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重编时病论集注(增订版)

書城自編碼: 361481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中医
作者: 唐文吉
國際書號(ISBN): 9787507761436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吴泥塑
《 大吴泥塑 》

售價:HK$ 81.6
写给每个人的哲学书:雅斯贝尔斯的14堂哲学思维课
《 写给每个人的哲学书:雅斯贝尔斯的14堂哲学思维课 》

售價:HK$ 59.9
人文精神与未来世界 (论世衡史:“人文精神”所指为何?在中西方各有怎样的历史?在与科技的对垒与融合中何去何从?) (人类文明的演化已经来到一个巨大转折点,人类今后将走向何方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 人文精神与未来世界 (论世衡史:“人文精神”所指为何?在中西方各有怎样的历史?在与科技的对垒与融合中何去何从?) (人类文明的演化已经来到一个巨大转折点,人类今后将走向何方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

售價:HK$ 93.6
BOSTON儿童骨科重建手术学 国际经典骨科学译著(精装)
《 BOSTON儿童骨科重建手术学 国际经典骨科学译著(精装) 》

售價:HK$ 429.6
优雅的钩针编织.超实用毛衫和小物
《 优雅的钩针编织.超实用毛衫和小物 》

售價:HK$ 58.8
城市外交:从城邦到全球城市
《 城市外交:从城邦到全球城市 》

售價:HK$ 46.8
明史讲义
《 明史讲义 》

售價:HK$ 105.6
技术爆裂:Web3.0对商业世界的5大改变   伊藤穰一
《 技术爆裂:Web3.0对商业世界的5大改变 伊藤穰一 》

售價:HK$ 70.8

 

目錄
卷之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病1春温
病2风温
病3温病
病4温毒
病5晚发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葳蕤汤
银翘散
小定风珠方
大定风珠方
消毒犀角饮
连翘败毒散
犀角地黄汤
三黄石膏汤
凉膈散
九味羌活汤
临证治案
案1春温过汗变症
案2春温甫解,几乎误补
案3风温入肺胃,误作阴虚腻补增剧
案4风温误补致死
案5风温夹湿
案6胃虚温病
案7胃实温病
案8有孕发斑
案9温毒发疹
案10喉痹急证
案11伏气晚发
卷之二
春伤于风大意
病6伤风
病7冒风
病8中风
病9风寒
病10风热
病11风湿
病12寒疫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海藏神术散
香苏饮
参苏饮
金沸草汤
桂枝汤
通关散
开关散
小续命汤
三化汤
大秦艽汤
乌药顺气散
顺风匀气散
牵正散
黄芪五物汤
防风黄芪汤
防风通圣散
柴葛解肌汤
苏羌饮
临证治案
案12冒风轻证,不慎口食转重
案13风邪中络
案14中风急证
案15中风脱证
案16真中死证
案17风湿两感
案18风湿误为风温
案19产后寒疫
案20时行寒疫
卷之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
病13飧泄
病14洞泄
病15寒泻
病16火泻
病17暑泻
病18湿泻
病19痰泻
病20食泻(附:饮泻)
病21风痢
病22寒痢
病23热痢(附:暑痢)
病24湿痢
病25噤口痢
病26水谷痢
病27休息痢
病28五色痢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草窗痛泻方
胃苓汤
四神丸
胃关煎
姜茶饮
香连丸
芍药汤
苍术地榆汤
人参樗皮散
补中益气汤
真人养脏汤
肉苁蓉汤
临证治案
案21飧泄误为食泻
案22飧泄之病,热补得瘳
案23洞泄之疴,虚实兼治得效
案24便泻刚逢经转
案25伤食作泻
案26小产之后偶沾风痢
案27风痢病一误再误
案28赤痢亦有属寒,温补得愈
案29疟痢两作
案30痢下纯血死证
案31实热痢疾,止涩太早用下得瘥
案32高年噤口痢疾
案33痢久脾肾两虚
案34休息痢误认肠风
案35阴虚之体患五色痢
卷之四
夏伤于暑大意
病29伤暑
病30冒暑
病31中暑(附:暑厥)
病32暑风
病33暑温
病34暑咳
病35暑瘵
病36霍乱
病37痧气
病38秽浊
病39疰夏
病40热病
病41霉湿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藿香正气散
六和汤
缩脾饮
香薷饮
新加香薷饮
桂苓甘露饮
竹叶石膏汤
人参白虎汤
六一散
三石汤
清营汤
来复丹
介宾玉女煎
生脉散
清暑益气汤
浆水散
冷香饮子
大顺散
痧疫回春丹
行军散
绛雪
紫雪
黄龙汤
临证治案
案36阴暑误用阳暑之药
案37骤然中暑
案38暑风急证
案39暑温过服大寒致变
案40暑热劫络,致成暑瘵
案41阴寒霍乱,热补而瘳
案42阴虚疰夏
案43热病化燥伤津
案44霉湿时病
卷之五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
病42暑疟
病43风疟
病44寒疟
病45湿疟
病46温疟
病47瘴疟
病48瘅疟
病49牝疟
病50痰疟
病51食疟
病52疫疟
病53鬼疟
病54虚疟
病55劳疟
病56疟母
病57三日疟
病58伏暑
病59秋暑(附:秋凉)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小柴胡汤
景岳木贼煎
严氏清脾饮
麻杏甘石汤
柴平汤
藿香平胃散
太无神术散
人参败毒散
咒法
截疟七宝散
局方常山饮
子和常山散
鳖甲饮
四兽饮
追疟饮
何人饮
休疟饮
临证治案
案45虚寒之体忽患暑疟
案46暑疟热盛逼血上吐
案47截疟太早,变成肿胀
案48风疟时邪乘入血室
案49寒疟之证,温补治验
案50湿疟之证,辛散获效
案51温疟误为暑热
案52产后瘅疟,热补至变
案53阴邪入肾,发为牝疟
案54寒湿入脾,证成牝疟
案55疟发昏迷,治痰得效
案56时行疫疟
案57鬼疟属阴,得众人阳气而解
案58久疟阴虚及阳
案59体虚劳疟
案60疟母破剂无效,温补咸软得安
案61疟母攻破致死
案62三疟扰伤气血,补益得效
案63产后三疟久缠
案64伏暑过服辛温,改用清凉而愈
案65产后伏暑
卷之六
秋伤于湿大意
病60伤湿
病61中湿
病62冒湿
病63湿热
病64寒湿
病65湿温
病66秋燥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羌活胜湿汤
平胃散
除湿汤
金匮肾着汤
松峰达原饮
三仁汤
苍苓白虎汤
桂苓甘露饮
杏苏散
清燥救肺汤
滋燥养营汤
蜜煎导法
临证治案
案66里湿酿热,将成疸证
案67里湿误补成臌,得破则愈
案68中湿误作虚风
案69秋湿时令,忽患暴中
案70湿温误作伏暑
案71高年湿温伤气
案72湿温化燥,攻下得愈
案73妊娠燥气为病
案74感受秋凉燥气
案75血亏液燥,加感燥气
卷之七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
病67痰嗽
病68干咳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泻白散
清肺饮
琼玉膏
丹溪咳血方
千金久嗽方
二陈汤
景岳六安煎
临证治案
案76伏湿作嗽认为冬温
案77伏湿致嗽
案78痰嗽补脾取效
案79燥气伏邪作咳
案80燥气刑金,致使咳红
案81阴虚之体,伏燥化火刑金
卷之八
冬伤于寒大意
病69伤寒
病70中寒
病71冒寒
病72冬温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麻黄汤
葛根汤
小柴胡汤
理中汤
真武汤
四逆汤
千金阳旦汤
千金阴旦汤
临证治案
案82伤寒调治失法变证
案83伤寒吐蛔
案84阳体中寒,仍用热剂而愈
案85冬温肺胃合病
案86冬温新感,适值经行
案87冬温伤阴,将欲成损
附论
治时病常变须会通论
五运六气论
温瘟不同论
伤寒书统治六气论
辟俗医混称伤寒论
辟时俗龌龊斑证论
夹证兼证论
成方须损益论
胎前产后慎药论
治轻证宜细心重病宜大胆论
医家嫉妒害人论
医毋自欺论
古今医书宜参考论
临证六十法
1辛温解表法
2凉解里热法
3清热解毒法
4却热息风法
5祛热宣窍法
6辛凉解表法
7清凉透邪法
8清热保津法
9清凉荡热法
10润下救津法
11清凉透斑法
12解肌散表法
13微辛轻解法
14顺气搜风法
15活血祛风法
16宣窍导痰法
17两解太阳法
18培中泻木法
19补火生土法
20暖培卑监法
21补中收脱法
22通利州都法
23清凉涤暑法
24化痰顺气法
25楂曲平胃法
26清痢荡积法
27温化湿邪法
28调中开噤法
29调中畅气法
30祛暑解毒法
31增损胃苓法
32清暑开痰法
33却暑调元法
34清离定巽法
35清宣金脏法
36甘咸养阴法
37治乱保安法
38挽正回阳法
39芳香化浊法
40金水相生法
41二活同祛法
42清营捍疟法
43辛散太阳法
44宣透膜原法
45和解兼攻法
46甘寒生津法
47宣阳透伏法
48驱邪辟祟法
49补气升阳法
50营卫双调法
51双甲搜邪法
52清宣温化法
53宣疏表湿法
54辛热燥湿法
55苦温平燥法
56松柏通幽法
57加味二陈法
58温润辛金法
59清金宁络法
60甘热祛寒法

参考书目
內容試閱
陈莲舫《加批时病论》序
泥古而不能通今者,迂儒也。守常而不能济变者,庸医也。医之治人如治国然,君臣佐使,位置攸分,整饬纪纲,有条不紊,若者宜宽,若者宜猛,若者宜宽猛相济,而后畏威怀德,政令乃得徐行。医之用药如用兵然,金石草木,驱使如意,整齐步伐,师出有名,若者宜守,若者宜攻,若者宜攻守兼备,而后推坚御敌,胜算乃得独操。执是而言,则医岂小道也哉?
夫医之治病难,而治时病尤难,子舆氏云:孔子,圣之时者也。益信时之为义甚大,而时医之不易称矣。乃世人以时医为轻,殆亦未之思耳。试即以时言之,春时病温,夏时病暑,秋时病燥,冬时病寒,此固显而易见者,畴不知之。然何者为正气,何者为不正气,何者为胜气复气、正化对化、从本从标,则茫然莫辨其由来。此何以故?盖人但知其常而不知其变也。欲知其变,则非按察四时五运六气不可,能按察五运六气以治时病,于是乎论证立法,随机应变,不难措置裕如矣,今观三衢雷少逸先生《时病论》一书,遵经训以立言,按时令以审证,伏气新感,辨别精详,学识贯夫天人,方法通乎今古,称为医之时者,诚当之而无愧。
余因是书简明浅显,深合乎时,间当作课徒之本,故特缀以批评,聊备参酌,重行付梓,俾广流传,爰志数语以为序。

宣统元年仲春上澣
青浦陈莲舫谨识


何氏《新增时病论》绪言

尝观一岁之中,杂病少而时病多。
时病者,四时六气之外感证,如《内经》云:百病之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也。论其常,则各气分见四时之序:春为风,夏为暑,长夏为湿,秋为燥,冬为寒。论其变,则各气杂至:四时之气,春兼四气,风寒湿火是也;夏兼五气,风寒暑湿火是也;秋兼四气,风寒燥火是也;冬兼三气,风寒火是也。
至其为病,有各气分见者,有各气相兼者,有各气杂至者,而人之感受为病者,更有新邪伏气之分。新邪由随时感冒,当时而发,如喻氏补经文云春伤于风,夏伤于暑,长夏伤于湿,秋伤于燥,冬伤于寒是也。伏气由先时潜伏,逾时而发,如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是也。即西医久住中国,经验多者,如合信氏云:病有因于天时者,春夏多温热病,秋多疟痢,冬多肺病。与经旨亦多符合。
故欲为时医者,必识时令,因时令而治时病,治时病而用时方,防其何时而变,决其何时而解,分析四时六气,孰为当时新盛之时病,孰为先时伏气之时病,孰为各气分见之时病,孰为各气相兼之时病,孰为各气杂至之时病。知时论证,辨体立方,随时变化,因时制宜,始不愧四远驰名,名重当世之时医。
虽然,时有寒热燥湿之分,证有表里新伏之异,体有强弱阴阳之别,方有十剂六法之殊,若不于时病治法悉心研究于平时,则临证茫然,必不能审其时,因其人,辨其受病之浅深,权其用药之轻重,因病制方,对证发药,而妄夸趁我时运,善治时病。果如此云,则病者之生命,寄乎医者之时运,将不得乎时者,即不得为医,而欲就医者,必先观其时运,有是理乎?无怪乎遇重病必危,危病必死也。
筱廉目击心伤,爰将雷少逸《时病论》请家严略微删定,并陆晋笙先生歌诀,从新增入,俾初学者便于记诵,定名曰《新增时病论》,庶治时病者得所依据。
感证其有豸乎?吾绍现今盛行者,首推吴瑭《温病条辨》,其次雷丰《时病论》,又次吴贞《感证宝筏》。窃谓《温病条辨》温瘟不分,又无新感伏气之别,自条自辨,著书无此体裁,且既名《温病条辨》,亦不应夹杂寒湿等病,远不如《感证宝筏》及《时病论》系统昭然,秩序井然,恰合近今专科学新例,简而明,约而赅,切于实用而多效,俾阅者较有头绪,足为后学之师范。筱廉凡治时病,首从此三书入门,略知途径,爰述大意于简端。

民国十四年九月望
何筱廉光华志于沪江之寄庐


刘国光序
自来济生之道,莫大于医,非博览群书不足以扩见闻,非深明脉理无由动中肯綮。近世浅陋者流,粗阅俗书本草,钞记十数成方,六经茫然,气候莫辨,侈口自命知医,一临证时,幸而获中,夸功固无足怪,不幸适增其剧,变在俄顷,自问何安?医慢云乎哉?
衢郡雷君少逸,以医学世其家,名噪远近,争相延者无虚日,尝来署诊余脉,谈理至精且确,立方投剂,服之辄效,于此道诚三折肱矣。心契者久之。一日持是编问序于余,批阅再四,窃美其恪承先志,亟于济时,所有一切方书,历览不可以数计,妙能由博返约,融会圣经贤训,采其名言要诀,神明而变化之,法古不泥乎古,宜今不徇乎今。凡先时伏气,当时新感,后时余患,以至变证、兼证错杂,时不一,治亦不一,旨宗《内经》,法守长沙,于医林中读书得间,独具只眼。编中立案用方,了如指掌,靡不尽美尽善,所造非偶然也。士君子得志于时,苍生托命,困则苏之,危则拯之,灾患则捍卫而胥除之,刻刻以民间疾苦为念,唯恐一夫不得其所。至时值未达,有心济世,权无所藉,而扶持悯恤之怀,曾不能已,则惟精医一道,有功德于民者匪浅。少逸以布衣恤群生,廑恫瘝而深拯救,犹复不没先志,抒其心得,著是书公诸世,冀海内学道者同遵圣经,随时审证,不至轻视民命,由此夭札之患除,俾斯世寿域同登,太和翔洽。昔陆宣公道在活人,范文正公志在济众,燮理阴阳之功,少逸不皆备之耶?然则是书出,其裨益于世者,亦安有既哉?

光绪九年仲秋月
尽先补用道知衢州府事前京畿道监察御史


楚北刘国光宾臣氏拜序
吴华辰序
余素未习岐黄,而喜读医书,诸家立法各异,宗旨不同,岂古今人时代前后各殊,而病亦因之有异。何古人之方,施之于今而辄不合?因悟四书中问仁、问政众矣,夫子告之,各因天资学力之高下浅深,气质之刚柔纯驳,未尝执一说而概施也。医之道,不当审其时,因其人,辨其受病之浅深,而妄用方药以冀一遇乎?然而知此意者实少。
三衢雷子少逸先生,精于医道,名噪一时,余自光绪初年以来,六至柯城龚甥家,观雷子所开方药辄中病,始晤面订交。聆其绪论,实能洞达经旨,不泥古仍合乎法,必审时而论其病,因人定药,因病立方。后出其所著《时病论》八卷读之,益知其学有渊源,本自庭授,天资学力,尤能宗主长沙,上究圣经之奥妙,诚医学之正宗,救世之宝筏也。今议付剞劂,公诸同道,因问序于余,余未涉藩篱,乌足以序雷子之书?但闻之喻西昌曰医者意也,能得其意,无论主温补,主滋阴,主脾胃,主解散,古人之书,皆供我之去取,偏驳尽而良法存,此书一出,海内之知医者可以无居古不化之病,初学者亦不敢有海捕杂施之误,其功岂不伟哉?
且书中时字之义大矣,欲知其说者,则司天在泉之说不必删,五运乘除之气所必辨,有先时而伏之病,后时而乘之病,立方之变动不居,不犹是孔子之故进故退,孟子之饮汤饮水之意乎?自维谫陋,敢以管窥蠡测之说,仍以质之雷子焉可。

光绪九年癸未菊秋
尽先选用知府赏戴花翎前内阁中书委署侍读

愚弟吴华辰拜撰


自序
甚矣,医道之难也!而其最难者尤莫甚于知时论证,辨体立法。盖时有温、热、凉、寒之别,证有表、里、新、伏之分,体有阴、阳、壮、弱之殊,法有散、补、攻、和之异,设不明辨精确,妄为投剂,鲜不误人。然从古至今,医书充栋,而专论时病者盖寡。丰因谨承先志,不惮苦口,而特畅其说焉。
丰先君别署逸仙,好读书,喜吟咏,尝与武林许孝廉叶帆、龙邱余孝廉元圃、徐茂才月舲酌酒赋诗,迭相唱和,著有《养鹤山房诗稿》,既而弃儒,从程芝田先生习岐黄术,遂行道龙邱。晚年曾集古人诸医书,汇为四十卷,名曰《医博》,又自著《医约》四卷,书中多有发前人之未发者,同人借抄者众,无不称善。咸丰十年春,邻居虞拱辰明经助资劝登梨枣,甫议刊而西匪窜扰于龙,仓皇出走,其书遂失。是时丰父子同返柯城,冀贼退,仍觅原书于借抄诸友处,使数十年心血所萃,不至湮没无传。乃未及两载,先君溘然长逝。
噫!礼云: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耳。丰求先君手泽而不可复得,清夜自思,未尝不泫然流涕,今仅留方案数百条,皆随侍时见闻所录,其中亦有论时病者,悉以授之从学程曦、江诚,细加详注,编成四卷,展诵之余,犹仿佛趋庭问答时也。因忆先君尝谓丰曰:一岁中杂病少而时病多,若不于治时病之法研究于平日,则临证未免茫然无据。丰谨志之,至今耿耿不忘。
嗟乎!自先君见背,又二十余年矣。丰历览诸家之书,引伸触类,渐有心得,每思出鄙论以问世,俾世之知我者以匡不逮,又自惭一介布衣,才同袜线,为大雅所讥,辄复中止。奈同志者固请时病之论,剌剌不休,爰不揣谫陋,将《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八句经文为全部纲领,兼参先圣后贤之训,成一书以塞责。首先论病,论其常也;其次治案,治其变也。窃谓能知其常,而通其变,则时病不难治矣,所望知时者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之候,而别新邪、伏气之疴,更审其体实体虚,而施散补之法,则医道虽难,能难其所难,亦不见为难,愿读是书者之无畏难也。
是为序。

光绪八年岁次壬午中秋前一日
三衢雷丰少逸氏题于养鹤山房


小序

稿甫成,客有过而诮曰:子何人斯,积何学问,敢抗颜著书以问世,真所谓不知惭者矣!
丰笑而谢曰:吾乃一介布衣,未尝学问,成书数卷,聊以课徒,若云问世,则吾岂敢。
客曰:既云课徒,自仲景以前有羲、农、轩、伯,以后有刘、李、朱、张及诸大家之书,不下数千百种,就中堪为后学法程者,何可胜道,子必亹亹焉著《时病论》以授受,尽子之道,亦不过一时医也,何许子之不惮烦耶?
丰曰:由子之言,固非大谬,而以时医为轻,则又不然,丰请陈其说焉,子姑听之。夫春时病温,夏时病热,秋时病凉,冬时病寒,何者为正气,何者为不正气,既胜气复气,正化对化,从本从标,必按四时五运六气而分治之,名为时医。是为时医必识时令,因时令而治时病,治时病而用时方,且防其何时而变,决其何时而解,随时斟酌,此丰时病一书所由作也。若夫以时运称时医,则是时至而药石收功,时去而方术罔验,病者之命,寄乎医者之运,将不得乎时者,即不得为医,而欲求医者,必先观行运,有是理乎?然则丰于斯道,业有二十余年,诚恐不克副时医之名也,子亦何病乎时医?
言未毕,客蹙然改容,恍然大悟,作而言曰:鄙人固陋,幸聆子言,昭然若发蒙矣。
客既退,因述问答之辞弁诸简端,并质之世之识时者,未知河汉,丰言否也?

少逸山人识于养鹤山房


凡例
注:底稿每段之前标数均为一,照录。
一、是书专为时病而设。时病者,乃感四时六气为病之证也,非时疫之时也。故书中专论四时之病,一切温疫概不加载。倘遇瘟疫之年,有吴又可先生书在,兹不复赘。
一、诸论皆本《内经》、诸贤之说,毫不杜撰。但内有先宗其论,后弃其方,或先驳其偏,后存其法,非既信又疑,盖欲择善而从。丰即偶有一得,亦必自载明白,俾阅者了然,并以寓就正之意。
一、诸法皆丰所拟,乃仿古人之方稍为损益。所用诸药,佥细心参究,不敢随意妄用以误人。每法之后,又详加解释,俾学人知一药有一药之用。
一、诸方悉选于先哲诸书,以补诸法所不及。但其中有过汗者过下者,偏寒偏热者,不得不附敝意于后,非丰之敢妄议古人,诚恐学人泥古方医今病,不知化裁,致胶柱鼓瑟之诮。
一、诸案系丰临证时所笔者。每见古人之案,载危病多,载轻病少。不知轻者危之渐,故圣人有不忽于细必谨于微之训,所以危病轻病并载,使医者病者,预知防微杜渐耳。
一、是书以《阴阳应象大论》八句经旨为纲,集四时六气之病为目,总言之先圣之源,分论之后贤之本,余论附于卷末。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