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98.6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4.6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5.8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490.6
|
編輯推薦: |
本书基于作者多年来的田野考察和学术研究经验,将玉文化与华夏创世观勾连起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玉文化催生华夏文明的具体历程。
|
內容簡介: |
玉琮是中国古代极具特色的玉器,列为玉中“六器”之一。古代文献以璧琮表示天圆地方概念,考古发现有大量玉琮,证明玉琮的传承由史前到秦汉没有中断。
本书回溯学界对玉琮的发现与研究过程,梳理出一些问题要点,提出一些新的解释,着力于纠正以往认知的错讹,提示新的视点,集中在玉琮的名称含义、形状结构、纹饰解释、用途推测等方面展开研究,考察古中国人在玉的世界里构建了怎样的精神家园。
|
關於作者: |
王仁湘: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受聘于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特聘教授。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主撰主编专著及其他著作100余部,代表作有《凡世与神界——中国早期信仰的考古学观察》《中国史前考古论集》《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等。
|
目錄:
|
绪 言 / 001
章 千古一谜:琮之名 / 003
一、乾隆的青玉杠头筒 / 003
二、车釭:汉代的一个喻说 / 009
三、汉代玉衣中的小物件 / 012
四、轮回的琮瓶:笔筒、香炉与花插 / 014
五、琮璧的名与实 / 019
六、琮璧本义及引申 / 021
第二章 方圆内外:琮之形 / 024
一、琮的形制 / 024
二、射与射组 / 026
三、从分栏、分槽到射间 / 030
四、“八方”之谓 / 033
五、琢纹 / 037
六、似琮非琮器 / 037
七、双子琮 / 040
八、琮王形态例解 / 053
第三章 寻踪觅影:琮之识 / 056
一、琮的发现与初识 / 056
二、琮的时空分布 / 060
三、琮与镯 / 062
四、锥形器之疑 / 068
五、半璧何以为琮 / 076
六、东来说琮源 / 077
七、龙山琮影 / 080
八、西北琮璧配 / 085
九、琮入三代 / 093
十、蜀琮追踪 / 100
第四章 切磋琢磨:琮之工 / 105
一、切割 / 105
二、钻孔 / 106
三、刻纹 / 107
第五章 精微匠思:琮之纹 / 109
一、良渚阳纹微刻 / 110
二、神兽与神祖 / 138
三、良渚“旋目神”像 / 144
四、良渚神像“羽冠”的疑问 / 156
五、神手几指 / 161
六、神雕艺术:从河姆渡启程 / 173
七、神影谜琮:刘家洼芮国墓玉琮 / 184
第六章 象征符号:琮之用 / 191
一、琮上观景 / 192
二、墓里寻琮 / 195
三、墓中龟甲与骨筒 / 204
四、龟影朦胧 / 211
五、阴阳交感说璧琮 / 215
六、灌祭若有琮 / 219
七、琮璧与伏羲女娲 / 225
八、六玉中的虚实理想 / 229
主要参考文献 / 233
后 记 / 239
|
內容試閱:
|
盘古精髓·女娲彩石·黄帝玄玉
——玉文化与华夏创世观
叶舒宪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
中国古代由汉字所记录的创世神话以盘古神话为著名和流行。现代神话学研究者们对于盘古大神的出身,有一些不同看法,或以为是本土固有的神话形象,或以为是外来的印度神话形象经过佛教传播的作用而渗透到中国本土文学之中,其著录为本文的时间是在东汉以后的三国魏晋时期。
抛开神话学专业界的这些观点争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以盘古形象为代表的华夏创世神话观念已经变成家喻户晓的文化品牌和再想象再创作的重要资源。我们需要对其神话叙事母题进行分析提炼,按照文学人类学一派重新划分的文化大、小传统理论,对其中的物质文化要素做追根溯源式的发掘和阐释,使得华夏创世神话思想的渊源和流变情况得到深度的理解和解读。
参照国际学界对创世神话基本类型的分类标准,盘古创世神话属于“尸体化生型创世神话”,该类型的叙事模式是:一个原始的生命体以自己牺牲后的肢解换来世界万物的诞生。此类尸体化生型创世神话的文化功能与其他类型的创世神话相同,即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从而确认人类在宇宙时间和空间中的位置,以及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以下就是在中国流行的盘古神话的文本: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肤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虻。——马啸《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记》
盘古神话的叙述文本大同小异,另外一则叙事如下:
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任昉《述异记》卷上
盘古创世神话叙事的主要情节功能是,旨在解释天地万物的由来,华夏大地上的五岳由来,以及人类的由来。其中提到的五岳起源叙事,和上面一则叙述文本中的珠玉起源叙事一样,是中国神话区别于其他民族国家创世神话的典型元素所在。透过汉字书写小传统的盘古神话表象,我们可以深入到无文字的史前文化脉络中,清楚地把握到“盘古精髓为珠玉”这一特殊想象的滋生土壤。并能由此及彼,推及女娲补天所用五色石和黄帝播种玄玉的实物求证。
为什么中国的创世神话要特意说明珠玉这样的奢侈品材料的起源呢?因为早在汉字的初始形态出现之前很久,华夏先民们就已经在使用一种非文字的符号系统,那就是史前时代东亚地区所独有的玉礼器系统。所以,在用汉字表述的创世神话之外,研究者还需要特别诉诸非文字的玉器象征符号所表达的创世神话观念及崇拜观念。厘清华夏玉礼器符号的史前发生和发展历程,就相当于从一个侧面找出无文字时代的华夏文明的创生过程,其知识创新意义是:由玉礼器总体所谱写出的一部“华夏文明的创世记”。
这确实是一系列“以往所未知的中国故事”,值得大书特书,从形而上转向形而下,从道器合一的新境界上,去深度挖掘华夏创世神话的特殊性及其文化底蕴。
本丛书题为“玉成中国”,丛书辑包括七部讲述玉文化催生华夏文明的具体历程之书,七部书的作者以文学人类学和考古学两个领域的专家为主,凸显当代跨学科研究的知识创新特点和呈现形式的特点。按照这样的研究原则,突出文学人类学派的四重证据法,尽可能丰富地呈现“第四重证据”,让史前中国所特有和独有的一系列玉器文物发出声音,让玉礼器自己讲述出的华夏文明的创世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