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斯拉夫国家汉语教育及服务需求研究》是一本真正可以了解斯拉夫国家汉语教育现状与服务需求的书。
|
內容簡介: |
《斯拉夫国家汉语教育及服务需求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斯拉夫国家的汉语教育及其服务需求为主要研究内容,分别选择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南斯拉夫等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即俄罗斯、波兰和塞尔维亚)作为研究对象,在多层面、多角度调研的基础上,从汉语语言政策的制定及调整、汉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空间、汉语教师队伍建设、汉语教材开发与维护、汉语学习难点等方面,试图展现“一带一路”沿线斯拉夫国家的汉语教育全貌,并对斯拉夫国家汉语教育服务需求进行了细致分析。本书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斯拉夫国家汉语教育发展的脉络及其现状,对优化我国对外汉语语言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
|
關於作者: |
赵秋野,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院长、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斯拉夫国家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俄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即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教学成果二等奖,俄罗斯联邦国际人文合作署推广俄语特殊贡献奖。兼任教育部《高中俄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心理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俄语学会副会长;《中国俄语教学》、俄罗斯科学院《心理语言学问题》杂志编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科评估专家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7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
|
目錄:
|
目录
章 斯拉夫国家的汉语教育概况
节 斯拉夫国家的汉语语言政策
第二节 斯拉夫国家的汉语教育
第三节 斯拉夫国家的汉语服务需求
第四节 斯拉夫国家汉语教育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汉语教育
节 俄罗斯远东地区孔子学院的汉语教育状况
第二节 俄罗斯远东地区高校与中小学校的汉语教育状况
第三节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汉语教育服务需求及其未来发展
第三章 波兰的汉语教育
节 波兰外语教育概况
第二节 波兰高等教育阶段的汉语教育
第三节 波兰中小学校的汉语教育
第四节 波兰学生学习汉语的心理
第五节 汉语在波兰的推广
第六节 波兰的汉语教育服务需求
第四章 塞尔维亚的汉语教育
节 塞尔维亚的外语教育政策
第二节 塞尔维亚的汉语教育状况
第三节 对塞尔维亚汉语学习者的心理调查
第四节 塞尔维亚推广汉语的可行性分析
第五节 塞尔维亚中资企业和本地企业的汉语服务需求
第六节 塞尔维亚汉学家及其服务需求
第七节 汉语教学在中塞全面合作中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总序
“斯拉夫国家语言文化研究”专题是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 下,为向国内读者介绍斯拉夫国家在语言文化、民族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国情而作,是区域国别问题研究的一次大胆尝试, 旨在推动中外交流,实现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一份力量。
斯拉夫民族分为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目前共有13个国家,具体为:东斯拉夫国家有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西斯拉夫国家有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国家有塞尔维亚、黑山、北马其顿、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 维那(简称“波黑”),以及位于欧洲东南部的保加利亚。国内有关斯拉夫国家的图书和资料并不多,相关研究也很薄弱,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多见于对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塞尔维亚等国的文化研究,很少有人对整个斯拉夫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研究。斯拉夫民族历史悠久,拥有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苏联“十月革命”之后(尤其是在“二战”之后),学界对“世界斯拉夫学”(英文为 slavictics,俄文为славяноведение或славистика)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并且研究成果非常丰富。这一时期的斯拉夫学研究也明显带有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特征,所以这一时期的研究常被视为“苏联学”(советология)。苏联解体后,世界范围内的斯拉夫语人才培养和斯拉夫学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当前,俄罗斯的斯拉夫语人才和斯拉夫学研究人才同样非常紧缺。幸运的是,俄罗斯学界具有培养斯拉夫语人才、发展斯拉夫学的时代紧迫感,所以在近几年,俄罗斯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纵观世界各民族的文明发展史,我们不能因其繁荣或衰退来判定其优劣。作为一种文明现象,斯拉夫民族文化不容小觑。因此,在借鉴斯拉夫国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从“他者”的视角去介绍、梳理、分析整个斯拉夫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根据它的历史与现实来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
区别于国内已出版的《斯拉夫文明》等书的历史研究视角,我们的研究思路是:以斯拉夫民族区域发展为研究视角,把斯拉夫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从斯拉夫民族的语言、文化、文学、艺术、建筑、教育、宗教等方面深入研究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南斯拉夫的主要国家的国情状况。因此,我们既着眼于斯拉夫国家的区域性、民族性、多样性等方面的整合研究,也重视斯拉夫主要国家的国别个性研究;在介绍、梳理事实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某一问题或某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终回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思想上。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针对不同的研究领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在斯拉夫国家的民俗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教育、汉语教育等领域,我们主要采用了田野调查法;在斯拉夫民族的语言意识研究领域,我们主要采用 了心理语言学联想实验法。
我们的研究团队成员主要来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国家研究中心”(简称“研究中心”)。研究对象细分为:以俄罗斯为主的东斯拉夫国家,以波兰为主的西斯拉夫国家,以塞尔维亚为主的南斯拉夫国家。研究领域涉及经济、外交、文化、文学艺术、历史、教育、伦理、民族心理和语言意识、语言政策等方面,研究工作主要以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委托课题项目等方式进行。研究中心的主要职责有:
立足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培养既掌握俄语、波兰语、塞尔维亚语等斯拉夫语言,又了解斯拉夫文化,能研究斯拉夫国家国情的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努力搭建研究斯拉夫国家的学术交流平台,并以问题为导向,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为国家对外合作起到“智库”作用;希望研究成果能够服务于国家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从而体现高校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的功能。
“斯拉夫国家语言文化研究”课题组
2021年8月30日
前言
本书是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课题“‘一带一路’沿线斯拉夫 国家汉语教育现状及服务需求”的结项成果,研究过程获得教育 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斯拉夫国家研究中心”的指导和支持,研究成果的出版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一 带一路’视域下斯拉夫国家语言文化及发展战略研究”的资助。
本书以问题为导向,旨在了解汉语国际推广与传播的现状及 未来服务需求,继而探究汉语教育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走向世 界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希望能够构建一个上下协同、内外畅通 的汉语国际传播路径,让汉语成为世界大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 现当代中国发展状况的媒介。因此,本书在课题研究报告的基础 上,以国外的汉语教育政策为基准,全面梳理了俄罗斯、波兰和 塞尔维亚这三个有代表性的斯拉夫国家的汉语教育发展情况,旨在探索斯拉夫国家汉语教育的未来走向,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
斯拉夫国家从民族属性上分为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和南斯拉 夫三个分支。由东斯拉夫人组成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由西斯拉夫人组成的国家有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由南斯拉夫人组成的国家包括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南联邦”)解体后形成的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北马斯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以及 地处欧洲东南部的保加利亚。课题各选择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中的一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即俄罗斯、波兰和塞尔维亚,这三个国家作为“一带一路”沿线斯拉夫国家的代表,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课题研究内容丰富,从国家语言政策、外语教育政策、汉语教育政策,从学校到企业,直至社会需求,力争做到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斯拉夫国家当前汉语教育的面貌,希望能为汉语教育的国际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俄罗斯的汉语教育研究成果早已有之,但与我国黑龙江省相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汉语教育还没有得到全面、系统梳理。目前在俄罗斯,汉语被认为是有发展前景的语言之一,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加入到学习汉语的队伍中。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的汉语教育规模和水平在俄罗斯排前三位,因此,无论从汉语学习的地区优势角度,还是从国家和区域安全角度,我们都有必要对该地区的汉语教育进行深度调查和研究。
波兰是中东欧地区早开展汉语教育的国家之一,而且华沙大学是中东欧地区早开设汉语课程的高校之一。进入21世纪,波兰的汉语教育进一步发展,在学习人数、教学模式和条件、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数量、汉语师资、汉语教学研究及交流、汉语推广及中国文化传播等方面,波兰在欧洲国家当中都具有代表性。波兰于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其教育制度与欧盟完全接轨,这使得波兰的教育体制既保持了本土特色,又极具欧洲特征。因此,研究波兰的汉语教育状况,调查其汉语教育与服务需求,分析其发展趋势,对解读欧盟国家的语言政策,在欧洲开展汉语教育并传播中国文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塞尔维亚的汉语教育在南联邦时期就开始了,南联邦的个汉语本科专业就设在贝尔格莱德大学,贝尔格莱德大学至今仍是塞尔维亚实力雄厚的汉学研究基地。1991年,南联邦解体,塞尔维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现今,塞尔维亚的教育体制虽然经历了数次改革,但仍带有南联邦的历史印记。近几年,随着“入欧”进程的推进,塞尔维亚努力使自身的教育体制与欧盟接轨。因此,塞尔维亚的教育体制既有地区代表性,又有自身特色。从中塞关系上看,塞尔维亚是整个欧洲地区早与中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国家。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塞尔维亚,中、塞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塞尔维亚成为中东欧“一带一路”上重要的节点之一,并且与中国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因此,研究塞尔维亚的汉语教育状况以及服务需求,对了解南联邦解体后形成的其他国家的汉语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分析探讨区域文化视域下的各国国情。每个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国情差异往往会影响该国的外语教育政策。了解汉语推广、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情况,是制定我国汉语国际传播方略的基础。a 其二,了解斯拉进汉语在这些国家的应用、推广与可持续发展。斯拉夫国家有其各自独特的语言文化特点,了解这些国家的语言文化发展状况,并与汉语进行对比分析,对汉语的国际推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不同文字系统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a 可以说,对世界各国的语言了解越多,就越能加快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其三,研究斯拉夫国家的汉语传播特点,能为制定针对斯拉夫国家的汉语传播方略,研制适合斯拉夫国家国情及文化的汉语教育规范及考试标准,培训斯拉夫国家的汉语教师,加强汉语教材建设,优化汉语教育传播机制等提供建设性建议。语言的功能在于“方便交流,沟通民心”。为了加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互动,使汉语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文明互鉴中发挥作用,我们要有意识地创设汉语教育的发展条件,满足学习者的汉语学习需求,制定汉语国际推广与传播计划。b 想要引导斯拉夫国家民众学习汉语,首先需要了解斯拉夫国家民众在汉语学习上的内在需求,比如:到中国旅游的需求,希望汉语能成为谋生的手段,希望获得中国的奖学金而来中国留学,希望更好地了解中国及文化等。因此,从办学机构、课程设置到师资、教材和学生,从民众对汉语的兴趣到学习汉语的目标,本书从多个方面阐述了这些国家的汉语教育政策,全面调查其汉语教育状况,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
本书的作者赵秋野为项目主持人,负责项目的整体工作,如:论证选题,申报项目,制订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内容,落实调研报告任务,设计全书结构,完成全书的统稿工作等。项目组于2018年5月完成了俄罗斯、波兰和塞尔维亚这三个斯拉夫国家汉语教育现状的实地调研工作,并对搜集到的材料和数据等进行了整理、分析,形成三个独立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项目主持人完成了斯拉夫国家汉语教育的整体性研究报告。2019年11月,项目组完成了结题报告,并于2020年完成了书稿的撰写工作。
本书一共有四章内容,章由赵秋野撰写,第二章由王凤英撰写,第三章由于大春撰写,第四章由金晓蕾撰写。感谢张艳杰、王晓梅、李芳、何春东、林宇、乌兰等老师提供的材料和数据,感谢国外大学师生在提供数据材料、完成调查问卷等方面给予的支持,这些大学主要有: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阿穆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远东联邦大学、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波兰的格但斯克大学以及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大学等。
为适应国际汉语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更名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简称“语合中心”)。该中心专门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提供优质服务,为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世界多元文化的互学互鉴搭建友好协作的平台。语合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统筹建设国际汉语教育资源体系,参与制定国际汉语教育相关标准;支持国际汉语教师、教材、学科等方面的建设和学术研究;组织实施国际汉语教师考试、外国人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开展相关评估工作;组织开展中外语言交流合作等。我们相信,在语合中心的指导下,国际汉语教育事业会有更大、更好的发展。
章 斯拉夫国家的汉语教育概况
节 斯拉夫国家的汉语语言政策
一个国家的外语政策体现了这个国家对外语本身以及外语所代表的国家的态度,反映的是全球化视角下一个国家的目标和利益。虽然俄罗斯、波兰、塞尔维亚等国在地理位置上各有不同,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与中国的交流程度也不同,并且这些国家开展汉语教育的时间也不一样,但它们都属于斯拉夫国家。这些国家的汉语语言政策在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了三个不同的历史特征。
(一)语言政策中的“无汉语”阶段
以俄罗斯、波兰、塞尔维亚等国为代表的斯拉夫国家,无论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在高等教育阶段,与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欧洲语言相比,汉语始终不占优势。这一事实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高等教育阶段,汉语只作为“小众化”的本科专业,仅存在于少数高校或研究机构当中,属于“冷门”专业;其二,斯拉夫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了英语课程,英语是必修外语。同时,这些国家还开设了第二外语选修课。无论是俄罗斯、波兰,还是塞尔维亚,英语始终占据着基础教育阶段“外语”的主导地位,而中小学校开设的作为选修课程的第二外语,主要是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西方国家的语言。汉语在这些国家的认知度和接纳度并不高,以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中小学校也不多见。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迈向世界的步伐日益加快。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尤其是在海外汉语教育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汉语及中国文化的魅力逐渐彰显出来。
(二)自由发展阶段
缺少所在国语言政策支持的汉语教育,始终处于自由发展阶段。本研究把斯拉夫国家汉语教育快速发展的开始时间确定为2006年,这是因为在这一年,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现更名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简称“语合中心”)分别在俄罗斯、波兰、塞尔维亚等国开设了孔子学院。从这一年开始,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孔子学院以此为平台,在俄、波、塞等国开展汉语教育工作,推广中国文化。由此,这些国家的汉语教育及中国文化的推广与传播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主要表现有:以孔子学院为中心,汉语教育向外围区域辐射;与中小学校合作,在中小学校设立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点,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到各个中小学校授课,开展汉语教学工作;与高校开设汉语专业的学校开展教学合作,由学生选修汉语课程,或由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为其授课,学生学完后获得相应的学分。这种汉语推广与传播模式逐步发展,在各国形成了“汉语风”。在此基础上,以汉语为第二选修外语课程的中小学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且有更多的高校开设了汉语专业课程。在此期间,中国与斯拉夫国家在各领域开展的一系列交流与合作也极大助推了当地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发展,中、俄两国各种“友好年”活动、大学校长论坛以及中小学校长之间的交流活动不断增加,双方对语言的学习需求日益强烈。尤其是在2018年,中、俄两国国家领导人进行了多次会晤和互访,为两国关系的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为“汉语纳入俄罗斯高考”这一目标提供了政治保障,汉语在俄罗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a 俄罗斯的汉语教育自此揭开了历史新篇章。2011年召开的届“中波大学校长论坛”,标志着中、波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有了实质性的合作。在两国的合作前景越来越好的情况下,波兰一些高校相继开展了汉语专业本科教育。例如,波兰知名的高等教育学府格但斯克大学,在2013年就开设了汉语本科专业。更可喜的事情是,两国共同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因此,两国务实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2018年,成都青白江外国语小学与波兰罗兹小学签署了友好学校合作协议,双方在语言教学、课程教学、师生互访等方面开展了更为紧密的合作。罗兹小学的校长玛格达对开展两国语言文化交流合作充满期待。她这样说道:“2015年,成都与罗兹签署了友好城市协议,一开始商业往来较多,现在延伸到其他领域,比如教育领域。现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发展得越来越快。罗兹小学的学生对中国文化越来越感兴趣。”她还指出:“在次汉语课上,我们看到了学生们对汉语和中国文化表现出来的浓厚兴趣。目前,我们已经安排了每周一节的汉语课程。我们还与中国的学校合作举办公开课,通过网络视频进行交流。”a 总之,中、波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大大地促进了波兰汉语教育的务实性发展。
2012年,中、塞两国签署了《塞尔维亚共和国中小学开设汉语课试点合作备忘录》,塞尔维亚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全国8个区的31所中小学校作为首批试点学校,开设了汉语选修课,标志着汉语教育从“象牙塔”里走了出来,“俯身”走进了广大中小学校课堂,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步伐,揭开了塞尔维亚基础教育阶段汉语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波兰和塞尔维亚,汉语仍然不属于欧盟国家多语言教学里规定的语种,这就无法支撑汉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除了高校设置的汉语专业,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开设的汉语课程几乎都属于“非学分课”,其传播模式类似于社会上汉语培训机构的推广模式。虽然这种模式传播活力十足,但社会定位偏低,传播渠道有限。汉语教育若想迈上新台阶,缺少所在国外语教育政策的支持是很难实现的。尽管如此,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各领域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一些国家的汉语教育发展呈上升趋势。除了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一些外语学校也相继开设了汉语课程,社会上的大量私立外语教育机构也开设了线下汉语辅导课程和线上汉语课程,从而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立体式、相互补充的汉语教育网络。
(三)斯拉夫国家汉语语言政策的调整阶段
在世界汉语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一个国家语言政策的出台或调整,更像是一枚定海神针,确定了当地汉语教育的未来走向。近年来,俄罗斯、塞尔维亚等斯拉夫国家的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制定或调整汉语教育政策,以便满足民众学习汉语的需求,服务于国家的语言发展战略。在俄罗斯,汉语被认为是当今 发展前景和实用性的语言之一。当前,中俄关系已进入新时代,俄罗斯已把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俄罗斯联邦教育与科学监督局负责人谢尔盖· 克拉夫措(Сергей Кравцов)说:“将汉语纳入国家统一考试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但我们能够做好这件事情,实施汉语科目的考试工作是实现汉语教育现代化和标准化的出发点和动力。”a 俄罗斯教育主管部门此前一直在筹备如何将汉语纳入国家统一考试体系中,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自2015年以来,俄罗斯联邦教育与科学监督局连续公布了一系列有关汉语纳入国家统一考试前需要具备的重要文件。例如:在2015年,俄罗斯公布了《实施汉语科目国家毕业测试的必要条件》;在2016年,俄罗斯公布了《准备实施汉语科目的国家毕业测试》这一文件;在2017年,俄罗斯又公布了《将汉语纳入国家毕业测试的实施措施》。b 作为具体的实施单位,俄罗斯联邦教育评估所一直致力于制订《俄罗斯汉语教学大纲》工作,并于2017年10月公布了《普通教育机构第5 — 11年级汉语(第二外语)规范教学大纲》,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全俄统一考试中的外语考试科目》。到2018年秋季,俄罗斯对全国报考汉语科目统一考试的第11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模拟考试,以便让他们了解和适应这一新的考试科目。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也是俄罗斯汉语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汉语正式进入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体系,成为继英语、德语、法语及西班牙语之后的第五种外语考试科目,从而奏响了俄罗斯汉语教育发展史上的强音。国家统一考试的汉语成绩是学生汉语学习能力的重要参考,有助于他们在大学阶段选择与中国历史、中国经济、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等方面的相关课程。在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中,2019年是学生可以申请参加汉语考试的年。2019年6月5日,俄罗斯举行了外语科目的笔试。根据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俄罗斯全国参加英语考试的人数约为8.3万人,参加德语考试的人数约为1400人,参加法语考试的人数为900人,参加西班牙语考试的人数为157人,而参加首届汉语考试的人数为75人。
我们发现,尽管2020年是汉语成为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外语科目)的第二年,但选考汉语的学生人数已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与2019年报名参加汉语考试的人数相比,2020年的报名人数加了283人。毫无疑问,俄罗斯汉语考试政策的刚性调整,必将促进汉语教育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对汉语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以预测,未来俄罗斯的汉语教育无论在学习人数、汉语教师的专业化和本土化,还是在教材开发建设方面,都会产生质的飞跃。目前,在波兰和塞尔维亚,无论在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数量、学习人数,还是在办学层次方面,汉语教育在整体上一直向前推进,甚至在某些方面已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汉语仍未进入这两个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在一些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校,汉语只作为第二选修课,目标只是“培养语言兴趣”。与此前相比,虽然波兰和塞尔维亚的汉语教育推广已取得长足进展,但仍缺少国家层面外语政策的刚性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汉语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因此,为汉语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成为波、塞两国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
|