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侦探小说作家协会主席雷蒙德钱德勒笔下的私家侦探菲利普马洛是一个全新的侦探英雄、一位坚持传统道德操守的职业骑士。
钱德勒的硬汉派风格不仅受到 T. S. 艾略特、加缪、钱锺书、村上春树等作家的推崇,更被誉为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
硬汉派强调的不是一次犯罪的解决,而是整个社会的腐败,以及这种腐败对所有人的深远影响,钱德勒由此开启了一场侦探小说的美国革命。
金鱼
西班牙血盟
红风
前言
刘苏周
二十世纪初,当人们还沉迷于英国福尔摩斯式古典推理侦探小说之际,大西洋彼岸正悄悄酝酿着一场侦探小说的美国革命。它发端于卡罗尔戴利(Carroll John Daly,1889-1958)的《三枪特里》(Three Gun Terry, 1923),根源于全球经济大萧条带来的穷困与不幸,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社会和人性的扭曲。这一切都成了美国全新侦探小说看待现实世界的方式和哲学基础。
刘苏周
二十世纪初,当人们还沉迷于英国福尔摩斯式古典推理侦探小说之际,大西洋彼岸正悄悄酝酿着一场侦探小说的美国革命。它发端于卡罗尔戴利(Carroll John Daly,1889-1958)的《三枪特里》(Three Gun Terry, 1923),根源于全球经济大萧条带来的穷困与不幸,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社会和人性的扭曲。这一切都成了美国全新侦探小说看待现实世界的方式和哲学基础。
这时期产生了一批有着和黄金时代完全不同的时代思潮的作家。他们大都从廉价杂志如《黑面具》(Black Mask)起家,笔下的侦探并不全能,却都堪称铮铮铁骨的硬汉,因此被称为硬汉派(Hard-Boiled School)。他们一改古典式侦探小说的诸多俗套,在故事场景、情结设置、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大胆革新不但抛弃了一具尸体、一点蛛丝马迹、人人看起来像凶手的纯逻辑推理游戏,而且笔下的侦探也去除了福尔摩斯的那种喜好音乐、在炉火边安乐椅上动口不动手的矫饰贵族气息,成了一个个完全没有任何浪漫色彩的非知识型人物,除了工作,就是喝酒、抽烟、打牌。与此同时,他们强调的并非是一次犯罪的解决,而是整个社会的腐败,以及这种腐败给包括侦探本人在内的所有人的影响。基于这样的创作理念,小说的主题无疑要比古典式侦探小说显得更加深刻。在涌现出来的一大批优秀硬汉侦探小说作家中,雷蒙德钱德勒被誉为硬汉派侦探小说的灵魂。
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1888-1959)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的一个爱尔兰裔家庭。7岁时父母离异,钱德勒便随着母亲定居伦敦郊外。1905年,钱德勒离开伦敦达尔威奇(Dulwich)学院,在法国和德国学习商务。但由于钱德勒主要兴趣在文学和语言方面,回到英国后,钱德勒开始尝试写作。他先是做起了记者和自由撰稿人,为《每日快报》(Daily Express)、《威斯敏斯特报》(The Westminster Gazette)和《观察家》(Spectator)等报刊撰写诗歌和散文,其中大部分被收录在后来出版的《马洛之前的钱德勒:雷蒙德钱德勒早期诗歌散文集》(Chandler Before Marlowe: Raymond Chandlers Early Prose and Poetry, 1973)中。1912年是雷蒙德人生的转折点。那一年,他只身来到美国,不久又以美国公民的身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服役于加拿大步兵和英国皇家空军。1919年退伍后,他在加利福尼亚的一家石油公司先后担任会计和经理。大萧条时期,为维持生计,他开始从事小说创作。1933年12月,他的第一篇小说《勒索者不开枪》(Blackmailers Dont Shoot)发表在《黑色面具》上。此后的几年间,他陆续发表了十几个短篇小说,逐渐获得读者的认可。1939年起,他开始转向长篇小说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长睡不醒》(The Big Sleep, 1939)的问世,不仅让钱德勒一举成名,而且标志着他个人创作风格的成熟以及美国硬派侦探小说发展的成型。此后,他相继发表了《别了,吾爱》(Farewell, My Lovely, 1940)、《高窗》(The High Window, 1942)、《湖中女子》(The Lady in the Lake, 1943)、《冗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 1953)等七部长篇小说和二十余部短篇小说,并凭借《冗长的告别》荣获爱德加最佳长篇侦探小说奖。1943年,他被邀请去了好莱坞,编剧、合作编剧了多部有影响力的电影,其中《双重保证》Double Indemnity, 1944、《蓝色的大丽花》The Blue Dahlia, 1946获得奥斯卡奖提名。1959年3月,钱德勒当选为美国侦探小说作家协会主席,遗憾的是,3月26日他便在圣迭戈与世长辞。
钱德勒算不上一位高产作家,但他的小说,尤其是30-40年代创作的菲利普马洛 (Philip Marlowe)系列小说,大都是硬派侦探小说的精品,在艺术上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在一篇带有硬汉派宣言性质的文章《简单的谋杀艺术》(The Simple Art of Murder,1944)中,钱德勒不仅对传统古典侦探小说进行了抨击,更强调了硬派侦探小说的现实性:人物、场景和氛围必须真实,在开端和结尾处要有可信的动机,人物以及言行要在所处环境中可信,在谋杀和推理方式上要符合程序和技术等等。他以硬汉派风格提高了侦探小说的文学品质,不仅受到T. S. 艾略特、加缪、钱钟书、村上春树等作家的推崇,更被誉为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他小说中快速推进的画面、机智幽默的对白、跌宕起伏的情节、真实可信的人物,迥异于古典推理式侦探小说。他塑造的私家侦探马洛更是被公认为侦探小说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典范,对后世的硬派私人侦探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事实上,钱德勒对马洛的外表描述不多,只说他身高六尺,眼睛深灰,喜欢抽烟、喝酒,却又有点不近女色。钱德勒想要塑造的是一个全新的侦探英雄,一个具有高度使命感和荣誉感,将惩治罪恶、维护社会秩序的使命看得高于一切,并深深引以为豪的人。他在亚瑟王的传奇中找到了这样一个英雄骑士。为了进一步体现马洛的骑士风范,钱德勒还刻意让他经历了许多性的磨难。几乎在每一本长篇小说中,都有关于漂亮女性对他的吸引、诱惑的细节描写。然而,马洛始终忠于自己的职责,不断抵挡她们的进攻。
马洛还是一位坚持传统道德操守的职业骑士。他为钱工作,却不为钱出卖灵魂。他对案件和当事人保持着极大的忠诚,一旦接受了委托,就必须对客户负责。即便是遭到了来自警方的警告,他也依旧坚持追查到底。面对这个邪恶、肮脏的世界,他不肯放弃对正义的渴望,愿意在正义和罪恶的张力中苦苦等待,同时又致力于创设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一个在洛杉矶或者其他地方根本不存在的世界,这也注定了他与警察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复杂关系。
除了人物塑造之外,钱德勒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的独特风格。一方面,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可视化和客观的描述,将读者置于一个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当中,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另一方面,他尤为重视人物对话,并将其夸张地呈现为一种街头话语,让私家侦探和歹徒可以自由交谈。此外,他还擅长改变不同人物的语气、措辞和语法,以便符合人物的教育背景和身份地位。
不过,读者和批评家也时常会抱怨钱德勒小说的结尾有些过于突兀,令人难以信服。事实上,钱德勒本人对这一构思上的缺陷心知肚明。他曾不止一次地承认说:作为一个小说的构思者,我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我让场景控制着人物,并且拒绝舍弃那些不适合的场景。我通常以普罗克鲁斯塔斯的床[ 普罗克鲁斯塔斯是个开黑店的强盗。他把游客置于自己床上,为使其适合于床的大小而要么把人的四肢拉长,要么砍短四肢。]为结局。然而,这些让人感到困惑的情节似乎也表明,犯罪和动机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是非理性的,是无法给出清晰、合理的解释的。毕竟,马洛生活在一个异化的世界,一个完全不同于古典侦探所置身的永恒理性世界。
內容試閱:
刘苏周
二十世纪初,当人们还沉迷于英国福尔摩斯式古典推理侦探小说之际,大西洋彼岸正悄悄酝酿着一场侦探小说的美国革命。它发端于卡罗尔戴利(Carroll John Daly,1889-1958)的《三枪特里》(Three Gun Terry, 1923),根源于全球经济大萧条带来的穷困与不幸,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社会和人性的扭曲。这一切都成了美国全新侦探小说看待现实世界的方式和哲学基础。
这时期产生了一批有着和黄金时代完全不同的时代思潮的作家。他们大都从廉价杂志如《黑面具》(Black Mask)起家,笔下的侦探并不全能,却都堪称铮铮铁骨的硬汉,因此被称为硬汉派(Hard-Boiled School)。他们一改古典式侦探小说的诸多俗套,在故事场景、情结设置、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大胆革新不但抛弃了一具尸体、一点蛛丝马迹、人人看起来像凶手的纯逻辑推理游戏,而且笔下的侦探也去除了福尔摩斯的那种喜好音乐、在炉火边安乐椅上动口不动手的矫饰贵族气息,成了一个个完全没有任何浪漫色彩的非知识型人物,除了工作,就是喝酒、抽烟、打牌。与此同时,他们强调的并非是一次犯罪的解决,而是整个社会的腐败,以及这种腐败给包括侦探本人在内的所有人的影响。基于这样的创作理念,小说的主题无疑要比古典式侦探小说显得更加深刻。在涌现出来的一大批优秀硬汉侦探小说作家中,雷蒙德钱德勒被誉为硬汉派侦探小说的灵魂。
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1888-1959)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的一个爱尔兰裔家庭。7岁时父母离异,钱德勒便随着母亲定居伦敦郊外。1905年,钱德勒离开伦敦达尔威奇(Dulwich)学院,在法国和德国学习商务。但由于钱德勒主要兴趣在文学和语言方面,回到英国后,钱德勒开始尝试写作。他先是做起了记者和自由撰稿人,为《每日快报》(Daily Express)、《威斯敏斯特报》(The Westminster Gazette)和《观察家》(Spectator)等报刊撰写诗歌和散文,其中大部分被收录在后来出版的《马洛之前的钱德勒:雷蒙德钱德勒早期诗歌散文集》(Chandler Before Marlowe: Raymond Chandlers Early Prose and Poetry, 1973)中。1912年是雷蒙德人生的转折点。那一年,他只身来到美国,不久又以美国公民的身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服役于加拿大步兵和英国皇家空军。1919年退伍后,他在加利福尼亚的一家石油公司先后担任会计和经理。大萧条时期,为维持生计,他开始从事小说创作。1933年12月,他的第一篇小说《勒索者不开枪》(Blackmailers Dont Shoot)发表在《黑色面具》上。此后的几年间,他陆续发表了十几个短篇小说,逐渐获得读者的认可。1939年起,他开始转向长篇小说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长睡不醒》(The Big Sleep, 1939)的问世,不仅让钱德勒一举成名,而且标志着他个人创作风格的成熟以及美国硬派侦探小说发展的成型。此后,他相继发表了《别了,吾爱》(Farewell, My Lovely, 1940)、《高窗》(The High Window, 1942)、《湖中女子》(The Lady in the Lake, 1943)、《冗长的告别》(The Long Goodbye, 1953)等七部长篇小说和二十余部短篇小说,并凭借《冗长的告别》荣获爱德加最佳长篇侦探小说奖。1943年,他被邀请去了好莱坞,编剧、合作编剧了多部有影响力的电影,其中《双重保证》Double Indemnity, 1944、《蓝色的大丽花》The Blue Dahlia, 1946获得奥斯卡奖提名。1959年3月,钱德勒当选为美国侦探小说作家协会主席,遗憾的是,3月26日他便在圣迭戈与世长辞。
钱德勒算不上一位高产作家,但他的小说,尤其是30-40年代创作的菲利普马洛 (Philip Marlowe)系列小说,大都是硬派侦探小说的精品,在艺术上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在一篇带有硬汉派宣言性质的文章《简单的谋杀艺术》(The Simple Art of Murder,1944)中,钱德勒不仅对传统古典侦探小说进行了抨击,更强调了硬派侦探小说的现实性:人物、场景和氛围必须真实,在开端和结尾处要有可信的动机,人物以及言行要在所处环境中可信,在谋杀和推理方式上要符合程序和技术等等。他以硬汉派风格提高了侦探小说的文学品质,不仅受到T. S. 艾略特、加缪、钱钟书、村上春树等作家的推崇,更被誉为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他小说中快速推进的画面、机智幽默的对白、跌宕起伏的情节、真实可信的人物,迥异于古典推理式侦探小说。他塑造的私家侦探马洛更是被公认为侦探小说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典范,对后世的硬派私人侦探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事实上,钱德勒对马洛的外表描述不多,只说他身高六尺,眼睛深灰,喜欢抽烟、喝酒,却又有点不近女色。钱德勒想要塑造的是一个全新的侦探英雄,一个具有高度使命感和荣誉感,将惩治罪恶、维护社会秩序的使命看得高于一切,并深深引以为豪的人。他在亚瑟王的传奇中找到了这样一个英雄骑士。为了进一步体现马洛的骑士风范,钱德勒还刻意让他经历了许多性的磨难。几乎在每一本长篇小说中,都有关于漂亮女性对他的吸引、诱惑的细节描写。然而,马洛始终忠于自己的职责,不断抵挡她们的进攻。
马洛还是一位坚持传统道德操守的职业骑士。他为钱工作,却不为钱出卖灵魂。他对案件和当事人保持着极大的忠诚,一旦接受了委托,就必须对客户负责。即便是遭到了来自警方的警告,他也依旧坚持追查到底。面对这个邪恶、肮脏的世界,他不肯放弃对正义的渴望,愿意在正义和罪恶的张力中苦苦等待,同时又致力于创设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一个在洛杉矶或者其他地方根本不存在的世界,这也注定了他与警察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复杂关系。
除了人物塑造之外,钱德勒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的独特风格。一方面,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可视化和客观的描述,将读者置于一个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当中,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另一方面,他尤为重视人物对话,并将其夸张地呈现为一种街头话语,让私家侦探和歹徒可以自由交谈。此外,他还擅长改变不同人物的语气、措辞和语法,以便符合人物的教育背景和身份地位。
不过,读者和批评家也时常会抱怨钱德勒小说的结尾有些过于突兀,令人难以信服。事实上,钱德勒本人对这一构思上的缺陷心知肚明。他曾不止一次地承认说:作为一个小说的构思者,我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我让场景控制着人物,并且拒绝舍弃那些不适合的场景。我通常以普罗克鲁斯塔斯的床[ 普罗克鲁斯塔斯是个开黑店的强盗。他把游客置于自己床上,为使其适合于床的大小而要么把人的四肢拉长,要么砍短四肢。]为结局。然而,这些让人感到困惑的情节似乎也表明,犯罪和动机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是非理性的,是无法给出清晰、合理的解释的。毕竟,马洛生活在一个异化的世界,一个完全不同于古典侦探所置身的永恒理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