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1.8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99.7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98.6
|
內容簡介: |
一个中国农村的孩子,走出曾经贫困的江南小村,在上海的大学任教,在大报社当主编,在南半球的悉尼闯荡
那些曾经的愚昧和无知,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被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所改变。
曾经在电视机旁为体操王子李宁的精神所感动,后来却能与李宁成为20年熟知的朋友;曾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家的孩子,后来却能与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先生单独吃饭聊天这一切像是一场梦,梦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伟大中国的崛起。
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告诫他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感恩是所有道德的起点。他在行走于世的路上,遵照了父亲的嘱咐。
这些文字是岁月的痕迹,更是他一路走来的体验。除了要与读者分享过去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一起去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
|
關於作者: |
许仰东,笔名荒岛。20世纪60年代生于江南水乡,当过大学教师、报社主编、企业家。80年代开始发表诗歌和散文作品。2015年起赴澳大利亚工作,其行走于世的散文作品游散于海内外网络,不少作品点击量超过百万。这是其第一本以感恩为主题的散文集。
|
目錄:
|
序言
文学,回归心灵之路
卷一:致故乡
家乡,彩色的记忆003
童年,是一首诗006
母亲,心中的河009
难忘的家庭会012
红烧肉015
姐姐的辫子018
夏夜的记忆021
那双白色的旧鞋024
我的第一辆自行车027
我的高中班主任031
小街尽头的那棵老树035
老宅 038
在父亲最后的生命时光041
清明,在父亲的墓碑前044
消逝的风景047
告别家乡050
卷二:致机遇
侯捷部长:开启我的地产路055
在地产主编的日子里059
一封局长的来信064
怀念曾经的媒体圈067
地产三剑客071
荒岛的往事075
飘扬在南半球的五星红旗080
卡斯丽:要说爱你不容易084
悉尼的华人地产圈088
再见曼哈顿093
弄堂口的情怀097
湖友会,友谊的长廊101
最后的告别105
在文字的情怀里相遇109
房产,其实是一剂毒药113
岁月静好:致地产老友116
卷三:致人生
大学毕业30年123
快乐,其实很简单126
难忘的三轮车夫129
那一枚红校徽133
那片池塘边的草地136
新年的钟声139
久别的阳光142
艰难的回家之路145
平淡,是种境界148
岁月如刀152
遇见美好155
我和墨尔本的中国青年158
文字里的清高161
在悉尼铜帆雕塑前164
感恩167
太阳雨170
卷四:致远方
涅瓦河畔的风景175
百老汇之夜179
在多米尼加的海边182
美丽的霍巴特185
世界杯决赛现场189
春节,在异域的街头193
洛恩:肆无忌惮的美197
冬季到悉尼去看海200
稻佐山的灯海203
窗外的汉拿山207
贝拉湖的晨光211
马其顿山的森林214
一封空中的致歉信217
泪花闪亮的青春220
飘荡在乔治大街的琴声223
以婴儿的名义呐喊文明226
卷五:致友人
霍 克:中国的好朋友233
李 宁:一切皆有可能237
谭 盾:天顶上的一滴水242
刘 英:遨游在唢呐帝国246
隈研吾:撕开建筑的硬壳250
邱启敬:雕刻狂人254
迈 克:麦琴根的天才钢琴家258
傅建平:庄园里的五星红旗262
汤渂茳:我的澳洲律师266
张洪瑞:悉尼的博士厨师271
松尾贡:长崎海边的老人275
邵野夫妇:火锅的故事278
沈 杰:轮子上的梦想282
晏 子:一轩纳天下285
倪建达:上海爷叔的故事288
后记 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
內容試閱:
|
文学,回归心灵之路
王 伟(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今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阴云正逐渐散去,禁足多日的人们开始相互走动,从虚拟世界里的热络,重回现实中的联系。此时,仰东给我发来信息,说是想来向往已久的爱神花园与我一叙。于是,一个明媚的正午,我们徜徉在作协小院的繁花密枝间,沉浸在作家书店氤氲的咖啡香气中,又有了一番海阔天空的神聊。那时候,我恍惚觉得,我们瞬间回到了30年前在报社共事时的那些凌晨,忙完编务后,于青灯下共享悠闲,促膝长谈。
在我的记忆里,仰东早就是个地道的文学青年,虽然学的是有些枯燥、纯理性的理科,却热爱写作,倾心于感性的表达,并因此走出校园象牙塔,转而投身于上海的名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们前后脚进入《文汇报》要闻部,干着昼伏夜出的夜班编辑的活计。我和仰东的办公桌紧挨着,常常见他在交版之后,又埋头伏案疾书。偶尔,他也会拿出几份报纸或刊物,向我展示那些化为铅字跃然纸上的文字,让我羡慕不已作为一个同好,我为仰东构筑自己的文学之塔而积聚一砖一木,感到由衷的高兴,也为我的羞于动笔而觉着几分压力。
仰东那些真情流淌的文字,在我看来,倘若有今天这样好的出版条件,足够集纳成册发表了。如果是这样,仰东头上就会多一道诗人的闪亮光环。事实上,那时候他已经是某个乡土诗人协会的会员了。除了诗,还有那些指点江山的大特写,体现着仰东对纷纭世事的观察和透视。
以仰东倾注于写作的那份勤奋,我以为他的文学道路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并且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上来。孰料时代的大潮如此汹涌,我们各自的人生都随之跌宕起伏。90年代中期,蕴积着改变命运的强烈追求的仰东,在偶有机缘涉足房地产之后,竟深深扎入了那片广阔的蓝海。我不无遗憾地以为,他的文学之梦多半会无疾而终,我也将因此缺少了一个在心灵世界里共行的同道。
从那以后,我和仰东渐行渐远。二十多年里,我们辗转多地,各忙各的,只是偶尔通通电话,或者夹杂在一群人里短暂见面,人生的轨迹难得交汇,思想的交流更是寥寥。直到互联网勃兴,微信风行天下,我们重新在一个庞大的网罗里,找到了彼此新的联接。我知道仰东为事业行走于浩渺的世界,抵达了无数个地理上的远方。我也欣喜地察觉,有一些记忆中的东西从仰东身上顽强地复活(也许是从未走远)在朋友圈里,他用亦诗亦文的文字发布的那些随感,怀故人、述亲情,记往事、抒远志,论行业、察世风,让我读到了一个依然仰观星空、眺望远方的仰东。
就在我们相聚爱神花园不久,仰东给我寄来了几册厚厚的打印稿。虽然已在朋友圈里领略过仰东的惊鸿一瞥,我仍惊讶于他的写作源源不断,已经累加到堪称厚重的程度。我因此感到释然,原来,仰东并未搁下自己抒发心臆的那支笔!
随后的一段日子,我时时捧读那些书稿,与仰东在文字的情怀里相遇,重新认识这位曾经熟识的同事和朋友,探寻他人生的密码和成就的源泉。在《致故乡》《致人生》《致远方》等篇什里,我随着仰东笔端的倾诉,走进长江边那座生他养他的小城,走过他困苦艰难却又饱含情感润泽的童年和少年。我随着他告别难以割舍的故乡,怀着忐忑和窘迫来到大上海,展开振翮高飞的逐梦之旅。我随着他以罕见的勇毅,投身90年代上海的地产风云,成为一位弄潮儿,直到将事业之途跨越海空、铺到遥远的澳洲。我也随着他在地球的各个角落行走,经历各种奇遇,审视自己的命途,留下不同的思索。我沉浸于仰东那些诗意的文字,倾听着他从时间导演的大戏里剪辑出的一连串故事,它们作为一个个体的具象,也作为一个时代的片段,印刻于我的记忆中。
读着书稿,感受那些奔涌的心绪和思索,我触摸到了一颗沉浮商海多年却不曾迷失诗与远方的灵魂,也体验到了阅尽繁华纷纭的一番喟叹,面对坚硬世界的一丝柔软,身处众声喧哗的一份宁静。我把这些平淡不惊而又情感起伏的书写,视作仰东在奔忙多年之后,对深藏心底的那片净土的回归。我还在想,当我们不得不浸淫于外部世界的竞进纷扰时,不要忘记留出一点点时间,以审视和抚慰一下自己的内心。
如今,仰东的作品为出版社所青睐,予以结集出版。他那些融化在岁月里的人生痕迹和深切感悟,将有机会与更多的人交流激荡。我相信,《岁月的痕迹》出版,将成为仰东重筑他的文学之塔的新起点。我希望能和这位老同事、老文友一起,共同在这条道路上,向着远方,走得顺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