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福道

書城自編碼: 368994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叶梅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29159535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网络文学年鉴(2023)
《 中国网络文学年鉴(2023) 》

售價:HK$ 457.7
美国学院和大学史(大学、思想与社会)
《 美国学院和大学史(大学、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12.7
好望角丛书·自由古巴:革命、救赎与新生
《 好望角丛书·自由古巴:革命、救赎与新生 》

售價:HK$ 170.2
颠覆者:美国散户如何凭借数字平台在华尔街实现逆袭
《 颠覆者:美国散户如何凭借数字平台在华尔街实现逆袭 》

售價:HK$ 90.9
投诉是礼物:理论版+实践版(套装2册)  长盛不衰的客户服务指南!
《 投诉是礼物:理论版+实践版(套装2册) 长盛不衰的客户服务指南! 》

售價:HK$ 135.7
女性史:革命与战争时期卷(一次重构人类历史的努力)
《 女性史:革命与战争时期卷(一次重构人类历史的努力) 》

售價:HK$ 135.7
永无止尽的狂热:三岛由纪夫
《 永无止尽的狂热:三岛由纪夫 》

售價:HK$ 68.8
原来这就是逻辑学:16堂大师逻辑课
《 原来这就是逻辑学:16堂大师逻辑课 》

售價:HK$ 57.3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8.8
《《文化苦旅》(新版)》
+

HK$ 59.6
《万般滋味,都是生活:丰子恺散文漫画精选集》
+

HK$ 62.3
《你是宇宙安排的邂逅》
+

HK$ 70.0
《人间清醒(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2021全新力作)》
+

HK$ 59.4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汪曾祺散文集》
+

HK$ 54.9
《一本书读完风华女诗人》
編輯推薦:
冰心散文奖、骏马奖得主叶梅引领生态散文的新趋向,探求回答人类生存及时代的课题!
內容簡介:
《福道》这是叶梅女士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她的新旧散文共三十余篇。以开放的视野、从容的文字,敏锐观察各地生态文明的方方面面,把祖国的江河湖海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和人们对自然对环境的一些思考集结成集。
《福道》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的散文集,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艺术质量,还对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书稿以“福道”为名,是因为开篇有一篇散文叫《福道》,并以此篇点题:在书记的带领下,不仅是福州,各个城市都在兴修城市步道,它们如同“绿色血管”一样穿梭全城,串联起美丽的生态公园,让市民们享受到了直通家门口的绿色福利。给城市绘下了一张张美妙的蓝图,开辟了一条条宽阔的“福道”。叶梅老师是一个擅长叙述的人,三两笔就写活一条河或一架山的个性,景物、风俗全不相同,令人心向往之,渴望能走进三峡、恩施、巴东以及她笔下描绘的所有地方。
關於作者:
叶梅,1958年生,女,原名房广兰,笔名槐子、伊妹。土家族。生于湖北巴东,祖籍山东东阿。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多年,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学会会长。近年作品有小说集《歌棒》《青云衣》《玫瑰庄园的七个夜晚》,散文集《根河之恋》《追云记》,长篇纪实《美卿》《大对撞》(《粲然》),长篇传记《西厢梦——王实甫传》等。小说集《五月飞蛾》获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散文集《大翔凤》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等。曾多次担任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委及“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编委。有多种作品获奖、转载,并翻译成英、法、日、韩、蒙古、阿拉伯、保加利亚、印地语、俄罗斯等文字。
目錄
001/ 序:《福道》带给我们的生态思考
001/ 鱼在高原
013/ 蝉鸣大觉山
022/ 福  道
036/ 一只鸟飞过锦州
052/ 从柴桑河到海棠竹里
071/ 红月亮
081/ 三峡花雨
090/ 龙船河
096/ 仙女出没的九畹溪
105/ 清江夜话
114/ 神农架的秘密
132/ 长江西流簰洲湾
139/ 一半青山一半云
149/ 澜沧江边的一天
161/ 万物生长
170/ 三朵及禁忌
185/ 清新的山野
201/ 根河之恋
215/ 白音陈巴尔虎
221/ 金沙银沙
230/ 右玉种树
237/ 赤坎的钟声
249/ 惠州西湖情
256/ 西渚的鸟儿和蟋蟀
264/ 听茶
273/ 海南,有一条河叫陵水
280/ 致父亲的村庄
294/ 大哥的庄稼
309/ 登鱼山
318/ 白石屋
326/ 黄河入海
內容試閱
序: 《福道》带给我们的生态思考——邱华栋
叶梅大姐让我给她的这本散文集写个序言,还是在中国散文学会换届大会的时候。就在那次换届大会上,她当选为新一届中国散文学会的会长,成为散文学会的领航者,这从侧面说明了她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写作上她又是个多面手,小说、报告文学、非虚构、散文、评论样样都能写,也都写得好,工作上也是有口皆碑的能人,什么事情她去做就能出彩,是我们喜欢的、信赖的、尊敬的大姐。她说,我这本散文集收录的文章,大都与生态环保有关,你看看会有兴趣的。
果不其然,我把电子文本下载到电脑桌面上,有时间就一篇篇读。在这本集子中,我看到叶梅姐的步履匆匆又从容,西抵如春的昆明,东至黄河入海,北起兴安岭,南及海南陵水,她用她的脚丈量大地,为我们讲述一段段历史,一个个传说。在她的笔下,沉默的鱼山石,通灵性的猴儿,娴雅的雪山,温顺的驯鹿……祖国大地上一切美好生灵,在她的笔端活灵活现,几乎都浮现在人眼前。我不禁拍案叫绝,这本书的确是叶梅在生态文学创作上的硕果!
生态文学是一种人类进入到现代、后现代社会之后,重新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文学。叶梅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先知先觉者,也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者。这不仅在于她的脚力雄健,也在她的笔力万钧。收录在这部散文集中的作品,都可以说是一篇篇的范文,曾有多篇文章被各地高考、中考作为试题或教辅读物,其信息量大,眼光和视角独到,语言富有感染力,带给我们多重的思考和享受。
这与叶梅丰富的阅历有关,因为她不仅自带土家族文化的天然灵性,也有长期博览群书的厚度,还有多年修炼的文学修养和敏锐的现实观照,近年来,她还担任了国家生态环境部特邀观察员,更有独行天下、饱览山河的知行合一的精神。所以,在一篇篇文章中,她才能够集神话传说、史传异闻、民族信仰、现实与未来于一体,带给我们关于生态、关于自然、关于人和土地、关于我们和地球之间的全方位的打量和思考。
生态文学也是20世纪人类对工业社会的反思所造就的一种文学观念和文学品种。当然,十九世纪甚至更早,生态文学早就存在,是不自觉的一种存在。卢梭的文章、梭罗的文章,我国明代性灵散文,都有生态文学、自然文学的精神。但自从卡尔松捧出《寂静的春天》后,人类对于“自我”的外在自然,似乎突然有了飞跃式的觉悟,生态便从“自然”内部的科学,转换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从此,人类的生态观念得以确立,并在不断的生态写作中获得了独立的审美形态。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思考着,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概念,自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处境,以及人与未来的关系。经过一轮轮的哲学思辨,也是由于经历了20世纪后半叶的几十年较为快速的现代化发展与现代性启蒙,特别是在全球化的时代里,供应链全球化、资源能源全球化,这使得人类命运成为一个共同体,因此,作为对环境的深度思考,生态问题已经不啻为文明的一种标尺甚至是文明本身。
因此,在叶梅的这本散文集《福道》中,我们看到,从“从流花溪以及那一条条弯曲的小溪到乌龙江、白马河等纵横交错的内河,可谓江海河溪相连,海潮江水相通”,到水源污染、再到环境治理,后,一条条“绿色血管”步行街与“蓝色血管”互通,古老而又年轻的福州演绎了什么叫做“百通才会促使百业兴旺,政通人和”。内河是大自然的馈赠,步行街道是人类的努力,一种自然、一种人文,自觉地交汇在一起,才是这个有文明也有蒙昧的地球上,属于“生态”的完整意义。叶梅以《福道》这篇提纲挈领的文章,引领了生态散文的新趋向,带有象征和隐喻色彩的书名“福道”,也成为她的这部散文集的一个鲜明主题,那就是,奔着幸福生活的福道走,我们必然地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要和生态保护观念息息相关。
诚然,从全球范围内看,蓬勃的生态觉悟其实是被深重的生态灾难这个严峻现实所催发的。事实是,全世界几乎所有雪山的雪线都在逐年上升,具体原因至今未明,有说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因为污染造成的臭氧空洞,因为过度开发……,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定是人类活动在加剧其形势的恶化。这意味着生态底线在受到威胁。还有遥远美丽的云南翁丁村老寨,这个佤族自治县里后的原始部落,随山而行,忽隐忽现,我多年以前也曾去过。但不久之前的2021年2月14日,辛丑年正月初三,一场大火突然降临,中国后一个原始部落化作了灰烬,彻底隐没在历史长河之下。让我不禁长吁短叹。
可以说,每一场干旱,每一场洪涝灾难,都让人撕心裂肺地领略了生死的熬炼和大自然的残酷威严。灾难作为必要的转化器,终于唤醒了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但这种敬畏之情,岂不是过于功利与现实?人类必须严肃地拷问自己:一定要以血与泪的代价,我们才能够唤醒自己沉睡的生态良知吗?超克了生存困境的后人类,还需要生态智慧吗?
于是乎,叶梅更是以她内心的焦急和深情,去走、去看、去听、去想、去写。让我们来看看叶梅笔下的锦州吧!她没有以海湾交通、冶金矿产为特色,而是以那些取道锦州的鸟儿连缀全篇。锦州出现了古老的鸟“锦州鸟”,可见,锦州地域是鸟类进化中重要一环。很多无法横越海洋的鸟类,必须经过这里,“只有离开锦州之后,迁徙的通道才会骤然加宽,路线也就趋于分散,鸟儿们也就有了更多的去向”。这是一个托举生命的福地,一个真正的生命要道。
在叶梅的这本散文集中,这样的思考闪光而又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也许才是我们人类面对生态时更应该拥有的胸怀。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支撑的生态思考,依然是狭隘的,因为天地万灵,还是围绕着人的命运打转,人类才存在在这个星球上多少个年头呢?!我们流下的所有泪水,仅仅是对自我命运悲怆的廉价感伤,而不触及真实的智慧和文明。这个问题,叶梅深入地观照,并以她的广阔的视野,涵盖了人类之外的自然伦理世界。在她的笔端,森林河流,湿地氧气,不仅仅是自然赐予我们的自然景观与生存依托,还属于所有的生命。这就是叶梅不断地以一种娓娓道来却很急切的观察思考呈现所告诉我们的。
你看,澜沧江边的世界,已有叶片硬实的女贞和结着红果的火棘驻守,这里原本是它们的自由世界,“但被我们硬着头皮闯入,只能是披荆斩棘,人与它们,双方都有些伤害”。同样的道理,像家人一般与鄂温克人相伴的驯鹿,才是额尔古纳河畔真正的主人,兴致盎然的“我”再好奇与期待,也没有理由打扰他们的自在清静。
德国思想家哈贝玛斯曾指出,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包括外部和内部自然生态危机这两个方面,危机的核心在后者,即人格系统的破坏。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人类对于自己价值系统的破坏,其实滥觞于对“自我”之外一切概念的冷漠。可以说,在相当意义上,对于自己智力的自信,对于自己欲望的放任,导致了自然生态危机。
如果此刻,我们逐渐开始意识到,任何时候的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而这种平等,也许能够消解在现代性内部滋生的霸权主义。所以,阅读叶梅的这本带有样本作用的散文集,我不时想起人类重要思想家在这方面的思考,这也是叶梅这本散文集将溢出文学之外,带给我们多重思考的一个重要特点。
对自然和生态的尊重,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离不开这种追本溯源、不忘初心的意识,而这确确实实是自然镌刻在我们文化基因里的烙印。叶梅想告诉我们的是,到今天,经济体量已经是世界第二的中国,既不能追求经济上的短视利益,也不会屈从于全球背景下的西方文化,走自己认定的路,就是任何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景象。
正如长江江心砥石傲然,经历了无数冲刷而屹立如初,才叫做民族的精神砥柱。也正如入海处的黄河,“浪的尖顶扬起一叠叠雪白,透示出大河一如既往的冰雪性情,——她到此时,也没有忘记雪山的恩典,不屈不挠地试图留下自己的本色,直到遥远”。
所以,我祝贺叶梅这本新书的出版,也相信会有很多读者喜欢这本书。

鱼在高原

那鱼儿裸着身子,从青海湖的深处向通往大河的河口集结。
是的。它光溜溜的,近似纺锤的身子裸露着,几乎无一鳞片,连鱼儿的嘴两旁该有的长须,那在水里可以飘动摇荡的须都没有。为了在这高原上生存,它除了留下背部的颜色,朴素的与这泥土相近的黄褐色,或者更为低调的灰褐色,这鱼儿它把自己身体外在的华美全都舍去了。
原本是有鳞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它的祖先黄河鲤鱼在青海湖与流向黄河的倒淌河之间游动的时候,曾披甲带挂,浑身都为金灿灿的鳞甲。但天地造化,13万年前青藏高原的山摇地动,青海湖四周隆起了一座座守护神似的大山,将这湖变成了闭塞湖。湖水莫名地日渐咸涩,不能适应的生物一个个无奈地渐行渐远,而唯有黄河鲤鱼却留恋着这片高原。它在与带着苦涩的湖水不断摩擦中,听懂了湖水的低语。人类不知道它们说了些什么,那些谜一般的语言只限于它们之间,但人类知道,这鱼儿从那以后决绝地退去了身上的鳞片,就这样毫无防备地袒露着,将自己裸着身子融入了高原大湖。
它成为这片高原蓝宝石的宠儿,青海湖独有的鱼类。它的名字就叫青海湖裸鲤。其中含有的庄重和赤诚,不得轻易狎戏,所以当人们亲昵随意地想起它时,又会叫它湟鱼。
“水中绕有鱼类,色黄无鳞……”清朝乾隆年间的《西宁府新志》中已有关于它的记载。水是指的青海湖,藏语“措温布”——这片青色的海,中国的内陆湖,在巍峨的祁连山脉大通山、日月山与南山的环抱之中,浩瀚的水面达4516.23平方公里。碧蓝的水呵,看上去深不可测,神秘而又天真。在数千年不胫而走的中国古代昆仑神话中,这湖便是西王母,也就是王母娘娘的瑶池,每年农历六月六,西王母为宴请各路神仙所设的蟠桃盛会,便是在这湖畔张罗的。
裸鲤的岁月,也就是昆仑神话的岁月。
它从远古活到了今天,比人类更懂得青海湖。高原的阳光对湖水的抚爱随春秋四季时近时远,水的情绪和温度也随之凉热,裸鲤感知这一切。它是高原的鱼,它不畏惧寒冷,春秋之时,它喜欢栖息于滩边、大石堆间的流水缓慢处、深潭或岩缝中,冬季则潜入了湖的深处,安静地度过好几个月的冰冻期。
它丢弃了祖先的鳞甲,但没有丢弃祖先既能在咸水中生存,也能在淡水中生存的本领,没有丢弃祖先遗传的每到初夏来临,便会向河流回游,去产卵孵化下一代的繁衍之道。
现在已是初夏时节,高原的严寒早已过去,通往青海湖的布哈河、沙柳河、乌哈阿兰河,还有哈尔盖河、泉吉河两岸,艳若云霞的沙柳花也都已盛开,一丛丛粉嘟嘟的,装点着高原的浪漫。一年一度的裸鲤、也就是湟鱼的回游季也就到来了。
眼见一条条鱼儿游向河口,它们按照祖先的指令,在相同的时间,从不同的水面游了过来。很快,数以百万计的湟鱼集结在那一条条大河的河口,准备开始它们长途跋涉的生命之旅。

那真是自然界的奇观。人类至今没有破译它们之间信息传递的密码,不仅是对这裸鲤和其他的鱼儿,还有天上飞的,陆地上行走的,就如前些时从云南西双版纳出行的野象群,它们的行为是受到怎样的指引,又是如何精准地抵达一个个目的地?都让人费解。15头野象的北移南归将成为人们不断探究的课题,而这高原青海湖的裸鲤每年春夏之交的回游,也始终让人们惊叹称奇不已。
这湖的四周有70余条大小河流,源源不断地将河水注入湖中,裸鲤们鱼头攒动、密密麻麻地聚集在几条大的河流入口,规模和数量超过人类任何一次大的集会。纷纷前来的鱼儿们,在初的等待之后,越来越多,远远看去,碧蓝的湖水变成了一片似乎正在翻耕的起伏不平的黄土地。
有那血气方刚的鱼儿一直在跃跃欲试,按捺不住地翻跳,但一切都在忙而不乱之中,终于等到了出发的号令,不知首领是谁,也不知如何确定的某一时刻,只见领头的鱼儿突然纵身跳进逆向而来的河流,众鱼儿立刻跟着一涌而上。
回游的鱼儿并不是裸鲤的全部,它们只是湖内的产卵亲鱼,而且不光是已经长大成鱼,可以做鱼妈妈鱼爸爸,还必须腹部的鳍变硬,具有逆流而上的能力,身体强壮的裸鲤才能从大湖进入淡水河,成群结队地去往它们世代相传的产卵圣地。因此,从上路的那一刻,鱼儿就怀着生命的孕育和希望,事关重大而义无反顾,又小心翼翼。
一开始游得不慌不忙,免不了有一点游山玩水的好奇,但紧接着,逆水而行激发起奋进的力量,让鱼儿们兴奋起来,随之便出现了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到了河的窄狭处,更顾不得礼让,叠罗汉似的堆在一起,谁都不甘示弱。河道这时候也只能敞开胸怀,任由鱼儿占领,鱼成了一股逆向而行滚滚向前的洪流,河水则看起来改变了颜色,因为已经看不见清水,只看得见鱼,裸鲤背部的黄褐色将河水涂抹成了一块浮动的画布。
我愿意跟着鱼儿一起前行,在这向往生命的路途上,虽然要经受无数的磨难,但鱼儿和人一样,总会对未来心怀憧憬。
你看,有时候,这裸鲤们顶着翻滚的浪花齐头并进,在湍流之中如万箭齐发;有时候如训练有素地排成纵队,穿过河床里突起的嶙峋怪石;有时候,它们也会寻找河水平缓的浅滩歇息一阵,养精蓄锐之后再冲进迎面而来的激流。
不过这些都算平常,还有很多突然降临的灾难让鱼儿们猝不及防。
说着,暴风雨就来了!高原的风雨自有个性,不似江南的风雨时常降临,淅淅沥沥,也不似海边的风雨狂呼海啸之后,瞬间又是彩虹,高原的风雨中藏有坚毅和雄迈,是隐忍多时才会倾泻的酣畅,不来时山河安好,来时则天公咆哮,万马奔腾,片刻间山洪突起河水猛涨,流速迅疾如摧枯拉朽之势。可叹逆水而行的鱼儿们,多在尚未明白的一瞬间,就被巨龙似的洪水冲得晕头转向,七零八落地倒退十余里,有的则奄奄一息。
对于幸存者来说,好不容易继续上路,但前方却有更大的威胁。就在那些高地或阶梯式的河道旁,棕头鸥、鱼鸥、鸬鹚等成群的鸟儿早已守候。裸鲤是它们爱的美食,每当裸鲤回游的季节,也是鸟儿狂欢的季节,它们守在河边,就像守在高原专为它们打造的餐桌前,毫不费劲地可以随时享用,并把食物带回给巢里的儿女。
鱼儿游到此处,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往上跳,有的河坎高过一米,只有极少体力超群且又有往年回游经验的鱼儿能够一次跳过,大多数鱼儿一次不行跳两次,一连好几次都跳不过去。而就在它们跟前,那些占据优势的鸟儿看似平静地冷眼旁观,半天一动不动地站着,只是胸有成竹的样子,可冷不丁会俯冲下来,伸过铁钩子一样的长嘴,毫不客气地逮住一条鱼儿,一口吞下。
整个过程如闪电一般。
死亡的阴影就那样笼罩在头上,拥挤在高坎下的鱼儿,不知道下一个会轮到谁。
但即使这样,也没有一条鱼儿后退。
它们仍然一边鼓足勇气,拼尽全力要跳过高坎,哪怕一次次失败也决不放弃,同时当然得一边尽量闪避那些觊觎它们的鸟儿。但鱼儿知道,面对这些天敌,牺牲总是难免的。从它们的祖先那里,鱼和鸟儿,还有这水,都是息息相关地连在一起。养活鱼儿的吃食主要来源于飞翔的鸟儿造化于水中的微生物、浮游物,鸟儿少了,鱼儿们的供养也就少了。
高原奇特的生态循环便是如此,鸟儿多的时候鱼儿多,鸟儿少了鱼儿也会少,鱼鸟共生,相克相依。所以鱼儿的内心深处并不恐惧,也更不会逃离,它们就在鸟儿的捕捉下跳过高坎,再奋力向前。
接下来,一道出行的同伴还会不断消失,它们有的在途中精疲力尽,有的为了保持身体的敏捷而少吃甚至不吃食物,后身衰气绝。不得不面对的残酷是,经过上百公里顶着风浪的跋涉之后,能顺利到达产卵的河道或湿地,留有余力繁殖后代的鱼儿,仅仅只是出发时的十分之一。
悲壮的裸鲤回游,不惜牺牲生命地为了生命而去,这聪明的鱼儿、敢于舍生忘死的鱼儿,千百年以来,就这样勇敢地延续着族群。

在它们之中,终于有裸鲤抵达了孕育之地。
那是温暖的河,布哈河、沙柳河、泉吉河的不同河段,水流变得浅而平缓,有些近乎于湿地,水底是细而软的泥沙,雄鱼顾不得一路辛劳,先用尾鳍扫出一个个摇篮似的小坑,准备迎接雌鱼的排卵。一条健壮母鱼的怀卵量是惊人的,少则几千,多则会达16000颗左右,长途逆水而行还会刺激鱼儿性腺的发育,回游越远的鱼儿怀有越多的未来。在雄鱼扫出的每一个坑里,通常都会安放一百多个鱼卵,细心地排列过去,等候着新生儿的降临。
但裸鲤却是十分金贵的,几天之后,在那些数量可观的鱼卵中,终能活泼地破膜而出的鱼苗,可谓千里挑一。而且,刚面世的鱼苗是那么弱小,也不怎么会游动,先是暂且以母体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然后等待水流中有食物漂过嘴边,如果能顺利地吃到一口,就有了活下去的可能。
但很多时候没有那么凑巧。
反倒是无数的危机潜藏在小鱼儿身边,所以从鱼卵长成小裸鲤,生与死几乎无时不在较量,顺利活下来的只是万分之一。你不得不承认,生命的确来之不易。
然而,总归有一些鱼儿会得到大自然的恩赐,侥幸而又必然地活了下来,它们在鱼爸爸和鱼妈妈的陪伴下,在出生地度过不算漫长的夏天,然后就要打算启程回家了。
回到青海湖,那个辽阔深邃、自由自在的家园。
21世纪的青海湖,对于裸鲤来说,几乎就是祖先曾经感受过的天堂,这里的天空只有云朵和鸟儿飞来飞去,这里的湖面也只有阳光和风雨的光临,没有人的捕捞和惊吓,那些祖祖辈辈在这湖上打鱼的人们都收起了渔网钢叉,放飞了鱼鹰,将投放在裸鲤身上的目光变作了慈祥。
曾经,在20世纪饥饿的年代里,裸鲤救了无数人的命,但随着过度的捕捞,湖里的鱼儿越来越少,引起了人们的高度警觉。专家们认为,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被称为我国西北部的气候调节器和空气加湿器,而裸鲤的数量锐减,“水—鱼—鸟—草地”的良性循环直接受到损害,使得周边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事不宜迟,随后颁布的一系列国家法令,逐渐加大了对裸鲤的保护,将它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04年《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更是被列为濒危珍稀物种。
人们说,青海湖的湟鱼,鸟能吃,人不能吃。
半个多世纪以来,青海湖共实施了5次封湖育鱼行动,2021年又开始的第六次封湖育鱼,将实施零捕捞政策直至2030年。随着对裸鲤的保护,青海湖的生态得以修复,持续向好,湖面持续增大,裸鲤的数量比保护初期增长了三十几倍。
环湖地区居住着的汉族、藏族、蒙古族等不同民族,是保护湖水和裸鲤的生态卫士。他们每年都要祭祀青海湖,这流传千年的习俗,表达了对天地、山川、湖泊的感激和敬畏,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心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民众在祭祀细节上变换了方式,过去“祭海”时,是在瓷制宝瓶里装五色粮食抛到青海湖里,而现在为了保护这一方净水,他们用酥油糌粑手工捏成了宝瓶,用来“祭海”,为的是既不污染环境,还可以给裸鲤添一些食物。
人与鱼儿,与青海湖共存。
小裸鲤回家的路,是它生命中次远行,它随着鱼爸爸鱼妈妈顺流而下,一路飞奔,浪花四溅,轻松而愉快。不久,它就嗅到了大湖带着咸涩的味道,是那样粗犷新鲜,它好奇极了,也向往极了。在前辈们的叙述中,小裸鲤已经知道那是它们真正的家园,无论出生在哪条河里,终都会回到那片蓝色的大湖,如海一般的大湖。
在那个宽广的大家园里,小裸鲤将自在地遨游,快活地成长,四年以后,它也会像前辈们一样,在一个初夏的季节游向河口,逆水而上,去创造新的生命。
鱼在高原,在这天地间没有帷幕的舞台上,生命如戏剧般进行,悲欢离合,绵绵不绝,一幕幕起落不止。
蝉鸣大觉山

资溪大觉山,那深邃的绿让从北方而至的人一时惊羡无语。
因为一路也都是在绿色的田野里穿行,正是晚稻抽穗的时节,从火车旁掠过的一块块稻田,将丰腴的绿色铺展开来,红瓦白墙的村庄也都在或浓密或疏朗的绿树簇拥之间,已道是十分养眼。却不料到得江西抚州下了火车,再乘汽车前往资溪时,那山水间的绿却是更加浓厚了,唯有高速公路似一条白练,时起时伏地穿插其间。
进到这大觉山里,更好似一下子被那绿色团团抱住,不再是忽近忽远,而是脚下的草地,身旁的竹林、松杉、香樟树,绿肥红瘦的都将人围绕着,还有山楂、猕猴桃、乌饭树和野葡萄等,挤挤擦擦地在一起,蔓延在人的身边,放眼处,高低左右都是水灵灵的绿。
细看模样又各有不同,好些都不认得,叫不出名字。好在手机下载了一个软件,有想弄明白的植物,对着它拍一张图片,立刻就得知了它的尊姓大名,还有出生地、家族血缘关系等等。这就认得了有趣的粗叶悬钩子、米饭花。
几千年甚至更长的岁月里,人与植物的关系该有多亲密,从它们的名字里就可以略知一二。比如粗叶悬钩子,这长在江西的山谷和沼泽里,以及路旁岩石间的落叶灌木,大名之外还有一串别名:大叶蛇泡竻、大破布刺、虎掌竻、九月泡、大竻坛……,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透着人对它的亲昵和喜爱,好比叫着村庄里的顽童:虎子、狗蛋、黑娃、小二……,随口就来。
我们来到大觉山时正当六月,恰是粗叶悬钩子开花又结果的时节,密密的绿色丛林中,它绽放着白色、红色的小花朵,勾引着人的目光,走近去,就见那花托上凸现的一粒粒玛瑙似的小红果,晶莹透亮,让你只是静静地看着它,却舍不得伸手去触碰。
而那开出一串串粉白花朵的叫米饭花,又叫江南越橘,并且也还有好些别名:夏菠、小三条筋子树、早禾酸、五桐子、马醉木、缑木、南烛……,我端详着这花,也端详着它的这些说不完的名字,忍俊不禁。你看它真是风光得很,名字有洋有土,五光十色,就是过去那些爱给自己取上一些字、号、笔名的著名文人,也都没有几个能有这米饭花的名号多。
是谁给了这山间的植物这么多的体贴和称谓呢?还都是那些曾经与它们亲近的人,山间的农民、樵夫、采药人……,一年年,一天天,多少年多少代,人对植物的喜爱和了解不亚于对自己的子孙,将自己的心情都给了它们,粗叶悬钩子、米饭花,所有植物的名字想必都是这么来的。
勤劳的人们给了植物名字,而把自己的名字埋入了大地。人与植物世代结下的情缘,原本就在这相互的感念之中,人用语言和文字念叨着它们,而植物则将果实、花朵、叶和根茎,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中意于它的人们。就说这粗叶悬钩子和米饭花,不光好看,还能治病救人,前者的根叶入药,有活血化瘀、清热止血之效;米饭花则以果入药,有消肿之效。但这米饭花却又是全株有毒,尤其那漂亮的串串白花毒性,亦能产生有毒花蜜,动物切切不能误食。
看来,但凡生命都有性格,温柔或强悍,内敛或外向,喜欢索群独居还是抱团取暖?动物、植物和人一样,都需要相互理会,才会相安无事。二
大觉山的空气是甜丝丝的。
亚热带湿润的暖风一年四季吹拂着这片大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阳光和雨水对此地从不吝惜,虽然已在福建的交界之处,但无台风之扰,几千种草木在安宁的氛围里郁勃生长,人们即使在困乏的年代里,也没有对这大觉山的树木举起利斧。如今,资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7.3%,而这大觉山更是达到了98.3%。
在这里,人把充足的空间留给了植物和动物。随口道来的粗叶悬钩子和米饭花只不过是其中为平常的,这山里还有珍贵的大面积原生南方红豆杉、长叶香榧、伯乐、香果、蛛网萼、美毛含笑等濒危植物,属于国家一、二级名贵保护植物的就达40多种。它们在这南方的大觉山里,一派葱茏。
登山的路很长,但走起来并不吃力,得益于身处“天然氧吧”,人们说,大觉山空气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30万个以上,即使身手一般的男女在此也多了几分力气。山道上,果然见到一群群游人,老少皆有,健步行走而无难色。
大觉山一面存有原始森林,另一面却也人烟不断,在那山顶的高处,建有千年古刹大觉寺,早在东晋咸和元年至唐贞观年间就已有香火,相传是由杭州灵隐寺的大觉禅师,云游大觉山修行弘法,而开发兴建的,几经修葺至今。人们不辞辛劳,一路攀缘而去,却在走近那云海蒸腾的之时,会在途中见到一座巍然独立于山峦之间,高1338米,形似大佛的山峰,人称大觉者。从远到近仰视这佛山,只见大觉者昂然垂手而立,肩宽头正,体态庄严,任凭云光飞逝而一动不动,令人震撼。
就在那静谧的时刻,听到了细小但十分清晰的蝉鸣。
“知了、知了。”蝉叫着。
在大觉山森林里,有云豹、黑麂、恒河猴、苏门羚、金雕、黄腹角雉、红嘴相思鸟等珍禽野兽,它们各自在天上飞、水里游、林子里跑,大多数时候,它们躲避着人类,只是与自己的族群对话,偶尔才发出呼喊和声响。只有金蝉脱壳的蝉没有任何忌讳,它在这夏日的树枝上,毫不懈怠地从早唱到晚,它仿佛是这森林的代言者。
于是,我们在走进大觉山的深处时,听到了蝉的叫声,不是一只两只,而是无数只,在这密密的丛林里,它们生活无忧地欢实地叫着:“知了、知了。”
大千世界,蝉知道了哪些呢?它叫得这么自信?这小小的生命在出世之间要在土里藏匿好些年,多的达17年,才从泥土里悄悄钻出来,然后爬上树去,挣脱外壳,经过一番蜕变,这才试着展开一对翅膀,开始它的吟唱。有树的地方才会有蝉,有蝉的森林就有了动物毫不掩饰的话语,至于蝉儿究竟唱了些什么, 想那蝉心人心大觉者,才会“知了”。

资溪境内山峦连绵起伏,兼有谷地和丘陵,是由闽赣交界的武夷山脉向西延伸而来的。县境内,一条清秀的泸溪河从峡谷中自南向北穿过,而峰海拔1364米,县东侧还有令人惊叹的30万亩原始森林的大觉山,离县城仅有15公里。可想而知,与之如此近距离相伴的资溪城,该是多么难得的怡然之城啊。
与许多城市不一般的是,资溪的环城马路都紧靠山林,坐车经过时,会心生疑惑,眼前情景明明是在山野之间,浓密的灌木,湿漉漉的草地,一群鸟儿在上面踱步,但又分明看见马路一侧的灯,眨眼就亮了,可信的光晕照着路上穿着健身服奔跑的人儿,就知道的确是市井一角了。
小城很小,平卧在山的环抱里,两三条街,一溜的小商铺、饭馆、中医诊所,卖青菜和山货的地摊……,也有车,但并不形如流水,只是不紧不慢地开着,跟街上的行人打着招呼。实际上,小城虽然简单,但生活中该有的都有了,而小城拥有的未曾受到污染的环境、优质的空气,好些城市和地方极想有,可叹却没有。
这个人口不足十万人的资溪,有当地人,还有浙江和其他地方来的移民,小县故事多,但从历史走到今天,千变万化之中,可贵地在于全然保留了一方土地的绿色风貌。在资溪境内,森林繁茂的大觉山并不是,还有马头山自然保护区、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华南虎野化放归基地等好几个的生态区,都是一派绿色郁然,无疑是后工业化时代宝贵的生态资源。
多年里,当地人民小心地选择着发展的路径,唯恐伤害了大自然。曾经有企业欲投巨款在资溪兴建一大型火力发电厂,建成后会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意识到可能随之而来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资溪人毅然谢绝了客商。而令人称奇的是,在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期间,“资溪面包”居然名扬天下。20世纪80年代初期,两位退伍军人将在部队的就业培训中学会的烘焙技艺,带回了家乡资溪,从此一路创造奇迹,小面包做成了大产业。资溪森林广袤,从前既不种小麦,也没有面粉厂,但如今却有4万资溪人参与了面包经营,巧手开出的8000多家面包店,遍布全国大小城市,甚至还远去了俄罗斯、越南、中国香港等地,创造了一个个让人惊叹的劳动传奇。
在大觉山下,我亲耳听到一位资溪的企业家,说起他当年从一个荷包里只有几百块钱的农民,如何靠做面包发家致富,又亲帮亲、邻帮邻地带领一个个乡亲走向富裕的故事。在做面包的资溪人中,千万元户的已数不胜数,眼下,他们兴办起大型的面包生产基地,在世界一流的现代化设备前,昔日乡村的农民身穿白色无菌的工作服,正在高大明亮的厂房里一条龙地操作。资溪面包,不仅使数万农民和下岗工人走上了创业之路,造就了一大批有眼光有魄力的新型企业家,而且同时留护着绿色的山林田野。
“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成为资溪人坚守的理念。
在资溪的绿海之中,还有大片的毛竹、慈竹、观音竹……一层层,一叠叠,参差错落。爱竹的文豪苏轼曾吟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而此处是可以骄傲的,竹和松柏铺染在大地上,那一轮高悬在清新山林上空的月亮,也就显得格外皎洁。我站在大觉山下的月色中遐想不已,又听到蝉儿的鸣叫:“知了,知了”,不由突然意会到,大觉者,大觉人也。
福 道

只知道,一条河会给一座城市带来为活泼的灵性,所有美丽的城市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河,时刻能叫出名字,让人亲切而又感怀的河。但未曾料想,在南方,面朝大海的福州,又称作榕城的这座城市里,穿行于它古来的三坊七巷、华林寺、乌塔、马尾船政遗址及现代化林立的高楼、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之间的大河小河,竟然有156条。
大河如闽江,小河如那流花溪,那么多的河,一时数都数不过来,纵横交错,如蛛网密布,或奔腾或涓涓流淌,汇成了灵动美妙的有福之州。曾经多次来到这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一次次感受它的深厚和悠远,而眼前令人惊讶和艳羡的是,那156条河流前后之变化,以及环绕城市,被人们愉悦地称作“福道”的绿色休闲步道。
仓山区南台岛上的那条流花溪,在福州156条河之中应属小的了。它的潺潺流水不足十里,地图上几乎找不到它的名字,而只是在溪边走动的市民那里,才能仿佛听到流花溪,这个好听的字眼。
但实际上,它并非孤独的小河,它是闽江顽皮的孩子。乳汁饱满的母亲从武夷山向东而来,一路携带起众多儿女,在即将奔向东海之前,更是奔腾跳跃,造化出一条条小溪。这条先是无名的小溪,也是由母亲的呼吸和伸展而生发的。
虽是无名,但直接相通于闽江干流乌龙江古道,也有那久远的历史,存活于小溪两岸的民间沃土里。
南台岛西北端有一座飞凤山,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神话中的百鸟之王——高贵的凤凰就栖息于此,小溪可遥遥对她眺望。溪畔有一高宅村,在一片片古榕树群的掩映之下,曾有“高宅榕树甲天下”之说。自唐代起,乌龙江上帆影不绝,棹声如歌,村人建有宗祠“树德堂”,尊“孝慈”“孝悌”“孝敬”,奖掖读书之风。高宅村宋代出过九个进士,光绪二十四年(1898),当地士子高稔考中戊戌科拔贡名,光绪皇帝钦定为朝元,并御赐“朝元”牌匾。勤耕苦读,后人纷纷效仿,历代人才济济。
另有一村,名葛屿,村里多有百年树龄的白玉兰,花开之时,香飘整条小溪。村里也有始建于明代的李氏宗祠,正厅有对联曰“治宋肃朝仪,宣室运筹称圣相;抗金存汉胄,丹心报国仰英贤”,颂扬的是先祖李纲,抗金护国之忠烈,光前裕后,世泽绵延。正如这村的另一处对联中所写:“上下与同流,高也明也博也厚也悠也久也”。
小溪两边的村落和人家,过去由于战乱和灾害,也曾频繁搬迁,更迭,兴旺之时,石板街上有酒库、海鲜店、肉桌、食杂店、米店、药材店、诊所、制衣店、木材商行;四周农家种些龙眼、橄榄、芒果、枇杷、杨梅、黄皮果、柑橘、荔枝来卖。潘边村的“白沙枇杷”及“红核仔”“南元”“蕉核仔”龙眼更是石板街上受人喜爱的吃食。100多年前,小溪旁建有一个橄榄厂,产品远销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福州地图上曾标注为“百棵树”。
溪边还曾有一座厅堂高大,围墙厚达一米,气势豪放的“万利厝”,厝在闽南语中指的是房屋,多以石头或红砖砌成。这厝的主人李万利,乾隆年间先是从福州往宁波做笋干、草纸生意,后来将乌龙江的橄榄贩往宁波,成了一位富商。后来遇到宁波官府构筑城防,工程进展一年多却因资金匮乏难以为继,李万利慷慨解囊,工程款不足部分全由他坐底支付。宁波百姓满心感激,为他雕了一尊石像安放于城墙上,并将“宁波筑城,万利坐底”的故事流传开来。
这些相伴河流小道的往事,注入到今日福州的风韵之中。
福州的河流弯又弯,福州的道路长又长。
从流花溪以及那一条条弯曲的小溪到乌龙江,白马河、东西河、晋安河、光明港等主河道,再到安泰河、打铁港、五四河、瀛洲河、达道河、茶亭河、洋洽河、龙津河等十多条内河,可谓江海内河相连,海潮江水相通,而一不通则百不通,百通才会促使百业兴旺,政通人和。
从2017年起,福州在全市兴修了15条休闲步道,总长约125公里,它们如同“绿色血管”一样穿梭全城,串联起十余个美丽的生态公园,让市民们享受到了直通家门口的绿色福利。
人们说,福州的生态环境变化得益于习近平在此担任市委书记的六年间,他推动建设“海上福州”、保护“城市文脉”、倡导“马上就办”、主持编制了“3820”工程,即《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科学谋划了福州3年、8年、20年的发展目标,给这座城市绘下了一张张美妙的蓝图,开辟了一条条宽阔的“福道”。二
那天,我们来到流花溪公园门口,有朋友问,你们从前如果来过福州,不知是否闻到过河水的臭味?他指着溪边一排宣传栏,那上面就有从前和现在对比的图片。我凑近一看,很是吃惊。
过去的一张张图片上,河流已被严重污染,跟前的这条小溪,水面上长满了水葫芦,水的颜色浑浊。其他河流也已经大多不能动弹,有的是一团黑沼,冒着污浊的泡沫;有的是臭水沟,漂动着白色塑料、烂菜叶子等废物垃圾。两岸到处都是拥挤的建筑物,高楼大厦与残破的平房、工棚一起,紧紧逼到了河堤跟前,若那河能发出声音,一定会是哀号不已。
那位朋友说,早先我每天傍晚会沿着河散散步,但后来我发现,河里的味道越来越难闻,走一趟回来,身上就刺痒,再也不敢沿着河走了。
那时候,心里真难受。
我们相视无语。这样的情景并不是次见到,前些年即便是在北京,在我家居住不远的莲花河,每年夏天也能闻到臭味。从桥上经过时,不忍探头但咬着牙还是想看个究竟,只见发黑的河水纹丝不动,就像一个酱缸似的在发酵,散发着一阵阵刺鼻的臭味。我想扭头逃开,但不知为什么,腿却迈不动,心里一个劲地想,这可怎么办?怎么办才好啊?
赖以生存的河,都变成这样了,怎么向后人交代?娃娃们怎么活?
好在这福州,20世纪90年代初期,习近平同志在此工作时,就极富前瞻性地提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条块结合、齐抓共治”的内河治理思路,不止一次地指出“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这些话深深地打动人心,历届福州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认真践行,一方面坚持绿色发展观,一方面持续推进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作,科学谋划打好碧水保卫战,近些年开展了福州市有史以来规模的城区内河综合整治工程。
通过对全市河流逐一“望闻问切”,他们把治理的目光从每一条河道延伸到与之关联的河道和支流,延伸到地下管网等污染的源头,发现“症状在水中,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网,关键在排口”,据此提出系统治理黑臭水体的系列措施,每一条都可以说是惊心动魄。
一是全面截污。首先将内河两侧6到12米的房屋建筑全部拆除。这真的需要壮士断腕,忍痛割肉,刮骨疗伤的勇气和担当。所涉及的事件一言难尽,但终于历经曲折而拆了个干净,从前被捆绑的河道得以释放,大大地舒展。
接着的大动作是埋设大口径球墨铸铁截污管,构筑城市截污的第二道防线,这在全国算是首创,也是上下一致经过多次试验而采取的办法,要想截污,就得约束污染源流,而且之所以采用又大又厚的铸铁管,就是因为这东西经得起挫折,不会一碰就损,泄漏污染。这样一来,福州全市共埋设了铁管260公里,建起截流井1011座。打个比方,有点像吐鲁番的坎儿井,隔一段与地面有个通道,好掌控维护。
二是全面清淤。福州的清淤采用的是“干塘清淤法”,不见底不算完,彻底干净,才算放心。清出来的河道淤泥约在295万立方米,这个数字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100立方米就似一座小山,1万立方米就是一座大山,295万,是一座又一座大山,是愚公移山的山。这些愚公们将山移到了该去的地方,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养花种草,丑变作了美。
三是全面清疏管网。福州市全面排查2500公里雨污管网,同时进行修复、更换、补充。住在城市里的人都尝过遇到大雨,就水漫金山的恐惧,甚至时,还会危及性命。城市排水,绝不是小事,但2500公里的排查,更不是小事,这一年年下来,福州做到了。
四是全面治理污染源。实施源头污染网格化排查,规范整治隔油池、沉淀池、排污口等设施,坚决取缔并搬迁污染企业,实现从源头上截污治污。共排查整治污染源3165个,取缔小散乱污企业132家。
五是全面实施城中村改造。在这近十年里,陆续改造了2500万平方米旧屋区,治理了415个老旧小区,不仅使雨污分流在原来的城中村得以实现,市容市貌大为改观,而且使原先居住于脏乱差环境中的市民大多住进了新房,好房,生活中添了阳光。
六是把水引进来。闽江每日潮涨潮落,给人们以启示,他们利用潮位差,通过智慧化调度,每天两次将奔流向前的1650多万立方米闽江水引入城区,加固、加高水系入江入海的闸门,让水多留。与此同时,打通断头河13条、建设了11个大型推流泵站,让内河水流保持在每秒0.2米以上的流速,形成流动的循环水系。
水流动起来了,波涛起伏,深深浅浅,明显的是,人们从河边走过时,再也闻不到臭味,耳边听到了轻轻的流淌声,和着蛙鸣。
一切来之不易。人们清楚地知道,三分在治,七分在管,如果不管将会重蹈覆辙,所谓“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曾经的污染带给人与环境的伤害不能再现。而在新时代,不光是靠“眼、脑、手”,更为敏捷的是利用了科技创新。福州依托水系科学调度信息化管理平台,创新采用NB-IOT物联网监测、大数据分析、云平台计算等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智慧排涝、智慧水务,用新技术统筹调度全城上千个湖、库、泵、闸、站,实现市区“厂网河”一体化管理,以保河水无恙,人民无恙。
这些措施看似枯燥,但却是凝聚着无数艰辛的劳动,励精图治的心智,以及勇敢无畏的担当,因此换来156条河流的新生,一条条“福道”的拓展。

那本是一个阳光斜照的下午,但来到流花溪边不久,竟然飘起了雨丝,倒也并不会淋湿人的衣裳,只是轻若游丝地飘下来,在空中悠悠扬扬的,不像是下雨,倒像是一道道撩人的羽纱。
于是,沿着溪边的“福道”走去,满眼绿色。
河坡上长着小草,一片片绕着河堤,伴着小道,虽然已是初冬,却自然不似北方的冬季,草仍是绿油油的。三角梅也仍在开花,一簇簇红得似火,木棉树,黄花槐,还有被称作香港市花的红花洋紫荆,都在这小溪边,安然自得。
寻得一个好所在,一棵大榕树下,桌面似的山石,光滑如镜,四周散落着可坐的石头,有那当地的几位朋友坐在一起,喝了三泡工夫茶。伴着草木的清香,这茶香似更为清幽。
眼前的清爽风景,是生态治理之道带来的,人们改变过去“三面光”的传统治理套路,在河畔种下垂柳,缓坡入水处则种植芦苇、美人蕉,着力打造有深潭、有浅滩,长得出水草,藏得住鱼虾的生态河道,还大自然一抹本色。
福州市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生态环境部联合住建部曾两次组织专项验收,判定福州市已100%完成国务院下达的黑臭水体治理任务,福州成为首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内河的水多起来、动起来、清起来,沿河建成了开放式的“串珠公园”376个、滨河绿道500公里,市民们惬意地体会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舒心快乐。
流花溪,于2016年由仓山区政府公告而正式得名。溪水伴花,水波传香,每行一段,初来乍到的人都会有意外的惊喜。为让市民有近距离的亲水体验,流花溪降低园路标高,全线打造成蜿蜒的自然生态岸线,走在步道上,一会儿杨柳依依,一会儿荷印梦樱,十里花廊美不胜收。溪边还建有多处儿童游乐场、跨河小桥、便民停车场,来往人无论男女老少,可坐可行,十分便利。
这溪两岸的榕树多达700余株,走过一座石拱桥,便见到了那棵被人们誉为“甲天下”的大榕树,已有上千年树龄,它树干如蟠龙盘踞,枝叶遮云蔽日,正是垂一方之美荫,迎万里之清风。树旁的“榕树甲天下碑”成了网红打卡点,不时可见一些年轻人跑过来与树合影,他们靠在榕树干上,青春与古老相映成趣。
榕树不远处,有一座红墙斑驳的香积古寺,相传在唐朝曾盛极一时,其言不虚。早在东汉时期,福州就与东南亚一带国家贸易往来,唐宋时期则是“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繁盛,明清时,“使西南洋诸口咸来互市”,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外国使节、商人等纷至沓来,多元的宗教文化在福州得以遗存,佛教更是十方丛林,百寺钟鸣。
如今,这古老的香积寺时时守望着流花溪的生机盎然。古榕树下的那座名为新新亭的亭台里,又总有一些休憩的市民,他们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谈古论今。我们走过去,也与他们闲聊起来,我不由得想起京城的莲花河,近些年也得到了治理,也有了芦苇青草,流水声响,虽然没有这千般花朵,倒也有安逸和欣喜。
再从这流花溪看去,那福州的156条河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还有那长长的福道,生态、便民,健身、休闲,20年前的发展目标如今变为现实,昔日的“纸褙福州城”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有福之州”。
人们期待着,越来越多的“福道”出现在身边的城市,出现在华夏大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