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1.8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3.7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4.6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HK$
221.8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99.7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4.9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7.3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教育改革一线报告丛书的*本,丛书是上海教育改革实践的成果总结,以金山区教育局的老师们多年来对综合实践课程的探索研究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主题是围绕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而展开。本书以学校综合实践教育的视野,探讨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以课程改革为背景,对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融合实践教育活动资源,提出综合实践教育的命题,并对实践教育活动中综合实践活动、研学实践教育、劳动教育等进行阐释和解读,将综合实践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
關於作者: |
冯建中,金山区学校少年宫联盟秘书长。高级教师,1985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督学,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双名工程美术基地、校外教育基地导师。历任学校校长,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
先后承担学校美术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校外教育的转型发展、区域学校少年宫发展模式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十多项,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浸润美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历程》《教育无垠》等专著。
|
目錄:
|
前言 1
一、综合实践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使命 1
(一) 核心素养引发综合实践教育的思考 1
(二) 综合实践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呼唤 8
(三) 综合实践教育是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 13
二、学校综合实践教育课程化建设 21
(一) 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动态、创生性课程 22
(二) 综合实践教育的学习方式 27
(三) 综合实践教育课程评价 31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4
(一) 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学校课程 54
(二)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化建设 57
(三)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 71
四、研学实践教育课程 79
(一) 研学实践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课堂 79
(二) 加强与改进研学实践教育的举措 85
(三) 研学实践教育的项目化课程设计 91
(四) 研学实践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95
五、劳动实践教育课程 100
(一) 劳动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100
(二) 崇尚劳动的新时代劳动教育 103
(三) 学校新劳动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108
六、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的课程化建设 114
(一)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14
(二) 初中学生社会实践 116
(三) 社会实践的课程化建设 117
七、综合实践教育课程的校本建构 124
(一) 综合实践教育课程校本实施规划 124
(二) 综合实践教育的项目课程 126
(三) 综合实践教育的教师课程 128
八、社会资源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34
(一) 社会基地资源课程的理解和内涵 135
(二) 社会基地资源课程建设机制 136
(三) 社会基地资源课程的设计 137
九、社会基地资源课程案例 144
(一) 花海主题生态体验课程 146
(二) 灌溉文化主题博物馆课程 156
(三) 农耕、农俗、农趣体验课程 161
(四) 双抱蘑菇基地体验课程 172
(五) 现代农业科普体验课程 174
(六) 青瓷、葫芦艺术非遗基地体验课程 178
(七) 现代设施农业基地的体验课程 184
(八) 传承丝毯技艺传播丝路文化课程 187
(九) 金山卫抗战遗址爱国主义体验教育课程 190
(十) 生态种植桃园基地资源课程 192
(十一) 文创园区基地资源课程 194
(十二) 香草基地资源课程 196
(十三) 版画文创园基地体验课程 198
(十四) 国学文化体验基地课程 200
(十五) 田园综合体基地体验课程 202
(十六) 非遗文化传习基地课程 206
附录.学校综合实践教育课程化建设案例报告209
(一) 学践一体学校课程建设报告 210
(二) 艺海拾贝 向美而育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
课程规划 216
(三) 多元表现的陶瓷画课程综合实践报告 227
(四) 七彩课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 240
(五) 小苗菜 大课程七彩苗菜项目课程报告 249
(六) 七彩苗菜教师课程以三年级我来学做小菜
农为例 255
(七) 小镜头里的大世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
特色课程 263
(八) 日新月异的家乡海岸线综合实践教育
项目课程报告 272
(九) 亮朱泾花灯 享七彩童年朱泾花灯项目
课程报告 281
(十) 咔嚓之乐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课程案例
291
(十一) 我是小雷锋综合实践活动场馆资源课程
规划与设计 303
|
內容試閱:
|
《大课程综合实践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学校综合实践教育的课程化探索与建设为主要内容,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所强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讲话导向,将学校课程改革和课程化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核心要务,第一工程。
纵观学校教育的历史,世界各国教育的使命与发展,始终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而变革。自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由于早期人类的知识、经验的传递是靠文字记载流传下来,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认为课程内容就是上课所用的教材,这是以知识体系为基点的课程取向,由此决定了课程即教材。19 世纪被视为现代教育之父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课程的教育性教学,提出经验就是课程,突出了教师在课程中的主体作用,课程的教书育人功能由此产生。20世纪美国教育家,现代课程论之父泰勒,提出著名的泰勒原理课程四要素:即课程目标、根据目标的课程内容选择、根据目标的课程内容组织、根据目标的课程评介。课程评介成为课程要素。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把课程进一步解读为活动就是课程,并以活动为课程取向,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课程是学校学生所有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学生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并具有主动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就从没有停止过。1950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设置了门类齐全的学科课程,这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份教学计划,从此算起,至1999年正式启动,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包括上海的二期课改的过程,先后经历了8次课程改革。其中,启动于19531957年的第二次课程改革,首次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2001年,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导下的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理念上,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促进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地发展的课程理念,在课程结构与管理上提出了建立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构成的课程基本结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实行学分化管理;在学科课程的基础上,丰富完善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新设置作为学校必修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提出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项学习领域,以及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机制,校本课程开始在学校兴起,并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与推出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1997年国际经合组织(OECD) 提出了核心素养三个维度: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提出《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颁布,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被提出,2017年教育部颁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将劳动教育列入五育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新时代教育改革的目标,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正式颁布。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学校教育的发展史,从一定角度看,就是一部课程改革史;课程改革的聚焦点是人的全面发展,重点是突出育人导向,其核心问题是改变学习方式,学校综合实践教育的课程化建设,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
途径。
笔者由此也就产生了第一个观点,学校的课程改革如何进行?走课程化道路。这里的课程化有两个含义,首先是课程理念、课程意识、课程理解以及课程范式;其次是列入课程计划的正式课程。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有课程纲要、有课程标准、有教材、有教参的四有课程,习惯上专指国家课程或经国家批准的地方课程、基础型课程,对于此类课程,教师的课程化工作,主要就是根据上述的课程材料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即备课,使正式课程成为理解的课程,然后进入实施的课程。二是在国家纲要指导下,需要学校教师自主开发实施的课程,与前一种情况相比,主要是没有教材,那么教师的课程化工作主要就是根据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和资源情况,根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进而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由于习惯上的原因,教师反映在课程化上的表现,对于基础型学科课程较为理解,课程意识较强,而对于需要自己选择内容的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课程意识反映就较弱。因此,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课程,不能仅仅停留在课程计划中的对课程的认知,走课程化道路,必须让实践教育课程真正有课程,才能有效提高课程质量和育人水平。
第二个观点,开展实践教育是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从上述文件看,提到的涉及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有,综合实践活动、研学实践教育、劳动教育和上海提出的社会实践。经过研究和比较,笔者发现这四种实践教育活动的课程类别和主要内容有交集、有相同之处,从各文件的内容看,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就是以育人为根本导向,在实践教育活动课程的表达上,只有2017年教育部颁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对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课程化要求。这样,我就尝试以综合实践教育作为范畴,统整各类实践教育活动,纳入校本课程,进行课程化建设。
第三个观点,学校将综合实践教育纳入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任务。之前,我们对校本课程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校本课程作为外来品,原意是学校根据办学目标和资源条件,由学校自行开发与实施的一种短周期课程,是一种非正式课程,这就要求学校要有自己的课程计划,才能安排进这种非正式课程。但实际的情况是,我们实施的课程计划全部是正式课程,根本没有可能安排进非正式课程。结合实际对校本课程的解读,就是在学校课程中,没有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非基础型学科课程的正式课程即为校本课程。基于这样的解读,我们就有理由将综合实践教育课程全部纳入校本课程。
在厘清上述的一些解读和理解后,笔者就得出本书的第四个观点:统整学校课程资源,整体建构校本的实践教育课程体系。一是国家课程、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主要是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内涵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作业设计;二是学校综合实践教育课程校本建构,重点是依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对校本的综合实践教育课程的建设,主要包括学校整体课程架构和校本课程的规划方案以及年度实施计划,项目、主题专题课程、教师综合实践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设计),使综合实践教育的课程化建设和正式课程真正落地、落实。
本书以学校综合实践教育为视野和思路,围绕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目标,探讨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以课程改革为背景,对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融合实践活动资源,提出综合实践教育的命题,并将教育性作为实践活动的第一要务,同时对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进行融合和贯通,并对实践教育活动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研学实践教育、劳动教育等进行阐述和解读,将综合实践教育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其后,本书对学校的综合实践教育课程化建设,包括综合实践教育的课程理解、综合实践教育的四类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教育课程的评价,以及对社会基地的资源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包括社会资源课程的理解和内涵、建立区域性社会基地资源课程的合作共建融合机制等,作详尽的阐述和解读,并在实施和操作层面,尝试总结构建综合实践教育的学校课程和社会基地资源课程共建共享的双课程模式。同时,本书提供大量的来自一线的学校综合实践教育课程报告和社会基地资源课程案例,供教育界领导与同仁们指正与参考。
冯建中
2020年7月1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