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清华时间简史:生命科学学院(110校庆)

書城自編碼: 362945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孙之荣、赵南明、施一公、王宏伟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579496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售價:HK$ 55.2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售價:HK$ 106.8
今日宜偏爱(全二册)
《 今日宜偏爱(全二册) 》

售價:HK$ 95.8
氢经济
《 氢经济 》

售價:HK$ 117.6
为你沦陷
《 为你沦陷 》

售價:HK$ 56.2
校园欺凌
《 校园欺凌 》

售價:HK$ 59.8
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订——基于组织战略,做”对的”培训!
《 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订——基于组织战略,做”对的”培训! 》

售價:HK$ 82.8
这就是心理咨询:全球心理咨询师都在用的45项技术(第3版)
《 这就是心理咨询:全球心理咨询师都在用的45项技术(第3版) 》

售價:HK$ 153.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2.5
《 清华时间简史:图书馆(110校庆) 》
+

HK$ 195.8
《 2018年世界发展报告 学习 实现教育的愿景 》
+

HK$ 281.2
《 国家能源大学发展——华北电力大学高等工程教育实践 》
+

HK$ 98.6
《 清华时间简史:教育研究院 》
+

HK$ 51.3
《 教育的本质 》
+

HK$ 361.8
《 哥德尔 艾舍尔 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珍藏本) 》
編輯推薦:
从清华大学生物系、生命学院的发展历史一窥清华大学乃至中国生物学科的发展史,目睹中国的生命科学从起步到腾飞。
內容簡介:
本书是关于清华生物学科的发展简史。清华大学生物系成立于1926年,距今已95年。清华大学生物学科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26?C1952年,老清华生物系发展阶段;1984?C2006年,生物系的复建与发展阶段;2007至今,生命科学的大发展阶段。现在,清华大学稳步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生命科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2021年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本书的出版也为探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生物学科贡献微薄之力。 由于编者阅历水平、资料来源渠道有限,本书的写作与梳理难免挂一漏万,不妥之处望海涵,并盼指教,日后尽快修正。
關於作者:
孙之荣,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84年12月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参与了生物系复建的大量工作。亲历了清华大学生物系的复建,到生命学院的成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大发展的过程。
目錄
第1章清华学堂时期生物科学的雏形(1909—1912)
1.1游美学务处时期生物留学生选派
1.2清华学堂时期生物留学生选派
1.2.1清华学堂及基本情况
1.2.2留学生选派
1.3生物科学相关专业留学生情况
第2章清华学校时期生物学科与生物学系的设立(1912—1929)
2.1清华学校
2.2生物学科与生物学系的设立及发展
2.2.1生物学科的设立
2.2.2生物学系的创立
2.2.3生物学课程
2.2.4师资队伍
2.2.5基础设施
2.2.6与生物学相关的活动
2.2.7学术期刊
2.3农学发展
2.4研究院与科研
2.5留美预备部选派
2.6爱国运动
第3章国立清华大学初期的生物学系(1929—1937)
3.1扩充学程设立大学及专科分类
3.2课程设置
3.3师资队伍
3.4生物学会
3.5基础设施
3.6科学研究

目录

清华时间简史: 生命科学学院
3.6.1理科研究所生物学部
3.6.2农业研究所
3.6.3研究方向及成果
3.7人才培养
3.7.1本科生培养
3.7.2研究生培养
3.7.3选派公费留美(欧)生
3.7.4其他留学情况
3.8爱国运动
第4章抗战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生物学系的发展
(1937—1946)
4.1南迁长沙
4.2由长沙迁往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成立
4.3师资队伍
4.4课程设置
4.5基础设施
4.5.1长沙临时大学时期的基础设施等
4.5.2西南联合大学时期
4.6科学研究
4.6.1生物学研究所(理科研究所生物学部)
4.6.2农业研究所
4.6.3研究成果
4.7人才培养
4.7.1本科生培养
4.7.2生物学系医预专业
4.7.3研究生培养
4.7.4留学生情况
4.8爱国运动
4.8.1师生参军参战
4.8.2科技助战
4.8.3爱国民主运动新篇章
第5章复员时期国立清华大学生物学系的恢复
(1946—1948)
5.1生物学系的恢复
5.2师资队伍
5.3专业及课程设置
5.4基础设施
5.5科学研究
5.6人才培养
5.6.1本科生培养
5.6.2研究生培养
5.6.3留学及出国研究
5.7爱国运动
第6章清华园解放时期的生物学系及院系调整
(1948—1952)
6.1生物学系、农学院及院系调整
6.2师资队伍
6.3专业及课程设置
6.4科学研究
6.5人才培养
6.5.1本科生培养
6.5.2研究生培养
6.6爱国运动
6.6.1中国共产党组织
6.6.2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6.6.3参加中国建设
6.6.4抗美援朝
第7章生物系恢复重建的准备期(1979—1984)
7.1历史沿革
7.2恢复重建生物系的酝酿
7.2.1学校派出工作小组调查研究,走访老一辈
生物学家
7.2.2学习考察美国生命科学的发展
7.2.3先期成立生物物理研究室和生物化学研究室
7.2.4举办全国生物物理讲习班
7.3清华大学召开恢复重建生物系会议
7.3.11984年6月工字厅东厅会议
7.3.21984年8月恢复重建生物系大会
7.4生物系的重建
7.4.1重建生物系,一切从零开始
7.4.2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正式成立,
系主任的选定
7.5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建立
第8章生物系恢复重建初期十年(1984—1994)
8.1生物系复系
8.1.1定名
8.1.2建系方针和首届系主任
8.1.3复系初期的艰辛
8.2师资队伍
8.3人才培养
8.3.1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
8.3.2学生人数与学科点
8.3.3开设课程
8.3.4教学获奖
8.3.5杰出学生代表
8.4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与学生工作队伍
8.5教学科研组织
8.5.1教研组体制
8.5.2生物系为学校体制改革做贡献
8.5.3系管实验室
8.5.4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8.6人才引进
8.7科研成果
第9章乘“985”东风,为创建一流生物学科而奋斗
(1994—2006)
9.1国家“985”计划的实施和支持
9.2师资队伍
9.2.1教职工人数
9.2.2人员名录
9.2.3教师人才引进的情况
9.3人才培养
9.3.1在校学生人数
9.3.2本科生培养
9.3.3研究生培养
9.3.4教学成果
9.4教学科研组织机构
9.4.1实验教学中心
9.4.2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
9.5开拓学科发展新方向
9.5.1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
9.5.2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
9.5.3创建、发展了多个生物学科分支
9.6合作与交流
9.7科研成果
9.8学生毕业后成长、发展情况
9.9教师队伍发展壮大,杰出人才不断涌现
第10章蓄势待发,酝酿生命科学大发展(2006—2011)
10.1清华生命科学改革布局
10.1.1施一公回国主持清华生命医学发展
10.1.2清华大生命科学的改革基调和目标
10.2机构调整
10.2.1依托医研院整合资源,协调生命学院和医学院
同步发展及实验平台建设
10.2.2撤系建院,生命科学学院成立
10.3国际化人才引进与人事制度改革
10.3.1历史基础
10.3.2前期准备
10.3.3人事制度改革启动
10.3.4改革的意义
10.3.5教职工队伍
10.4人才培养
10.4.1生命学院创新文化的建立
10.4.2本科生培养
10.4.3研究生培养
10.4.4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
培养博士生项目
10.5科研合作
10.5.1与国际知名制药公司的战略合作
10.5.2国际交流
10.6公共科研平台建设
10.6.1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测试中心
10.6.2清华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0.6.3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暨国家蛋白质
科学研究(北京)设施清华基地
10.7科研成果
10.7.1学术论文
10.7.2专著和专利
10.7.3实验室设备
10.7.4获奖情况
第11章高歌猛进,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国际全面接轨
(2011—2019)
11.1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11.1.1缘起与成立
11.1.2组织架构
11.1.3以人为本,提供人才成长沃土
11.1.4生命中心在清华大生命学科发展
中的作用
11.2师资队伍
11.2.1人才引进
11.2.2国际学术委员会及国际评估
11.2.3“引”“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11.2.4院党委全方面落实“立德树人”
11.2.5聘请兼职教授、双聘教授和讲席教授
11.2.6设立生命科学学院特殊贡献奖、赵南明
蒲慕明基金、郑昌学优秀教学奖
11.3人才培养
11.3.1本科生招生与培养
11.3.2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11.4国家和*重点实验室
11.4.1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1.4.2蛋白质科学*重点实验室
11.4.3生物信息学*重点实验室
11.5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
11.5.1前身——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
(2011—2015)
11.5.2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成立
11.5.3人才队伍建设
11.5.4科研平台建设
11.5.5体制机制建设
11.5.6研究成果及意义
11.5.7丰富学术交流活动,营造高质量的国际
学术交流平台
11.6生物医学馆与实验室建设
11.6.1生物技术馆改造
11.6.2李文达医学与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改建
11.6.3生物学馆修缮
11.6.4生物医学馆建设
11.7学科发展与科学研究
11.7.1学科布局和发展
11.7.2发表论文
11.7.3专著和专利
11.7.4获奖情况
11.7.5实验室设备
11.7.6国际交流
11.7.7学科评估结硕果
附录1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友
名录
附录2生物科学和技术系既要服务当前又要面向未来
——关于建立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的一些看法
附录3生命科学在向我们挑战
內容試閱
总序
清华大学走过了110年的沧桑历程。从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到独立培养人才的国立高等学府; 从抗战烽火中的西南联大,到新中国成立回到人民的怀抱; 从院系调整后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到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成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清华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壮大,也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所大学的历史中,学科与院系的建立、变迁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方面。1911年清华学堂建立,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6年设立了首批17个学系;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此后相继设立文、理、法、工4个学院,下设16个学系; 1937年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西迁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联大共设有5个学院26个学系; 1946年复员后,清华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5个学院26个学系,1948年底清华园解放; 20世纪50年代的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设有8个系,至“文革”前发展成12个系; 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恢复和新设了许多院系,目前共有按学科设置的21个二级学院,近60个系,以及承担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任务的若干研究院、中心等,覆盖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11大学科门类。
清华大学始终非常重视校史研究和编纂,早在1959年就成立了校史编辑委员会,下设校史编写组,现已发展成校史研究室、党史研究室、校史馆“三位一体”从事校史研究和教育的专门机构。几十年来,先后编纂出版了《清华大学校史稿》《清华大学史料选编》《清华人物志》《清华大学志》《清华大学图史》《清华大学一百年》等一系列学校层面的校史系列图书。同时,许多院系和部门也结合院系庆等契机,组织编写了纪念文集、校友访谈录、大事记、人物名录及宣传画册等图书资料,多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自身历史的发展。但长期以来,全面系统的院系史研究、编写和出版,还是校史研究编纂工作中的空白。
2015年前后,校史编委会委员、教育研究所原所长王孙禺教授和校史研究室研究人员李珍博士,与相关院系合作,对电机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育研究院等院系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相继编写出版了《清华时间简史: 电机工程系》《清华时间简史: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清华时间简史: 教育研究院》等图书。这是推进院系史研究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校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经过认真调研和周密筹划,我们提出在全校启动实施“学科院系部门发展史编纂工程”。
这一工程得到学校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由校史研究室组织协调,实施“学科院系部门发展史编纂工程”,编写出版“清华时间简史”系列丛书,与档案馆牵头、校史馆参与的“清华史料和名人档案征集工程”,一同被写入清华大学党委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清华大学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2018年还被列为清华大学工作要点的重点工作之一。从2017年起,学校每年拨付专门经费进行资助。校长邱勇、校党委书记陈旭和先后担任校党委副书记分管校史工作的邓卫、向波涛等领导,对这一工作给予了亲切关心和具体指导。
这一工程更是得到各院系、各部门的热烈响应和踊跃参与。2017年工程正式启动,就有40多个院系等单位首批申报。经研究决定,采取“同步启动、滚动支持、校系结合、协力推进”的方式逐步实施。校史编委会多次召开专家会议,对各院系的编纂工作进展情况和经费预算进行评审,校史研究室通过年度检查和专家讲座等加强组织协调和学术指导。许多院系党委书记、院长主任等亲自负责,很多老领导、老同志热情参与,各院系单位都明确了主笔和联络人、成立了编写工作组等,落实编纂任务。档案馆在档案史料查阅等方面提供了积极帮助,出版社对本丛书的编辑出版给予了全力支持。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科院系部门发展史编纂工程”取得初步成效。按计划,首批“清华时间简史”系列丛书于110周年校庆之际出版发行。丛书在翔实、系统地搜集和梳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生动地回顾和总结各院系、学科、部门的发展历程,全方位、多样化地展示了清华的育人成果和办学经验,不仅有助于了解各院系的历史传承,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开展优良传统教育,促进各学科院系的长远发展,而且对更好地编纂“清华大学史”有重要帮助,也可为教育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研究高等教育史、学科发展史等,提供鲜活、细化的资料。
*总书记指出: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学科院系部门发展史的研究与编纂是一项浩大的学术工程,意义重大、任务艰巨,需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抓紧落实推进,确保“清华时间简史”丛书分批次、高质量地出版,力争“学科院系部门发展史编纂工程”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为清华新百年的发展积累宝贵的历史资源、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出独特的贡献。

2021年4月
(作者系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