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09.8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7.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HK$
55.8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HK$
76.2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HK$
168.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HK$
54.9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在激励员工方面,为什么显性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并非总是有效?
·面对超高的员工流动率,如何解决企业内部的协调问题?
·在改善企业生产率方面,为什么简单的廉价言语信息有时反而胜过激励性奖金?
·本来无法达成交易的陌生人为什么终可以握手言欢?
·为什么有时候金钱奖励反而会妨碍我们做好事?
·为什么对迟接孩子的家长进行罚款,会加剧迟到现象?
·为什么有金钱奖励的时候,人们对安装有害设施的支持率反而会下降?
·为什么有的人愿意出一份力,而有的人则喜欢搭便车呢?
…………
小到教师积极性、打折促销、讨价还价、员工绩效、企业生产率,大到垃圾分类、为公共事业捐款、过度捕捞、温室气体排放,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博弈无处不在。
博弈思维可以化我们赢的可能性,让决策尽可能取得舒适的结果。或者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兜底策略。
人人都需要了解博弈,却又不能过分依赖博弈,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公平、慷慨、合作、信任、回报等良好的信念,在人类的行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悟了这一点,才不会陷入跟“空气”的博弈陷阱中,才是真正理解了博弈论的精髓。
|
內容簡介: |
在感性、混沌的世界里,掌握一种理性思维工具
不再拍脑袋下结论
用博弈思维解决生活、工作和公共难题
当一个人的福祉受到另一个人的行为影响时,二者之间的战略互动就是博弈。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被视为博弈,可以用博弈思维来进行分析和解决。比如:
找老板加工资;
与客户谈判、争取利益化;
同事之间互相竞争;
买车与购置各种产业;
为公益事业捐款;
…………
本书作者基于人们的经济行为,以经典经济学实验和详细的实际案例讲解,详细介绍了几种博弈思维,让即使没有经济学知识,数学没学好的读者,也可以轻松弄懂什么是博弈思维,如何运用博弈思维。
博弈论可以被看作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为我们的行为建立模型。尽管这个模型及其预测结果有时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但依然可以成为有益的参考。懂一点博弈论,我们将无须面对一团乱麻而束手无策,因为拥有一张不完整的地图好过没有任何地图就贸然出发去探险。
|
關於作者: |
阿纳尼什·乔杜里,奥克兰大学经济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实验经济学,重点关注信任、互惠和利他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对于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
|
目錄:
|
第 1 章? 与经济行为密切相关的博弈论
经济学中的入门观念和概念 / 002
探究经济行为动机的方法 / 007
经济学实验的优势 / 010
博弈如何影响我们的经济行为 / 025
第 2 章? 后通牒博弈:公平感如何影响经济行为
为什么有时候,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035
我们厌恶的是不公平的行为还是结果 / 045
后通牒博弈中的行为是源于追求公平还是利他主义 / 050
提高金钱注码会改变行为吗 / 052
是害怕惩罚还是害怕尴尬 / 056
不同文化对公平规范有影响吗 / 061
不同文化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大吗 / 066
对公平的偏好是如何影响经济行为的 / 070
第 3 章? 信任博弈:分享和互惠哪一个作用更大
日常生活中的信任和可信度 / 083
信任和互惠是否就等同于利他主义 / 092
预期在信任决策中所起的作用 / 096
信任他人是否就等同于冒险 / 100
信任他人的人就必定可信吗 / 106
信任和互惠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 108
第 4 章? 社会困境:如何让合作顺利进行
社会困境中的合作 / 123
捐献是因为玩家没想明白吗 / 127
寻找其他解释 / 131
被试是否表现出了从众心理 / 138
有条件的合作和创造合作的道德规范 / 141
惩罚是维持合作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 145
第 5 章? 组织中的协调难题:言语比金钱更重要
现实生活中协调失败的例子 / 157
性别战博弈: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 161
猎鹿博弈和收益排序的平衡:猎鹿还是猎兔子 / 165
协调失败的实验证据 / 170
言语是否真的廉价:运用沟通来解决协调失败 / 178
金钱:激励的作用 / 184
在实验室中创造文化 / 191
从实验室到现实世界:大陆航空公司的成功案例 / 199
再从现实世界回到实验室:合作伙伴还是陌生人关系 / 202
第 6 章? 信任和互惠:对经济影响深远的要素
信任和互惠在经济上的进一步影响 / 209
格莱珉银行的经验 / 210
外在激励会挤走内在动机吗 / 212
信任和经济增长 / 221
|
內容試閱:
|
一种常见的困境
在奥克兰市,离我住所很近的地方有一个小孩子的游乐场,名叫小朗吉托托保留地(Little Rangitoto Reserve)。我经常陪我的小女儿去那里玩。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游乐场里的滑梯、秋千、攀登架和猴子架等设备并不是由奥克兰市议会拨款修建的,而是由当地居民自愿捐款购买的。乍一看,可能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会觉得这件事平淡无奇,因为你们可能都曾有过类似的出资经历,或者其他依靠自愿慈善捐款来做善事的经历。
这样的事情一直都有,结果我们往往忘记了这实际上是一个相当不容易的成就。 让我来解释一下原因。假设你想在你家附近建一个类似的公园,你决定向当地住户求助,请他们掏出一定数额的捐款。这并不是说邻里中的每个人都要为公园的建设捐款。其实,只要有一些家庭选择捐款,你就会募集到足够的钱来修建公园。你筹集到足够资金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实际上机会并不渺茫,但这种情况其实包含着一个固有的社会困境(social dilemma)。此时此刻,让我们暂且假设人们总体上是自利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关心自己的福利,
这正是经济学家常常会做的假设。很明显,如果每个人都出一分力,公园就能建起来,附近的每个人都可以带他们的孩子去那里休憩、游玩。也就是说,如果大家齐心协力,我们都能有更好的境况。但是,让我们花一点时间思考一下:假设某个人主要关心的只是他自己的幸福,还有他身边亲人的幸福,此人会如何决定自己是否要为公园捐款呢?假设他面对捐献箱一毛不拔,而到了后这个公园也没能建起来,那么他的境况固然没有变好,但也没有变差,因为那里本就没有公园,将来也不会有。现在,假设他自己没有捐款,但邻居们仍然筹集了足够多的钱来建造公园。要知道,公园和健身俱乐部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公园一旦建成,就很难把任何人拒之门外,不管他是否曾经为此出钱。通常,你无法针对某个公园实行真正的会员制度。因此,即使某人从未为公园捐过款,一旦公园建成,你也不能阻止此人入内。因此,即使这个人没有贡献过任何东西,也仍然可以和他的孩子或他的狗在公园里散步。这样一来,这个人的境况就会改善,因为他没有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分钱,但仍然可以享受公园里清新的空气和青翠的环境。因此,情况似乎是,不管公园能否建成,对于一个主要关心自身利益的人来说,切合实际的做法都是一毛 不拔。
经济学家将这种行为称为搭便车(free-riding),即利用他人的贡献获利。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按照同样的思路推理,那就没有人会做出贡献,公园也就永远无法建起来了。约瑟夫 ? 海勒(Joseph Heller)在他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 22)中讲到主人公约塞连(Yossarian)不愿意帮助建立军官俱乐部时,极有说服力地总结了这一现象: 和一个疯狂的家伙合住一顶帐篷并不容易,但内特利并不在意。他自己也是个疯子,哪天一有空就跑去帮忙修建军官俱乐部,而约塞连可是一直袖手旁观的。
事实上,许多军官俱乐部在修建时,约塞连都不曾帮过什么忙,但皮亚诺扎岛上的这个俱乐部,倒令他得意扬扬。这的确是一座坚实牢固、构造复杂的纪念碑式建筑,铭记着约塞连的坚毅果决。俱乐部竣工以前,约塞连从来没想过去搭把手;完工之后,他倒是经常去。他对那幢有着木瓦屋顶、大而无当的漂亮房子非常满意。它实在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而每一次凝望它并想到自己连一滴汗水都未曾付出就可以享受到它,约塞连的心里总是悸动着一股巨大的成就感。用经济学家的话说,约塞连就是在“搭便车”。他利用了其他军官的努力,这种情况在许多需要一群人合作的经济环境中并不少见。你们中的许多人如果习惯了群体合作,并能意识到群体合作导致的问题,就会觉得约塞连的这种行为似曾相识。经济学家通常认为,当人们面对一项集体事业时,比如建设军官俱乐部、建造当地公园,或向一般性的慈善事业捐款,自私自利的人难免会像约塞连一样行动,因此,这样的事业注定会失败。经济学家继续提出,在均衡(equilibrium,通常会用纳什均衡这个术语)中,所有利己的被试都会搭便车,没有任何人会为建设公园做出贡献。此处的“均衡”一词表示没有人会倾向或想要去做出改变。如果因为无人捐款公园建不起来,那么所有人的境况其实都会变差;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大家的境况变差了,但是没有任何人会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单一个体的贡献不会改变结果,即公园很可能还是无法建成,而这个人落得的结果只是白白地出了一些钱,却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额外的好处。每个人都意识到,如果人人都能贡献一份力量,情况就会变得更好,但一旦他们陷入了搭便车的陷阱,即前面所说的“均衡”,就很难从中挣脱了。摆脱陷阱的方法就是每个人都同时改变自己的想法,这再次创造了一个类似的集体决策问题,正是这样的集体决策问题导致我们落入了初始的陷阱,我们绕了一圈后只是回到了原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