 融合新闻实践97
反对对立 97
整合与语境 99
社会形态与功用的融合:媒体介入99
技术与形式的融合:社会目击101
新闻与营销融合:重视真实 102
结论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104
第12章 新闻参与的生态105
引言 105
生产内容 106
沉默的大多数 108
情感和社区作为参与的驱动因素108
参与的生态 110
第13章 新闻编辑室里的创新112
新闻编辑室的创造性破坏112
一种商谈过程 113
影响新闻编辑室创新的因素 114
结论 119
第14章 外包新闻工作121
引言 121
外包:划定界限 122
外包:产业结构和劳动条件 123
外包和工作实践 124
外包与技术 126
规范影响和结论 126
第15章 半专业记者 129
认同危机:命名参与性 129
活动和创造力:实践和动机并行131
反应性:信息提供者,从消息来源到新闻资源132
互动性:接入、工具和UGC专业平台133
社区商品135
UGC的失衡与矛盾 135
第16章 作为新闻生产者的消息来源137
大众传媒时代的消息来源138
重思数字媒体时代的新闻来源140
是多元公共领域,还是基本认同的新时代 143
结论:构想新闻文本之外的新闻来源144
第17章 作为新闻生产者的行动者 145
在线动员与权力结构的强化 146
连接型行动的兴起 147
抗议渠道148
数字监督:监测和披露政治信息149
媒介接触的终极解释150
激进主义与新闻的多步骤模型151
讨论和结束语 152
第18章 公民目击 153
引言 153
作为专业理念的目击153
媒体目击155
作为远距离苦难的视觉表征 156
专业目击与公民目击158
结论 160
第19章 超本地新闻 161
定义超本地新闻 161
我们对超本地新闻的了解163
超本地新闻的可持续性:公司专营与独立经营165
超本地新闻理论 167
结论 168
第Ⅲ部分 新闻业的概念化170
第20章 数字新闻的规范性模型173
引言 173
参与性 174
去机构化176
创新 178
企业家精神 180
结论 181
第21章 大众、受众和公众182
引言 182
文化受众研究和新闻183
公众 184
受众 185
大众 186
结论 187
注释 188
第22章 作为实践的数字新闻189
引言 189
实践理论189
引入作为实践的分享191
Twitter:一个分享信息、新闻与评论的平台 192
精英们的Twitter实践193
政治激进分子的Twitter实践 194
新闻工作者的Twitter实践194
紧张和矛盾 195
结论:共享和新闻业的未来 197
注释 197
第23章 描绘新闻业中的人机差异198
引言 198
人类技术维度的概念化199
新闻业及其社会行动者 200
新闻业及其技术行动元 201
技术依赖的概念化 202
结论 203
注释 204
第24章 新闻消费的空间和地点205
引言 205
从大众媒体消费到数字媒体实践206
对新闻受众的空间的概念化 208
数字消费场所家庭、工作、公共和虚拟空间211
结论 213
致谢 213
注释 213
第25章 新闻制度 214
身份和规则 214
持续性 217
改变 219
结论 221
第26章 新闻场域 223
引言 223
场域隐喻223
解释,场域和个人 226
新闻的权力 227
新闻场域的变化 229
结论 231
第27章 新闻网络 232
打开新闻编辑室的黑箱:理解技术创新 232
追踪新闻编辑室以外的网络:新闻实践的多元性235
新闻业的再建构:ANT,权力与规范性 237
结论:调和 239
注释 240
第28章 新闻生态系统241
引言 241
新闻编辑室内外 241
关于新闻生态系统的思考:简短的溯源考察 243
两种媒体生态 243
媒介生态学与数字新闻学研究246
结论 249
注释 249
第29章 流动的新闻业250
从稳固性职业到流动性职业 251
改变的困难:管理者遇到自命不凡者254
专业力量的利益 257
未来:协商身份 259
第Ⅳ部分 研究策略 261
第30章 数字新闻生产的民族志研究 263
引言 263
民族志研究简史 264
早期新闻编辑室民族志研究方法的发展 265
新闻民族志研究中的感性266
新闻编辑室民族志研究中的感性267
数字新闻编辑室的民族志研究技术268
考虑、限制和结论 269
第31章 在新闻研究中采用物质敏感性 271
什么是物质性,为什么它对新闻研究很重要 271
行动者网络理论及其超越272
方法论困境 273
方法论线索 275
新闻研究的物质时代即将来临279
第32章 通过访谈重构生产实践280
引言 280
基础预设280
重构访谈与传统方法281
需要考虑的因素 283
优势和局限性 287
第33章 对液态新闻进行抽样289
引言 289
液态新闻抽样面临的挑战290
获取社交媒体数据 292
变量设计与计算机编码 294
结论 296
第34章 大数据分析 298
引言:新闻学中的大数据298
新闻生产中的大数据299
关于新闻接受的大数据 301
机会和威胁 304
新闻研究中的大数据应走向何方306
致谢 306
第35章 Q-方法与新闻受众研究307
在新闻中度过生命里的一天 307
融合媒介文化中作为新闻受众的公民消费者 308
新方法、创新方法与传统方法308
以用户为出发点:非媒体中心,跨媒体视角 309
洞察力互补的混合方法 310
描绘新闻消费的跨媒体景观:探索用户的媒体使用情况 310
整合跨国和纵向视角分析新闻汇辑314
结论:混合方法的附加值315
第36章 实践以受众为中心的新闻研究316
数字时代主流受众研究方法的局限性317
必要的多样性:开放新闻研究的研究议程319
新闻伦理中的用户视角 322
结论 324
第37章 多重方法研究325
简介 325
新闻研究中的方法工具包326
模态内与模态间的多方法研究设计327
多方法设计的功能和结构方面328
多方法设计的挑战 330
结论与展望 330
內容試閱
Tamara Witschge,C. W. Anderson,David Domingo,Alfred Hermida
学科的问题
同类书籍通常为读者提供一门学科的发展现状,查考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以及考察它的历史与未来。这些手册被解读为与这门学科紧密相关的权威读物。本书读者将会知晓那些围绕着新闻业的历史与未来而展开的诸多讨论Downie,Schudson,2009;Lee-Wright 等,2012;Peters,Broersma,2013;Anderson 等,2012,以及相关的新闻学研究Zelizer,2004;Boczkowski,Anderson,2016。我们希望,本书可以帮助学者们反思新闻理论研究的历史路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本书能够推进未来的新闻研究与理论的发展。
同时,我们不想让本书扮演图书这样的角色,即对新闻研究和这门学科当前面临的种种议题的权威性描述。我们是否可以把新闻研究视为一门学科或者把数字新闻研究视为一门子学科,这并不是本书关注的最主要的问题。在我们看来,本书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审视21世纪新闻业的新方法,而非仅仅探察这一领域的边界。我们将研究这个领域的不明确性和不确定性。
如果说与其他同类书有什么区别的话,那么本书可视为一份请人们重新思考这个领域及其方法和理论的邀约。早在2000年,芭比?泽利泽尔就注意到,确实有必要构建一个更为综合、广泛的新闻学术体系以推动新闻研究沿着一条全新的路径发展Zelizer,2000。15年后,我们仍然认为这是当前该领域最为迫切的需求之一。同时,本书的各个章节展示了学者们进行新闻研究可借鉴的、丰富的视角,也是邀请读者们思考和发展出洞察和分析的新方法。确切地说,我们希望这本书被使用而非仅仅被思考,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的各个章节是以鼓励读者进行实际应用为目的的。
除了提倡新的视角和方法以外,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是,汇集多方的声音且提供偶尔出现在不同章节有时是同一章节里的互相矛盾和对立的发现、观点等。应该明确的是,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为这一领域提供一个全新的范式。正相反,我们的立场是,我们需要离开新闻研究中已经达成一致的对新闻的同一化理解,朝向对新闻和新闻业的一个更为多元的理解。差异、分歧和多元是本书的核心主题。这个趋势正在发生,不仅在学术领域里,也在学者们视为研究对象的现实世界中。如果读者们能从这本书中领悟到什么,那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理论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数字新闻中的数字
虽然本书的目的并不是要发展出数字新闻研究的一门子学科,但其标题中确实含有数字一词。数字技术和数字文化的崛起以及对新闻业和新闻研究带来的影响无疑是本书的中心。其中相互补充的章节解释了,当我们想要探索和分析数字新闻的时候,需要说明不断变化着的环境和新的实践,需要重新思考理论和发展出研究策略。我们并不希望暗示的是,在数字技术被引入以前,新闻是一个稳定的概念和一种稳定的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本书并不关心这些议题,不比较传统新闻和数字新闻,以及传统新闻业和数字新闻业之间的异同,也不会建立相关的因果关系。数字环境被看作一个给定的事实,对于本书编撰者或者参与者,传统新闻业的功能并非提供比较基准。
本书展示了新闻环境与实践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而非在传统新闻业和未来新闻业、主流新闻和另类新闻以及数字新闻和非数字新闻或前数字新闻之间划清界限。过去几十年里,在新闻领域发生的根本变化不能轻易被归因于一个因素,不管这个因素是技术的、文化的、社会的,还是经济的。发生在这个领域的种种趋势也并非指向新闻实践的某一个方向,因而新闻研究也不是只有一条路径。为了使我们的研究领域被公正地看待,我们需要和研究对象一样复杂的理论与方法见第36章,以及包含了这个领域的分散性和混杂性的理论与方法见第11章。
已经发生在这个领域的诸多变化不能被简单地精炼为技术的变化,正因为如此,数字这一说法有可能具有误导性。在本书中,我们使用数字作为一个捷径来指涉当代新闻领域的文化、经济、社会和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体。不容否认的是,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崛起引发了很多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局限于新闻领域,也发生在社会层面。
本书结构
第Ⅰ部分讨论的是不断变化的环境,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解释那些与新闻有关的、我们认为很重要的领域;提出民主、权力、代理、金钱和伦理的问题。始终贯穿该部分内容的一个中心思想是:在一个混合的、有各种参与者在场的数字媒体环境中,我们如何就新闻业的那些根本方面提出问题、开展讨论,或者如何强化这些方面。被囊括在第Ⅰ部分中的章节共同勾勒出了数字新闻的图景,凸显了这个领域里变与不变之间的张力。为了理解当代环境的复杂性,第Ⅰ部分的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历史的视角以及对局部情况的敏感体察,以此把变化的机制、因素和过程置于职业、产业和社会演化的背景当中。
第Ⅱ部分的主题是数字时代的新闻实践。这一部分的各个章节并非仅仅识别和区分生产实践与消费实践,而是强调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以及这一复杂性给研究者们带来的种种挑战。位于挑战中心的是两个相互关联的趋势:新闻业的分散化Ringoot,Utard,2005与混杂化Chadwick,2013。这两个趋势不仅促使新闻语境、新闻实践和新闻从业者变得更为丰富多样,也许更为根本的是,这种差异化在现如今的数字化环境中还不是很清晰,这已经被描述为一种混淆疆界的现象Carlson,Lewis,2015。第Ⅱ部分中的各个章节探索的是人们以观众、使用者、生产者、消息提供者、专家或市民等身份接触新闻的不同方式。每一章节以特有的方式对现有的分类方法提出挑战,并且针对新闻从业者和新闻实践给出了全新的概念。
第Ⅲ、Ⅳ部分各自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即理论和方法是如何回应上述这些挑战的,以及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发生在新闻这个领域的种种变化。在解释复杂性上,我们提倡的不是用僵硬的模型去处理田野调查,而是需要能够描绘出多样性和混杂性的理论和方法工具。我们需要研究不同的行动者如何定义他们与新闻的关系,他们如何通过互动来形塑新闻生产,以及让新闻业发展演进和拒绝变化的因素是什么。第Ⅲ部分聚焦新闻业的概念化,提供种种有时互补、有时矛盾的方法,将新闻概念化为实践、机构、领域、网络或生态系统。这部分内容还提供新闻业中关键行动者的新概念,包括记者、公众、空间和技术。
最后,第Ⅳ部分的各章节为读者提供研究策略。它们回顾了可用的方法论工具,并且提供了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现有的方法是如何帮助我们解释这个领域中学者们所面对的挑战的。正因为如此,这些方法中的每一个都促进了该领域的研究:它们说明变化着的生产与消费实践;它们提供对访问和存取大数据的深刻理解,以及抽样、分析与当前新闻业一样易变的事物的方法。这些章节提倡这样的方法和研究策略:使新闻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质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涉及强调新闻工作的物质层面的视角、民族志、重构采访、Q-方法和三角测量。
那么新闻研究的下一步是什么呢?这本书的各个篇章是如何说明这个问题的?如上所述,这本书并没有遵循某个被一致认同的范式,也不是为了得出这样的一个范式。很有可能的是,这本书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新的疑问,而非已有的疑问被解答。在阅读目录时读者会感受到很多张力。这些张力不会缓和,而且更有可能的是,在读者阅读具体内容的时候会变得更为剧烈。这本书囊括了这个领域的复杂性以及张力和不确定性。
和第37章的作者Costera Meijer一起,我们呼吁在新闻研究领域有更大的空间容纳怀疑、矛盾和混乱。对于我们,这意味着一个学科的成熟;能够与未知共存,而不是要知晓一切;寻找和包容灰色地带,而不是熟练地限制研究对象;为很多有可能矛盾的关于什么是新闻和什么是记者的定义创造空间;以及承认新闻能以很多方式影响社会,远远不止其在西方社会里的民主角色Zelizer,2013。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为该领域的研究方法添砖加瓦。对我们而言,这本书展示了方法的多样性,而正是这一多样性使得这个研究领域如此令人着迷和包罗万象。
编 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