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HK$
110.9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HK$
121.0
《
清洁
》
售價:HK$
65.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HK$
77.3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HK$
53.8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HK$
89.4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78.4
|
內容簡介: |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就城乡观念、城乡互动、城乡交流与城乡体验等四个分主题展开论述,触及整个20世纪中国城乡关系的发展、变迁历程的方方面面。书中“城乡分治与观念变迁”部分讨论清末民国即20世纪上半叶城市脱离乡村、独立市政初建之时的各种探索; “城乡互动与中共革命”部分讨论中国革命如何在既有的城乡关系框架下有效运作;“人口迁移与城乡交流”部分集中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关系变迁;“生活经历与城乡体验”部分主要讨论改革开放后乡村生活的新变化。
|
關於作者: |
阮清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当代史,上海社会史,城市史。著有《上海游民改造研究(1949—1958)》。姜进,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荣休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曾当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会成员,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妇女与性别史、社会文化史、上海都市文化。著有《诗与政治:二十世纪上海公共文化中的女子粤剧》。
|
目錄:
|
部分城乡分治与观念变迁
清末民初广州的行政制度变迁与独立行政主体的形成 梁敏玲(3)
乡村基层权力与城市扩张——以民国时期广州河南开发为例 黄素娟(34)
城乡关系视阈下民国市县划界纠纷——以成都为中心的考察 徐鹏(53)
森林、公路与港口:环境史视野下的民国海南城乡关系 申志锋(74)
第二部分城乡互动与中共革命
工作队:苏联经验的中国化 裴宜理(Elizabeth J.Perry)(105)
东北的城乡关系与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革命的展开 隋艺(125)
新中国成立初期鞍山的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人口流入与住宅问题(1948—1957) 平田康治(144)
第三部分人口迁移与城乡交流
特殊的城乡关系
——从上海动员农民回乡生产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上海与周边省份关系 阮清华(159)
断不了的上海情:上山下乡运动中的城乡关系(一) 韩起澜 赵小建(181)
越不过的城乡沟:上山下乡运动中的城乡关系(二) 赵小建 韩起澜(196)
第四部分生活经历与城乡体验
意识与事实:论清末民初江浙读书人的城乡认同 瞿骏 于明静(211)
农民工的城市经历:改革开放后的茶馆观察 王笛(249)
梦中飞地:城乡夹缝中的性与女性——边缘性历史的实证与想象 李小江(268)
编后记(281)
|
內容試閱:
|
前言
20世纪是中国城乡关系发生显著变化的一个世纪,城市化率从20世纪初年的不到10%,增加到2000年的36.2%。1978年以后,城市化发展更为迅速,从当年的17.9%,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增加到2000年的36.2%。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次超过农村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51.3%,这意味着我国城乡关系发展到了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此城市化迅猛发展、城乡关系迅速变化的当口上,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史研究中心于2016年适时地发起动议,联合哈佛燕京学社共同举办了“二十世纪中国城乡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在城乡关系研究方面素有建树的美国、日本及中国学者撰文参会,并向学界公开征文,共同回顾和探讨对中国发展影响深远的20世纪中国城乡关系。本书即是当年盛会及其后续努力的结晶。
一般认为,传统时期的中国城市与乡村是一种“城乡连续统一体”,也就是说城市与乡村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并不像今日差异明显的城乡两别。中国古代的城市以政治和军事功能为主,经济和文化功能并不特别明显。尤其是在经济上,大多数城市依靠乡村支持,因而城市在政治上支配乡村,乡村在经济上支持城市,两者不可分隔。自明清以来,在江南地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集贸中心的市镇开始大量兴起,大多数市镇的经济功能超过政治和军事功能,商业贸易成为市镇发展的主要方式。19世纪中期,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被迫开埠通商,以上海等通商口岸为主的沿海、沿江港口城市兴起。尤其是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其中有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的条款,条约口岸城市开始兴建大批现代工业企业,城市的生产功能得以初步确立。乡村人口和物资开始逐渐向城市集中,开启了城市市政建设、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现代化的进程。
20世纪初,中国通商口岸城市社会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现代新式工商企业大量出现,工商业阶层和广大劳工成为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