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学生博物之旅.古代中国

書城自編碼: 365785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7608332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1-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漆艺技法全书:工艺原理与基础技法
《 中国漆艺技法全书:工艺原理与基础技法 》

售價:HK$ 181.7
晋朝的死结
《 晋朝的死结 》

售價:HK$ 101.2
文明的冲突: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交锋(第2版)
《 文明的冲突: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交锋(第2版) 》

售價:HK$ 82.8
神经形态光子学 Neuromorphic Photonics
《 神经形态光子学 Neuromorphic Photonics 》

售價:HK$ 194.4
困顿与超越 : 心理学家的逆境人生与智慧指引
《 困顿与超越 : 心理学家的逆境人生与智慧指引 》

售價:HK$ 67.9
Web3时代的AI战略:构建BASICs框架,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
《 Web3时代的AI战略:构建BASICs框架,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 》

售價:HK$ 90.9
一岁一喜欢
《 一岁一喜欢 》

售價:HK$ 49.2
巨浪:生成式AI的史诗与现实
《 巨浪:生成式AI的史诗与现实 》

售價:HK$ 91.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18.8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

HK$ 214.6
《十字军的故事(全四册)》
+

HK$ 69.6
《古希腊 看得见的世界史》
+

HK$ 105.3
《罗马帝国与丝绸之路(汇集一手珍稀史料,多维度解读帝国兴亡史,》
+

HK$ 92.8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

HK$ 46.3
《世界历史上的西方文明》
編輯推薦:
一部图文并茂的国博主题文物导览手册

文物有故事,等你来发现

1.文物精美,图文并茂。该书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精心遴选出64件文物,配以精美图片,以物说史、以物释史、以物证史,通过富有时代特色的代表性文物串联起中华文明演进的历史足迹,打造了“以物说史、见证文明”的科普范本。
2.作者专业,内容精心打造。该书作者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业务骨干,并有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等专家、学者们参与审定,无论是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还是科普输出的方式都具备专业水准。
3.配套视频,带来独特视听享受。该书以精彩的内容、活泼的文笔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正确的价值观于一体,并每章配有视频二维码,读者用手机扫一扫即可观看精美的画面,实现近距离观赏文物、感受历史。
4.版式清新,赏心悦目。该书四色印刷,版式舒朗,画面清晰,图文配合得当,能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內容簡介:
《中学生博物之旅·古代中国》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研学丛书”之一。该书立足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以时间为轴梳理历史脉络,讲述中华文明的演进史。该书借助典型文物分析了每段历史进程的时代特征,还原了由信息碎片连缀而成的古代生活面貌,以及生活背后的文化意蕴,揭示了物质文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及其当代价值。该书图文并茂、文笔活泼、雅俗共赏,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正确的价值观于一体。
關於作者: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一座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作为我国别的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它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机构,肩负着留存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的重要任务,并担负着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使命。国博现有藏品140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图书古籍善本、艺术品等多种门类,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辉煌的文明。
目錄
目 录
一、远古时期
远古遗响 ——骨笛…002
稻花香里说丰年 ——炭化稻谷…007
原始雕塑艺术代表作 ——鹰形陶鼎…012
陶画里的未解之谜 ——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017
中华龙 ——玉龙…022
远古先民的水畔群舞 ——舞蹈纹彩陶盆…027
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 ——玉琮…032
我国早的城市排水设施 ——陶排水管…037
二、夏商西周时期
见证早的“中国” ——青铜爵…042
国之重器 ——“后母戊”青铜方鼎…047
刻在甲骨上的华夏根脉
——“有出虹自北饮于河”刻辞卜骨…054
青铜铸造的典范 ——四羊青铜方尊…060
开国何茫然 ——青铜面具…066
武王伐纣的物证 ——“利”青铜簋…072
周天子的册命 ——“盂”青铜鼎…078
被铭记的军功 ——“虢季子白”青铜盘…084
三、春秋战国时期
失了礼的楚鼎 ——“王子午”青铜鼎…092
吴越争霸的剑影 ——“吴王夫差”青铜剑…098
古老的“特别通行证” ——“鄂君启”错金青铜节…103
量取“天下”的真相 ——“子禾子”青铜釜…108
不朽的经典 ——《论语》明刊本…113
青铜礼乐的回响 ——信阳长台关青铜编钟…118
两千年前的原始“冰箱” ——青铜冰鉴…123
墨朱流韵的漆彩生活 ——朱绘黑漆凭几…128
四、秦汉时期
沉睡的秦皇雄师 ——陶俑…136
天下一统的功业记录 ——琅琊刻石…141
两千年前的丝绸遗珍 —— 乘云绣…146
民族交融的印记 ——“滇王之印”金印…151
匠心独具的蘸料小火锅 ——青铜染器…156
心有灵犀一点通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162
经学的官方“教材” ——“熹平石经”残石…167
蔡伦的造纸革命 ——旱滩坡带字纸…172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的四合院 ——陶院落…178
骑行史上的“中国靴子” ——骑马陶俑…183
鲜卑的移风易俗 ——元羽墓志…188
平民百姓谋生术 ——《齐民要术》明刊本…193
瓷器上的时代潮流 ——青瓷莲花尊…198
光怪陆离的奢侈品 ——网纹玻璃杯…203
画像中的时代风流 ——邓县画像砖…208
皇子画家的“写真集”
——《职贡图》卷北宋摹本…213
六、隋唐五代时期
熠熠生辉的“进口货” ——嵌珍珠宝石金项链…220
真实的“唐僧” ——玄奘题名石佛座…225
长安街头的“跨国乐队” ——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231
舌尖上的大唐 ——饺子、点心及食具…237
球场上的大唐精气神 ——彩绘陶打马球女俑…242
盛世芬芳出“智”囊 ——鎏金银香囊…248
前世今生的“守护” ——彩绘浮雕武士石刻…253
茶文化源流 ——白瓷茶具及陆羽像…258
七、辽宋夏金元时期
创意十足的商标广告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青铜版…264
奇巧的医学教具 ——针灸铜人…270
雕砖上的戏曲名角儿 ——“丁都赛”戏曲雕砖…276
宋代官窑的之作 ——汝窑洗…282
女真人的“金榜” ——《女真进士题名碑》拓片…287
法医学的开山名著 ——《洗冤集录》…293
浮槎万里的海上丝路 ——“南海Ⅰ号”出水瓷器…298
“意笔”写“逸气” ——《水竹居图》轴…303
八、明清时期
票幅尺寸的古纸币 ——“大明通行宝钞”壹贯钞…310
钴料勾勒的“中国名片” ——青花海水云龙纹扁瓶…316
伴着钟鸣远航 ——郑和铸铜钟…322
保家卫国的“利器” ——“万历十年登州戚氏”军刀…328
明后期的都市风貌 ——《南都繁会图》卷…334
历史画中的台湾与清代边疆治理
——《巡视台阳图》卷…341
清朝的兴衰见证 ——霁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347
近代香港的世事沧桑 ——《香港开埠图》…353
主要参考文献…358

后记…363
內容試閱
序 一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负有阐释文明演进、引导价值取向、培育审美情趣的重要职责。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集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家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不仅肩负着留存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的重要任务,而且担负着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使命。这里收藏的140万余件藏品,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正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号召。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长期以来,作为国内举办展览数量多、规模、结构为均衡的综合性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围绕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发挥博物馆以史育人的独特优势,自觉肩负起通过展览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引导青少年观众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的重要使命;努力用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引领青少年观众,用实实在在的文物展现真实的国家命运和民族记忆,让青少年观众从展览叙事中切实感受到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其中,与优质教学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开发中小学生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帮助青少年朋友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读”懂文物、欣赏文物,理解文物与历史的关系,深切感受博物馆作为“立体百科全书”的独特魅力,在这所“大学校”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就是发挥好博物馆教育导向作用的重要途径。中国国家博物馆也因此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这套面向青少年观众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研学丛书,就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北京市第四中学深入合作的阶段性成果。
本套中国国家博物馆研学丛书依托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编研而成,共计三册,其中《中学生博物之旅·古代中国》为基础读物,与其配合设计的则是供中学生参观博物馆使用的《中学生博物之旅学习手册·古代中国》和教师课堂教学使用的《中学生博物之旅教学手册·古代中国》。三书分别以科普文、学习册和教案的形式呈现,三位一体,展示精品文物,融合学术成果,着力构建中华文明价值体系,讲述中华文明的演进故事。为增强可读性,丛书格外重视对文物的遴选,依据能够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道路、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和对世界的贡献、中华文明优秀基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的当代价值等标准,以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为经,以国家、社会、文化、审美等为纬,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精心遴选出在展的64件文物,以物说史、以物释史、以物证史,通过富有时代特色的代表性文物串联起中华文明演进的历史足迹,努力打造“以物说史”的科普范本。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丛书既注重展示文物的器物之美、创造之美、智慧之美,又着力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等角度阐释文物,引导青少年朋友学会与文物对话。例如,来自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玉龙,为研究中国龙文化与玉文化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西周时期的“利”青铜簋内壁所铸铭文,不仅印证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也为历史学家破解武王伐纣的时间提供了有力证据;东汉时期的旱滩坡带字纸,作为蔡伦改进造纸技术的重要物证,见证了人类书写载体的划时代的变革;宋代的汝窑洗,釉色淡雅清新、造型简练平淡,展现了宋朝崇尚自然、含蓄内敛的审美观;儒家经典《论语》刊本,集中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其中精华渐渐凝练成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价值观,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见证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文物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本套丛书撷取的只是浩瀚文明中的吉光片羽,更多精彩内容尚待广大青少年朋友走进博物馆去探索和发现。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真诚地希望能为广大青少年朋友开启博物馆学习研究的全新之门,热切期盼大家能够在与文物的对话中,深切感受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和博大精深,感受身为中国人的无比豪情和使命担当!
王春法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序?二
文物承载着灿烂的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如何让文物说话,把历史的智慧告诉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是博物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北京市第四中学以馆校合作的方式,编写了这套国博研学丛书,以期让文物走进课堂,让学生们走进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140万余件藏品,它们见证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国博人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希望发挥博物馆的独特优势,宣传中华文化,传承历史脉络,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他们更希望能发挥博物馆的特点,以史育人,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贡献一份力量。为此,国博主持召开了数次专家论证会,就选什么文物,宣传文物的哪些知识、特点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终选出了64件文物,并由专家对文物作了精彩的介绍说明,终使得《中学生博物之旅·古代中国》成书。在此基础上又有了《中学生博物之旅学习手册·古代中国》和《中学生博物之旅教学手册·古代中国》,分别为学生、教师使用。这套国博研学丛书,介绍了精品文物,宣传了文物知识,讲述了历史故事,也必将实现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
自2016年北京四中与国博合作以来,学校有11个学科的20位老师自愿加入到项目中来,把64件文物以课程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老师们努力开发的教育资源,期待以这样一种实践类课程的开设,探索学习方式的变革和育人格局的调整。几年以来,老师们积极参加培训,自主学习历史和文物知识;潜心设计教案;带学生“走博物馆”,看实物,读历史,畅游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海洋中。几年以来,博物馆课程深受初高中学生的喜欢。
经过几年实践,我们深深感受到文物走进课堂的特殊意义:一是真的让文物说话了,告诉学生们历史的智慧、文明的故事、文化的传承;二是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确实获得了成长,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感受到了当代青年了解文物、宣传文物知识、保护文物的历史责任。如今,这套丛书已完稿,我们期待国博与北京四中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出版,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学习到。更期待青少年学生由此更多地走进博物馆,欣赏更多的文物,学习更多的知识,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样获得成长。
文物,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是扎根于中华儿女血脉中的不朽记忆。我们当代的博物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让文物走进课堂,让文物说话,帮助青少年学生了解文物,了解历史,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在此,我们期待青少年学生由此走进博物馆,走近更多的文物,走进历史,成为中华文化的宣传者、继承者、发扬光大者。
马景林
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

远古遗响——骨 笛
文物名称:骨笛
时??代: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
材??质:鹤骨
尺??寸:全长23.6厘米,管径1.1厘米
发现时间:1987年
发现地点:河南舞阳贾湖遗址
推荐理由: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习称贾湖骨笛)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早的吹管乐器,是研究史前音乐、原始信仰及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考古资料。

在19世纪留声机发明之前,人类无法存留声音。所幸的是,保留下来的古代乐器可以让音乐穿越古今,奏出历史的遗响。说起中国古代的乐器,可能大多数人先想到的是青铜编钟或编磬。其实,在更遥远的石器时代,已有乐器存在。当时,人们用什么来制作乐器呢?那些乐器在远古先民的生活中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被冠以“中国管乐器鼻祖”的贾湖骨笛或许能为我们提供答案。
八千年前的七声音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位于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先后出土了40多支骨笛,它们大多为7孔,个别为5孔、6孔或8孔,距今9000~7800年,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早的吹管乐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这支是贾湖遗址出土的支骨笛,棕色的笛身上均匀分布着7个圆形音孔,完好的模样让人们很难相信它距今已有8000多年了。
《茉莉花》《小白菜》等脍炙人口的传统民歌以及《沧海一声笑》《青花瓷》等“古风”流行歌曲,常会让人误以为中国古代只有五声音阶。而贾湖骨笛的发现,刷新了人们对七声音阶起源历史的认识。经测音,贾湖骨笛不仅可以吹奏出传统的五声音阶,还有完备的七声音阶,甚至可以演奏富含变化音的民乐,并且普通人很难听出音准的差别。这说明骨笛的音孔位置并非随意安排。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这支骨笛,表面有着清晰的记号和测试孔的痕迹。这些痕迹证明,做器者不仅在开孔前对音孔位置进行了精心的计算和测量,并且在制作过程中还会对其进行微调。贾湖先民在没有任何科学仪器辅助及系统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完全凭借听觉与经验来安排并调整孔距,音准还能达到如此之高的程度,堪称奇迹。
经检测,考古学家发现贾湖骨笛均由鹤的尺骨,也就是翅膀部位的骨头制成。鹤的尺骨外坚内空,骨壁厚薄均匀,骨质优良,宜作笛管。而且,它硬度极高,制成的骨笛经久耐用,这也是贾湖骨笛得以保存至今,且仍能够吹奏音乐的原因。考古研究揭示,数千年前的贾湖地区,有着特别适合鹤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大量鹤类在此生殖繁衍,为先民获取鹤骨提供了方便。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一直以神鸟或祥瑞之鸟的身份出现,深受人们的喜爱。原始先民在与鹤共存的同时,发现鹤鸣清越激昂,如《诗经·小雅》所咏“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鹤的寿命很长,普遍可达50~60年,远长于远古先民的平均寿命,是长寿的象征。久而久之,人们对鹤产生了原始崇拜,或许这也是贾湖先民选择用鹤骨来制作骨笛的原因吧。
乐器与法器
远古时期,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进行科学的解释,便将其视为上天的意志或对自己的警示,久而久之,巫术便诞生了。这是一种尝试借用某种仪式和道具,以获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并借此同天地或神灵进行沟通的活动。贾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遗存,当时的生产活动以采集、渔猎为主,生产力十分低下。在这种食不果腹的时代,骨笛或许并非单纯的乐器,其前身可能是作为狩猎工具来使用的骨哨。骨哨的形状和骨笛十分相似,但是孔的数量仅有2~3个。骨哨可以惟妙惟肖地模拟动物,特别是鹿的叫声,从而起到诱捕的作用。后来人们在祭祀活动中加入乐舞,这些能够发声的工具开始向更加复杂化的乐器转变,并蒙上了原始宗教的色彩。
与今天音乐的审美娱乐功能有所不同,远古时期的音乐主要服务于宗教巫术活动——降神、占卜等,其实用性、功利性远远大于娱乐性、审美性。除了骨笛,贾湖遗址还出土了不少龟甲响器(图1-1-3),它将小石子装在龟甲内,摇动产生声响。有学者认为,龟甲响器的出现,表明原始宗教中的龟灵崇拜已经出现。与骨笛一同出土的用于占卜的龟壳,与数千年后殷商卜骨相印证,证明祭祀活动的存在。因此,贾湖骨笛很可能是先民们在巫术仪式上吹奏的乐器,用以祈求天地神明的庇佑,它既是乐器也可视为法器。除了哨和笛,远古时期还有一种用陶土制成的吹奏乐器——陶埙,一直流传至今。此外,鼓、铃、磬等也是远古时期常见的乐器,这些乐器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时代,共同奏响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传承千年的“籁”
你一定知道“天籁之音”是用来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的词语,但你或许并不知道,“籁”指的就是包括笛子在内的乐器。巧合的是,在今天的亚洲、非洲、欧洲以及拉丁美洲等地,均有名称和“籁”非常接近的吹管乐器,被称作“Nay”(耐依、纳依)。其中不乏像贾湖骨笛一样以禽鸟肢骨制作的乐器,比如塔吉克族的“纳依”就是以鹰的翅骨做的短笛。
自远古时期出现以来,笛属乐器经历了后世的继承和发展,虽然材质、形制上不断演变,出现了玉笛、竹笛、瓷笛等各种材质以及单管、编管等多种形式,但其吹管乐器的本质及在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戏曲、民乐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未改变。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金代吹笛陶俑,刻画的就是杂剧演出中伴奏人员吹奏横笛的形象。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子因其制作相对简单且声音悠扬动听,成为在我国延续时间长、传播范围广的乐器之一。贾湖骨笛不仅为后世吹管乐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向我们展示了贾湖先民在音乐方面的超前智慧与追求极致的创造精神。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