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苏州园林园境系列 景境构成——品题

書城自編碼: 368451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建筑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作者: 曹林娣,赵江华
國際書號(ISBN): 9787519853822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0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香港金融史(1841 - 2017)
《 香港金融史(1841 - 2017) 》

售價:HK$ 201.6
内陆之行
《 内陆之行 》

售價:HK$ 117.6
扫群雄平四夷:李靖
《 扫群雄平四夷:李靖 》

售價:HK$ 59.8
私域社群营销:从引流到变现运营实战
《 私域社群营销:从引流到变现运营实战 》

售價:HK$ 93.6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新版)
《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新版) 》

售價:HK$ 69.6
法兰西的兴衰:从立国到当今
《 法兰西的兴衰:从立国到当今 》

售價:HK$ 105.6
民间传说与现代人的深层心理
《 民间传说与现代人的深层心理 》

售價:HK$ 54.0
枝春在野
《 枝春在野 》

售價:HK$ 51.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3.0
《 苏州园林园境系列 吟花席地——铺地 》
+

HK$ 95.2
《 苏州园林园境系列——听香深处·魅力 》
+

HK$ 83.0
《 苏州园林园境系列——透风漏月·花窗 》
+

HK$ 107.4
《 苏州园林园境系列 凝固诗画——塑雕 》
+

HK$ 94.2
《 景观手绘:21天突破手绘与快速设计 》
+

HK$ 554.4
《 禅庭 枡野俊明作品集+图解日本园林(套装2册)庭园改造设计 日本枯山水花园布景庭院设计 草图实景造园设计 庭院景观设计书籍 》
編輯推薦:
1.本套丛书细致入微地挖掘了苏州园林的具体构成要素中所隐含的文化意义和形成原因。属本书作者在苏州园林研究中的首创。 2.曹林娣教授深入研究苏州园林文化,对苏州园林中的塑雕、木雕、花窗、门窗、铺地等构成部件进行系统的整理、分类。没有同类书。 3.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读者群较大且稳定。
內容簡介:
《苏州园林园境系列》是多方位地挖掘苏州园林文化内涵,并对园林及具体装饰构件进行文化阐释的专门性著作。本书(上、下册)包含苏州园林中的沧浪亭、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艺圃、留园、天平山庄、环秀山庄、耦园、怡园、曲园、拥翠山庄、退思园、虎丘,通过解读苏州园林的品题(匾额、砖刻、对联)及品题的书法真迹,使读者感受苏州园林深厚的文化底蕴。
關於作者:
曹林娣,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81年在西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帝冢山学院大学、台北东吴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园林文化的教学、研究工作。2017年获首届“苏州风景园林终身成就奖”。
目錄
目录
总序
序一
序二
001 沧浪亭(北宋)
002 一、园门
003 二、面水轩
006 三、观鱼处
008 四、闲吟亭
009 五、书房
010 六、假山西南弧形走廊
011 七、步碕亭北面假山
012 八、康熙御碑亭
014 九、沧浪亭
014 十、明道堂
019 十一、瑶华境界
020 十二、看山楼石室
022 十三、曲室
024 十四、五百名贤祠
026 十五、画廊形馆
027 十六、水榭
028 十七、小轩
031 网师园(南宋)
032 南面巷门北门
033 节 东部住宅
033 一、门厅过廊
035 二、轿厅
035 三、扁作大厅
037 四、女厅
038 五、梯云室
040 第二节 西部花园
040 一、山水园小门
041 二、水涧
042 三、小山丛桂轩
043 四、云岗假山
043 五、爬山廊
044 六、宜春寏(新辟牡丹园)
047 七、蹈和馆
048 八、琴室
049 九、水榭
051 十、月到风来亭
053 十一、花园主厅
056 十二、小姐楼
057 十三、竹外一枝轩
058 十四、射鸭廊
058 十五、藏书楼
059 十六、园中园
067 狮子林(元)
068 园林路入口照墙
069 节 原祠堂
069 一、祠堂门厅
071 二、祠堂大厅
073 第二节 主厅
073 一、鸳鸯厅
076 二、半亭
076 三、小方厅
079 四、打盹亭
081 第三节 花园
081 一、花园正厅
084 二、小楼
084 三、禅室
086 四、修竹阁
088 五、古五松园
091 六、花篮厅
093 七、真趣亭
095 八、石舫
095 九、观瀑亭
097 十、暗香疏影楼
098 十一、飞瀑亭
099 十二、问梅阁
101 十三、双香仙馆
102 十四、扇亭
104 十五、文天祥诗碑亭
105 十六、御诗碑亭
106 十七、立雪堂
109 拙政园(明)
110 旧园门新大门
112 节 东部住宅
112 一、一字形照墙
112 二、轿厅门楼
113 三、大厅门楼
113 四、第三至第四进庭院
115 五、鸳鸯花篮厅
116 第二节 东园归田园居
116 一、兰雪堂
117 二、水榭
118 三、天泉亭
120 四、秫香馆
121 五、土山亭
122 六、组合式半亭
123 第三节 中部拙政园
123 一、原拙政园山水园入口
125 二、依廊东半亭
126 三、听雨轩
127 四、海棠春坞
127 五、枇杷园
131 六、黄石假山亭
133 七、玉泉井
134 八、远香堂
136 九、倚玉轩
138 十、廊桥
139 十一、听松风处
141 十二、得真亭
142 十三、小沧浪
144 十四、志清意远
144 十五、净深亭
145 十六、旱船
148 十七、玉兰堂
149 十八、空廊
149 十九、见山楼藕香榭
152 二十、荷风四面亭
153 二十一、雪香云蔚亭
155 二十二、待霜亭
156 二十三、梧竹幽居
157 二十四、绿漪亭
158 第四节 西部补园
158 一、界门
159 二、湖石假山
160 三、满轩
164 四、塔影亭
164 五、留听阁
165 六、浮翠阁
166 七、笠亭
167 八、与谁同坐轩
168 九、倒影楼拜文揖沈之斋
170 十、水廊钓台
171 十一、宜两亭
173 艺圃(明)
174 园门
176 节 住宅
176 一、住宅前厅
178 二、大厅
179 三、书房
180 第二节 山水园
180 一、山水园主体厅堂
183 二、旸谷书堂
183 三、爱莲窝
184 四、池北水榭
184 五、延光阁西侧小屋
185 六、响月廊
185 七、朝爽亭
186 八、渡香桥
187 九、乳鱼亭
188 十、思嗜轩
188 十一、浴鸥
190 十二、芹庐
193 留园(明)
194 园门
195 节 中部山水区
195 一、门厅
196 二、曲廊过道
197 三、古木交柯
199 四、绿荫轩
201 五、明瑟楼
204 六、涵碧山房
204 七、闻木樨香轩
205 八、可亭
207 九、远翠阁自在处
207 十、断霞峰朵云峰
208 十一、清风池馆
210 十二、小蓬莱
211 十三、曲谿楼
212 第二节 东部建筑区
212 一、楠木厅
215 二、楠木厅后院耳室
215 三、楠木厅东侧书房
216 四、楠木厅前庭东南门宕
217 五、揖峰轩石林小院
221 六、东园
222 七、鸳鸯厅
225 八、盛氏戏楼旧址
226 九、盛氏家庵
228 十、三峰
230 十一、浣云沼
230 十二、冠云楼
231 十三、冠云亭
231 十四、冠云台
232 十五、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233 第三节 北部田园区
233 一、北部界亭
234 二、小桃坞
235 三、花房
237 第四节 西部山林区
237 一、西部小门
237 二、水榭
238 三、缘溪行
239 四、射圃
240 五、西部土山
243 天平山庄(明)
245 节 天平山庄入口
245 一、天平山石牌坊
245 二、接驾亭
246 三、御碑亭
248 四、正门
249 第二节 高义园
249 一、乐天楼
250 二、恩纶亭(乐天楼东院)
252 三、中宪公祠逍遥亭
253 四、高义园
255 第三节 赐山旧庐
255 一、范参议公祠
257 二、水园
262 三、咒钵庵
265 第四节 白云古刹
265 一、寺门
266 二、院门
267 三、大殿
268 四、白云深处
269 第五节 登山道上
269 一、登山砖墙门
271 二、更衣亭
272 三、三陟阪
274 四、云泉精舍
276 五、兼山阁
279 六、白云亭
279 七、经幢
280 八、穿云洞
281 九、青峰亭
283 十、观音塔
284 十一、龙门
285 十二、飞来峰
286 十三、望枫台
287 十四、回音谷
289 十五、中白云亭
293 十六、二泉
293 十七、卓笔峰
295 十八、山神洞
295 十九、莲华洞
297 二十、紫薇林
298 二十一、二线天
298 二十二、三线天
300 二十三、白云洞
300 二十四、云上
302 二十五、望湖台照湖镜
302 二十六、童梓门
303 第六节 范氏祖茔
303 牌坊
305 第七节 范公祠
305 一、先忧后乐坊
306 二、庙门
307 三、庙大殿
308 四、三太师祠
內容試閱
园林『诗眼』——品题
中国园林为中华文化一绝,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九座园林相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其为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杰作,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苏州园林无疑为中华文化经典,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具有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诗文兴情以造园,这使中华园林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园林中的“诗性品题”正是园林显性的文学样式,也是中华文化名片。
明代吴从先《小窗自纪》中引用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说:“绘雪者不能绘其清, 绘月者不能绘其明, 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泉者不能绘其声,绘人者不能绘其情。”吴从先认为:“夫丹青图画,原依形似;而文字模拟,足传神情。
即情之隐微,一经笔舌,描写殆尽。”雪清、月明、花馨、泉声、人情等,固然很难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所以中国画要用文字题识的方式,也即吴从先所说的通过笔头或者舌尖,就足以将心中隐藏和微妙的情感淋漓尽致、毫发无遗地表现出来。在苏州园林中,诗性品题就是“笔舌”。
在苏州园林史上,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即明代计成《园冶》所讲的“能主之人”,包括园主和为之立意构园的文人画家,多“三绝诗书画”才艺的文人,他们在构园时,善于“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a。这些“前人名句”,也即“笔舌”,采撷自古代经史艺文,在园林中作为诗性品题的语言符码,意在借助其原型意象来触发、感悟意境,构园艺术家就这样以诗心去营构着纯净优美的诗境。
园林诗性品题中重要的莫过于匾额(包括摩崖石刻),匾额往往成为构园的灵魂,犹如园林“诗眼”。宋初的保暹提出“诗有眼”,自此,“诗眼”渐成中国诗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眼乃心灵之窗,袁枚《诗学全书》所谓“一身灵动,在于两眸,一句精彩,生于一字”,自然是诗中精警、能开拓意旨、能传达要旨妙道、富情韵的字词,有之,则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熠熠生辉。
陈从周在《说园》中谈到,有时一景“相看好处无一言”,必借之以题辞,辞出而景生。“凡诗文书画,以精神为主,精神者,气之华也。”b“精神”者,诗文之“灵魂”也,“所谓‘灵魂’是指心灵中起灌注生气作用的那种原则”c,使园林山水、植物和建筑等升华为有生命的诗性化活物。曹雪芹之所以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因为“标题”是“心灵所灌注给它的生气”。
景和意相融生发意境,意境是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与审美客体的审美特性相互交融的产物,它是由艺术形象引发所产生而存在于审美想象中的艺术空间。匾额向来以意境胜而不是以难字冷僻字胜,它“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d。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的“着一字而意境全出,关键是创作者需独具慧眼,能从珠玑里拈出摩尼”。
匾额是园林中重要的文化载体,是营造“诗境文心”的核心,是“作者”即构园者通过山水、花木、建筑等构园素材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匾额既是构园创作中的“意”,陶钧文思,“意在笔先”,应该充分酝酿于构园之初,否则,会事倍功半。陈从周曾不无遗憾地说:“近来有许多人错误地理解园林的诗情画意,认为这并不是设计者的构思,而是建造完毕后加上一些古人的题辞、书画,就有诗情画意了,那真是贻笑大方了。”e
苏州园林的园名题咏,往往能统摄全园精神,如苏州耦园,园主沈秉成夫妇均为书画家,而且,“静好缘从翰墨来”,夫妇志同道合,伉俪情深,沈秉成精于道学,熟谙园事,又请画家顾沄一起,精心设计,将“握月担风好耦耕”的思想融入园的结构布局之中,以一“耦”字名之。耦者,佳耦偕隐耦耕也。耦耕,是上古原始的耕作样式或经济形式。园的布局,住宅居中,东西双园傍宅,整体格局寓“偶”;震卦位于东方,象征春天、长男;兑卦位于西方,象征秋天、少女。阳大阴小、左阳右阴,东园为主,面积大,位左;西园为辅,位右。
苏州北“半园”,厅堂名“知足轩”,楼署“且住为佳”,书斋名“至乐”,取“至乐莫如读书”意,建筑多取“半”意:书楼二层半、旱船“半波舫”、亭乃半亭,东西均为半廊、桥称半桥、池呈半池,榭名“双荫”,取“树阴复水,水影映碧”,两者各居其半之意,亦含“半”……将知足不求全的主题阐发得淋漓酣畅。
园中景题,规定了局部风景意境,与园名内在精神一致。园林的意象群就是建筑、山水、花木及声色影香,有虚有实。
如花木品题,往往反映出对自然的一种诗化感受。花木之虚景为“香”,香是园林美的重要元素,营造的是一种氤氲气氛,无形无色,但弥布广大空间,具有扩散性、穿透性。能欣赏香者,则说明其情感心态空前细腻,与之俱生的则是对于世界万物的高度敏感,唯此,方能作出常人所忽略的审美发现。原始宗教时期,人们就将香用于祭祀,认为香充满灵气,可以通天神。佛家将焚香与修炼心性联系起来,在佛事中列为首品,认为“香是自己的心性”。文人视香为人格之美,如梅香,“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文人四艺(焚香、插花、挂画、品茗)中位列。苏州园林中有“暗香疏影”楼、“藕香榭”“闻木樨香轩”“双香仙馆”“香草居”等。如沧浪亭“闻妙香室”,取意于唐代诗人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四首》之三:“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孙联奎《诗品臆说》曰:“静则心清,心清闻妙香”“素处以默,妙已裕矣。以心之妙,触理之妙;以心之妙,触景之妙;此时之妙,乃妙不可言。”
同一建筑物上如有多个题额,不仅内容切情切景,还能相互映发,或启迪联想。如狮子林花篮厅,原为荷花厅,面荷花池,结构别致,当中的步柱不落地,代以垂莲柱,柱端垂有黄杨木雕刻成的四只花篮,并分别为梅、兰、竹、菊。厅堂匾额“水殿风来”。用的是“水殿风来珠翠香”(唐代王昌龄《西宫秋怨》)、“水殿风来暗香满”(宋代苏轼《洞仙歌》)诗意。旧有砖额“襟袭冽芬”,襟怀盈溢芳香,都与荷香有关。厅南一池,夏日荷花凌波,清香飘溢,楼台亭阁,峰石叠嶂,倒映入池,随波摇曳,美不胜收。另原还有砖额“缘溪”和“开径”a,将意境扩展为无尘俗的隐逸之境。前者取意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到处是桃林、芳草和鲜花,一个令人陶醉的世外桃源正在等待着游人的光临。后者源自《三辅决录》:汉时蒋诩隐居后,曾在他的庭院的竹子下,开小径三条,只与求仲、羊仲两人来往。求、羊两位是逃名不出的隐逸高人。谢灵运有“惟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的诗句。寓意为过从密的朋友还是隐士,不与世俗之人交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诗眼”这扇窗户,读者可以看出构园者心灵的奥妙。
如观鱼台、濠濮亭的题咏,意境源自《庄子·秋水》篇中“濠梁观鱼”庄惠问答和濮水钓鱼,可以窥见园主对庄子远避尘嚣、追求身心自由、悠然自怡的人生理想的渴慕。
明代王心一归田园居峰石摩崖“小桃源”,反映出对陶渊明集“美”“善”于一体的桃花源的向往,他自己在《归田园居记》中说:“峰之下有洞,曰‘小桃源’……余性不耐烦,家居不免人事应酬,如苦秦法,步游入洞,如渔郎入桃花源,见桑麻鸡犬,别成世界。”
崇文思想在苏州园林“诗眼”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除陶渊明外,还有诸如谢安风流(东山丝竹)、米芾拜石(拜石轩)、周敦颐赏荷(远香堂)等。
有时一字之别,意境迥异。如“见山楼”(拙政园)和“看山楼”(沧浪亭),前者取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透露出洒然自适的闲逸诗意:尘喧不染,闲来无事,心境一片悠然,浑然忘我地眺望着远山,趣闲而思远。后者却取“日里看山”“看山是山”的禅宗公案,讲的是悟道的三种境界。
匾额品题是园林美的“导读”,游者根据这导读的指引,或听天籁——“玉延亭”“留听阁”“一亭秋月啸松风”;或观物影——“柳阴路曲”“塔影亭”“倒影楼”;或驰遐思——“流玉”“飞虹”“陆舟水屋”……
楹联是随着骈文和律诗成熟起来的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讲究骈俪对仗,音调铿锵,节奏优美,熔散文气势与韵文的节奏于一炉,浅貌深衷,蓄意深远。园林楹联应该根据匾额的意境再度生发,切景、切情方称妙构。佳联放置的位置不得当,也会出现头戴瓜皮帽身穿西装的难堪。
古人有“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之谚,早在明代,人们就习惯“随意取唐联佳者”a 刻在门上,也是为了借重古代诗文的原型意象,使寥寥数字蕴含无穷意趣。
鉴于此,苏州园林品题中的对联,以集联为大宗。集联也是一种创作,要字数相等、上下平仄相对、内容切景,实非易事。
有集诗联:“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集自唐代杜甫《后游》诗;“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出自唐代上官昭容(上官婉儿)《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诗;也有集自不同作者的两首诗中,如“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沧浪亭》长诗,下联出自宋代苏舜钦的《过苏州》诗。“名香播兰蕙;妙墨挥岩泉”,出句为唐代岑参《和刑部成员外秋夜寓直寄台省知己》,对句出自唐代张九龄《题画山水障》。
有集词联,一副对联往往集自多首词作,故比集诗联更具难度。苏州怡园主人集金元明词成《眉绿楼词联》,专用以园中各景点。如“高会惜分阴,为我攀梅,细写茶经煮香雪;长歌自深酌,请君置酒,醉扶怪石看飞泉”,出句集自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四座且勿语》《沁园春·伫立潇湘》和《六幺令》三词;对句集自宋代辛弃疾《兰陵王·一丘壑》《念奴娇·是谁调护》和《鹊桥仙·松冈避暑》三词。“新月与愁烟,先入梧桐,倒挂绿毛么凤;空谷饮甘露,分傍茶灶,微煎石鼎团龙”,分别集自宋代苏轼《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行香子·昨夜霜风》和《西江月·王骨哪愁瘴雾》及宋代张炎《祝英台近·带飘飘》和《木兰花慢·龟峰深处隐》词。皆能切合该地风景特点,抒写自如,一如己出。
有集各类碑帖联。如“秦刻岩石以视后代;汉启宅壁而求古文”,从《纪太山铭集字联》中集出;“家无长物琴书自乐;天生高人风雅之宗”,集汉代鲁峻碑字联;“林气映天,竹阴在地;日长若岁,水静于人”,乃《兰亭集序》集字联。苏州园林对联也有园主自撰或遵嘱代撰者,还有径取名家撰写者。
古人或时人撰写的名联,悬挂位置得当,也很美妙,如有“书联圣手”之称的何绍基撰书的“山势盘陀真是画;泉流宛委遂成书”,对联悬挂在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北墙正中一扇正方形大窗的两侧。切景切情,移它处不得。
苏州园林对联的内容异彩纷呈,意象纵横,或描摹形神、挥洒淋漓,或景融哲理、余香袅袅,或感事抒怀、述志道情,或记事励德、启迪心性,或述古道今、情思悠悠。所谓“清吟追陶谢,逸韵慕嵇阮”,士大夫文人从自然、社会中感悟到的人生真谛、宇宙隐语以及内心情思,借助这些高言妙句而物态化,从而感性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苏州园林的诗性品题,往往蕴含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有不少已经衍变为中华文化符号,如“沧浪”“网师”“三径”等,生活在中华文化语境中的人们固然能心领神会,当然对生活在异域文化语境的人们必然产生文化隔膜。
书法艺术是园林空间组景不可或缺的艺术元素。中华汉字具有神圣性、诗意性、体悟性与审美性,既是一座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库,又因汉字是形、音、意联系非常密切的集合体,“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同形同宗、同音意通”(著名汉字研究专家萧启宏语),所以,在中华园林中,汉字直接以美的艺术线条呈示于人,并通过与汉字谐音的具象即意象,表达出独特的情感。
书法艺术将笔画都看作有生命的个体,“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唐代张怀瓘《文字论》),作为艺术,书法早已挣脱了线条符号的束缚而成为情感的载体,中国各类书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书法的审美个性若能与园林艺术意境融于一体,或浑厚肃穆、沉着稳健,或轻灵缥缈、闲雅舒展,就能感受到鲁迅所说的“意美以感心”,“意美”就是“神采”“意境”之美。汉字书法作品是中华乃至世界艺术瑰宝,书艺与园艺互相依存、互渗互融,园景必借之以题辞,辞出而景生,彼此如胶似漆,不分轩轾,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独呈异彩!
苏州园林中名家翰墨以碑刻、书条石、砖额、摩崖石刻和品题墨迹等形式存在,异彩纷呈,雅化了建筑空间,也是历史、人文精神和书法美的迹化。园中匾额、对联、摩崖等是展示书艺的重要载体。
苏州园林品题的书写者,均为历代名家,篆、隶、真、行、草,书体皆备:颜真卿“颜体”的神姿,李阳冰篆书的风采,文徵明楷书的深严,董其昌草书的潇洒,何绍基行楷的金石味,陈鸿寿行草的汉隶笔意,郑板桥斜趣横生的“六分半书”,乃至沈尹默古朴婉妙的楷书、林散之的“草圣遗法”、费新我融古铸今的左腕书法、吴进贤苍劲稳健的汉隶……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
苏州园林品题,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已经亡佚,本书收集的品题仅仅为现存的品题,照片亦均为园中实物。以建园的年代先后序次,每个按景区划分序次。析解重在诠释词义,追本溯源,旨在提示和启迪艺术欣赏情趣。并尽可能地介绍撰书名家的简历和书法特色,以便读者直接欣赏书艺本身。有别于《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的融考校、辞章、义理为一体的详解匾联。为便于今人阅读,匾联及解释均用简化字。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