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0.4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78.2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5.9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3.8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編輯推薦: |
“人间即是地狱,我们无法得救。”
享誉拉美文坛的凄美史诗,媲美《百年孤独》《跳房子》的长篇杰作
巴拉圭知名作家、西语文学大奖“塞万提斯奖”得主、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代表人物巴斯托斯作品
|
內容簡介: |
老者马卡里奥的回忆,牵扯出一段段错综复杂的往事。雕刻基督像的麻风病琴师,萨普开的神秘外国医生和掘墓人之女,不堪压榨逃离茶园的新婚夫妇,命运相互纠缠的犯人和叛徒……不论是在战乱年代还是在和平时节,他们的苦难似无终结,他们的反抗鲜有回响……
奥古斯托·罗亚·巴斯托斯是巴拉圭宝藏级作家,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乌拉圭桂冠诗人马里奥·贝内德蒂称《人子》为与《百年孤独》《跳房子》《绿房子》等同样水准的作品,《人子》通过对集体记忆的重构诠释了历史本真的一面,蕴含着深沉而普遍的人道主义,淬炼出永恒经典的文学价值。
|
關於作者: |
奥古斯托·罗亚·巴斯托斯
(Augusto Roa Bastos,1917—2005)
巴拉圭知名小说家,20世纪重要的拉丁美洲作家,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代表人物,著有多部小说、电影剧本与诗集,代表作有《人子》《我,至高无上者》《检察官》等,1989年获西语文学大奖“塞万提斯奖”。
巴斯托斯的作品多写于流亡期间,以巴拉圭的政治压迫和社会斗争为背景,尝试捕捉祖国人民内在的脆弱性和悲剧因素。他的作品多使用瓜拉尼语化的西班牙语,其充满幻想的叙述与巴拉圭本土的文化和神话符号相融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
目錄:
|
一 人子
二 木头和肉体
三 车站
四 迁徙
五 家
六 联欢
七 流放者
八 使命
九 燃烧的木头
十 从前的战士
|
內容試閱:
|
一 人子
当我在推敲字句时,我在重塑我自己。
——威廉·巴特勒·叶芝
1
他瘦得皮包骨头,弯着腰,在炽热的北风吹拂的中午,经常在村子里到处游荡。这是许多年以前的事了,但是我还记得。他会从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街角或任何一个门廊里冒出来。有时他倚靠在一堵墙上,看上去只不过是龟裂的土坯墙上的一个斑点。当太阳照到他的时候,他才离开。走路时,他用竹竿探索着道路。那双死人般的眼睛因白内障而浑浊。瘦骨嶙峋的躯体上,只有一身破烂的粗布衣裳。
他身材矮小,像个小孩子。
“啊,马卡里奥!”
我们把山桃木陀螺放在土坑旁边,看着他从我们面前走过去。这个晒干的老头,是独裁者弗朗西亚的一个奴隶的儿子。他每次在我们面前出现时,就像是从前的一个幽灵闪过。
一些孩子跟在他后面,变着花样捉弄他,然而,他迈着小鸟腿般的细腿慢慢地走着,从不理睬他们。
“啊,长腿鹤马卡里奥!”
戈伊布鲁孪生兄弟在他后边跑着,向他撒去一把把的土。一时间,尘土遮住了他那小小的躯体。
“真丑,真丑,丑家伙!”
“可恨的老头子,走路的声音真难听……”
对这些叫喊和嘲笑,他都置若罔闻。他满身泥土,在闪烁的阳光下颤抖着,消失在路旁树木的阴影里。
那时,伊塔佩村还不像今天这个样子。从一位利马总督下令兴建这个村庄开始,三百多年来,它一直是一个埋没在瓜伊拉红土地带中心的小村。
多病的总督只管把手伸向空旷无垠的原野,却不顾他带来的贫困和辛劳。当他把土地分给委托监护人,或奖赏那些致力于消灭印第安部族的将领时,也是如此。
这个古老的村庄只留下教堂周围的几所用石头和土坯砌成的房屋。风化的墙壁上长着一些野生蕨类植物和花。在一些陈腐的木柱上,偶尔也会看到新长出的绿色的嫩芽。在小广场的木造钟楼旁边,椰子树的树冠被太阳晒得枯萎发焦。在那里,热烘烘的臭气伴着一种犹如口渴的雏鸽发出的咕咕声弥散开来。
后来,通向恩卡纳西翁的铁路从这里经过。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成批的伊塔佩居民被征来当民工。在铁锹的碰击下,白坚木的枕木发出铸锭般的响声。许多人死于这些枕木之下。
铁路建成后,村庄开始苏醒了。泥土的站台在一双双赤脚的踩踏下喘息着。当每周来一次的火车从这里经过时,卖玉米面包和蜜糖水的女人都要忙乱一番。她们古铜色的面孔和破旧的衣服上都覆盖着一层红土。
现在,火车的班次增加了。那里重新修建了一个车站和石砌的站台,但仍旧保留着原先的颜色。一条支线通向离村庄不远的小河边的制糖厂。车站对面是酒库和土耳其人开的商店,商店的墙好像用石灰水刷过,白得刺眼。新教堂覆盖了旧教堂的颓垣断壁。黑黝黝的椰子树被砍掉了,钟楼也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供圣克拉拉节日庙会使用的看台和舞台。
宁静的小村庄获得了新的生机。
在从博尔哈到比亚里卡的大路两旁,间或可以看到一些茅屋。在尘土飞扬的大道上,时而有一辆小车在平原上缓缓移动。
这也是从前那个时代的遗产。
伊塔佩山耸立在离村庄约半里格远的地方。公路从山脚下经过,被山泉汇成的小溪截断。有的时候,溪水下落使山头隐约可见,山顶上供奉基督像的那所茅屋便浮现在炽热的天际线上。
每逢耶稣受难日,伊塔佩人都要在那里举行祭祀仪式。伊塔佩居民有他们自己的礼仪,这种传统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也有一段传说。
基督像被钉在山顶的黑十字架上,上面有一个用细茅草搭成的圆形屋顶,类似印第安人的帐篷,可以使它免受风吹雨淋。至于耶稣受难的情景就无须细述了,念过十架七言之后,便是下十字架。一双双颤抖的手伸向十字架,以一种无法控制的愤怒情绪,把它从十字架上扯下来。人群一边抬着雕像往山下走,一边做着祈祷,唱着圣歌。从小山到教堂只有半里格远,但是,基督像从来不进教堂,只在门廊处停放一会儿。人群继续唱着歌,而且变成了野蛮的号叫和挑衅的呼唤。一会儿之后,抬基督像的木架在人群上面掉过头来,基督像就由朝圣的人们抬着回到小山上去,一路上,在灯笼和火把的照耀下,它呈现出死人独有的惨白色。
这是一种粗野而原始的仪式。集体的反叛情绪使这种特点更加明显。在献身精神的鼓舞下,人们的情绪更加激昂,从他们当中迸发出一种强烈的呼声。在狂热的耶稣受难日,这种呼声不知是出于痛苦和愤怒,还是出于希望。
这种仪式使我们伊塔佩人获得了狂热者和异教徒的绰号。
但是,人们仍旧年复一年地到山上取下圣像,抬着它在村子里巡游。人们把它视为一个应该为之复仇的牺牲者,而不是一个宁愿为人们而死的神。
也许,那些淳朴的居民从未理解其中的奥秘。或许他是神,如果是这样,他就不会死;或许他是人,如果是这样,他的血就白白地流到了他们的头上,却未能拯救他们,因为,那里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了。
也许,只不过是基督像的来历在人们的心中唤起了一种奇妙的信仰,使他们相信他是一个和他们一样穿着破衣烂衫的救世主。和他们一样,他一生中不断受到嘲弄、戏谑和死亡的威胁。相信这种信仰本身就是一种改宗,是一种持久的反叛意图。
也许,那个加斯帕尔·莫拉是他们真正想为其恢复名誉的人,或者至少是他们想为之辩护的人。加斯帕尔是一个乐器制造师,他患了麻风病以后,便隐居深山,再也没有回到村子里来。但是,在那次无声的、也许是出于本能的密谋中,人们从未提过他的名字。
当时我还是一个孩子,我所提供的证据只能作为参考。现在,当我记述这些回忆时,我感到,我的不忠和人类的忘却、我一生中的多次挫折、童年时代的无知和好奇,统统混杂在一起了。我不是在重温往事,也许我是在为这些往事赎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