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有机化学(第三版)

書城自編碼: 366886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李东风,易兵
國際書號(ISBN): 9787568072410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7.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河流之齿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战胜人格障碍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漫画三国一百年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3.4
《证券投资学(第三版)》
+

HK$ 72.5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第13版·数字教材版)(新编21世纪会计》
+

HK$ 187.1
《投资学(原书第10版)》
+

HK$ 59.8
《中小学生认知与学习心理》
+

HK$ 58.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
+

HK$ 261.4
《经济学原理(第8版)(套装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分册 曼》
編輯推薦:
面向工科类专业,针对性强,实用,成熟。
內容簡介:
有机化学(第三版)按官能团体系讲授各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    全部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部分为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及烃类,包括化学键理论、化合物命名、立体化学基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烷烃、环烷烃、不饱和烃、芳香烃;第二部分为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化合物’第三部分为专论,包括杂环化合物、天然有机物(糖,氨基酸、蛋白质、核酸)、有机合成等选学部分。    该教材主要针对学时数在60~100的普通工科高等院校的教学需要,供化工、生物工程、材料、食品、环境、高分子、制药等专业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或学习参考书。
關於作者:
李东风,男。理学博士,长春工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参加20与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取得过4项专利,并获得 院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19项荣誉。
目錄
第1章绪论(1)
1.1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概述(1)
1.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概念(1)
1.1.2有机化学的发展史(1)
1.1.3有机化合物的特点(2)
1.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3)
1.2.1原子轨道(3)
1.2.2价键理论(4)
1.2.3分子轨道理论(7)
1.2.4共价键的参数(9)
1.2.5共价键的均裂和异裂(10)
1.3有机化学中的酸和碱(11)
1.3.1布朗斯特酸碱质子理论(11)
1.3.2路易斯酸碱电子理论(12)
1.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2)
1.4.1按碳骨架分类(12)
1.4.2按特性基团分类(13)
1.4.3同分异构(14)
1.5有机化学的现状与展望(16)
1.6如何学好有机化学(17)
第2章饱和烃(18)
2.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8)
2.1.1普通命名法名称和俗名(18)
2.1.2衍生物命名法(20)
2.1.3系统命名法(20)
2.2烷烃(27)
2.2.1烷烃的结构(27)
2.2.2烷烃的构象(28)
2.2.3烷烃的物理性质(30)
2.2.4烷烃的化学性质(32)
2.3环烷烃(37)
2.3.1环烷烃的结构(37)
2.3.2环烷烃的性质(41)
2.4烷烃和环烷烃的主要来源和用途(43)
2.4.1烷烃的主要来源(43)
2.4.2环烷烃的主要来源(43)
2.4.3烷烃和环烷烃的用途(44)
习题(45)
第3章不饱和烃(46)
3.1烯烃(46)
3.1.1烯烃的命名(46)
3.1.2烯烃的结构(48)
3.1.3烯烃的物理性质(49)
3.1.4烯烃的化学性质(50)
3.1.5烯烃的制法(62)
3.2炔烃(63)
3.2.1炔烃的命名(63)
3.2.2炔烃的结构(63)
3.2.3炔烃的物理性质(64)
3.2.4炔烃的化学性质(65)
3.2.5炔烃的制法(68)
3.3二烯烃(69)
3.3.1二烯烃的分类及命名(69)
3.3.2共轭体系及共轭效应(70)
3.3.3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72)
3.3.4萜类化合物(75)
习题(79)
第4章旋光异构(82)
4.1旋光异构的基本概念(82)
4.1.1偏光与旋光性(82)
4.1.2旋光仪与比旋光度(84)
4.2手性和对称性(85)
4.2.1手性与旋光性的关系(85)
4.2.2对映体和外消旋体(86)
4.2.3对称因素(87)
4.3手性碳原子的构型表示式与标记(88)
4.3.1构型的表示式(89)
4.3.2费歇尔投影式与分子构型(89)
4.3.3构型与旋光方向的标记(90)
4.3.4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光学异构现象(92)
4.3.5含手性轴及手性面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94)
4.3.6碳环化合物的对映异构(96)
4.3.7以非碳原子为手性中心的光学活性化合物(96)
4.3.8外消旋体的拆分(96)
4.3.9不对称合成(97)
习题(98)
第5章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101)
5.1概述(101)
5.2红外光谱(102)
5.2.1分子振动、分子结构与红外光谱(102)
5.2.2脂肪族烃的红外光谱(104)
5.2.3芳香族烃的红外光谱(106)
5.2.4醇、醚的红外光谱(107)
5.2.5胺的红外光谱(108)
5.3核磁共振谱(108)
5.3.1核磁共振基本原理(108)
5.3.213CNMR谱(113)
5.4质谱(115)
5.4.1质谱的基本原理(115)
5.4.2质谱仪和质谱图(116)
5.4.3质谱图的解析(116)
习题(118)
第6章芳香烃(121)
6.1单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命名(122)
6.2苯分子的结构(123)
6.2.1苯分子的凯库勒结构及分子轨道(123)
6.2.2苯环的稳定性(126)
6.3芳烃的物理性质(127)
6.3.1芳烃的宏观物理性质(127)
6.3.2芳烃的波谱性质(128)
6.4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130)
6.4.1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130)
6.4.2单环芳烃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138)
6.4.3芳烃侧链上的反应(139)
6.4.4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142)
6.5并环芳烃(148)
6.5.1萘(148)
6.5.2其他并环芳烃(150)
6.6休克尔规则及非苯芳烃(152)
6.6.1休克尔规则(152)
6.6.2非苯芳烃(152)
6.7芳烃的来源、制法与应用(153)
习题(155)
第7章卤代烃(159)
7.1卤代烃的命名(159)
7.1.1卤代烃的习惯命名法(159)
7.1.2卤代烃的系统命名法(159)
7.2卤代烃的物理性质(160)
7.3卤代烃的化学性质(162)
7.3.1亲核取代反应(163)
7.3.2消除反应(166)
7.3.3与活泼金属反应(167)
7.4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169)
7.4.1双分子亲核取代(SN2)反应(169)
7.4.2单分子亲核取代(SN1)反应(171)
7.4.3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173)
7.5消除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176)
7.5.1双分子消除(E2)反应(176)
7.5.2单分子消除(E1)反应(177)
7.5.3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178)
7.6不饱和卤代烃和卤代芳烃(181)
7.6.1分类(182)
7.6.2不饱和卤代烃的化学活性(182)
7.6.3不饱和卤代烃的结构对化学活性的影响(182)
7.7卤代烃的制备(185)
7.8重要的卤代烃(187)
7.8.1一卤代烷(187)
7.8.2多卤代烷(188)
7.8.3有机氟化物(189)
7.8.4其他重要的卤代烃(190)
习题(192)
第8章醇、酚、醚(195)
8.1醇(195)
8.1.1醇的命名(195)
8.1.2醇的分类(196)
8.1.3醇的结构(197)
8.1.4醇的物理性质(198)
8.1.5醇的化学性质(201)
8.1.6多元醇(207)
8.1.7醇的制法(209)
8.1.8重要的醇(211)
8.2酚(213)
8.2.1酚的命名和分类(213)
8.2.2酚的结构(213)
8.2.3酚的物理性质(214)
8.2.4酚的化学性质(215)
8.2.5酚的制法(225)
8.2.6重要的酚(227)
8.3醚(229)
8.3.1醚的分类、构造异构和命名(229)
8.3.2醚的结构(229)
8.3.3醚的物理性质(230)
8.3.4醚的化学性质(231)
8.3.5醚的制法(235)
8.3.6重要的醚(237)
8.4环醚(238)
8.4.1酸催化下的开环反应(238)
8.4.2碱催化下的开环反应(239)
8.4.3开环反应的立体化学(240)
8.4.4环氧化合物的制备(241)
8.5冠醚(242)
8.5.1冠醚概述(242)
8.5.2冠醚的命名和合成(243)
8.5.3冠醚的性质(244)
8.6硫醇(245)
8.6.1硫醇的化学性质(245)
8.6.2硫醇的制备(246)
8.7硫醚(246)
8.7.1硫醚的化学性质(246)
8.7.2硫醚的制备(247)
习题(248)
第9章醛、酮、醌(251)
9.1醛、酮的结构和命名(251)
9.2醛、酮的物理性质(252)
9.3醛、酮的化学性质(254)
9.3.1醛、酮的加成反应(254)
9.3.2α氢原子的反应(260)
9.3.3醛、酮的氧化和还原(266)
9.4醛、酮的制备(270)
9.5α,β不饱和醛、酮及取代醛、酮(273)
9.5.1α,β不饱和醛、酮(273)
9.5.2取代醛、酮——羟基醛、酮(276)
9.6醌类化合物简介(278)
9.6.1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278)
9.6.2醌类化合物的性质(279)
习题(284)
第10章羧酸及其衍生物(289)
10.1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289)
10.2羧酸的结构与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物理性质(290)
10.3羧酸的化学性质(294)
10.4取代羧酸(302)
10.4.1羟基酸(302)
10.4.2羰基酸(304)
10.5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305)
10.6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310)
10.6.1乙酰乙酸乙酯(310)
10.6.2丙二酸二乙酯(315)
10.7其他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反应(317)
10.8重要的羧酸及羧酸衍生物(319)
10.8.1重要的羧酸类化合物(319)
10.8.2其他重要羧酸衍生物(321)
习题(323)
第11章有机含氮化合物(326)
11.1硝基化合物(326)
11.1.1硝基化合物的结构与物理性质(326)
11.1.2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328)
11.2胺(332)
11.2.1胺的分类和命名(332)
11.2.2胺的结构(334)
11.2.3胺的物理性质(335)
11.2.4胺的化学性质(337)
11.2.5烯胺(343)
11.2.6季铵盐和季铵碱(344)
11.2.7胺的制法(345)
11.3重氮及偶氮化合物(347)
11.3.1重氮盐的制备及结构(348)
11.3.2重氮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349)
11.3.3重要的重氮和偶氮化合物(352)
11.4腈、异腈和异氰酸酯(358)
11.4.1腈(358)
11.4.2异腈和异氰酸酯(360)
习题(361)
第12章杂环化合物(365)
12.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365)
12.2单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芳香性(367)
12.2.1五元单杂环化合物(367)
12.2.2六元单杂环化合物(368)
12.3五元杂环化合物(368)
12.3.1五元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369)
12.3.2重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371)
12.4六元杂环化合物(373)
12.4.1吡啶(373)
12.4.2喹啉和异喹啉(376)
12.4.3嘧啶和嘌呤(377)
12.5生物碱(379)
12.5.1生物碱概述(379)
12.5.2生物碱的通性(381)
12.5.3重要的生物碱(381)
习题(383)
第13章糖类化合物(386)
13.1糖类化合物概述(386)
13.2单糖的结构(387)
13.2.1葡萄糖的结构(388)
13.2.2果糖的结构(393)
13.3单糖的化学性质(394)
13.3.1氧化反应(394)
13.3.2还原反应(396)
13.3.3成脎反应(397)
13.3.4成苷反应(397)
13.3.5成醚、成酯反应(398)
13.3.6递升与递降反应(398)
13.4重要的单糖(399)
13.5低聚糖(400)
13.6多糖(403)
13.6.1淀粉(404)
13.6.2纤维素(407)
习题(409)
第14章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411)
14.1氨基酸(411)
14.1.1氨基酸的分类、命名与结构(411)
14.1.2氨基酸的来源及制法(413)
14.1.3氨基酸的性质(414)
14.2肽(416)
14.2.1肽的基本结构(416)
14.2.2多肽(418)
14.3蛋白质(422)
14.3.1蛋白质的分类、组成与性质(422)
14.3.2蛋白质的结构(425)
14.4核酸(428)
14.4.1核酸的组成(429)
14.4.2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431)
习题(435)
第15章周环反应(437)
15.1周环反应的理论(437)
15.1.1周环反应的定义及其特点(437)
15.1.2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437)
15.1.3前线轨道理论(438)
15.2电环化反应(439)
15.2.1含4n 2个π电子的体系(440)
15.2.2含4n个π电子的体系(442)
15.3环加成反应(444)
15.3.1\\[4π 2π\\]环加成反应(444)
15.3.2\\[2π 2π\\]环加成反应(446)
15.4σ键迁移重排反应(448)
15.4.1氢原子的迁移反应(449)
15.4.2碳原子的迁移反应(451)
15.4.3\\[3,3\\]σ键迁移(452)
习题(453)
第16章有机合成(457)
16.1分子的拆分(457)
16.1.1逆合成法(457)
16.1.2分子结构变化的分类(458)
16.1.3分子拆分方法的选择(459)
16.1.4分子拆分部位的选择(462)
16.2各类特定结构化合物的拆分与合成(465)
16.2.1β羟基、羰基化合物和α,β不饱和化合物(465)
16.2.21,3二羰基化合物(467)
16.3芳香化合物的制备(471)
习题(475)
参考文献(476)
內容試閱
近几年来,国内出版的《有机化学》教材有多种,每种教材各有其特色和针对的学生,但适合普通高等院校工科学生的少学时教材还相对较少。基于这一点,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组织了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的具有多年有机化学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了这本具有工科特色的《有机化学》教材。本教材主要针对60~100学时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科的教学需要。本教材充分注意到普通高等院校工科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注意到化工、生物工程、材料、食品、环境、高分子、制药等专业的要求。编写时注意知识由浅入深,通俗易懂,便于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注重教材编写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与归纳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教材的编写力求体现以下特色:  (1) 以教育部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工科有机化学教学要求为指导原则,既保证有机化学基本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层次感,又突出适当精简的原则;  (2) 注意用有机化学理论去理解有机反应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注意安排结构与化合物性质和反应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构效关系;  (3) 在内容选取和形式安排上注意创新思维的培养(章节中安排思考题、讨论题等);  (4) 课后习题采取少而精的原则,不搞题海战术,适当增加查文献解题和非单一答案的习题,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和求异创新思维能力;  (5) 增加立体化学内容和波谱内容篇幅,反映当代科技发展,适应后续学习、研究与工作需要;  (6) 增加专业术语与常用有机化学词汇的英文标注,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能力,为学生查阅英文文献和双语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7) 注意安排教师讲解部分和自学扩展部分(书中加灰底部分),以适合不同专业和不同学时的教学要求。注意反映科学进步与时代气息,举例时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8) 本教材按《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修订有机化合物命名,并将部分原命名在括号中标示,以利于学生阅读未按新命名原则修订的文献。全书分三部分,部分为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及烃类(约30学时:化学键理论、立体化学基础、有机化合物命名基本规则(按《有机化学命名原则(2017版)》)、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烷烃、环烷烃、不饱和烃和芳香烃);第二部分为烃的衍生物(约40学时: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化合物);第三部分为专论,包括杂环化合物,糖,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周环反应,有机合成等,此部分为选学部分,由各院校根据具体情况安排。  本书由李东风教授、易兵教授主编。参加编写工作的有:长春工业大学李东风、侯瑞斌、夏艳,湖南工程学院易兵、阳海、党丽敏,石河子大学张洁、徐亮、韦玉,郑州轻工业大学李占才、杨清香、王晓杰,南华大学邓健,石家庄学院朱晔、冯海燕,湖北工业大学伍平凡,陕西理工大学田光辉。全书由李东风教授统稿,由长春工业大学吴臣教授审稿。华中科技大学龚跃法教授和张方林博士审读了教材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后由龚跃法教授主审。  在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国内外一些比较好的教材,得到了各编委所在学校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教材的特色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书中难免还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专家及同行们批评指正。

卤代烃的系统命名法是把烃看作母体,卤素看作取代基。其规则如下。
  (1)选主链:选连有卤素的长碳链作主链,卤素和支链看作取代基。
  (2)编号:应遵循系列规则。但从两端编号位次相同时,按取代基英文字母顺序,从英文字母靠前的取代基一端开始编号。
  (3)处理取代基:按取代基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取代基,同类合并。但表示相同取代基个数的di、tri、tetra不在取代基排序时考虑。
  (4)不饱和卤代烃命名时,应选长碳链或含有不饱和键的长碳链作主链,如果是后者,从靠近不饱和键的一端开始编号。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