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
編輯推薦: |
1.明清时期的碑刻资料是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之一,但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型和现代经济的开发与利用,碑刻赖以依托的乡间神庙一步步走向衰落和消亡,大量的碑刻文献资料亟待抢救,因此本书的出版,一方面对史学、文献学以及社会学、宗教学等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另一方面也科学地保护了这些文献资料,以实现其应有的人文社会价值。
2.囿于碑刻题名资料编纂的缺乏,造成对整体碑刻史料解读的讹误和断裂,使得成文的碑刻集未能发挥到应有的作用,本书利用田野调查所获得的各项资料补全题名,使其与正文形成有机整体,可以起到补遗之功用,为学界提供可供借鉴的完整史料。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时期山西碑刻题名整理与研究”的结项成果。全书共精选明清山西碑刻305通,其中大部分为首次录入。简介部分简要说明碑刻刊刻时间、碑刻形制及存废情况。正文部分对每通碑刻的碑文及题名进行整理移录,并附碑刻拓片照片。
山西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而保留了大量的碑刻,尤以明清时期为重,约占到存量总数的五分之四强,但目前出版的石刻编纂成果中多数仅摘录正文内容,大量题名被略,为史料解读、利用带来了不便。本书旨在前人编纂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田野调查所获得的各项资料补全题名,使其与正文形成有机整体,为学界提供可资借鉴的完整史料。
|
關於作者: |
姚春敏,女,1972年11月生,山西永济人。现任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华北区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清代社会史、文化史、明清碑刻文献、民俗文化。先后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分别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以及博士学位。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戏曲民俗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级项目多项。在《文艺研究》《清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清代华北乡村庙宇与社会组织》等多部专著,主编《戏曲碑刻》等。
|
目錄:
|
〇〇一 重修后土禹稷庙记1
〇〇二 重修后土圣母祠记4
〇〇三 法王庙创建舞庭记9
〇〇四 重建普济寺记11
〇〇五 重修源神行祠记14
〇〇六 重修东岳庙正殿记18
〇〇七 重修水神圣母庙宇21
〇〇八 重修三教庙牌记23
〇〇九 计开施财功德主花名于后26
〇一〇 捐银采石修路碑记29
〇一一 重修东岳庙碑记32
〇一二 泽州周村镇重修庙祀记34
〇一三 重建移修玄天上帝庙记37
〇一四 新竖后土香赀记39
〇一五 新建义勇武安王庙志41
〇一六 重修东岳庙记43
〇一七 重修汤王庙记46
〇一八 修建玄帝庙记49
〇一九 增修护国将庙记52
〇二〇 武池村敕封乔泽庙创建献殿碑记55
〇二一 增修邑哭头村高禖祠记58
〇二二 重修东岳天齐庙舞楼三门记61
〇二三 重修佛堂碑记64
〇二四 重修晋祠庙记68
〇二五 水神庙祭典文碑73
〇二六 商山庙新建砖窑碑记83
〇二七 创建救苦十王碑记86
〇二八 阳邑寺新建膳亭乐亭并砖天王殿墙记89
〇二九 添修玄帝阁碑记92
〇三〇 妆塑菩萨圣像记95
〇三一 重修润民侯龙王庙碑记100
〇三二 佛殿碑记104
〇三三 重整殿宇补建献亭戏楼碑记107
〇三四 增建角殿西房碑记110
〇三五 隰州暨石永蒲太施财乡绅檀越碑113
〇三六 重修拜殿碑序117
〇三七 迁修圣母庙记120
〇三八 冶底村创起关圣帝君堆金会碑记123
〇三九 新建乐楼施过钱粮碑记126
〇四〇 娘娘宫中公备物件碑记128
〇四一 重修东楼小引130
〇四二 小靳村重修东岳庙碑记132
〇四三 重修将军神庙碑记136
〇四四 重修黑潭之玉帝庙记139
〇四五 重修净信寺碑记142
〇四六 重修元天上帝庙记145
〇四七 创修乐棚碑记148
〇四八 重金妆碾玉序152
〇四九 建立戏台碑记156
〇五〇 大泽里北石瓮村创建戏楼三间159
〇五一 重修圣母庙碑记162
〇五二 重修玄帝庙记165
〇五三 新建戏楼碑记168
〇五四 大庙记事碑171
〇五五 重建庙碑记173
〇五六 重修净信寺碑记177
〇五七 中兵村重修碑序180
〇五八 泽城西南隅五里许□南社重修庙宇□塑金妆碑记184
〇五九 卦山天宁寺重立常住地亩碑记187
〇六〇 重修西溪二仙真泽宫记190
〇六一 重修城隍庙碑记195
〇六二 补修圣母庙碑记198
〇六三 重修东岳庙碑记201
〇六四 重修高禖殿金妆圣像碑记204
〇六五 重修观音阁碑记207
〇六六 马王庙施银碣210
〇六七 重金妆南殿三大士诸佛神像碑记212
〇六八 净信寺重修佛殿金妆圣像增建社房门亭碑记216
〇六九 西方圣境灯油碑记219
〇七〇 创建戏楼碑记221
〇七一 创立狮子叙224
〇七二 创建佛庙碑记226
〇七三 重修岱岳庙碑记229
〇七四 创建行祠碑记232
〇七五 创建乐亭碑记235
〇七六 创建砖牌楼财神庙三星庙碑记237
〇七七 弘道庵记240
〇七八 重修庙宇碑序243
〇七九 重修玄帝殿碣248
〇八〇 补修三教堂碑记250
〇八一 创建玄天殿碑记253
〇八二 重修碑记255
〇八三 圣母庙置地碑记259
〇八四 创建关帝庙宇碑记262
〇八五 重修三大士堂碑记264
〇八六 重修关帝庙碑记269
〇八七 创建五龙宫正殿煖阁铸铁旗杆并起建东楼序272
〇八八 □修黑龙庙碑记275
〇八九 请积金神会金妆佛像修理南殿西廊外小房二门及起会日期序278
〇九〇 重修三官庙东丹房碑记280
〇九一 碑记282
〇九二 重修娲媓圣母庙碑记286
〇九三 重修乐楼碑记290
〇九四 施地碑记294
〇九五 重修石磐村诸神庙碑记296
〇九六 重修高禖祠碑志300
〇九七 罗家庄西社新建乐亭并神堂碑记303
〇九八 修立黑龙王庙碑记306
〇九九 重修眼光圣殿碑记311
一〇〇 王何村补修三嵕庙碑记314
一〇一 重修碑记317
一〇二 重修碑记320
一〇三 增修西殿五瘟神客堂舞楼东南楼创修西南楼序324
一〇四 庞家圪塔村与十字村水井议明碑记327
一〇五 捐资置地花名碑329
一〇六 重修碑记331
一〇七 创建大雄殿神龛碑记333
一〇八 重修关圣帝庙碑记336
一〇九 新修道路碑记339
一一〇 妆绘大雄殿神龛碑记342
一一一 重修麻衣仙姑庙碑记345
一一二 姑射山南仙洞碧岩寺创建乐亭碑记348
一一三 创建日宫月府重修四圣殿碑记351
一一四 玉皇庙创建东西房碑记354
一一五 三义庙重修献殿乐楼记357
一一六 施(脊)兽石记360
一一七 重修成汤大帝庙碑记362
一一八 重修圣祖庙平头社郑家庄路家河教场平韩家沟碑记366
一一九 重修圣祖庙南安多社沟北村界口庄碑记371
一二〇 重修东岳庙记374
一二一 重建药王神庙记377
一二二 二仙庙重修记379
一二三 重修乐楼西廊玉帝庙南街施财碑记384
一二四 补修佛殿碑记387
一二五 南楼二次联会牌记390
一二六 新建献殿碑记393
一二七 重修真泽宫碑记395
一二八 重修昭懿圣母祠碑记398
一二九 重修碑记401
一三〇 重修庙碑记405
一三一 创建出厦补修殿宇禅室戏楼碑记408
一三二 玉皇庙补修殿宇金妆神像碑记411
一三三 大清国山西泽州府陵川县普安乡下川都廖池村重修碑记414
一三四 创建山门东西两廊碑记417
一三五 重修三教庙碑记420
一三六 重修柏山圣母陀郎龙王诸神庙记423
一三七 创建福田院诸神殿碑记428
一三八 补修真泽宫碑记432
一三九 创建三清殿磨针亭静乐宫碑记435
一四〇 重修静养洞碑记439
一四一 重修关帝庙碑记443
一四二 武邑应感庙地亩碑记446
一四三 重修龙王庙碑记448
一四四 增补庙宇神池改作歌舞台碑记451
一四五 增修白云寺碑记454
一四六 重修碑记459
一四七 仙堂寺重修碑记464
一四八 重修关帝庙记467
一四九 重修三庙记470
一五〇 重修龙泉山东岩寺募化乡村碑记473
一五一 重修三官神庙碑记477
一五二 重修龙泉山东岩寺碑记482
一五三 东岳驾前制提炉凤扇碑记485
一五四 关帝庙创建碑志488
一五五 补修神殿并舞楼碑序491
一五六 合村公议打井之事493
一五七 重修真泽宫后殿碑记495
一五八 神命整理祀事志499
一五九 重修化悲岩永静寺碑记502
一六〇 移修圣母诸神庙记507
一六一 重修关帝庙碑记511
一六二 移建神庙乐亭叙514
一六三 重修乐楼栏杆记516
一六四 创建观我亭补修庙宇碑序518
一六五 东石瓮村创修舞楼碑记520
一六六 重修成汤殿碑记526
一六七 重修碑记530
一六八 真武庙重修碑记533
一六九 重修乐楼供器记539
一七〇 补修广渊庙宇碑记542
一七一 补修正殿舞楼山门碑记545
一七二 重修大庙创修舞楼碑序547
一七三 重修府君庙碑序553
一七四 重修高禖祠碣556
一七五 重修舞楼碑记558
一七六 创修东西六间山门一间560
一七七 重修龙王庙碑记563
一七八 重修石婆村碑记565
一七九 重修耳殿煖阁并创建正殿煖阁碑记568
一八〇 补修白云寺碑记571
一八一 重修簪花楼临河石梯碑记574
一八二 重修东岳庙记577
一八三 东大社修新鼓记579
一八四 创修耳殿碑记581
一八五 补修汤帝正殿五间碑记583
一八六 重修源神庙乐楼记585
一八七 重修三教堂记588
一八八 补修娲皇庙碑记591
一八九 重修三教堂碑记594
一九〇 南山庙重建东正房记597
一九一 整理乡神岭社事碑记599
一九二 合社修庙碑记604
一九三 玉帝庙重修碑记607
一九四 重修云栖山润民侯庙碑记序610
一九五 重修灵润公庙香首捐钱记613
一九六 创修歌舞楼姬氏施地碑记615
一九七 重修三教堂碑记617
一九八 重修西看楼上下碑记622
一九九 重修陂池碑记625
二〇〇 重修本庙东看楼屋坡并改修东官厅南间627
二〇一 创建官窑石桥碑记630
二〇二 补修济渎庙碑记633
二〇三 重修九江大王庙碑志637
二〇四 三嵕庙重修碑文640
二〇五 重修神庙舞楼并创建钟楼鼓楼及各工碑记644
二〇六 重修土地祠序647
二〇七 重修观音阁碑记650
二〇八 赵家庄合社公请摇会碑文653
二〇九 补修真泽宫碑记655
二一〇 重修白云寺碑记665
二一一 重修天池寺碑记669
二一二 重修黑龙庙碑记672
二一三 重修二仙馆碑记675
二一四 重修碑记681
二一五 重修乐楼记685
二一六 创修九间碑序688
二一七 去坐马碑文694
二一八 重修三教堂碑记696
二一九 创修歌舞楼碑记699
二二〇 真武庙创建香亭碑记701
二二一 重修三嵕庙彩画殿宇碑记704
二二二 重修庙牌记708
二二三 重修行宫碑记711
二二四 重修天齐献殿戏楼暨二山门碑记715
二二五 重修关帝郊禖二殿与表南房墁院心并补修閤庙殿宇碑记718
二二六 合村公议禁赌立约演戏碑铭722
二二七 重修天宁寺碑记724
二二八 乐楼序727
二二九 纯阳帝君庚建小花亭记730
二三〇 重修舞楼窑亭记733
二三一 炎帝庙重修花费碑记736
二三二 纯阳洞创建香亭碑记741
二三三 补修昭懿圣母庙碑记744
二三四 重修灵王殿碑文747
二三五 村保维社首公议禁赌桑羊等碑记750
二三六 重修马王庙碑序753
二三七 重修天池寺禅院并石桥碑756
二三八 重修玉皇庙碑文759
二三九 重修二仙宫碑志762
二四〇 修庙碑记767
二四一 重修东庑碑记770
二四二 补修关帝娲皇广生殿并重建乐楼碑记773
二四三 重修石磐村诸神庙碑记776
二四四 重修乐楼碑记序779
二四五 重修骷髅庙碑记782
二四六 重修东堂阁碑记786
二四七 新修请宫碑记789
二四八 整修佛堂碑记791
二四九 重修关帝庙碑记793
二五〇 山西太原府阳曲县白马掌敷花乡中兵村重修徘徊寺圣母庙碑序796
二五一 重建五龙庙碑记799
二五二 重修兴龙山庙暨改建□楼碑记803
二五三 重修碑记806
二五四 重建后稷庙钟楼记809
二五五 补修真泽宫碑记815
二五六 补修真泽宫募化四方布施碑记823
二五七 补修三嵕庙记835
二五八 重修天齐庙并新建乐楼台碑记837
二五九 增修马厩记841
二六〇 重修馆庙募化碑记844
二六一 施地亩碑849
二六二 重修二仙馆庙碑记851
二六三 创立培文会记857
二六四 重建乐楼碑记860
二六五 重修玉皇庙碑记863
二六六 补修三教堂碑记866
二六七 重修碑记868
二六八 补修金妆碑序871
二六九 重修真泽宫碑记874
二七〇 重修五圣宫庙碑记877
二七一 重修东岳庙碑记880
二七二 补修真武庙碑记883
二七三 重修岱岳寺并兴隆寺碑记889
二七四 重修炎帝庙暨村中诸神殿碑记892
二七五 重修关帝庙碑记895
二七六 重修成汤庙暨创修前院东西看楼舞楼碑记899
二七七 重修圣母庙碑记903
二七八 重修三教堂碑记906
二七九 特告909
二八〇 重修娲媓圣母庙碑记911
二八一 西佛堂创修耳楼重修舞楼碑915
二八二 补修真泽宫碑记918
二八三 阔修白云寺碑记928
二八四 重修本村所属诸庙并创建泉子上龙宫三圣庙斋室碑记935
二八五 新立改规碑记938
二八六 重修正殿卷棚三门钟楼以及上殿围台碑记940
二八七 重修西溪真泽祠西梳妆楼碑记943
二八八 重修山庙碑记947
二八九 重修圣母庙碑记950
二九〇 创修舞楼东西厦碑记953
二九一 重建关帝庙大门乐楼暨东西角门东华西华各门钟楼
内外廊房崇圣祠大门工程碑记956
二九二 移修关帝庙重补各庙宇碑记959
二九三 补修成汤庙碑记962
二九四 重修三教堂碑记965
二九五 榆次县罗家庄重修关帝庙新建社房院碑记968
二九六 重修九江大王庙碑文974
二九七 重修高禖庙碑记977
二九八 重修招贤馆碑记982
二九九 补修关帝庙碑记989
三〇〇 重修大禹庙观音堂戏楼兼创修庙后地基碑记992
三〇一 补修真泽宫碑记995
三〇二 重修古刹天池寺碑记1005
三〇三 补修井台碑记1008
三〇四 重修二仙馆碑记1010
三〇五 重修碑记1015
|
內容試閱:
|
纠结了许久,想找一个大腕儿来为此套碑刻作序,然而终因羞于表达而告终。于是乎,自己硬着头皮作序。这套碑刻题名所录碑刻起于明代景泰元年(1450),止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共305通。此套碑刻实际是笔者和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所存碑刻集的一部分。谈到碑刻顿生感慨,三晋碑刻当居全国首位,实际田野调查发现也的确如此,有些庙三番五次地去,总能看到新的老碑又一次矗立(村内百姓陆续送回来的),仿佛长了出来,欣喜得很。这套碑刻的收集原理很简单:一为,尽量有大量题名存在;二为,尽量有拓片存在。拓片经过扫描以后的清晰程度远胜于照片,这是选择这些拓片的理由。拓片多来源于本研究所师生数年辛勤的田野调查,近年来因为有了先进的相机为支撑,故而懒于再拓,颇为遗憾,囿于我们的懒惰,使得读者和很多碑刻失之交臂。此次整理完毕,深感传拓的重要性,以后要勤勉一些才好。出版这套碑刻的目的也很简单:一则,为了认真完成国家社科项目;二则,为了能留一些完整资料,以备后来者查阅。山右碑刻之多已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碑刻文集陆陆续续问世,良莠不齐,不做点评。只是于我,主观上非常想日臻完善,身为历史工作者,这是责任,也是重托。从田野,到拓片,到文字,到扫描,到点校,到一次复审,到二次复审,到三次复审。个中辛苦与欢乐,也不足为人道也。
此套碑刻集重点集中在题名上。碑刻作为手资料,以其原始性及存史之功昭著的优点,往往能补正古籍文献的不足,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碑刻题名是碑刻须臾不可分割的部分,位置多处于碑文后部、碑阴与碑侧部位。内容主要有创修人员题名、工程及刻碑开支以及补记等,意在永为记耳。目前学界尚未有编纂和研究碑刻题名的专著,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前人在传拓、整理碑刻时,只注重碑阳正文内容,而对那些主要记录捐施名单等内容的碑阴和碑侧的题记则不大重视。其实,碑阴、碑侧与碑阳是碑刻的有机统一体,包含着许多当地社会组织、宗教信仰、民俗文化等信息,是研究民间社会史的宝贵资料。
从这些石刻题记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三类:类为真正的题名,包括撰文、书丹、篆额者及官员、僧侣、首事、领袖、监修、捐施、工匠以及乡、社、村庄、商号、香会或香社等的题名;第二类为开支碑,记载所修建筑、所撰碑刻以及单位时间内村落和社会组织的开支;第三类为补充碑,一般记述时间晚于原碑刻,并对其补充。将碑刻题名放置于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场域中,可以辨析区域社会中民间信仰与基层社会组织、地方经济发展、乡土社会网络以及国家对地方的控制等关系。这也是整理这些题名碑刻的意义所在。
碑刻来源于田野调查,十几年来,学生如流水换了一茬又一茬,每一届无辜的学生都被我拉进田野调查的队伍中,这些碑刻和题名碑刻甚至于墓志铭碑刻在与日俱增,于是就建了一个碑刻收藏室,并每周自发与学生共读,体验碑刻治愈的功能,感受它们超越文字之外的力量。感谢商务的编辑们,和我这样一个欢喜时候大欢喜,不欢喜时候大不欢喜的人打交道,难为他们了。商务专门请来了自己的老编辑们对这套碑刻进行了近乎严苛的校对,文字之中见精神,蝼蛄铭记,万分感谢。
后,依然要说,碑刻校对数遍,作为一种民间文本,它从未统一过,它自己也是争吵和纠结的,所内老教师说录碑错误是常态,无误是神。所以,尽管七八遍校稿,仍有不少瑕疵存在,同仁观之,尽可指摘,感激涕零。还要感激的是,车兄文明教授,延兄保全教授,此为政策支持;感谢张兄焕君、谢兄耀亭、王兄玉来,崔兄武杰,多次复审,不厌其烦,此为行动支持;感谢我的学生,颜伟博士、赵丹荣博士。其余我自己的博士不便致谢,恐以后批评起来拉不下脸面。盛夏时节,又一个平阳酷暑,终于结集,共305篇,其形拟先师孔夫子编纂《诗经》,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只是一个欢喜。是为序。
姚春敏
于平阳府山西师大华北区域文化研究中心
凡 例
一、本书辑录明清山西碑刻,分为拓本照片和碑刻录文两部分。主要选取有典型性、相对重要的明清碑刻,其中不少为戏曲碑刻。重点突出题名,特别是捐资人、捐资数额等信息。每通碑刻编纂内容包括名称(全称)、简介、录文(全文),并附碑刻的拓本照片。
二、山西以今山西省辖区为据,地名以现行地名为准。参考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
三、主要辑录的是明清时期山西碑刻,民国时期的部分碑刻亦酌情收录。全书共计305通碑刻,起自明景泰元年(1450),迄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所有碑刻均按照立碑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无确切年代或难以辨识的则排在末。
四、碑刻中无确切题目的,以首句或碑刻主题进行拟定。
五、碑刻简介位于拓本照片上方,主要介绍碑刻的来源、规格、属性等,内容为:碑名,如“重修后土圣母祠记”。刊刻年代,如“明景泰七年(1456)刊”。其下为碑刻的高、宽、厚度,尺寸单位用“厘米”,如“碑高133厘米,宽55厘米,厚18厘米”。但个别碑刻缺少规格信息,暂不录入。如有碑额则将碑额录出,如“碑额书‘后土圣母’”。后是碑刻的现存地点,尽可能详细,写作“现存于××市××县××乡××村××庙”,如“现存于吕梁市离石区交口镇石盘村圣母庙”。简介中的刊刻年代,1912年以前的碑刻,立碑时间一律用历史纪年,括注公元纪年。括号内公元纪年前后不加“公元”和“年”,如“明景泰七年(1456)”。如果是1912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一律用民国纪年,括注公元纪年,其他要求一致。
六、碑文全录。碑额内容已列于简介之中。碑阳、碑阴书于简介和拓本照片之后,加方括号“【】”予以证明,碑阳作【碑阳】,碑阴作【碑阴】,其他则作【碑文】。碑刻题目居中,碑文中的正文部分比碑阴或题名大一个字号。但由于每通碑的长短、布局各不相同,因而字号的变化将视其具体情况而定。
七、本书均使用简体字。对碑别字、俗字、异体字等情形分别进行了处理。数字方面也尽量采用简体字。由于“於”字出现较多,故保持原字,不作修改。
八、本书对收录的碑刻文字进行了点校,尽量保持原貌。标点采用现代横排标点符号。题名、纪年等分段展示,尽量不加标点。多个人名并列时,人名之间空一个字符。录文原则上根据文意分段,首行缩进两个字符,不易分段的则连排录入,尽量保持整齐。碑刻正文与题名之间空一行,如碑刻较短或情况特殊,则无须空行,视其具体情况而定。
九、碑刻上的立碑人、捐资人、捐资数额,以及木工、石工、泥瓦工等全部照录,不予删除。碑刻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和出土过程中形成的刮痕及漫漶不清,字迹无法辨识者,用缺字符号“□”代替。缺损字数不清或缺字数量较多者,以“(阙文)”标出。
十、部分碑刻拓本照片只存碑阳,碑阴缺失,但碑阴文字仍存的,则照常录入。碑刻中疑为错字的,于疑错字后用“( )”标出疑是字,以作参考。一些需要特别说明的内容在“( )”中进行补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