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內容簡介: |
荀子思想在现实社会治理方面一直体现出积极意义,这一点无论是宋人王安石、清人谭嗣同、近人梁启超都有明确论述。不仅如此,近代中国哲学学科确立后,荀子思想还与英国人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相提并论,并被认为是经验主义大师。然而在道德修养层面,荀子思想却显得十分消极,这固然有历史上对“性恶论”形成成见的原因,也是因为已有研究不能展示荀子思想中个人积极向善的理论径路。但是,作为先秦儒家巨子,荀子思想显然不会偏重政治一端,甚至完全滑向法家思想的窠臼,反而应该体现出先秦儒家一直以来的通过个人自觉修养实现社会良好政治的理论径路。鉴此,本书从现有研究的特点、脉络,以及所对应的困境出发,对荀子思想进行了整体的还原与建构。本书认为,现有对荀子思想的片面认识出于对当时思想背景的误解。与现在的世俗社会不同,荀子时代的社会秩序还处在特定信仰的背景之下,荀子所要处理的问题是如何让三代时期的宇宙论模式翻转为以人为本的德性伦理政治模式。也就是说,荀子一方面要凸显人相对于天的主动性,但另一方面又要论证人如何可以自主在人世间实现宇宙中的和谐秩序。在此背景下,本书还原并重新建构了荀子思想中的“性恶论”“天人关系”以及“礼”的相关内容。此外,本书还从荀子思想的理论问题延伸到相关思想史的形成问题,以荀子思想作为特例,论证了诸子学与经学的实质关系。
|
關於作者: |
方达,1987 年生,浙江浦江县人,文学硕士、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先秦诸子哲学及思想史研究,已在《文史哲》《中州学刊》《人文杂志》《湖南大学学报》《暨南学报》《道家文化研究》《诸子学刊》等杂志发表论文 20 余篇,并著有《荀子评注》(北京商务印书馆)一书。
|
目錄:
|
荀子思想与中华文明的精神突破
导论
一、“成圣”与“王道”问题的思想史背景
二、“成圣”与“王道”问题的哲学分析及理论困境
三、“成圣”与“王道”共同价值根基及“礼”秩序原则的还原与建构
四、结语“成圣”与“王道”问题对“经子关系”历次转向的启示
编荀子思想研究背景的还原与设立
章荀学研究发展史的一般叙述
一、以孟荀关系为线索的荀学研究的四个阶段
二、现代学科化视野下的荀子思想研究
三、“人”与“礼”作为荀子思想研究中核心问题的说明
四、对荀子思想研究中核心问题自洽性的追问
第二章“道统”与“治”:荀子思想研究背景的反思与荀子思想核心问题意识的确立
一、“道统”:对荀子思想研究背景的深入反思
二、“治”:荀子思想真正核心问题意识的确立
第三章“经子关系”:先秦两汉时荀子思想发生及承续的背景还原与设立
一、荀学研究与清代“经学”
二、清代“经子关系”流变及其涵义 _
三、荀学研究对古典“经子关系”的证成 _
第二编荀子思想中“礼”的概念还原与“成圣”作为“王道”基础的理论建构
章、“治之经,礼与刑”:荀子思想中“礼”概念的功用还原_
一、“礼”在修为层面对“人”呈现出的基本原则
二、“礼”在社会层面对“人”呈现出的基本原则
三、“刑”对“礼”与“人”相互关系的积极作用
第二章“礼者,治辨之极也”:荀子“礼”思想的价值根据何在
一、“礼”对“成圣”的理想规定
二、“礼”对实现“王道”的理想规定
三、“成圣”“王道”何以可能与“礼”价值根基的追问
第三章、“成圣”决定“王道”——荀子“礼”思想特质的还原与生成机制的建构
一、荀子“礼”的功用、特质及问题
二、“成圣”与“王道”:荀子“礼”的目的指向与理论背景
三、“称情立文”:荀子“礼”的生成机制与关键环节
第三编荀子思想中“天”“性”“群”的概念还原与“涂人成圣”的框架建构_
章“天有其时,人有其治”:从“天人关系”的角度解决“成圣”“王道”价值根基何在的可能性
一、“天命”与“天道”对荀子“天人关系”的影响
二、“天人相分”与“治”:荀子“天人关系”下“人”主动性的凸显
三、“天人相参”:荀子“天人关系”下“人”给“礼”提供的价值依据
第二章、“涂人何以为禹”——荀子思想中“群”作为先天价值根基的再考察
一、公民与社会:荀子“群”思想的当下理解向度
二、“涂人”与“圣人”:荀子“群”思想的诸子学向度
三、“群”与“周文”:荀子思想中价值根基的历史来源
第三章荀子思想中“性”的概念还原——《性恶》的文本结构与荀子的思想体系
一、“性朴论”与《性恶》文本结构的重审
二、荀子之“性”的几种理解向度:以诘辩“性善”的方式展开
三、荀子“性论”自洽性的追问:以“问者曰”的方式展开
四、“质”与“具”:荀子之“性”的确切涵义及相应理论体系
第四章、先秦孟、荀“性论”的概念及理论体系还原
一、孟、荀之“性”原始涵义辨析
二、“天行有常”命题对荀子“性论”的确证
三、先秦孟、荀“性论”理论体系的文献例证
第四编荀子思想中“心”的概念还原与“涂人成圣”的方法论建构
章“心”:“涂人何以成圣”的内在方法
一、荀子之“心”的基本特质
二、“心”的运行与“治”的达成
第二章“辨”与“辩”:“涂人何以成圣”的外在方法与“王道”秩序原则的展现
一、“辨”与“辩”:“人”达成“治”与“礼”的具体路径
二、“辨”与“辩”的形式及对应的“成圣”原则
三、“辨”与“辩”的能力差异及“王道”对应的理想差等秩序
结论对荀子思想还原、建构的总结与延伸
章荀子思想的理论统一性与意义 _
第二章“成圣”伦理与“王道”政治——“诸子学”整体之思
一、晚明以来诸子研究思潮之内理
二、“诸子学”的历史分期与义理转向
三、“诸子学”的内在基本脉络与重要观念、逻辑系统
参考文献
初稿后记
出版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