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HK$
221.8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HK$
99.7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4.9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7.3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HK$
47.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98.6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3.1
|
編輯推薦: |
《中国厘金史》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即(一)厘金的起源与沿革,(二)税制,(三)收支概况,(四)各省厘金,(五)厘金统计资料。在厘金起源问题上,罗氏 突出的贡献在于,阐明了在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以往捐纳报效等临时筹款措施难以为继,而清代税制结构中商税明显偏弱、财政收入缺乏弹性的情况下,重在征商的厘金制度兴起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厘金的推广和延续,不仅是清朝财政的需要,还有着重农抑商传统经济思想的支撑,对于近代财政结构和税制的演变影响深远。
|
內容簡介: |
《中国厘金史》是中国近代财政经济史研究的里程碑著作,征引文献资料相当丰富,除了二千多件清代厘金档案外,还搜集了清代厘务机构编制的各种文件、表册和章程等,按类分章,叙沿革、规章,论利弊,颇有中国传统志书体例,兼史书据实纪事风格,将中国优良的史学传统融汇到了与国际接轨的近代学术规范之中,成为后来研究中国古代厘金问题的典范之作和基础之作。
|
關於作者: |
罗玉东,生卒年不详,据学界认为,于抗日战争时期因日军轰炸去世。1934年参与组织成立“史学研究会”,主要作品有:《厘金制度之起源及其 理论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卷第l期,1932年)、《光绪朝补救财政之方策》(《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卷第2期,1933年) 、《中国厘金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罗玉东对晚清厘金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作品《中国厘金史》是20世纪上半叶具性的清代财政史领域的研究著作,“该书对横行中国78年、虽病商害民却蕴含了中国现代货物税、工商税、流转税萌芽的‘厘金’制度,做 了周详而通透的研判”(摘自《12读本思索二千年税改》,《投资者报》2009年第8期)。
|
目錄:
|
凡例
中西年份对照表
章 厘金制度之起源
壹 厘金制度产生之原因
贰 厘金未施行以前加征商税之拟议
叁 厘金制度被采行的原因
肆 厘金制度创办及普行之经过
(附)厘金创议人钱江之事迹
第二章 清廷对于厘金税政之措施
壹 成同时期(1854-1874)
贰 光绪时期(1875-1908)
第三章 全国厘金税制概要
壹 百货厘金的种类
贰 各省厘金税率
叁 各省课厘货类及免税货物
肆 征收机关
一 征收机关的系统及组织
二 局卡及人员的统计
三 征收入员的委任及待遇
第四章 全国厘金税制概要(续)
伍 征收制度
一 官征制度
(一)各省的税章及税票
(二)卡厘征收手续
(三)转运及分运的免厘办法
(四)厘金罚款及其分配
(五)坐厘征收手续
(六)定期蠲免常例
二 包缴制度
(一)广东的认捐
(二)江浙的认捐及包捐
(三)认捐之利弊
陆 报解及考成
一 报解程序
二 考成
(一)比较办法及奖惩章程
(二)比较办法之流弊
柒 厘金的弊端
一 侵蚀税收的弊端
二 私索商民的弊端
捌 厘金与条约之关系
第五章 全国厘金收支概况
壹 统计材料来源及整理方法
一 统计材料的来源
二 折合方法及准确程度
三 材料不全及补充办法
贰 全国厘金收入概况
……
第六章 全国厘金收支概(续)
第七章 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厘金
第八章 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厘金
第九章 福建广东广西三省厘金(附:台湾省厘金)
第十章 山东河南山西直隶四省厘金
第十一章 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五省厘金
第十二章 东三省及新疆四省厘金
罗玉东和他的《中国厘金史》
|
內容試閱:
|
江南北三总局之名称始确定,除金陵局于宣统二年归并于江南财政公所外,苏沪二局皆存在至于清末。咸丰末年至同治初年间,江苏抽厘的进展情形已略如上述,详情虽难考查,但据目前所得二档案,亦可以约略窥见当时苏省抽厘之普遍及繁重情形。据同治二年上谕称,富明阿(江宁将军)奏称,里下河一带,南北粮台设立捐卡,大小约有百余处,有一处而设数卡者,有一卡而设数局者。惟据《会典》载,是年江北设厘捐总局,除裁并各卡外,仅留存二十六处。此举似因江北各军粮台纷立捐局,故以设立总局及裁并各卡限制之。但裁并后,谓仅留存二十六处,则颇有疑问。据同治三年江宁将军及漕运总督覆奏遵旨裁撤厘捐局卡一折,称江北扬通,海门,靖江十三厅州县及扬镇粮台所设沿江内河各厘局,自同治二年奉旨裁撤多处后,尚存正局五十三处。据此可知《会典》所载二年裁并后留存之数不确。盖即使二十六处皆为正局,犹相差一半,况漕督等奏报之数为正局,分卡之数尚不在内。可见二年上谕所称,大小约有百余处,当系事实。同治三年,再度经漕督等裁并十三局、五十九卡后,尚余正局四十处,分卡之数不明。于此可见当时苏省抽厘之普遍。至于抽厘货类是否亦因局卡之增置而亦日见推广,今虽难言,但税额之逐渐加重,则有事实证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