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崇祯传(精装)

書城自編碼: 362554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樊树志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01151114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 2021-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8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东京札记
《 东京札记 》

售價:HK$ 151.0
大学问·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 大学问·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

售價:HK$ 139.2
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
《 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 》

售價:HK$ 57.8
佛教文化十八讲
《 佛教文化十八讲 》

售價:HK$ 89.7
背弃圣约:处于考验中的美国公民宗教(社会学名著译丛)
《 背弃圣约:处于考验中的美国公民宗教(社会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46.0
卖掉法拉利的高僧
《 卖掉法拉利的高僧 》

售價:HK$ 70.9
次经导论
《 次经导论 》

售價:HK$ 177.6
叔本华暮年之思
《 叔本华暮年之思 》

售價:HK$ 69.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2.5
《 明史十二讲(精装) 》
+

HK$ 52.5
《 血缘:《史记》的世家 》
+

HK$ 122.5
《 事类赋注(精装·繁体竖排) 》
+

HK$ 130.7
《 图文中国史(平装) 》
+

HK$ 79.2
《 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

HK$ 181.3
《 晚明史(1573―1644)(修订版)(下) 》
編輯推薦:
1.复旦大学晚明史专家樊树志经典力作。樊树志先生集六十余年功力,于近年推出《重写明晚史》系列图书,颇受学界和大众青睐,其晚明史成果的奠基之作为《万历传》和《崇祯传》。此次,中华书局版《崇祯传》,除修正错讹外,作者特拟163个小标题,纲举目张,使阅读充满节奏感。

2.像《史记》一样精彩。具象描摹明朝*后十七年的历史,崇祯一朝的历史长卷在拨乱反正、大臣倾轧、边关危急、中原土崩、京畿失守、政权更迭间徐徐展开。注重情节、对话,注重形象、具体,注重心理描写、人文关怀,让历史人物以他们自己的语言、方式和装束出现在我们面前,历史得失和个人休咎如在目前。

3.不近声色的劳模皇帝求治而不得丢掉江山的历史悲剧。崇祯帝不是昏君,也不是政治完人。他有政治智慧,即位两个月扳倒魏忠贤;他有政治决心,以中兴为己任,孜孜求治;他有政治气节,宁可自缢殉社稷,也不苟活受辱。然而,他缺乏领导力,生性多疑,刚愎自用,惩处失当,致使文武群臣离心离德;他执政动机是善的,效果却多是恶的,越作为,错得越多,“;枉却此十七年之精励”;。是衰朽的明朝气数已尽,还是皇帝个人的政治素质使然?
內容簡介:
朱由检仓促之间由藩王变帝王,开启跌宕起伏的悲剧人生。在位十七年,不迩声色,忧
勤惕励,以雷霆手段惩阉党、振朝纲,表现出了韬光养晦的政治智慧和孜孜求治的政治决心。然而,他以重典驭臣下,生性多疑,致内阁如走马;刚愎自用,错杀名将能臣。在农民起义的内忧和清军来犯的外患间左支右绌,安内攘外错失良机。甲申之变,自缢煤山,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身死社稷的君主。随着他中兴之梦的幻灭,明朝灭亡。
樊树志教授在《万历传》之后倾力推出《崇祯传》,将晚明*后十七年的历史变局、明清鼎革之际的政治斗争娓娓道来,令人如临其境,想见其人其事,省思历史与人生。
關於作者:
樊树志,复旦大学教授。代表著作有:《重写晚明史:王朝的末路》(2019)、《重写晚明史:内忧与外患》(2019)、《重写晚明史:新政与盛世》(2018)、《重写晚明史:朝廷与党争》(2018)、《晚明大变局》(2015)、《明代文人的命运》(2013)、《明史讲稿》(2012)、《张居正与万历皇帝》(2008)、《大明王朝的后十七年》(2007)、《国史十六讲》(2006)、《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2005)、《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2004)、《晚明史(1573-1644年)》(2003)、《国史概要》(1998)、《崇祯传》(1997)、《万历传》(1993)、《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等。其中,《晚明史(1573-1644年)》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晚明大变局》入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新华网、新浪网等二十余家媒体2015年度好书。
目錄
序言

章 受命于危难之际
一、“;召信王入继大统”;
昙花一现的泰昌朝 朱由校:“;至愚至昧之童蒙”; 熹宗何以绝嗣 信王朱由检 “;吾弟当为尧舜”; 魏忠贤心存异志
二、不动声色逐元凶处奸党
“;皇考皇兄皆为此误”; 魏忠贤与客氏 《久抱建祠之愧疏》 “;令崔呈秀归籍守制”; 倒魏舆论逐步升级 “;去恶务尽”; 魏忠贤悬梁自尽
三、定阉党逆案,毁《三朝要典》
为维新之治扫清道路 清查阉党逆案 销毁《三朝要典》 “;天下不患有真小人,而患有伪君子”; 公布钦定逆案
四、昭雪冤狱,弘扬正气
“;东林乃天下人才之渊薮”; 为志士仁人平反昭雪 《碧血录》与《玉镜新谭》

第二章 刻意营求中兴之治
一、寄厚望于袁崇焕
袁崇焕宁远大捷 “;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 “;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 宁远兵变与锦州兵变
二、同室操戈:毛文龙之死
“;毛文龙灭奴不足,牵奴则有余”; “;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 袁督师斩毛帅 “;室戈方操几时休”;
三、己巳之变:袁崇焕的悲剧
同室操戈的后患 皇太极的离间计 “;着锦衣卫拿掷殿下”; 翻案风波与袁崇焕之死

第三章 忧勤惕励,殚心治理
一、“;今日吏治民生夷情边备事事堪忧”;
“;逆珰余焰未灭,邪议尚存”; 革除积弊,推行新政
二、“;此时不矫枉振颓,太平何日可望”;
“;臣下凛凛于救过不及”; “;何官非爱钱之人”; “;朕闻知此弊已久”; “;皇上求治之心操之过急”; 矫枉振颓,适得其反
三、“;朕自御极以来,夙夜焦劳”;
忧勤惕励,寝食不安 皇帝的日讲与经筵 事必躬亲,虔诚修省 “;旧弊彻底清厘,情面一毫不顾”;
四、“;朕万不得已遣用内臣”;
“;自古未有宦官典兵不误国者”; “;驱民为盗,动摇国本”; “;遣用内臣原非得已”;

第四章 “;诸臣但知党同逐异,便己肥家”;
一、钱谦益案:会推阁臣引发的党争
“;培养元气,今日要著”; 温体仁攻讦钱谦益 钱谦益与温体仁当廷对质 “;温体仁欲以‘;党’;字塞言官之口”; 文华殿御前会议 “;钱谦益夺官闲住”;
二、钱龙锡案:袁崇焕之狱引发的党争
“;群小欲翻逆案”; “;遣锦衣卫缇骑逮捕钱龙锡”; 黄道周力排众议
三、温体仁与周延儒的倾轧
周延儒入阁参预机务 温体仁与周延儒互相倾轧 温体仁棋高一着
四、“;崇祯皇帝遭温了”;
“;内阁翻成妓馆”; 推举吕纯如事件 排挤文震孟事件 郑鄤之狱 温体仁的垮台

第五章 举棋不定的抚与剿
一、黄土高坡上的造反大军
王嘉胤与王左挂 八队闯将李自成 “;驱民而为盗”;
二、杨鹤抚局之败
杨鹤出任陕西三边总督 “;抚字得法,自然盗息民安”; “;抚局既定,剿局亦终”;
杨鹤招抚神一魁 “;群盗视总督如儿戏”; 神一魁复叛,杨鹤大祸临头
三、洪承畴荡平陕西
“;贼势猖獗,招抚非是,杀之良是”; “;数年积孽渐见荡平”; 速图剿定山西
四、战火蔓延山西
紫金梁等部挺进山西 各自为政,荡平无期 战火向豫北蔓延
五、渑池渡:一发而不可收拾
“;秦晋兵力厚集,贼必窥虚犯豫”; 豫北成为主战场 渑池渡:农民军驰骋中州大地
六、车箱峡:陈奇瑜重蹈覆辙
陈奇瑜出任五省总督 “;当剿则剿,当抚则抚”; 陈奇瑜:“;一朝解散,天下自此无患”; 庸阃误国

第六章 十年不结之局
一、“;流氛震惊皇陵,责实在朕”;
张献忠直捣凤阳皇陵 凤阳皇陵被焚,朝廷震惊 杨一鹏处死,吴振缨遣戍 “;贼兵如梳,官兵如栉”;
二、洪承畴督剿西北,卢象昇督剿东南
卢象昇出任五省总理 “;洪承畴、卢象昇南北督剿,合图扫荡”; 艾万年阵亡 “;今日急务当以收拾人心为本”; 卢象昇围剿初见成效 满洲军队突破长城要塞
三、孙传庭“;设伏出奇,具见调度”;
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 “;生擒闯王高迎祥”; “;三胜之气,坐此沮索”;
四、“;恨用卿晚”;:杨嗣昌复出
起复杨嗣昌为兵部尚书 “;必先安内然后才能攘外”; “;四正六隅,十面张网”; 熊文灿出任五省总理
五、“;十年不结之局”;似可结局
张献忠诈降 洪承畴倾全力围剿 李自成败退商雒

第七章 攘外与安内的两难选择
一、“;剿兵难撤,敌国生心”;
杨嗣昌对清议和 黄道周弹劾杨嗣昌
二、清兵深入二千里
卢象昇总督天下援兵保卫京师 卢象昇:“;今食尽力穷,死在旦夕”; 惩处封疆失误诸臣
三、“;盐梅今暂作干城”;:杨嗣昌督师
“;天下无贼”; 张献忠重举义旗 皇帝召开御前会议 杨嗣昌督师 玛瑙山大捷
四、“;功虽未成,尽瘁堪悯”;:杨嗣昌之死
“;各将观望,逗留不前”; “;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 洛阳的“;福禄宴”; 朱由检:“;就是气数,亦须人事补救”; 襄王:“;求千岁爷爷饶命”; 朱由检:“;杨嗣昌死后,廷臣无能剿贼者”;
五、“;灭寇雪耻”;成泡影:洪承畴降清
“;我皇上‘;灭寇雪耻’;四字,就是中兴大有为根本”; 朝廷遥控,企求速战速决 松山陷落,洪承畴被俘 朱由检:“;我不曾救得承畴”;
六、“;可款则款,不妨便宜行事”;
盛京的秘密和谈 “;堂堂天朝,何至讲款”; 陈新甲成替罪羊

第八章 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一、周延儒复出与赐死
没有温体仁的温体仁路线 “;还是他做”;:周延儒复出 “;朕以天下听先生”; “;特准黄道周赦罪复职”; 姜埰、熊开元之狱 “;厂卫是朝廷私刑”; “;奈何以喜怒塞言者路”; 满洲铁骑纵横驰骋 勒令周延儒自裁
二、分庭抗礼的李自成与张献忠
闯曹雄视河洛 三围开封,决河灌城 襄阳、荆州、承天陷落 吴甡督师湖广之议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 “;皇上只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 “;救焚拯溺已刻不容缓”;
三、一筹莫展:出征、南迁、勤王
李自成:“;嗟尔明朝,大数已终”; 大顺永昌元年 李建泰代帝出征 朱由检与李明睿的南迁之议 南迁之议夭折,中兴希望幻灭 “;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 勤王之师鞭长莫及
四、“;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
“;朕不自意将为亡国之主”; 希冀国祚绵延长存 恭俭的周后与多才的田妃
五、后的时日
“;朕任用非人,养毒致溃”; 兵临城下 生离死别 青史凭谁定是非
六、闯王进京
杀身成仁的忠臣 改换门庭的宵小之徒 帝后的葬礼 “;劝进”;的表演

第九章 尾声
一、“;冲冠一怒为红颜”;
二、为明复仇旗号下的各种活动
三、噩耗传到南京之后
四、皇太子之谜与朱三太子案

后记

“;中华版”;后记
內容試閱
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这部巨著中深有所感地说:“;皇帝是历史的奴隶!”;这种惊世骇俗的议论令历史学家们拍案叫绝。在一般人看来,皇帝是至高无上、权力无边的,不仅可以向任何人发号施令,也可以向历史发号施令。其实不然。正如托翁所说,人类有意识地为自己而生活,却在无意之中成为达成全人类历史目的的一种工具。皇帝也不例外。历史是人类无意识的共同集团生活,将皇帝生活的所有瞬间当作是达成自己目的的道具,只为自己而利用这个道具。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皇帝是历史的奴隶。文学家在小说中以艺术的手法演绎历史,历史学家在史著中以实证的手法展现历史,两者给予人们的启示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这本崇祯皇帝的传记,写了他的一生三十几年的历史,如果要概括成一句话,那便是: 一个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清朝编纂《明史》的史官们,曾有“;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万历)”;的感叹。明清史的一代宗师孟森把这种感叹加以引申,从一个宏观的视角议论道:“;熹宗(天启),亡国之君也,而不遽亡,祖泽犹未尽也。…;…;思宗(崇祯)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也;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这实在是精辟之极的见解!历史让崇祯皇帝演出了一个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他成了历史的奴隶!当时他面临着内忧与外患的双重危机,内忧与外患的任何一方都有足够的力量灭亡这个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衰朽王朝,要他在攘外与安内的两难抉择中挽救行将衰亡的王朝命运,几乎是不可能的。
崇祯帝在有明一代,算得上是一个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皇帝。只是时运不济,他接手的是一个内外交困的烂摊子,衰亡的征兆在他出生之前早已初见端倪。他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终未能成功。这是一场悲剧,个中缘由错综复杂。历史,波诡云谲、变幻莫测,它提供了帝王们驰骋的舞台,让他们施展才干,但时机稍纵即逝。消失了的历史,再也不可能重新作一番演绎,使后人对历史发展格局所作的任何假定变得毫无意义。不过,人们带着这种独特的视角去审视十七世纪上半叶这段令人感慨欷歔的历史时,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感受。
崇祯帝是一个有棱有角、锋芒毕露的人物,十七年的政治生涯始终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复杂多变的形势,层出不穷的棘手难题,需要他去面对,强大的压力使他的品格发生裂变。在他身上,机智与愚蠢,胆略与刚愎,高招与昏着,兼而有之;他励精图治,自律甚严,但求治之心太切,结果适得其反。他深知用人为要务,不拘一格起用人才,但用而不专,疑神疑鬼,翻脸不认人,从阁部大臣到封疆大吏,更调频繁,惩处随意,搞得臣下畏首畏尾,离心离德。他勤于理政,事必躬亲,常朝从不停辍,召对时时举行,十七年来未稍懈怠,但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终于成了孤家寡人。及至魂归煤山,陪他而去的只有贴身太监一人,愿为他的社稷殉葬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一个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令人感到震撼,思绪万千。
中国一向有“;以古喻今”;的传统。我以为,历史与现实固然不能割断,但历史是历史,现实是现实,两者不可混为一谈。在一个正常的政治氛围中,人们原本大可不必借历史来影射现实。史论与时评,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历史学家大可秉笔直书,不必提心吊胆地提防人们的联想而束手束脚,三缄其口,把原来简单明了的史事写得闪烁其词、扑朔迷离。这是我的出发点。我想以尽可能客观、冷静、公正的心态为崇祯帝立传,其间可能有些见解有悖于以往流行的传统观点,那是对历史理解的视角有所不同,乃百家争鸣的题中应有之义。否则的话,本书也就没有问世的必要了。
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历来为开国英主写传者多,为末代皇帝写传者少。然而,创业难,守成更难。开国英主叱咤风云的英雄业绩,读之令人振奋;末代君主于内外交困之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壮一幕,读之令人感慨,发人深省。出于这种考虑,我乐意把明朝末代皇帝十七年的政治生涯重现出来,把十七世纪上半叶那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匆匆过场的这位悲剧人物的喜怒哀乐展示出来,让读者从现世的喧嚣繁忙中抽身出来,去品味三百多年前发生在紫禁城里的一段往事,或许并非无益之举。
崇祯帝在闯王进京之际仓促吊死于煤山。自从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发表以来,人们把这个人物当作农民革命的对立面,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的评价。本书无意于写什么翻案文章,只是对以往过于简单化的评论模式表示些许质疑,以为不必意气用事,汲汲于贴标签,而应该尽可能客观、冷静、公正地再现那一段历史,非黑即白的形而上学判断应予摒弃。作为现代人,去评论明清鼎革之际的这位君主,似乎可以超脱一些,不受各种非历史因素的干扰。这样,庶几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写完这本书之后,感慨良多。倒不是有感于传主命运的坎坷,而是有感于我所从事的专业历史学每况愈下的境遇。
不管社会如何看待历史与历史学,我们自己不能消沉,要深刻地反省自身。在缅怀辉煌的过去的同时,不能不承认史学存在脱离社会的潜在危机,由来已久。这种危机并非中国所独有。据史学史专家的考察,当代西方史学的发展中有一种引人注目的倾向,愈来愈注重于深刻的分析,为此引进了各门学科的方法,从而使它变得日趋深奥,轻视或鄙弃传统的方法—;—;记叙与描述,结果把活生生的充满人类丰富多彩活动的一幕幕活剧写成了抽象的社会蓝图或数理模式,历史著作成了不受公众喜欢的枯燥乏味的冷冰冰的“;砖头”;,失去了与整个社会的联系,失去了读者。这种情况,已经引起明智的历史学家的警觉,于是不少人喊出了“;复兴记叙体”;的口号,引人入胜的事件和人物重新受到重视。这是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其实,以《史记》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史学何尝不是如此,它们的许多篇章可以与脍炙人口的文学大师的散文佳作相媲美,读来朗朗上口。有意思的是,当代美国的历史学家史景迁(Jonathan Spence)所写的一系列叙事史作品,好评如潮,道理也在于此。从他的汉名中,人们依稀可以窥见这位西方学者对司马迁的景仰之情。而我们自己却淡忘了这种优良传统,实在令人遗憾。
成功的历史学家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多侧面的。著作等身的一代宗师朗克(Leopold von Ranke)深有所悟地说,历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就其寻求史料、确定史实等方面来看,史学是科学,但史学并不到此为止,它要求叙述和再造。作为科学,它与哲学相关;而作为艺术,它又与诗歌相近。在他之后的英国史学家马考莱(Thomas Macaulay)的作品以叙述生动细致著称,无论是叙述事件或是描摹人物,都能栩栩如生、扣人心弦。他曾经说过,历史著作应该让我们的祖先以他们自己的语言、方式和装束出现在我们面前。因此,他的著作特别注重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读来兴味盎然。另一位英国史学家屈维廉(George Treve Lyan)一生写下大量文笔生动、受人欢迎的作品,继承了“;文学史学”;的传统,追求一种美、一种趣味、一种联想。以描述见长的屈维廉的历史著作,读来犹如生动流畅的散文,既可以研究为目的阅读,也可以欣赏为目的浏览。
有鉴于此,我在写历史人物传记时,尽量避免以往一些通史、断代史、专史著作中那种刻板沉闷、令人望而生畏的章法和笔法,追求一种生动活泼的叙事史风格,注重情节、对话,注重形象、具体,使一般读者能轻松自如地读下去。先前在写《万历传》时已注意及此,此次写《崇祯传》力图更理想一些。
写历史人物传记,与写一般历史著作明显不同之处,是必须树立传主的形象,刻画人物的性格,不能平铺直叙、面面俱到地写成一笔流水账。古希腊传记体史著奠基人普鲁塔克(Plutarch)在他的名著《亚历山大传》序言中,曾经这样透露他的心得:“;我所写的,不是历史的书,而是一部传记。一些小小的行动及语言,常常比大事件更能显示一个人的性格。正如画家画一幅肖像时,他只抓住脸庞和眼神,几乎不考虑身体的其他部分。我也把大事迹或战争部分让给他人去写,我只写人物心理方面的特征,用这种方法来叙述或描写每一个英雄或伟人的传记。”;我以为这是值得借鉴的传记笔法。当然,帝王并非个个都是英雄或伟人,但关于他们传记的写法,则大体是有共通之处的。话虽这么说,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相当的功力和识见。多年来形成的固定程式、习惯困扰着自己的思绪,要追求一种新颖的章法和笔法,常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不时地流露出为旧传统所束缚的痕迹。本书想写得洒脱一些,似乎未必尽如人意。这大概也算是积重难返、积习难改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