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44.2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6.2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8.2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78.1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98.6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6.4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66.6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本书主要以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包含自己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数学方法指导,对数学课本问题研究的方法,对考题研究的视角等。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内容为初中数学教学及研究,包括教法学法研究;课本问题拓展;思想方法教学;试题靓点赏析;命题规律研究;竞赛解题指导;初等数学研究;衔接教学研究等,适合初中数学师生及数学爱好者阅读。本书汇聚作者近30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及研究成果,精选个人部分发表数学文章,归类提炼。全书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对数学教学工作进行了探索,凸显初中数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本质,便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借鉴,也对学生学习数学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
關於作者: |
吴国庆,中学高级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优秀教师,武汉市百优班主任,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先后获区级奖励十余次,个人获市优质课一等奖,一师一优课部优课,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文章达百余篇。
|
目錄:
|
第1篇教法学法研究/ 1
关于同课异构活动的思考/ 2
学习值的四重“境界”/ 6
类比学习线段和角/ 9
一道圆的中考模拟题探究/ 13
应用基本形妙解中考题/ 18
一题一课让思维自然流淌/ 23
探究深处现思维平实之中显素养/ 29
实践数学日记提升学生思考力/ 35
依纲据本凸显本质
——2019年武汉市四月调考数学试题函数部分的分析及备考建议/ 40
第2篇课本问题拓展/ 49
一道课本习题引发的思考/ 50
例析一类源于课本的中考题/ 55
旋出天地变中精彩
——一组课本习题的分分合合/ 61
变换能测动中精彩
——一道课本习题的演变之旅/ 69
演变拓展精彩不断
——例析一道课本习题演变成的中考题 / 76
一道课本习题的演变之旅/ 82
问题源头在哪里唯有课本活水来
——从一道中考题说开去/ 88
电路中演绎精彩
——一道课本习题的引申/ 94
第3篇思想方法教学/ 99
从一道课本题学习比较分式大小的方法/ 100
(a b)2=(a-b)2 4ab在解题中的应用/ 102
数形结合巧解直线上动点问题/ 105
小问题大思想/ 108
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线段值/ 110
几何问题数量化解析方法显神奇/ 113
用尺规平分折线段的方法和证明/ 118
借助直径解题的常见方法/ 121
“三点一线面积法”模型及其应用/ 124
坐标系中三角形的一个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128
第4篇试题亮点赏析/ 133
演变中举一反三类比间触类旁通
——一类有关线段与角度问题探析/ 134
单元复习1:数与式/ 141
盘点中考中具有生活气息的“圆”/ 148
盘点中考中的折叠问题/ 156
一道课外练习题解法商榷及问题演变/ 164
立足问题探究凸显核心知识/ 167
一道调考“压轴题”解法赏析/ 172
一道中考几何压轴题解法探讨/ 183
一道中考几何题的多种解法/ 188
对一道值问题的解法思考和演变拓展/ 192
奇思出妙解演变现通法/ 197
万变不离其宗
——一道调考题的解析·推广·反思/ 204
立足基本形解法多奇新
——一道调考题解法赏析/ 206
源于教材迁移构造凸显探究
——一道中考压轴题赏析/ 212
经历活动类比分类凸显立意
——赏析一道中考压轴题/ 216
第5篇命题规律研究/ 1
唯有研究活水来
——一次对课本习题改编的意外收获/ 222
两道中考题的对比及收获/ 226
一道中考题的“前思后想”/ 232
回归课本凸显函数思想
——一道调考压轴题赏析/ 236
第6篇竞赛解题指导/ 241
巧构模型妙解赛题/ 242
精彩源于变换/ 246
一道关于圆的几何题的多解/ 249
图形变换在几何值问题中的应用/ 252
例谈构造等边三角形解题/ 257
第7篇初等数学研究/ 261
例谈旋转中的双等腰直角三角形/ 262
例谈动点运动路径长问题/ 267
圆中值问题例析/ 275
下滑梯子中的数学问题/ 281
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值问题/ 284
一类动点路径模型及其应用/ 288
巧平移妙解题/ 292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和对称/ 300
三角形中角平分线基本形及其应用/ 302
正方形中的一个结论及其应用/ 307
涉及到内心和外心的一个结论/ 311
构造“圆和圆外一定点”模型求线段值/ 313
“倍长过中点线段”基本形及其应用/ 316
“共顶角顶点的相似等腰三角形”基本形及其应用/ 320
一类“半角”问题基本结论及其应用/ 325
一类图形的基本结论及其应用/ 329
圆中两类角平分线基本形及其应用/ 333
基于解题研究下对一个问题的思考/ 337
第8篇衔接教学研究/ 343
一类含有值的函数图象性质及其应用/ 344
二次函数中的一个结论及其应用/ 349
双曲线中两个互逆命题及其证明/ 352
抛物线中的一类定点问题探究及其应用/ 355
抛物线中的一个结论及其应用/ 359
例析一类“触摸”图形本质的考题/ 363
让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更自然
——以一类抛物线问题为例/ 368
|
內容試閱:
|
代序:一个教师的朝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的教师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国家要求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从踏上教书育人岗位的那一刻起,教育界的前辈就告诫我们:“不能只做一名死板的教书匠,应该成为一名研究型、专家型老师.”我们也在为这样的目标付出努力.可随着从教时间的累积,因为琐碎生活的消磨和价值观上的犹疑不定,越来越多的教师畏难退缩,教书育人的热情逐渐减退,动力逐渐减弱.那潮水般涌来的倦怠情绪掩不住对自我价值的不断追问,我们深知不能在碌碌无为中虚度生命,却不知道怎样让自己摆脱这种不知所措的困境.我们纠结、徘徊甚至焦虑不安.一线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一线教师如何获得职业自信?教师从事的是塑造灵魂的工作,唯有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找准自己生命的朝向,做一个内心丰盈的人,才不会止步于教书.教师应该指向教育.这个回答也许有些缥缈,怎样的回答才更务实,更让我们信服呢?我认为,如果是身处困扰之中的老师,尤其是数学老师,可以研读吴国庆老师的这本书,会发现吴老师就是那个经过努力而找寻到自己生命朝向的人,我们可以在吴老师身上学到一些经验,受到一些启发,从而找到答案.一个认真从教的初中数学老师,经过两个三年的历练,大多可以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教学熟练工,稳稳地站在讲台之上.这种看得见的成长,让我们对教育工作充满热情,干劲十足.随着一个又一个三年的叠加,总是那几本不变的教材和那些大体变化不大的课程,我们需从“看山是山”走向“看山不是山”,我们不喜欢重复无效的劳动,我们拒绝平庸,渴望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怎么办?吴老师给出的答案就是——加强学习与研究!对于教材上同样一个章节,如何边教边创新方法?同样一道课本习题,如何做拓展改编?同样一个问题,怎样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与拓展?一个老师教龄的增长不应该仅是教育行走里程的增加,更应该是教学思想的日益深邃.吴老师的每一个三年教学循环都是新的,他感觉自己面对的总是充满未知的新天地,自己就是一个探索者、创造者.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对工作依然充满热情,创新中充满喜悦,工作忙碌而充实,没有时间来倦怠.“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作为人民教师,要用研究的心态对待教学,思考课堂,琢磨教材,探究问题,始终以敬畏之心面对教育教学,不断获得专业发展的增长点,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职业生命保持青春状态,相信我们在这一点上容易达成共识.如此说来,我们必须面对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一线教师怎样做好教学与研究?吴老师的这本书是一个好的借鉴.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本职工作就是做教学研究,日常教学工作是什么?就研究什么.如果觉得这样说还是比较宽泛,那么可以思考另一个问题,做教学研究是“广开塘”,还是“深掘井”?显然吴老师赞成两者兼顾.数学老师每天必做的工作是什么,答案不是的,但是回答“研究问题”肯定不会有人反对.我们的数学课堂,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数学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技能、总结方法、渗透数学思想、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数学学习的直接形式就是训练数学解题能力,在解题中提高运算熟练性、准确性、规范性与合理性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由此看来,使学生解题方法更合理、更灵活必然成为数学老师重要的能力.吴老师这本书中的几十篇文章涉猎面很广,有课堂艺术、教材解读、学法指导、试题研究,但都是抓住“解题研究”这个核心展开的.运用解题研究的法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与“多题归一”,无论是来自课本的习题、课外读物上的例题,还是经典的考题,吴老师都会深入细致地琢磨一番.数学题到了吴老师手中仿佛有了魔力,总是显得气象万千、异彩纷呈,他总能被一道看似寻常的数学题所蕴藏的丰富内涵所触动,从而产生研究的冲动!研究问题的动力不可能自发地产生,需要理性思维下的自觉行为,需要研究者对问题敏锐的感知力和孜孜探求的行动力,需要厚积薄发.书中的几十篇文章大多集中于近三年完成,其实吴老师已经为之准备了近三十年.历经数十年而初心不改,对教学依旧充满热情,这里面有个人品格、职业精神的坚守,更多的是他找准了一个优秀老师的定位——成为研究型教师!见到这本书稿之前,我与吴老师并不太熟.当厚厚的书稿放在我的书桌上,不禁心生敬佩之情.非常熟悉一线教师工作的忙碌与琐碎,对一线教师的工作压力也有切身的感受,在繁杂的工作之余,能够静下心来思考、钻研,并物化成这样一篇篇饱含深刻思想的鲜活文章,这里面该有着多少勤奋与坚守,有着多么强大的执行力!吴老师很谦虚地请我“指导与斧正”,其实文章的品质与意义已经不需要我评说,一篇篇文章读下来,我自己感觉受益匪浅,一些感想油然而生,于是有了上面的文字,谨与吴老师以及广大一线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勉!相信读到这本书的老师和同学,定能受益良多.愿吴老师能继续“且思且行”,不断拓展自己职业生涯的深度与广度,为尚在一线教学工作中徘徊的老师们提供一个平实的专业发展榜样.孔峰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