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99.7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98.6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4.6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編輯推薦:
本书的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在已有文献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为实验,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的理解化和满意化的概念?运行机制以及生效的必要条件和影响因素,适合对社会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感兴趣的群体阅读。
內容簡介:
本研究通过15项心理学行为实验,深入探讨了化决策与满意化决策的内在过程与边界条件。 主要创新及特色: 1.提出“客观信念”的理论观点。这个观点是对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Herbert Simon有关满意化原则的一个补充:解释了为什么不可能追求到还是有人在追求,因为他们“相信”存在客观;同时从根本上解释了“化悖论”这个理论难题。 2、提出化和满意化决策的效用-付出双目标模型。简言之,化者追求效用单目标,而满意化者追求效用和付出小双目标。这一发现有力颠覆了满意化决策者追求的目的较低这一传统认知。 3、提出了化和满意化决策的边界条件。化者的主要存在于社会比较条件下,也就是说社会比较可能是促使其追求的根本动力。 读者对象: 主要读者对象为具有一定心理学、管理学知识基础、对社会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感兴趣的群体。
關於作者:
栾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讲师。2015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20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导师为李虹教授;2016-201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栾墨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曾在Jour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心理学报等国内外心理学或重要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清华就读期间,曾获清华大学未来学者、学术新秀、优秀毕业生、优秀博士论文等荣誉。
目錄 :
第1章引言
第2章文献综述
2.1化与满意化决策的概念、目标与特点
2.1.1概念界定
2.1.2化决策与满意化决策的目标
2.1.3化决策的特点
2.1.4化的目标—过程两因素理论
2.1.5目标选择理论
2.2化与满意化的测量
2.2.1化倾向的提出与测量
2.2.2化心态
2.2.3化倾向与化心态对比
2.2.4化行为的测量
2.3化决策的潜在边界: 自我—他人决策角色
2.3.1自我—他人决策
2.3.2化决策与为他人决策
2.4化决策的潜在边界: 公开—私密情境
2.4.1公开—私密情境
2.4.2化决策与公开—私密情境
第3章问题提出
3.1研究问题
3.2研究意义
3.2.1理论意义
3.2.2现实意义
第4章理论框架
4.1为什么化决策者愿意付出大量精力做决策:
客观信念的作用
4.2化与满意化决策者的差别何在:
对效用与付出的看重不同
4.3化与满意化决策的边界条件之一:
自我—他人决策的调节作用
4.4化与满意化决策的边界条件之二:
公开—私密情境的调节作用
4.5小结
第5章研究一为什么化决策者愿意付出大量精力做决策:
客观信念的作用
5.1问题提出
5.2实验1化决策者的化行为:
客观信念的中介作用
5.2.1实验目的
5.2.2研究方法
5.2.3预实验11
5.2.4结果
5.2.5讨论
5.3实验2A客观信念对化行为的影响(小选项集)
5.3.1实验目的
5.3.2研究方法
5.3.3预实验21
5.3.4结果
5.4实验2B客观信念对化行为的影响(大选项集)
5.4.1实验目的
5.4.2研究方法
5.4.3实验结果
5.4.4讨论
5.5实验3客观信念对化行为的影响: 优势
选项的调节作用
5.5.1实验目的
5.5.2研究方法
5.5.3预实验31
5.5.4预实验32
5.5.5预实验33
5.5.6实验结果
5.5.7讨论
5.6本章讨论
第6章研究二化与满意化决策者的差别何在:
对效用与付出的看重不同
6.1问题提出
6.2实验4化与满意化决策者对效用和付出的
重要性评估
6.2.1实验目的
6.2.2研究方法
6.2.3预实验41
6.2.4结果
6.2.5讨论
6.3实验5A付出信息模糊时,化与满意化决策者的
选项偏好
6.3.1实验目的
6.3.2研究方法
6.3.3预实验51
6.3.4实验结果
6.3.5讨论
6.4实验5B付出信息明确时,化与满意化决策者的
选项偏好
6.4.1研究方法
6.4.2结果
6.4.3讨论
6.5实验6A与实验6B化与满意化决策者愿意为
高效用付出的精力
6.5.1实验目的
6.5.2研究方法
6.5.3实验结果
6.5.4讨论
6.6实验7化与满意化决策者在面对不同重要性
决策时愿意付出的时间
6.6.1实验目的
6.6.2研究方法
6.6.3实验结果
6.6.4讨论
6.7实验8化与满意化决策者的差异: 重视付出的
中介作用
6.7.1实验目的
6.7.2研究方法
6.7.3结果
6.7.4讨论
6.8本章讨论
第7章研究三化与满意化决策的边界条件之一:
自我—他人决策的调节作用
7.1问题提出
7.2实验9决策对象对化和满意化决策者选项
偏好的调节作用
7.2.1实验目的
7.2.2研究方法
7.2.3预实验91
7.2.4结果
7.2.5讨论
7.3实验10决策对象对化和满意化决策者付出
意愿的调节作用
7.3.1实验目的
7.3.2研究方法
7.3.3预实验101
7.3.4预实验102
7.3.5结果
7.3.6讨论
7.4本章讨论
第8章研究四化与满意化决策的边界条件之二:
公开—私密情境的调节作用
8.1问题提出
8.2实验11社会情境对决策者类型与选择偏好之间
关系的调节作用
8.2.1实验目的
8.2.2研究方法
8.2.3预实验111
8.2.4预实验112
8.2.5结果
8.2.6讨论
8.3实验12社会情境对化和满意化决策者付出
意愿的调节作用
8.3.1实验目的
8.3.2研究方法
8.3.3结果
8.3.4讨论
8.4本章讨论
第9章总讨论
9.1研究结果总结
9.2综合讨论
9.2.1化决策是否带来了更优的决策结果
9.2.2如何提高化决策者的决策效率
9.2.3边界条件的发现是否推翻了“化决策者”
这一概念
9.2.4决策内容的重要程度对化决策的影响
9.2.5从目标选择理论视角看化研究
9.2.6从解释水平理论的视角看化研究
9.3研究贡献
9.3.1理论贡献
9.3.2现实贡献
9.4研究局限
9.5未来展望
9.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內容試閱 :
导师序言
栾墨于2011—2020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获得心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20年入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担任讲师。她的博士学位论文《化与满意化决策: 内在过程及边界条件》主要围绕着化和满意化决策展开。这篇博士学位论文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回答了为什么有些人会成为化决策者,而另外一些人则成为满意化决策者。这是一个重要理论推进。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Simon教授提出了化目标的不可实现性以及满意化原则。Simon教授认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复杂变化性,以及人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化目标,而只能追求“满意化”目标(Simon, 1955, 1956, 1957)。后来的研究者却发现,尽管在理论层面人们确实无法实现化目标,但是在真实的决策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反复的比较和权衡。Schwartz等(2002)将前者称为化决策者,而将后者称为满意化决策者。那么,既然人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实现化目标,为什么有些人成为了化决策者,而有些人成为了满意化决策者呢?栾墨博士论文的研究一用3个实验、研究二用5个实验分别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首先,她发现,有些人“相信”存在客观,换言之,有些人心中存在客观“信念”。因为他们相信存在客观,在真实决策中就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反复比较和权衡,似乎只有这样才更可能接近他们心中的。简言之,是心中存在的客观信念使某些人成为化决策者。这个发现同时也对化决策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化悖论提出了具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所谓化悖论是指: 化决策者一方面追求,其结果往往也确实比满意化决策者更好,另一方面他们又总是对决策结果感到后悔和不满意,幸福感也比较低。尽管之前有几个相关理论解释,但是似乎都没有得到普遍认可。栾墨的解释是: 一方面,化决策者的“”存在于自己的信念而非真实中; 另一方面,他们把信念当成了真实,所以无论在现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果,他们都会感到后悔和不满意——无论什么样的结果都与他们信念中的不同。这个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社会心理学领域的著名期刊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上。
其次,她发现,满意化决策者的追求目标其实并不比化决策者低,只是满意化决策者的目标比较稳定,而化决策者会在某些情况下提高目标。例如: 当不存在观察者时,满意化决策者和化决策者的目标没有差异; 但是,当存在观察者时,化决策者的目标就会明显提高。那么,为什么满意化决策者不会在某些情况下提高决策目标,而总能保持稳定目标呢?栾墨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发现,满意化决策者其实有两个目标: 效用,代价小。当不需要付出额外代价获取效用的时候,他们的决策目标和化者无差异; 而当需要付出额外代价的时候,额外代价会即刻启动他们的另一目标——代价小。换言之,满意化决策者更知道在效用和代价小的双目标之间进行“妥协”或平衡,他们所表现出的决策目标的稳定性其实是双目标互相牵制的结果。这个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社会心理学领域的著名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上。
另外,栾墨在其博士论文的研究三和研究四,探索了化与满意化决策的边界条件,发现自我—他人决策对象以及公开—私密决策情境是化和满意化决策的重要边界条件。在公开—私密决策情境的基础上,她又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延展性贡献: 在量子物理的平行世界观点启发下,提出了观察和不观察条件下人们解释或建构世界的水平不同的平行思维理论,即观察会改变人们建构世界的水平和方式。此发现突破了主客二元对立的基本范式,以此反观一些经典决策问题,产生了一系列颠覆性看法。例如,客观是信念而非真实; 满意和是不同的信念。这个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社会心理学领域的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
上述发现为化和满意化以及解释水平的未来研究提示了很多可能的方向。例如,化和满意化决策者各自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换言之,他们分别是如何建构世界的?化决策者心中的“”信念到底有多顽固?满意化决策者的双目标又是如何获得的?化和满意化,究竟谁是更聪明的决策者?的标准究竟应该如何界定?相信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探索和思考将会大大推进对化决策的认识,以及对于“理性”和“有限理性”问题的更加深刻的理解。
李虹
202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