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88.5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
編輯推薦: |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白羽所著的《火光在前》为百年中篇小说名家经典丛书之一种。
一、该丛书是首部由当代著名评论家点评的涵括中国百年经典中篇小说、展示中国百年中篇小说创作实绩的大型文学丛书。
该丛书对五四以来中篇小说创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读者可以通过本丛书确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杰出中篇小说的阅读坐标。当代著名评论家何向阳、孟繁华、陈晓明、白烨、吴义勤对作品的文学价值以及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文本进行了精彩点评,这对于读者欣赏把握这些经典作品起到了引导作用。
二、形式有突破。
丛书以作家分册,每册精选该作家*经典、读者认知度高的作品。除经典作品以外,另附文学化的作家小传及作家图片若干幅。所附内容既可以为文学研究者、文科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对普通读者深入理解作家作品同样大有裨益。
三、所选作家有较大影响力。
|
內容簡介: |
百年中篇小说名家经典丛书之一种,该丛书已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白羽的中篇小说集。其作品鲜明的时代色彩、独特的艺术风格,充满生活气息和革命浪漫色彩。代表作《火光在前》以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战役为创作背景,真实反映了人民解放军在党和*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无私无畏的支援下,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胜利前进的英雄壮举。人物形象鲜明,富有生活气息和浪漫色彩。被认为是新中国*部描写军事题材的中篇小说,是一部向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献礼之作。所收入的《成长》《清河崩裂了》是他早期的作品语言清丽,感情真挚。融写景、纪实、抒情于一体。三个中篇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刘白羽中篇小说创作风貌。
|
關於作者: |
刘白羽,1916年出生于北京通州,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富商家庭,大学后抛笔从戎。1938年春,来到延安成为随军记者。1955年后,主要从事文艺领导工作。曾做过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文化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要职。电影文学剧本《中国人民的胜利》获1951年斯大林文艺奖一等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并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长篇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1995年优秀传记文学奖、散文《芳草集》获1989年中国作家协会优秀散文奖。《日出》《长江三日》等散文作品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
目錄:
|
火光在前
成长
清河崩裂了
以国家人民为本位的写作
刘白羽中篇小说略谈
吴义勤
前言以国家人民为本位的写作
刘白羽中篇小说略谈
吴义勤
刘白羽的文学创作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其创作历程前后长达七十多年。在漫长的文学生涯中,他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方面都成就卓著,曾出版《红玛瑙集》《草原上》《无敌三勇士》《朝鲜在战火中前进》等几十部文集,并以《长江三日》(散文)、《第二个太阳》(长篇小说)、《心灵的历程》(报告文学)、《火光在前》(中篇小说)等一大批精品力作而备受瞩目。刘白羽创作耐力惊人,并且越到晚年,其爆发力特别是从事大部头写作的愿望愈发强烈。《大海》27万字、《第二个太阳》28万字、《心灵的历程》90万字、《风风雨雨太平洋》85万字他对时代精神、战斗激情和英雄气质等宏大精神的坚守与书写足以让人肃然起敬。以国家人民为本位的写作
刘白羽中篇小说略谈
吴义勤
刘白羽的文学创作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其创作历程前后长达七十多年。在漫长的文学生涯中,他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方面都成就卓著,曾出版《红玛瑙集》《草原上》《无敌三勇士》《朝鲜在战火中前进》等几十部文集,并以《长江三日》(散文)、《第二个太阳》(长篇小说)、《心灵的历程》(报告文学)、《火光在前》(中篇小说)等一大批精品力作而备受瞩目。刘白羽创作耐力惊人,并且越到晚年,其爆发力特别是从事大部头写作的愿望愈发强烈。《大海》27万字、《第二个太阳》28万字、《心灵的历程》90万字、《风风雨雨太平洋》85万字他对时代精神、战斗激情和英雄气质等宏大精神的坚守与书写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作为随军记者和文艺界领导,其在前后七十多年间的所见所感为其写作提供了强大支撑。那种抒情型气质和外向型表达,以及将自我与国家和人民直接关联一起的颂歌情结,使得他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表达欲望。无论在延安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刘白羽都是延安文艺思想的坚定践行者。或者说,延安之于刘白羽的召唤与影响,不论当时还是后来,都是深入灵魂的。他一生都把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作为文艺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其颂歌体、政治抒情体写作模式以散文、小说、报告文学为主,不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里汇入歌颂新时代、新国家、新秩序的旋律里而轰动一时,而且也在新时期以来始终捍卫着延安《讲话》以来的工农兵文学的正统地位。
与在散文、长篇小说、通讯、报告文学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相比,刘白羽公开发表的中篇小说不仅数量极少,而且影响力也相对有限。以人民国家或集体为本位,以颂歌和政治抒情体写作模式,展开对宏大革命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及其集体主义精神的书写或表达,自然也是其在中篇小说创作中所侧重实践的主题向度。《火光在前》是其代表作。这部长达7万多字的中篇最初发表于《人民文学》创刊号(1949年9月),后经作者修订,又由北京新华书店于1950年6月作为中国人民文艺丛书之一种而予以初版。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年多的大背景下,这部中篇从初刊到初版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显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问题,而被融入了致敬新政权、讴歌新中国的历史使命。诚如作者在《关于〈火光在前〉的一点回忆》中说:《火光在前》写作、发表,整整十年了,当时,可以说是自己对刚诞生的新国家的一点小小的礼物。也就是说,若论这部中篇的文学价值,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看来,其外部意义显然远远大于文本内部的审美价值。
《火光在前》以渡江战役为创作背景,描写解放军某师在师长陈兴才、政委梁宾率领下突破长江天险并进军湘西的战斗经过。这部作品不但被认为是新中国第一部描写军事题材的中篇小说,还被不同时代的读者解读出全新的意义。就前者而言,小说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挺进南方这一历史事件予以宏观叙述,特别对其中军地关系(军民互爱、互助)的展现,对军人精神风貌和不畏艰难、英勇前进的英雄壮举,都做了绘声绘色的描写。这种展现与描写带有抒情气质和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为一段历史活动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学记录。就后者而言,有学者认为,这是一部展现军人和部队都在成长的成长小说(许峰《关于部队与人的成长小说重评刘白羽中篇小说《火光在前》)。这种解读显然赋予这个中篇以新意,也是其作为优秀小说的生命力所在。事实上,小说也揭示了一些尤须关注或改正的现实问题。比如,解放军战士也并非一概洋溢着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由于这支部队的兵员大都来自北方,当置身于新环境,遭遇意想不到的水土不服或交流困难时,再加之因局部行动遇阻,他们也就不免产生彷徨心绪和抵触情绪;而部队由于初到江南,或因不熟悉路况,或因军纪一时松懈,从而造成行军中拥堵、无序甚至冲突事件的发生。小说对存在于战士和部队中的这些问题做了充分揭示。很显然,作者在此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即无论战士还是军队都要在战争中不断成长,只有如此,才能担负起保卫和建设新中国的神圣职责。
刘白羽中短篇小说大都是军事题材,侧重描写我军战士或政治工作者的感人故事,并以此来揭示我军具有强大战斗力和深得老百姓爱戴与支持的原因。比如,《政治委员》取材于东北解放战争,描写团政委吴毅的非凡故事。作为老红军兼团政委的吴毅亲自指挥一场战斗并带头攻坚,这让不主动作为、从而给部队带来极坏影响的二营教导员沈克深受教育。《无敌三勇士》描写了三个不同经历和性格的战士,侧重展现他们在思想觉悟和战斗意志上的成长过程,从而赞美了解放军战士的优秀品质,并对其英雄形象做了一次集中书写。刘白羽的颂歌式书写模式在十七年时期具有突出的代表性。他以人民军队为讴歌对象的小说写作也将文学的政治功能提升到了空前高的地位。文学与政治的同构以及在实践中的高度统一,在刘白羽的文学写作中得到全面而充分体现。
除《火光在前》外,《成长》《清河崩裂了》《蓝河上》等早期作品并不为人所熟知。这几部创作于三四十年代的中篇小说大都以作者在敌占区或解放区的所见所感为基本素材。《成长》记述青年人抗战中的流亡经历,揭示他们或苦闷或悲愤的情感。《清河崩裂了》描写一代代农民艰难的生活处境,揭示他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战争中逐渐萌生的反抗与斗争精神。这些融写景、纪实、抒情于一体的早期作品展现了刘白羽中篇小说创作的另一幅笔墨。
|
內容試閱:
|
以国家人民为本位的写作
刘白羽中篇小说略谈
吴义勤
刘白羽的文学创作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其创作历程前后长达七十多年。在漫长的文学生涯中,他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方面都成就卓著,曾出版《红玛瑙集》《草原上》《无敌三勇士》《朝鲜在战火中前进》等几十部文集,并以《长江三日》(散文)、《第二个太阳》(长篇小说)、《心灵的历程》(报告文学)、《火光在前》(中篇小说)等一大批精品力作而备受瞩目。刘白羽创作耐力惊人,并且越到晚年,其爆发力特别是从事大部头写作的愿望愈发强烈。《大海》27万字、《第二个太阳》28万字、《心灵的历程》90万字、《风风雨雨太平洋》85万字他对时代精神、战斗激情和英雄气质等宏大精神的坚守与书写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作为随军记者和文艺界领导,其在前后七十多年间的所见所感为其写作提供了强大支撑。那种抒情型气质和外向型表达,以及将自我与国家和人民直接关联一起的颂歌情结,使得他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表达欲望。无论在延安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刘白羽都是延安文艺思想的坚定践行者。或者说,延安之于刘白羽的召唤与影响,不论当时还是后来,都是深入灵魂的。他一生都把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作为文艺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其颂歌体、政治抒情体写作模式以散文、小说、报告文学为主,不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里汇入歌颂新时代、新国家、新秩序的旋律里而轰动一时,而且也在新时期以来始终捍卫着延安《讲话》以来的工农兵文学的正统地位。
与在散文、长篇小说、通讯、报告文学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相比,刘白羽公开发表的中篇小说不仅数量极少,而且影响力也相对有限。以人民国家或集体为本位,以颂歌和政治抒情体写作模式,展开对宏大革命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及其集体主义精神的书写或表达,自然也是其在中篇小说创作中所侧重实践的主题向度。《火光在前》是其代表作。这部长达7万多字的中篇最初发表于《人民文学》创刊号(1949年9月),后经作者修订,又由北京新华书店于1950年6月作为中国人民文艺丛书之一种而予以初版。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年多的大背景下,这部中篇从初刊到初版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显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问题,而被融入了致敬新政权、讴歌新中国的历史使命。诚如作者在《关于〈火光在前〉的一点回忆》中说:《火光在前》写作、发表,整整十年了,当时,可以说是自己对刚诞生的新国家的一点小小的礼物。也就是说,若论这部中篇的文学价值,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看来,其外部意义显然远远大于文本内部的审美价值。
《火光在前》以渡江战役为创作背景,描写解放军某师在师长陈兴才、政委梁宾率领下突破长江天险并进军湘西的战斗经过。这部作品不但被认为是新中国第一部描写军事题材的中篇小说,还被不同时代的读者解读出全新的意义。就前者而言,小说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挺进南方这一历史事件予以宏观叙述,特别对其中军地关系(军民互爱、互助)的展现,对军人精神风貌和不畏艰难、英勇前进的英雄壮举,都做了绘声绘色的描写。这种展现与描写带有抒情气质和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为一段历史活动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学记录。就后者而言,有学者认为,这是一部展现军人和部队都在成长的成长小说(许峰《关于部队与人的成长小说重评刘白羽中篇小说《火光在前》)。这种解读显然赋予这个中篇以新意,也是其作为优秀小说的生命力所在。事实上,小说也揭示了一些尤须关注或改正的现实问题。比如,解放军战士也并非一概洋溢着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由于这支部队的兵员大都来自北方,当置身于新环境,遭遇意想不到的水土不服或交流困难时,再加之因局部行动遇阻,他们也就不免产生彷徨心绪和抵触情绪;而部队由于初到江南,或因不熟悉路况,或因军纪一时松懈,从而造成行军中拥堵、无序甚至冲突事件的发生。小说对存在于战士和部队中的这些问题做了充分揭示。很显然,作者在此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即无论战士还是军队都要在战争中不断成长,只有如此,才能担负起保卫和建设新中国的神圣职责。
刘白羽中短篇小说大都是军事题材,侧重描写我军战士或政治工作者的感人故事,并以此来揭示我军具有强大战斗力和深得老百姓爱戴与支持的原因。比如,《政治委员》取材于东北解放战争,描写团政委吴毅的非凡故事。作为老红军兼团政委的吴毅亲自指挥一场战斗并带头攻坚,这让不主动作为、从而给部队带来极坏影响的二营教导员沈克深受教育。《无敌三勇士》描写了三个不同经历和性格的战士,侧重展现他们在思想觉悟和战斗意志上的成长过程,从而赞美了解放军战士的优秀品质,并对其英雄形象做了一次集中书写。刘白羽的颂歌式书写模式在十七年时期具有突出的代表性。他以人民军队为讴歌对象的小说写作也将文学的政治功能提升到了空前高的地位。文学与政治的同构以及在实践中的高度统一,在刘白羽的文学写作中得到全面而充分体现。
除《火光在前》外,《成长》《清河崩裂了》《蓝河上》等早期作品并不为人所熟知。这几部创作于三四十年代的中篇小说大都以作者在敌占区或解放区的所见所感为基本素材。《成长》记述青年人抗战中的流亡经历,揭示他们或苦闷或悲愤的情感。《清河崩裂了》描写一代代农民艰难的生活处境,揭示他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战争中逐渐萌生的反抗与斗争精神。这些融写景、纪实、抒情于一体的早期作品展现了刘白羽中篇小说创作的另一幅笔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