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80.2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HK$
94.4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HK$
68.4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HK$
92.0
《
中华内丹学典籍丛书:古书隐楼藏书汇校(上下)
》
售價:HK$
257.2
《
辞源.修订本(建国60周年纪念版)(全二册)
》
售價:HK$
1477.6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HK$
81.4
《
金石录(一函一册)(宋刻大系)
》
售價:HK$
469.6
|
編輯推薦: |
《根在风中》收录了澳大利亚女诗人《温暖万物之核》《为舒适蜕皮》两部代表诗集,她的诗歌语言轻盈优雅,笔调温暖,生活氛围浓郁,读来容易沉浸并引起共鸣。她在这两部诗集中忆述往昔,讲到在俄罗斯、中国到澳大利亚之间的云游半生,也用细腻目光观察、记录逐渐年老后的生活点滴。译者的精良译笔更为此书增添了魅力。
|
內容簡介: |
本书包含《温暖万物之核》和《为舒适蜕皮》这两本跨文化创作的诗集,其中《温暖万物之核》包括“悼念”“更新”“迁变”三个部分;《为舒适蜕皮》包括“情节失败”“你不能悲伤”“是以我们现在这样”等六个部分。诗人在诗中结合了对于家庭往事的深情回想和对更宽广问题的探索,背景从战时的俄国横跨至中东地区直至现代的澳大利亚,探讨了衰老、记忆等普遍命题,也融入了个人话题和记忆,包括失去至爱之人的伤痛。她的诗歌语言平易近人,意象丰富而充满生活气息,整本诗集如同娓娓道来诗人的一生,又带着引人入胜的敏锐感受。诺拉·克鲁克的诗带有俄罗斯文化传统的风格印迹:抒情性强,情感真挚,有一种个人命运在时代浪潮中沉浮的感觉,以及对爱、友情和漫长峥嵘的生命中各种形式的美的赞颂。
|
關於作者: |
澳大利亚诗人诺拉·克鲁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生于中国哈尔滨,母亲是犹太裔俄罗斯人,父亲是波兰天主教徒,自小成长于多元民族和宗教背景的家庭环境。成年后诺拉曾在中国上海和香港担任记者,期间她的英文诗集《即使》(Even Though)出版。她终身痴迷语言,俄语诗歌曾发表于上海、纽约和以色列的多种期刊,移民澳大利亚后也长久活跃于悉尼诗坛。1993年获澳大利亚作家协会简·斯通奖,2008年获俄裔新澳文学节诗歌奖名。
|
目錄:
|
目录
译序
温暖万物之核
悼念
费马(1914-2008)
他们大多数时候在一起
夫妇
委顿在椅子里
十五号病室
家中分娩
生日
双人床上
主人和主妇
我该如何?
干果
不那么简单
伤心
给利昂·K
淡淡的栀子花的馨香
暂访
安杰拉卡寓所……悼念
天花板
安娜·卡列尼娜
深夜的磨难融化了肉体
蓝色天鹅绒
更新
一位年轻的女子
我们
银器上的埃尘鸣响
飘
天空将闪闪发亮
记忆
这是淋浴的国度
春天
马德里的风
上海悉尼
像那只蝴蝶
混沌理论
五月里的油茶
从笑声边走过
河
我们叫孙子孙女
她的小男孩现在成为男人
星期五晚餐
孕
塔莉娅的宴会
托尼在开车
幸福是件古怪的事
记忆
画中的她
诗人的画像
她梦见自己
工坊进行时
能写成诗的……
大提琴
游戏结束
瞬时
翻译
在我八十九岁生日时
判断
旧址
味道
迁 变
父啊慈悯我们
等待生命出现
关于上帝的讨论
一百次被夺去心爱
主啊,我不嫉妒
背叛
蛇被诋毁
可悲的
报纸上的照片
炒作
给丹娜
火山和诗人死去
礼物
超载的记忆
沉默在呼吸
蚀
找到和失去
瘢痕组织
重写
冷水
迁变
她宁愿……
曾经我能计划或行动
我不曾在一个地方生活
蛛网
给詹妮
夜是奇诡的国度
薄暮
为舒适蜕皮
情节失败
格鲁吉亚漫笔
想想海湾
呼 吸
市 集
昨 天
爱国者
情节失败
你不可以悲伤
他们是英俊少年
那是我的整个人生
昨天我死在特拉维夫的公交车上
如纳坦·森德克所言
你不可以悲伤
是以我们现在这样
重门
退休后的布鲁斯
她抚触熠熠生辉之木
白色浴室
车轮后
饿
致玛丽
那种早晨
恍 惚
陶 土
继承者
聆 听
有人搜索我的心灵
是以现在我们这样
叮 当
只爱我
她写回忆录
我知道这首诗
深夜当关了的加热器
做了件“下流”事:老了
“出柜”
里 奥
有如惩罚
在那些老照片里
当我们收养里奥时
现在她剥去他的衣服
给里奥
“……他悄悄走过、跌倒”
烟 草
变 革
邂 逅
俄罗斯人并不羞愧
友人瓦莱里
在落雨
郊野在晕眩
草色如烟
远距离
很多年里这一分叉歧出
他们走在恩典中
在天平上
为舒适蜕皮
回忆录
“假如我们相识”
哈尔滨,高高的河
圣诞,一九四七
哈尔滨,中国
毁掉的
情 人
那些声音
风 暴
休 憩
“没有河流是安全的”
家族树
不 归
“我们曾惬意欢乐”
西蒙·维森塔尔《太阳花》读后
我在以英语书写俄罗斯人的中国
|
內容試閱:
|
译序
诗可以是形式的探索,符号的游戏,但不能也不该忽略的是,诗更可以打捞良知,当世界与人性堕入黑暗之际。
是的,没有哪行诗能挡得住碾来的坦克。但不该也不能无视的是,也没有哪辆坦克可以真的碾碎诗。
于是,至少对某些人而言,诗,成为被剥夺后的补偿,成为流离中的慰藉,成为这陌异的世界里心灵的原乡。
诺拉·克鲁克(Nora Krouk)无疑是这“某些人”中的一个。诺拉,俄裔犹太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生于中国哈尔滨,父亲是波兰天主教徒。至此已无须缕诉,只消对那段虽已残泐却尚未被时间完全剥蚀的历史略有所知,人们即可想见她的生命里曾遭遇多少磨折与苦痛:时代罡风的裹挟固难幸免,而信仰乃至主义的相斫相刈就在身畔至爱的人中间悄然展开,让本应无间的心疏离。生于斯世,真正的诗人,不会再自诩为先知抑或“未被承认的立法者”,而是毋宁做个诚实的见证者,在这令他们引以为耻的世界里,选择与那些在晦暗里代替光明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站在一起,录下他们的沉默、痛楚、愤怒,当然,还有这世界难免的不堪、污浊与平庸之恶。
以此,她的诗“读来宛若摊开的手掌/……被古老的苦难打下戳记”;以此,在她的笔端,集中营里“炉火烧得红红的/烟囱呕黑了/天宇”,流放地的叹息同雪一起冻结于西伯利亚僵硬的大地,人体炸弹和着祈祷声引爆……甚至连爱也不再单纯地旖旎,不再一味地温柔,不再只是笼着轻纱的梦与安慰,而是塞满有意或无心的伤害,美若霓裳,却总逃不脱背叛背弃与无奈无常的啮咬。人们珍爱珍视的一切,青春、健康、生命、和平、亲情、友谊,无不莫名地留下蠹痕。但切莫急于埋怨诗人悲观、犬儒,也不必以愤世、厌世者每多深情来为她辩护,她不是乔张做致的持异议者,在极权射程之外扮演烈士,她只是一个勇敢、诚挚、懂得伤害难免却仍相信、向往美好,明白一切终将逝去却仍然珍惜,仍然以欢悦——爱的、生命的欢悦——作为自己诗的DNA,直面真实直面道德困境,对幸存者对把新帽子、新裙子看得比政治更重要的人们满怀体恤的人,诗人。
她的诗虽也有出人意表的意象拼贴,如暴露在前排因而免疫的感官,但流淌在她血液里的俄罗斯传统,那由普希金、莱蒙托夫、勃洛克、阿赫玛托娃铸就的传统则令她的诗在反讽中不失抒情的优美,譬如:她写蝴蝶、茉莉、紫藤,酱汁,写湿透的身体,写温暖的毛巾将生活裹进盈满痛苦的欢乐,写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生物与普通的经验,在世界的散文里发现、创造诗,从而超克此在的凡庸与沉沦。
另一方面,身为犹太后裔,饱经离散之苦,诺拉不仅在诗中刻画了切骨入髓的流迁之痛,更致思于个体如何由飘零异域转为植根他乡,怎样了解、理解差异,继而借由差异拓展自我、丰盈自我——无疑,这对在异质文化风涛中泅渡的现代人尤具启示。
董伯韬
2019年10月于上海
夏天是感觉的季节
妈妈为了健康嚼着蒜头
听着别人的浪漫故事。
爸爸连简短的信也不写了。
风将海挞成白色的怒。
一个风暴频来的夏天。
——《风暴》
婚后他试图改变我
赶快做事。婚姻里一直快快快,
我常常爆笑。偶尔,痛哭。
我渴望步调慢一点,
可以有虚度而不被指责的光阴,
读书 在蓝调里惆怅
一杯茶 一块俄式馅饼
——《休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