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早期西方历史侦探小说创作的一个成功范例,狄公案小说系列展示了这一小说类型的诸多特征。首先,作为侦探小说,狄公案小说遵循侦探小说之父爱伦坡(Allan Poe, 18091849) 的破案解谜六步曲,亦即介绍侦探、展示犯罪线索、调查案情、公布调查结果、解释案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罪犯的服输和认罪。其次,作为历史小说,它涵盖了历史小说之父沃尔特司各特 (Walter Scott, 17711832) 所创立的大部分市场要素,如异国情调、哥特式气氛、英雄主义、骑士 精神等等。而且,作者高罗佩本人,也像上面提到的许多当代历史侦探 小说的作者一样,是个精通历史、熟悉考古且深谙中国文化艺术的专业人士,所研究的对象,是当时并不被看好且有点冷僻的东方文化。
高罗佩,1910 年8 月9 日生于荷兰聚特芬 (Zutphen)。父亲是名医生,曾先后两次在荷属东印度 (Netherland East Indies, 今印度尼西亚) 服役。高罗佩随父母侨居在殖民地,在当地学习汉语、爪哇语和马来语,由此对亚洲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3 年,父亲退役,高罗佩随父母回到荷兰,定居在奈梅亨(Nijmegen)。1929 年, 高罗佩从奈梅亨市立中学毕业,入读莱顿大学,主修东方殖民法律、荷属东印度学以及中日语言文学。之后,他又到乌特勒支大学深造, 学习现当代中国史以及藏文和梵文,并以论文《马头明王诸说源流考》(Hayagriva,the Mantrayanic Aspect of Horsecult in China and Japan) 获得东方语言学博士学位。高罗佩的语言天赋和专业能力很快得到了认可。1935 年,他被荷兰外交部录用为助理翻译,并被派驻东京任荷兰驻日公使馆二等秘书。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高罗佩与其他同盟国的外交人员一起被遣离日本。1943 年3 月,他从印度加尔各答来到中国重庆,出任荷兰政府驻重庆大使馆一等秘书。其间,他结识了同在大使馆秘书处工作的中国名媛水世芳。两人结为伉俪,先后育有三子一女。战争结束后, 高罗佩离开中国回到海牙,出任荷兰外交部政务司远东处处长,一年后 又去了美国,任荷兰驻美使馆顾问。1948 年,他被任命为荷兰驻日本东京军事代表处顾问。1951年,他离开东京前往新德里,任荷兰驻印度大使馆文化参赞。1953 年,他再次被召回荷兰,任外交部中东暨非洲事务司司长。1956 年至1959 年,高罗佩担任荷兰驻黎巴嫩全权代表。1959 年至1962 年又担任荷兰驻马来西亚大使。1965 年,他作为驻日大使第三次被派驻东京。任上,他被诊断出患了肺癌,不得不返国治病。1967年9月24 日,他在海牙辞世,享年五十七岁。
因为外交官职业的关系,高罗佩辗转海牙、东京、重庆、南京、华盛顿、新德里、贝鲁特、吉隆坡等地,工作异常繁忙。尽管如此,他不忘初衷,挤出时间从事自己所喜爱的东方语言文化研究。他的研究兴趣很广,琴棋书画、小说戏曲无所不包,而且成果颇丰,几乎每隔一至两
年就出版一本书。1941 年由日本上智大学出版的《琴道》(The Lore of theChinese Lute) 是西方第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古琴的专著。在书中,高罗佩基于大量中国古代文献,对中国古琴的起源和特征、琴人的心境和原则、琴曲的意义和内涵、演奏的象征和意象,做了详尽的论述。而1944 年在重庆出版的《眀末义僧东皋禅师集刊》(Collected Writings of the Ch''an Master Tung-kao,a Loyal Monk of the End of the Ming Period),则是一部填补中国佛学史空白的开山之作。该书成书时间长达七年,期间高罗佩遍访中日名刹古寺、博物馆院,共觅得东皋禅师遗著和遗物三百余件。1958 年,他耗时十余年完成的《书画鉴赏汇编》(Chinese Pictorial Art as Viewed by the Connoisseur) 在罗马远东研究社出版。全书内容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泛论中日屋宇的式样、书画的悬挂方法以及装裱技术的衍变,后一部 分讲述毛笔的构造、墨的制作、纸绢的特质、书画真赝的鉴别,堪称一部东方艺术鉴赏大全。
不过,高罗佩的最大学术成当属中国古代性文化研究。1949 年,因日文版《迷宫谜案》的一幅裸体封面图,高罗佩开始对中国古代性文化进行研究。他广集史料,探幽索隐,费尽周折收集历朝历代春宫画册,又参阅了一系列的明末情色禁书,终于辑成了中国古代性文化的拓荒之作《秘戏图考》(Erotic Colour Prints of the Ming Period,1951)。在这之后,高罗佩继续中国古代性文化研究,且时有新的发现。适逢荷兰图书出版商建议撰写一部面向更多西方读者的中国古代性文化著作,于是他便有了洋洋数十万言的《中国古代房内考》(Sexual Life in Ancient China, 1961) 的问世。相比《秘戏图考》,该书的社会文化史研究气息更浓,且内容上有增补,还更新了许多旧的译文,添加了许多新的引文;观点上有修正,尤其是强调爱情的高尚意义,反对过分突出纯肉欲之爱。直至今日,该书仍是东西方性学家了解中国古代性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